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陳賡入朝作戰,彭總差點跟周總理幹起來,憑什麽扭轉戰局

2024-02-04歷史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彭老總臨危受命,擔任誌願軍總司令,帶領隊伍赴朝作戰。

在北韓作戰期間,彭老總急缺得力幹將輔助自己,曾多次向中央軍委請示調陳賡來北韓指揮戰鬥,但都被中央軍委拒絕了,為此彭老總差點和周總理幹起來,最後才批準了陳賡去北韓作戰。

那麽,中央軍委為何拒絕陳賡入朝?陳賡又在北韓戰場有何表現呢?

抗美援朝誌願軍司令,彭老總臨危受命

事情還要從韓戰開始說起。1950年6月,韓戰爆發,金日成率領的北韓人民軍和李承晚的南韓軍隊在三八線附近展開激戰。僅僅用了幾天的時間,李承晚的韓軍被金日成打得節節敗退,北韓半島僅剩南部的一些地區仍由李承晚控制著。

李承晚緊急向背後的靠山美國求救,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保護美國在亞洲的勢力,決定組建「聯合國軍」悍然登陸北韓半島,幹涉半島內政。在美軍的幹預下,金日成節節敗退,在美軍突破三八線後,也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毛主席決定出兵北韓,可派誰擔任誌願軍的總司令呢?毛主席本來有意林彪,身為東北野戰軍1號首長的林彪是我軍少數幾位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首長,他對東北野戰軍的將領也很熟悉。

但林彪自從率領解放軍渡過長江後就一病不起,早年抗戰時受的槍傷又反復發作,實在難當重任。和林彪情況類似,我軍的另一位指揮過大兵團作戰的高級指戰員粟裕,自淮海戰役結束後就躺在病床上,更是向毛主席請假,要去蘇聯養病,粟裕也指揮不了誌願軍。

此時,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司令員只剩下了彭德懷。彭老總是出了名的能打硬仗,在抗戰期間,彭德懷親自指揮八路軍各部的一百個團,發動百團大戰,殲滅日偽軍上萬人,取得八路軍在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在延安,面對胡宗南的洶洶來犯,彭德懷率領力量最薄弱的西北野戰軍2萬余人,楞是吃掉了胡宗南的20萬人。面對如此困難時刻,沒有比彭德懷更好的人選了。

彭德懷也不負眾望的站了出來,走馬上任誌願軍總司令,帶領抗美援朝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10月25日,在彭老總的指揮下,大戰一觸即發,誌願軍打響了入朝的第一場戰鬥。

彭老總計劃,讓誌願軍分為兩路反攻美軍,其中,東線誌願軍主要是一個軍的兵力,他們和北韓人民軍一起完成阻擊任務,而西線戰場則集中了誌願軍5個軍另1個師,出奇兵給予美軍沈痛打擊。

起初,「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並不認為中國敢出兵直面美國,在他看來,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立足未穩,不會出兵和美國交戰的。

並且,美軍高層經常與蔣介石打交道,在國民黨軍中擔任顧問,認為共產黨領導的部隊不過是比蔣介石的軍隊強一些罷了,而美軍可是經過二戰的洗禮,他們並沒看得起入朝誌願軍。

自古以來,輕敵者必敗,美軍剛一面對誌願軍,就被誌願軍的強大攻勢逼退,戰線從鴨綠江邊向南後撤幾十公裏,在清川江以南才站穩腳跟。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我軍殲敵15000余人,大獲全勝。隨後,我軍乘勝追擊,在北韓人民軍的配合下,發起第二次戰役。

在西線戰場,神出鬼沒的誌願軍多次向清川江兩岸發動突擊,將聯合國軍拖住在清川江地區,而東線的誌願軍三個師向長津湖發起總攻,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聯合國軍的兩翼都受到重大打擊,被迫戰略放棄平壤、元山等多處戰略要地,退至三八線附近,在整個第二次戰役中,誌願軍共殲敵36000多人。

此後,聯合國軍並不服輸,表面上和誌願軍要開展停戰談判,實則是透過和談的手段,爭取到喘息的時間,為了後面更好的部署兵力開戰。

面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詭計,誌願軍並不上當,趁著士氣高漲,集中了六個軍的兵力,向美軍陣地發起進攻,將美軍擊退到北緯37°一帶,第三次戰役以誌願軍的勝利告終。

執意帶上陳賡?彭老總的想法

不過,雖然誌願軍連戰連捷,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但誌願軍的缺點也暴露了出來,那就是後勤補給太差,一線兵力不足。這種情況也使得誌願軍在第四次戰役中陷入被動,付出了很大代價。

為此,彭德懷多次向中央軍委申請,希望補充後勤以及兵員,但由於新中國的國力實在太弱,為了打贏抗美援朝戰爭,毛主席已經傾盡了全國之力。彭德懷也很理解,但他還是希望中央軍委能把陳賡派到前線,擔任他的幫手。

其實,早在誌願軍跨過鴨綠江時,彭德懷就想讓陳賡和他一起到北韓,兩個人關系很好,曾一起共事過很長時間,彼此相互了解,而陳賡也是我軍少數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虎將。

