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4年波蘭總統抱怨中國一青年:他會引起三戰!周總理聞訊啥反應

2024-01-08歷史

1954年4月,周總理前往日內瓦,參加了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國際會議,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也都派出了代表,參加這次會議,會議規格相當高。

在會議間隙,同為社會主義的兄弟國家波蘭總統亞歷山大·薩瓦茨基找到了周總理,對周總理吐槽起來。

「你們中國在北韓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個危險分子!也包括談判組的其他成員,他們只講原則,不會妥協,這非常危險!難道你們就不考慮這樣做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面對薩瓦茨基的抱怨,周總理表示理解,不過他的內心卻對這個首席談判代表有了不一樣的態度。

不久後,周總理回到了國內,他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個叫做丁國鈺的代表給叫過來。

那麽這個「能引起三戰」的丁國鈺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呢?他在北韓談判時都做了哪些事才讓波蘭總統如此吐槽呢?周總理把丁國鈺叫到中南海又有什麽目的呢?

鬧革命的小石頭

1915年,丁國鈺出生在安徽的一處小山村,他的祖父曾經在當地當過教書先生,所以丁國鈺能識很多字,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是個當地聞名的小機靈鬼。

1929年,中國共產黨在豫南、皖北、鄂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丁國鈺的家鄉恰好也在根據地裏面。

不久後,紅軍浩浩蕩蕩,來到了丁國鈺的家鄉。

丁國鈺的父親、哥哥全都參加了革命,丁國鈺自然跟隨家人加入了革命的隊伍,這一年,他才13歲。

別看丁國鈺年紀小,但他能言善辯,也為他後來加入外交部埋下了伏筆。

當時,丁國鈺是鄉兒童團的活躍分子,有一次,丁家埠蘇維埃政府召開了一次大會,丁國鈺作為兒童代表,要求他上台講話。

大家都覺得一個小屁孩,能說出什麽高論,沒想到丁國鈺竟然一鳴驚人!

在台上,丁國鈺如是說道:「同誌們,我們幹革命,就好比建房子!你們縣區的蘇維埃、赤衛隊就好比大石頭,而我們兒童團,就好比小石頭。大家都曉得,蓋房子只有大石頭是不穩固的,小的縫隙必須要讓小石頭來填平才牢固!我們兒童團的作用極大,是不能缺少的一部份!我們要積極努力工作,共同為擴大蘇區、建設蘇區而不懈奮鬥!」

丁國鈺的這番「石頭論」一出,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他鼓掌,大人們也對他另眼相看,不久後,他就升任為兒童團大隊長,14歲就成為了當地兒童團體育部部長兼任宣傳部部長一職。

1931年,丁國鈺已經15歲了,他作為重點培養物件,成為了當地保衛局偵查科的一員,不久後調任中共皖北道委機關書記。

此時,國民黨對鄂豫皖邊區展開了圍剿,時任紅二十七師副師長的徐海東來到了丁國鈺所在的地區,進行武裝鬥爭,丁國鈺從此跟著徐海東鬧個敏。

在一次戰鬥中,我軍和敵人展開了艱苦的白刃戰,丁國鈺一連擊殺了多位敵人。

有一個國軍士兵抓住機會,從後面給了丁國鈺一槍托,接著用刺刀朝著丁國鈺的心臟紮去。

丁國鈺被打的失去了意識,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是他的戰友及時趕來,給了那個人一槍,這才讓丁國鈺虎口脫險!

類似的戰鬥場景還有很多,作為一個紅軍戰士,受點傷在所難免,丁國鈺在參軍時期,受傷十幾處,他的小手指都被敵人削掉了!

