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9年,廚師於存失誤做了苦瓜炒雞丁,毛澤東好奇:這是誰的發明

2023-12-08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古人雲:「食色性也」。自古以來,「吃飯」一直都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事。

而一個國家、一個政權,能夠站穩腳跟,首先就要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

在近代以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陷入一片戰火之中,社會上充滿了封建殘余勢力、軍閥勢力、帝國主義、反動勢力的壓迫。

許多老百姓們每天都在經歷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提醒吊膽的黑暗日子。

一直到毛主席帶領大家建立起了新中國,才徹底鏟除了這種景象,帶著備受欺壓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走向吃飽、穿暖的幸福日子。

而作為開國領袖、人民心中的「紅太陽」,出身於湖南的毛主席,本身也是一位「美食愛好者」。

雖然深諳民間疾苦的毛主席對於山珍海味嗤之以鼻,但是卻對辣椒「情有獨鐘」。

當初在革命的道路上,身邊的廚師長就曾經問過毛主席平時喜歡吃什麽樣的飯菜。

而毛主席則回答道:「我的要求不算高,只要頓頓有辣椒!」

這番幽默的話語也是逗得在場眾人哈哈大笑。

1969年的一天深夜,毛主席處理完了一天的政事之後感覺有些饑餓,於是就讓廚師準備一些吃的來果腹。

可沒成想,因為廚師的一個失誤,將原來所準備的「宮保雞丁」做成了「苦瓜炒雞丁」。

本以為是弄巧成拙,可沒想到吃過以後卻讓毛主席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在品嘗過後當場詢問這道菜是誰發明出來的?

從此以後,「苦瓜炒雞丁」也逐漸成為了流傳下來的一道「名菜」。

那麽,這道菜到底是誰做出來的?當時又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對於「美食」的看法

眾所周知,毛主席一生當中,都在為了全中國人民謀福祉而奔波操勞,所以,不管是在革命道路上,還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毛主席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都過得十分節儉。

而這份簡樸的生活習慣,也逐漸對映到了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吃飯」方面。

如果了解毛主席的人都知道,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之外,毛主席還是一位十分卓越的哲學家。

所以對於萬事萬物,毛主席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對於平日裏飯菜的選擇,毛主席也曾經說過一句十分具有哲理的話:「我生來就不高貴,所以高貴之物我也不敢問津。」

1956年,有一回毛主席在結束了兩個多月的出差行程,返回中南海住所的時候,廚房裏的廚師 楊純清 覺得主席外出這麽長時間身體一定是十年勞累,於是就想要給毛主席做一道好菜,給主席補補身體。

然而,等到這道名叫「芙蓉雞片」的菜端上來之後,毛主席看著這道菜卻始終沒有動筷子。

等到飯後,看到這道菜主席沒有嘗一口,楊純清就帶著好奇心小心翼翼地向主席問道:「主席,是不是這道菜做得不合您的胃口?」

毛主席則嘆了一口氣說道:「純清啊,現在國家形式困難,以後這樣奢華的菜就不要再做了,光是聽到名字我就不愛吃,哪怕是以後條件好了,我也還是覺得紅燒肉更好吃啊。」

楊純清頓時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有些羞愧地低下了頭。

於是,從那以後,毛主席的飯桌上再也沒有出現過看起來帶一些奢靡之風的飯菜了。

對於平時的飯菜要求,毛主席其實也是十分講究。

他告訴工作人員,正餐要嚴格執行「四菜一湯」的標準,如果條件困難可以相應減少一些,但絕不可以多加菜。

哪怕是在休息日裏舉辦家宴的時候,廚房裏也只是相應地增加了飯菜的量,而沒有去增添菜品。

對於吃飯時用的米飯,毛主席也是讓廚房去購買一些尋常菜市場就可以買到的「糙米」,有時還會加一些「雜糧」在裏面,所有的食材都要跟老百姓吃的一樣。

當然了,不論是購買什麽樣的食材,毛主席都是使用自己的薪金和稿費,絕對不拿公家的一針一線。

就連平日裏主席用來「加餐」的辣椒,都是拿稿費讓警衛員去菜市場購買,然後放置到院子裏面曬幹。

如此簡樸的飲食習慣,即便是在人民群眾當中,生活得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都要遠比主席吃得好上許多。

每當有人來勸告主席多補充一些營養,毛主席都會說:「沒有關系,我這個出身在韶山的湘伢子吃慣了粗茶淡飯,對於我來說清粥小菜要遠比山珍海味香很多啊!」

廣闊的心胸

除了在日常吃飯當中體現出來毛主席的節儉之風以外,毛主席那廣闊的心胸,也經常從這些小事當中展現而出。

1947年,解放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為了研究下一步的作戰方略,中央在靖邊縣小河村的石屹嶗住持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

由於當時的戰事比較焦灼,所以除了中央書記處的幾位領導之外,解放軍各大野戰軍指揮部也都派人前來參加。

一時之間,一同在革命道路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老戰友們歡聚一堂,好不熱鬧。

在會議結束之後,由於現場有許多多年未見的同誌,所以周總理就提議大家在臨別之前,一起坐下吃個飯。

由於這次來的人比較多,所以炊事班的師傅專門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絕活,除了平常大家都愛吃的紅燒肉之外,還額外加了一道名叫「三不沾」的菜。

這道「三不沾」,是從清朝年間傳下來的一道佳肴。據說在乾隆下江南的時候,還曾在杭州品嘗過這道菜,頓時覺得鮮美可口,於是就將其引進到了皇宮裏面。

所以,這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道「宮廷禦菜」。

不過,雖然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其實這道菜的做法很簡單,就是用雞蛋黃、澱粉、白糖,再加適量的水攪勻炒成的,只不過因為炒的過程中用了較多的油,以至於吃的時候不粘盤、不粘牙、不粘筷子,所以大家稱之為「三不粘」。

