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91年鄧小平派人赴美,邀請張學良回大陸,張:回來可以,但有三個要求

2024-01-19歷史

經過五十四年的闊別,張學良與呂正操終於再次見面。兩位老人身體雖老,但還保持著良好的健康狀況。呂正操問道:「學良,你還好嗎?」張學良笑著回答:「老了老了,身子骨還行,倒是你還頗為硬朗啊。」呂正操笑道:「這都是多虧了中央對我的關心。我這次來就是專門請你回去的。」張學良:「可以,但是,我有三個要求!」

自呂正操與張學良西安一別,已有五十四年沒有相見。滄海桑田之間,當年氣吞如虎的兩位將軍也都變成了垂垂老矣的老人。盡管現在看來這次會面不過是昔日好友相見的場景,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兩人會面的難度堪比登天,可謂是吸引到了整個海峽兩岸的關註。為何這次會面如此引人關註?為何作為中國人的張學良年老卻在美國?為何他回國後還提出三個要求?

1936年12月12日,在陜西西安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是一場值得民族永遠記得的事件。張學良與楊虎城為了促成民族抗日統一戰線,決定冒著性命和前途的風險,直接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

當時的中國局勢非常緊迫,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不斷覬覦中國領土。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日本不斷發動侵略戰爭。1932年淞滬會戰後,日軍攻占上海,第十九路軍奮戰33天,拼死抵抗。之後日軍逐步蠶食熱河、河北兩省大部份土地。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西安事變前中國的危急局勢。張學良和楊虎城作為民族英雄,在面對抗日大業和「以下犯上」的困境下,最終決定先發制人。

在西安事變發生前夕,蔣介石找到張、楊二人,並表示要將指揮剿匪作戰的職責交給其他人。這讓張學良下定了決心。他找到楊虎城說:「我們必須要動手了,蔣介石已經不打算再等了。」聽到蔣介石的話後,張學良雖然不情願,但只能先答應。但他知道,與紅軍死磕到底並不能挽救中國的局勢,反而會讓中國陷入更加困境。他認為聯合抗日才是當務之急。於是,張、楊二人決定不能坐以待斃,決定先發制人。於是,在12日晚上,西安事變發生了。

西安事變後,中共中央領導人理智地分析了國內局勢,並認為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先要讓蔣介石同意聯合抗日才是當務之急。於是,派出周總理前往西安談判,力圖實作和平解決。最終,張學良與國共雙方達成協定,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不再「剿共」,與紅軍戰士並肩抗日。這個協定一經發表,全國沸騰歡呼。

張學良此時也得到了解脫。他承受著巨大壓力軟禁蔣介石,沒有好好休息過,並且一直緊繃著一根弦。如今達成共同抗日的局面,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即使蔣介石立即要他死,他也毫不畏懼。

然而,西安事變談判結束後,重獲自由的蔣介石立刻回到南京,並由張學良親自護送。張學良希望透過這一舉動證明自己並無「謀反」之意,他只是想幫助抗日大業。同時,他也擔心蔣介石會報復東北軍,所以選擇獨自承擔後果。果不其然,在回到南京後不久,蔣介石下令軟禁了張學良,並解除了他在東北軍的職務,並且不允許任何人接近他。

張學良對於自己可能遭受蔣介石的報復有所預料,但沒有想到這種報復就是囚禁了他的後半生。從西安事變之後,報復心極重的蔣介石將張學良軟禁起來。他派遣重兵把守,並多次更換軟禁地點,使得共產黨多次營救都未能成功。1946年,蔣介石更將張學良轉移到台灣軟禁。

五十多年過去了,張學良在台灣的一座小公館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直到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台執政後,考慮到國際影響和對大陸關系的影響,李登輝決定釋放張學良。獲得自由後,張學良選擇立即動身前往美國,不想再留在這個傷心地方。他感慨萬分地沒想到還能在有生之年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是否會從美國中轉前往大陸。張學良沈吟片刻後回答道:「回大陸確實是我的心願。」當黨中央得知這一訊息時立即開會研討接張學良回國的計劃。鄧小平也派人通知中央:「張學良是民族功臣,這樣的愛國將領如果有回家落葉歸根的意願我們是非常歡迎的。」最終經過層層篩選選擇呂正操前往美國。

作為張學良的同鄉、同門以及昔日東北軍下屬,呂正操情感和身份都十分合適。呂正操聽到這個訊息後,得知「大哥」有機會回來,雙眼含淚地說:「我保證完成任務,不辜負中央的信任。」在前往美國之前,呂正操與周總理妻子鄧穎超在北京的中南海進行了一次談話。當年周總理作為共產黨代表參加西安事變和談時與張學良有過一段情誼,並且周總理一直在為張學良爭取自由而努力。得知張學良回來探親的意願後,鄧穎超透過私人名義給張學良寫了一封親筆信:「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托,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敘舊、或定居……問候您的夫人趙女士。」這封信充滿真誠。