戰爭鍛煉了丁國鈺的意誌,丁國鈺成為了一個硬漢,他不怕苦、不怕累,作戰勇武,喜歡沖鋒陷陣。

1934年,紅二十五軍進行長征轉移,丁國鈺也在其中。隨著抗日戰爭的來臨,丁國鈺進入了陜北抗日軍政大學深造。

在這裏,丁國鈺兩次見到了毛主席,讓他終身難忘!第一次見毛主席是在1938年,那時陜北邊區並不算太平,畢竟胡宗南、馬步芳的部隊都在這附近盤踞。

丁國鈺也清楚應當團結這些力量,所以經常送點禮品給馬步芳,毛主席對他的統戰意識感到很滿意。

第二次見毛主席是跟著肖勁光、賀晉年二人,那時三個人坐在院子裏聊天,賀晉年說到:「最近不太對勁啊,老百姓有房子住,有糧食吃,可我們只能吃黑豆,還出現了征糧困難,現在老百姓欺負我們了,我看這樣不好!」

屋裏的毛主席聽到了外面的談話,趕緊走出門來,笑著說道:「這其實是個好事!自古以來,都是當兵的欺負老百姓,沒聽說過老百姓欺負當兵的!你們說現在你們被老百姓欺負了,這正是我們革命的目的!老百姓不怕當兵的,說明我們紀律嚴明,讓老百姓放心,你們要從這個角度看問題!」

一旁的丁國鈺聽完茅塞頓開,他也不禁感慨,毛主席看待問題的角度總是很透徹。

毛主席又補充道:「如果總讓部隊吃不好、沒地住,也不行,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毛主席簽發了一條命令,提出擁軍優待的原則,這才慢慢解決了此類現象。

負責北韓談判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以後,丁國鈺就被組織派到了東北地區工作,擔任楊靖宇支隊政治部主任,後擔任4野第五縱隊13師政委。

後來,丁國鈺跟隨大軍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丁國鈺晚年回憶遼沈戰役時,總是神采奕奕。

「我們和蔣介石主力打了50多個日夜,消滅了近50萬人,那時夜晚的天空都是紅色的,聽不到別的聲音!都是槍聲、炮聲!那仗打得真痛快,可是沒時間睡覺,困得厲害,老睜不開眼睛……」

丁國鈺跟隨大部隊參加了一系列的戰役,一直打到了四川境內,此時,國家決定抗美援朝,丁國鈺又跟著大部隊,馬不停蹄的趕赴北韓前線,和美國人廝殺起來。

丁國鈺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北韓戰場上,成為了外交人員,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這離不開一個人的推動,這個人就是李克農。李克農在抗大時期,就聽說過這個丁國鈺能言善辯,為人剛正不阿,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和他聊聊。

後來部隊上了前線以後,丁國鈺任42軍政治部主任,一直打到了漢江南,來到了漢城腳下!

1951年,我軍希望能和美國進行和談,和談小組包括的成員需要有中朝兩國代表。

其中我方代表要有外交部人員和軍方人員兩大方面構成,軍方剛開始由鄧華將軍擔任,但是鄧華沒有時間來開會,還要忙著打仗,所以必須另派人手。

而丁國鈺被李克農看中,以將軍的身份(事實上,丁國鈺也達到了授銜標準)來到了談判小組工作。

剛開始談判小組由李克農、喬冠華、鄧華等組成,後來這個小組就變成了李克農、喬冠華、丁國鈺、黃華等人組成了。

到了1954年的時候,丁國鈺擔任談判小組副組長,杜平同誌是談判小組組長。

杜平經常要回北京,只要杜平不在,丁國鈺就全權負責談判小組的一切事宜。

談判是非常艱難的,尤其是和美國人談判。

用喬冠華的一句話來說:「我方為了爭取戰俘問題能得到一個合理的解決,硬是同敵人多打了一年多的仗!