二野的陳賡兵團在解放站戰爭中屢立戰功,碾莊的黃百韜兵團、雙堆集的黃維兵團都是陳庚指揮部下消滅的,彭老總對陳賡也是欽佩不已。

不過,那時的陳賡遠在西南。陳賡剛剛擊敗了胡宗南,解放西南全境不久,中國的鄰居越南又發動了獨立戰爭,應越共中央總書記胡誌明的邀請,陳賡前往越南幫助越共抗擊法國殖民者,彭德懷請陳賡入朝的想法只能放棄。

1950年12月,陳賡在越南的任務結束,返回了北京,彭德懷得知陳賡回來了,再次請示中央,要求陳賡速去北韓戰場幫助自己,誌願軍參謀長解方在回國匯報工作的時候也轉達了彭德懷的請求,脾氣一向火爆的「彭老總」脾氣很直,有啥說啥,還差點和周總理幹起來。

而中央軍委也覺得彭德懷說的很有道理,便將陳賡派到了前線,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員兼3兵團司令員、政委工作。

1951年8月17日,陳賡處理完所有的工作後,正式從沈陽出發,來到誌願軍中。久別重逢後,彭德懷和陳賡兩人倍感欣喜,此時的陳賡發現,這才不到一年,彭德懷消瘦了一圈,看上去身體大不如前。

是啊,彭德懷一生打仗無數,美軍是他遇到的最難纏的對手,誌願軍綜合實力完全不如美軍,為了制定更好的戰略和美軍交戰,彭德懷每日只睡幾個小時,巨大的壓力拖垮了彭老總的身體,但好在彭德懷的精神頭依然很足,可以說,陳賡的到來著實讓彭德懷輕松不少。

到達前線後,陳賡也沒閑著,立即投入到工作狀態中,他總結了過往的失利教訓,決定推廣坑道戰術,因為坑道滲入地下,能夠有效躲避美軍的大面積炮火,減少我軍的傷亡,彭德懷對此也十分贊同,兩人一拍即合。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坑道戰即將在美軍面前打響。

坑道戰,我軍的拿手好戲

陳賡的坑道戰想法絕非一時的靈機一動,坑道戰的雛形很早就有了,最早在抗日時期就出現了,那時的八路軍裝備很差,為了減小傷亡,八路軍的指戰員就發明了坑道戰,縮短沖擊距離,便於進攻和撤退。

坑道戰又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叫作地道戰,很多革命題材的電影中也能看到,比如在【亮劍】中,李雲龍在殲滅山崎大隊時,就是靠挖地道縮短攻擊距離,躲避鬼子的機槍和迫擊炮攻擊,並將全團的手榴彈集中給了一個營,從而成功全殲山崎大隊。

在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戰士也將地道戰這一經典戰術搬到了北韓,他們和北韓人民軍一起,在平壤、長津湖、元山等地修築坑道。

不過修築坑道並非一帆風順,當敵人發現誌願軍修築坑道後,便加大了空中轟炸力度和炮擊力度,很多戰士們也在修築坑道的過程中不幸犧牲。

1952年,彭老總的身體實在支撐不住了,為了他的健康考慮,中央軍委將彭老總召回北京修養,在前線的最高指揮官就由陳賡擔任,陳賡接過重擔之後,便將修築坑道作為固守三八線陣地的首要任務,陳賡還對修築坑道進一步作出指示。

他認為,坑道戰能夠彌補我軍對美軍的地面劣勢,我們需要將坑道戰發揚光大,但坑道戰不同以往,必須修築牢固,否則一旦被美軍炸塌,那就會成為我軍的墳墓。

陳賡還從自己的第三兵團入手,狠抓坑道建設,將12軍打造成坑道作戰的模範部隊。在第三兵團的帶動下,全體誌願軍都行動了起來。

此時,誌願軍和聯合國軍雙方正處於戰爭僵持階段,美軍無法打過來消滅誌願軍,誌願軍也不能將美軍徹底打退,這就給了誌願軍修築坑道,完善後勤的好時機。

1951年6月,抗美援朝的第二階段開始,誌願軍和美軍開始「以打促談」,透過小範圍的戰役,爭取談判桌上的利益。美軍更是利用空中優勢,重點打擊中國的後方運輸,實行「絞殺戰」。

面對美軍的空中火力優勢,陳賡的誌願軍采取坑道作戰策略,將物資運輸和傷員轉移到地下,並透過夜間展開行動,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軍的損失。

1952年,誌願軍已經在北韓建築成了縱橫交織的地下長城,這是一項人類戰爭史的壯舉,這些坑道連線起來,總長度相當於連雲港到西安的距離。

有了這些坑道,誌願軍的傷亡數碼大大降低,在上甘嶺戰鬥中,敵人平均發射660發炮彈殺傷誌願軍1人,而沒有坑道的情況則是敵人平均40至60發炮彈殺傷誌願軍1人。

更讓人欣喜的是,有了坑道之後,誌願軍的陣地變得更牢固了,陣地遺失的情況大大減少。誌願軍還在坑道內部架設了電台,隨時配合上級的作戰需求,糧食和彈藥也在坑道內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前線。

在美軍的秋季攻勢中,誌願軍有效利用了坑道戰術,挫敗了美軍的百余起進攻,殲敵2000余人,逐漸奪取了戰場的主動權。

最終,美軍放棄了以打促談的想法,他們再也無法跨過三八線一步。1953年7月27日,誌願軍和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以我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