然後呂正操收拾行裝飛往舊金山,在5月23日之前趕去美國。不巧的是,張學良已經先行一步前往紐約了,他的妻子趙一荻因身體問題還留在舊金山。呂正操先去拜訪了趙一荻,得知張學良前往紐約貝太太家暫住。他見到趙一荻後,馬不停蹄地趕往貝太太家。當呂正操到達時,張學良已經穿戴整齊站在門口等待。兩人相互望見後邁開大步走向對方,緊緊握住雙手。「學良,西安分別已經五十四年五個月零四天了。」呂正操感慨地說道。然後兩人被簇擁進屋內,兩位自少壯之年分別的將軍再次相見,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但他們高興地像小孩子一樣。

進屋後,呂正操遞給張學良準備的禮物。張學良喜歡聽戲,所以為他準備了【中國京劇大全】和當代戲劇名家的錄音帶,張學良看到後非常喜歡。還有國內著名畫家為他畫的肖像畫,他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每一個細節,並且十分滿意。最後是啟功先生為張學良手書的一幅賀幛,對於張學良當年的勇敢和貢獻非常贊賞。張學良一邊細細欣賞禮物,一邊對呂正操說:「如今老了,反而開始迷信了,信上帝,信神靈。」呂正操回答:「我也迷信,迷信人民。」張學良笑了起來,「對哦,你可是外號‘地老鼠’呢。」回憶起抗日戰爭時呂正操在河北地區率領人民進行地道戰的事情。聽到這裏,張學良嚴肅地說道:「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由於這次見面是在貝太太家中,人多眼雜,呂正操並未提起自己來美國的來意。隨後張學良也將第二天下午的活動推掉,約定呂正操第二天再會。回大陸的三個條件次日,張學良與呂正操約在了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這裏極為隱秘,適合兩個人談事情。當天晚上,在銀行下班之後,張學良和呂正操先後來到這裏。

會面之後,呂正操並沒有再與張學良敘舊,而是首先把鄧穎超女士親筆手書的信交給了張學良。張學良沒有戴眼鏡,貼著信一字一句地讀完之後說道:「我與恩來當日一別,沒想到故人如今已成黃土,他是個偉大的人,請一定回去後幫我問候鄧女士。」呂正操接著說道:中央在得知你有回鄉探親的意願後非常高興,並表示非常支持和歡迎你回去。如今我看你的身體還能吃能睡,不如趁此回家鄉看看。

聽後,張學良陷入了沈思,不久後說道:「我是真的想回去看看的,我知道我愧對東三省的老百姓。但是政治上的問題太復雜了,我回家不僅僅關系到我自己,也涉及到大陸和台灣地區。如今的我不願意為了我的私事牽扯太廣。」呂正操雖然還想勸說,但考慮到時間已經很晚,便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第二次會面結束後,張學良舉辦壽宴,並展示了呂正操送的賀禮。雖然呂正操因為提前祝壽沒有出席,但外界也得知了他赴美的訊息。壽宴結束後,張學良一直在思考鄧穎超女士的手書、東北三省和中國老百姓。他透過閆明光傳達給呂正操,希望兩人再見一次。

呂正操得知這個訊息後非常激動,但考慮到張學良的顧慮,並約定第三次會面地點在中國大使館。這讓呂正操非常期待。六月四日下午,兩人在使館見面,並談論了當年故人、政治和國家前景等話題。張學良表示:「我並不是不想回去,但考慮到許多問題,一旦動身就會牽連太多。」呂正操勸道:「上海有一位名醫,對於眼睛頗有造詣,你可以私人回去看看。」經過思考後,張學良答道:「我覺得可以。」

聽到這個回答,呂正操非常高興。然而,張學良接著說道:「我有三個要求。」呂正操問道:「請說無妨,我必全力以赴。」張學良說道:「我現在只是個普通老百姓,不要特權。一、不要歡迎我;二、不見記者;三、不搞恭維。」這是因為自從他重獲自由以來,被記者纏結不休。而且由於與蔣家的關系,他不想這次回國引起太大轟動,給蔣家帶來輿論壓力。他只想以私人身份回鄉探親和治病,並不想太過張揚。

呂正操笑著回答道:「不見記者當然可以。但你這個大英雄一下飛機怕是就會被老百姓圍住哦。這三個條件我代表中央都能答應。」張學良非常高興,呂正操決定立刻回北京復命。到達北京後,呂正操向鄧公匯報了在美國與張學良的見面情況。沒想到鄧公說道:「他不一定會回來,這三個要求明顯還是有顧慮。」

正如鄧公所料,不久後國民軍接到了來自台灣的一封信,寄信人正是張學良。他在信中表達了自己年齡已大、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並表示回到大陸的願望恐怕無法實作,代我向中央高層問候。然而,直到張學良去世,他都未能有機會回到祖國。

作為一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一生充滿了榮耀與爭議。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否認他對民族解放事業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雖然張學良曾提出三個要求,但當時的政治形勢極其復雜,這些要求最終未能實作。

盡管張學良未能真正回到故土,這令人遺憾,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尊重這位愛國名將,並永遠銘記他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張將軍對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裏程碑式的豐功偉績。他宣布東北易幟以維護國家統一,並促進國共合作,在歷史上留下了正確的選擇。我們後人應該銘記張將軍的功績,向這位千古功臣致敬。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