其實,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中美板門店談判是發生在1954年,但雙方的和平談判早就從1951年開始了!畢竟誰都不願意打那麽久的仗,勞民傷財,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可是有一個問題,卻卡在了雙方談判的節骨眼上,就是談不成,這個問題就是戰俘問題。

美國人對戰俘問題的條件很多,心眼子也多!他們不願意把我軍戰俘放回來。

美國人這樣做有兩個目的,其一是不想讓戰俘回到中國。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道:「如果把包括投降在內的戰俘送回‘鐵幕’,對將來是很不利的!」

美國人認為,不把戰俘放回來,是「對共產黨最有力的威懾」,因此對方在戰俘問題上絕不讓步。

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台灣,給蔣介石擴充兵源。要知道,此時蔣介石和美國人走得很近,他天天叫囂「反攻大陸」,可是有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人手不夠。

台灣島就那麽些人,蔣介石總不能指望美國人派大部隊來實作他反攻的目的,所以他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擴大自己的兵源。

戰俘對於蔣介石而言無疑是最好的手段,畢竟美國俘獲了不少誌願軍戰士,如果能為蔣介石所用,這無疑壯大了蔣介石的力量。

出於這兩個目的,美國方面遲遲不肯放人,我們就只能繼續打,打到他們服氣為止!為了戰俘問題,誌願軍又打了兩年的仗!

丁國鈺咄咄逼人

為了和美國人進行談判,中國外交人員可沒少下了功夫。丁國鈺是將軍的身份和敵人談判,為了這個目的,還專門給他制定了一套將軍制服。

美國人對丁國鈺這個將軍很敬重,不過他們對戰俘問題,表示絕無談判的可能。

這引起了丁國鈺的不滿,丁國鈺強硬地表示:「那就繼續打!我們不怕你們!」

對方一看我方的態度,不禁感到些許膽寒!丁國鈺聲音洪亮,鏗鏘有力,能鎮得住場子。

談判的花樣有很多,丁國鈺沒少想了辦法,只要他不滿意的方案,丁國鈺就會一言不發,不表態。

美國人一看我們不表態,也知道我們是不滿意的,可他們又不能讓步,就一直僵持。

最長的一次,雙方僵持了整整130分鐘,最終美國人憋不住氣了,才說可以回去考慮一下。

還有一次,美國人拿出了新的戰俘交換方案,北韓代表很生氣,說:「你們這是換湯不換藥!」

美國人腰板硬了一次,說:「那沒什麽好談的了,我們不談了!我宣布無限期休會!」

接著美國人拿起檔就往屋外走去,這是丁國鈺學著京劇裏的模樣,對著美國人哈哈大笑,接著我方代表、朝方代表都跟著哈哈大笑。

美國代表被笑的全身不自在,他感覺被這些亞洲人給歧視了,氣就不打一處來!

高傲的昂撒人,怎麽能被亞洲人如此嘲笑呢?他趕緊回過身來,繼續給我們談判,內心別提多受屈辱了。

這是丁國鈺給美國人準備的套路,為了這個哈哈大笑,丁國鈺提前排練過,沒想到真的奏效了!

丁國鈺每次都能據理力爭,駁的敵人啞口無言!為什麽我們能底氣十足?這是因為我們站在了道義的一邊!

【日內瓦戰俘公約】是國際認可的、關於戰俘的最高法案,當年美國人是這個公約的發起者之一。

如今丁國鈺研究透了這本法律,只要談判稍有不對的地方,丁國鈺就拿出來公約,質問對方:「你這是不合法的!你怎麽能這樣幹呢?」

美國人用公約把有利於自己的奉若真理,把不利於自己的置若罔聞,這雙標的嘴臉暴露無遺!

可是西方各國也不會想到,自己當初商量出來的條約,卻成為了中國代表的談判利器,頗有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美國當然知道自己理虧,想耍小聰明卻找不到應對的辦法,最後無奈答應了中國的條件。

1953年,歷經747天艱苦談判,中美雙方終於就北韓戰俘問題達成了一致,彭德懷、李克農、喬冠華、丁國鈺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了字。

協定這樣寫道:「在本停戰協定生效後60天內,各方面應將其收容下的一切堅決遣返的戰俘分批直接遣返……各方應將未直接遣返的其余戰俘,從其軍事控制與收容下釋放出來,統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

雖然美國和中國達成了一致,但美國還是玩了一手陰的,誌願軍被俘2.2萬人,其中有14000人被美國秘密運送到了台灣。

這筆賬至今美國都沒有還清,著實令人氣憤!美國人的無恥也顯露無疑。

在戰俘交接的時候,其中有一批被俘的誌願軍戰士,一共38人,卻連10條大腿都湊不出來!