當這道菜端上來的時候,眾人都對其十分「眼饞」。

不過,這道菜正好端到了平日裏眼疾手快的 陳賡 面前。

眼看大家都對這道菜垂涎欲滴,向來喜歡搞一些幽默的陳賡,故意將「三不沾」護到身前,然後說:「我看大家都想吃這道菜,不如我講個故事來讓氣氛輕松一下。」

然而,還沒等他開始講,突然一陣風吹來,陳賡一個噴嚏打在了這道菜上面。

這下子場面頓時變得尷尬起來。

哪怕是向來大大咧咧的陳賡也有些害臊,本想給大家道個歉,誰知毛主席這時來了一句:「好你個陳賡,想吃你就直說,大不了我們把這道菜讓給你,不要耍滑頭嘛。」

這句話一出,眾人頓時被逗得哈哈大笑,氣氛也頓時變得輕松起來。

1961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了廬山。

當忙完手頭的工作準備吃飯的時候,沒成想警衛員竟然一時失手將飯菜給灑到了桌子上。

這可給身邊的人們嚇得不輕。

那位年輕的警衛員也是緊張地連聲向毛主席結結巴巴地道歉到:「對不起,主席...我這不小心...」

然而,還沒有等他話說完,只見毛主席一邊回答到:「不要緊,你才剛來,在工作中有失誤是難免的,下次註意就好了。」

一邊用手將灑在桌子上的飯菜重新撿回到了碗裏面,然後當做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自顧自地吃了起來。

等到毛主席吃完,那名警衛員端著碗走出去之後,身邊的一名飯店工作人員不明所以地向主席問道:「主席,飯菜灑了您再吩咐他們做一碗便是,又何必...」

聽到他的話語,毛主席笑了笑說道:「現在國家還在發展階段,可不能輕易浪費糧食,再說了,如果我讓他重新端回去,那麽其他人肯定會問原因,說不定他還要受到責備。這些剛來的孩子幹工作不容易,要多體諒人家啊。」

這番話語頓時讓那名工作人員感動不已。

說起毛主席與「飯菜」的緣分還遠不止於此。

甚至,有一次,僅僅是因為廚師的一個失誤,反而讓一道「名菜」橫空出世了。

因為失誤而誕生的「名菜」

1969年,屆時毛主席已經75歲。

都說「年到70古來稀」,眼看已經到了古稀之年,應該是休養生息、頤養天年的年紀。可毛主席卻仍然是奮力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仍然為全國人民的美好明天以及新中國的建設工作而發光發熱。

10月中旬,毛主席一行來到了武漢東湖做考察,而負責毛主席的餐點的,是一名叫做 於存 的廚師。

這天晚上,毛主席批改完檔,又閱讀了一些新聞報紙、看了一些有關時政方面的書籍。

等到放下手中的工作時,已經是半夜11點鐘。

長時間的集中精力讓主席感到肚子有些餓,於是就讓跟隨了自己5、6年、已經升為警衛員的理發師 周福明 ,去廚房裏幫自己拿一些飯菜。

周福明對主席的請求是片刻也不敢耽誤,連忙跑到後廚尋找,可是找了一圈也沒有見還有什麽吃食,於是就叫醒了廚師於存,讓他趕快幫毛主席做點飯菜。

突然被喊醒,於存的臉上仍舊是帶著些許困意。

得知是毛主席的事情,他也不敢有所怠慢,於是立刻來到廚房點火燒油準備做一道拿手的宮保雞丁。

然而,剛做到一半的時候,困意再度席卷而來,在一陣迷糊之下,於存竟然將苦瓜當成了蔥花給下了進去。

結果就這樣一份宮保雞丁竟然變成了「苦瓜炒雞丁」。

意識到自己的失誤,於存立刻就嚇得困意全無。

「這可如何是好?」

由於不知道怎麽辦,於存就叫來了周福明並將這件事告訴了他。

周福明知道這事之後也是頓時心中一跳。

皺著眉頭進行一番思索後,周福明說道:「這個時候再重新做一份材料肯定是不夠用了,再者說主席那邊還餓著呢,看來只能將這道「奇菜」端過去了。」

於是,就這樣,一份獨特的「苦瓜炒雞丁」就出現在了毛主席的面前。

當看到眼前的這道菜時,毛主席也有些納悶地問道:「這道菜是誰發明出來的?」

而周福明只能如實告訴了毛主席事情的經過。

了解了這道菜的來由之後,毛主席笑了笑說道:「這件事歸根結底還是錯在我嘛,沒有註意到人家的休息時間,等會兒麻煩把人家叫過來,我要親自向他道歉。」

隨後,毛主席夾起桌子上的菜,津津有味地吃了下去。

等到於存滿懷緊張和愧疚地來到毛主席身邊之後,主席先是對他進行了一番安慰並向其道歉,隨後說道:「你做的這道菜很好吃,以後還給我做好不好?」

聽到毛主席的話語,於存早已是感動地眼淚打轉,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後來,這道「苦瓜炒雞丁」也成為了中南海當中的一道「名菜」。

僅僅是在吃飯的事情上,毛主席就透露出了他廣闊的心胸和節儉的品格,由此可見,毛主席自身具有多麽偉岸的氣魄。

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夠成為領導人們建立新中國的一代偉人,同時也是為什麽他能夠得到人們深深地崇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