他們在戰俘營遭到了美國人的虐待,有病也不送去治療,最終無奈截肢,令人惋惜不已!

波蘭總統的吐槽

戰俘交接任務完成以後,丁國鈺繼續在北韓負責善後工作,一直幹到了1954年7月。

1954年4月,周總理代表新中國,出席了日內瓦會議。會議上,各國就印度支那問題、北韓問題展開了唇槍舌戰。

周總理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直到今天都還是各國外交地基本準則。

分別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周總理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突破西方資本主義層層封鎖,對外結交朋友的重要依據,為國際新型關系的建立做了突出貢獻。

會議結束以後,各國都對周總理的「中國方案」佩服不已,甚至就連英、法等西方國家都很認可周總理的倡議,不少國外的首腦、外交大使過來找周總理慶賀,其中就包括波蘭總統薩瓦茨基。

薩瓦茨基端起酒杯,和周總理閑聊起來,作為社會主義的兄弟國家,波蘭對北韓問題一直很關註,對韓戰中的趣事也有所耳聞。

其中,丁國鈺想盡辦法和美國人談判,搞得美國人沒脾氣的種種舉措,讓薩瓦茨基敬佩不已。

他對周總理說道:「你們中國在北韓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個危險分子!也包括談判組的其他成員,他們只講原則,不會妥協,這非常危險!難道你們就不考慮這樣做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薩瓦茨基所說的這個人正是丁國鈺,周總理以前沒見過丁國鈺,不過一聽薩瓦茨基都這樣說了,內心也難免會對丁國鈺產生興趣。

周總理也理解波蘭總統的態度,並不是他膽小,而是他真的害怕會把美國人惹急眼。

畢竟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又是西方資本主義的頭子,美國要是失去了耐心,很有可能會擴大戰爭,讓自己的小弟投入作戰,到時候就是世界大戰的規模。

薩瓦茨基對丁國鈺的強硬立場,感到佩服的同時,也難免會引起憂慮。

周總理寬慰了薩瓦茨基,並和他聊起了其他的故事。

回國以後,周總理非常欣喜,中國共產黨正需要丁國鈺這種有態度、有立場的外交官。

他馬上把丁國鈺叫回了國內,並讓他第一時間來中南海報道。

丁國鈺還以為周總理找自己,是為了工作上的事,結果見到周總理後,周總理和他嘮起了家常。

丁國鈺和周總理嘮完家常,就再次返回北韓,和大部隊撤離,而金日成給丁國鈺頒發了北韓共和國一級勛章,以示對他的嘉獎。

回國以後,丁國鈺留在了軍隊,擔任總政治部政治委員,突然有一天,領導告訴他要被調走了。

丁國鈺說:「我打小就愛穿軍裝,我不走!」對方告訴他是周總理的意思,丁國鈺這才改變了態度。

1955年1月,丁國鈺成為了駐阿富汗大使,隨後擔任駐巴基斯坦大使。

當時巴基斯坦還不是如今的「巴鐵」,還是親美政權,丁國鈺沒聽中央的指揮,和巴基斯坦搞好關系。

剛開始,丁國鈺還被陳毅批評了一頓,嫌他亂彈琴,不過後來中巴關系改善了,陳毅、周總理都高興地笑了。

很快,在丁國鈺的推動下,兩國簽訂了【中巴友好條約】,為如今的「巴鐵」打下了重要基礎。

此外李宗仁回國時,也是丁國鈺負責的,後來中印邊境矛盾,也是丁國鈺出面的,他為祖國西南邊陲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0年,丁國鈺擔任了駐挪威大使、埃及大使,在外交崗位上奉獻了一生。

2015年,丁國鈺走完了自己光榮的一生,享年99歲。

丁國鈺從紅軍到外交官,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作為一個機智的外交官,丁國鈺為祖國外交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位「差點引起三戰」的老人值得後人的敬重,我們向丁國鈺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