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基辛格的遠見和蘇聯的誤判,讓糧食成了壓垮超級大國的催命符

2024-04-26歷史

現在的戰爭打得正激烈,讓很多人都看清了西方國家的各種手段。他們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什麽方法都使得出來。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制裁,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也感到壓力山大。但這次制裁可能只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沖擊,而不會引發生存危機。因為現在的俄羅斯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俄羅斯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糧食出口大國,有著強大的農業實力。所以,即使面臨經濟制裁,俄羅斯也能依靠其豐富的糧食資源來應對挑戰。

哪怕一個國家再強大,只要糧食短缺,還是會陷入困境。這種困境,比經濟戰爭還要嚴峻,因為它關乎到每個人的生存問題。所以,糧食戰爭是場無聲的較量,它的殘酷程度遠超想象。

說到糧食戰爭,你們知道嗎?蘇聯也曾經吃過大虧。對,就是那個強大的蘇聯,他們也曾因為糧食問題栽過跟頭。所以啊,別以為糧食問題只是小事一樁,它可是能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哦!

現在的情況和過去某些時候還挺像的。那蘇聯到底經歷了什麽呢?

【1972年對蘇聯而言,是一個糟糕的年份!】

那一年,蘇聯遭遇了嚴重的災荒,糧食收成極差,導致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

碰到危機了該咋整呢?

蘇聯決定從當時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美國那裏進口糧食。

在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作為對立的兩方,當蘇聯需要從美國進口糧食時,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不僅僅是指金錢上的付出,還包括各種政治上的妥協和訴求。可以說,為了獲取糧食,蘇聯得在金錢和政治上都做出不小的犧牲。

美國要價的籌碼不外乎就是降低石油價格,或者結束某些勢力範圍等。他們想用這些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經過深思熟慮,蘇聯人覺得直接幹這事兒有點吃虧,於是他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計劃,希望能用最少的代價換取美國的糧食。

這絕招嘛,其實就是空城計。

蘇聯要鬧災荒的訊息,美國人早就有所察覺。照理說,只要他們堅信這一點,就不會有問題,但蘇聯也不是好惹的。

為了順利推進計劃,他們一直放出風聲,宣稱今年將是蘇聯近20年來最大的豐收年。這種說辭讓美國人感到有些困惑和捉摸不透。

【不相信蘇聯所謂宣傳的美國。】

他們派出衛星,不斷偵查蘇聯的領土,希望獲得最真實、最及時的第一手情報。

最後收到的衛星照片,讓所有人都感到有點奇怪。你瞧,那照片上顯示的,全是一塊塊金黃耀眼的麥田。這結果真是出乎大家的預料。

這不就是滿載而歸,收獲滿滿的樣子嘛!

那些被派去蘇聯搜集情報的間諜們,也傳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整個蘇聯的產糧區都長滿了金黃色的麥子,這一年,蘇聯的糧食收成可真是豐盛極了。

這訊息,讓美國人都感到心裏挺郁悶的,挺擔心的。

糧食出口可是美國的重要賺錢方式,如果沒能趁機狠狠賺蘇聯一筆,那可就虧大了!

為了驗證訊息的真實性,美國還特地派了官員去蘇聯實地考察了一番。

美國人一被吸引,蘇聯人就熱情地引導考察團前往了他們的主要糧食產區——黑海沿岸。

看著那滿眼的金黃麥浪,考察人員立刻給農業部發電報,說蘇聯糧食大豐收,建議趕緊賣掉庫存的糧食。

【衛星照片,間諜情報,考察。】

美國連續三次確認了蘇聯的糧食豐收,這下他們終於開始感到焦慮了。

緊接著,當蘇聯代表團向美國人提出購買糧食的請求時,美國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個決定最後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確實,蘇聯人現在正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危機。

那蘇聯的糧食危機是怎麽瞞過美國的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蘇聯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小麥品種造成的!

看這蘇聯的農田,麥穗個兒大,顏色金黃,好像特別豐收。但其實呢,都是空心的,裏面沒啥糧食。就像那些看著好看,其實沒啥實際用處的東西一樣。

不過這事兒美國人可不知道!

美國人沒搞清楚狀況,就急急忙忙地決定把所有糧食庫存都低價賣了。蘇聯一看美國這麽容易上當,就馬上透過官方和私下的方式,派了很多采購人員過去。他們排著隊跟美國糧商做生意,買走了很多糧食。

他們搶購所需的糧食品種,有的明目張膽,有的悄無聲息。總之,他們用盡一切手段,不論是公開還是秘密,都要把所需的糧食收入囊中。

美國為了讓蘇聯買自己的糧食,在1972年7月跟蘇聯簽了個7.5億美元的信貸協定。這還不夠,他們還給了蘇聯一筆5億美元的糧食貸款,讓蘇聯專門買美國糧食。這樣一來,蘇聯在接下來的三年裏,得從美國買7.5億美元的糧食。美國這招真是高明,既賣了糧食,又賺了錢。

【這言外之意就是,美國人給蘇聯人錢,讓他們買美國的糧食。】

這一出人意料的操作,簡直讓蘇聯高興得像中了大獎一樣。

我們趕緊透過秘密途徑,跟美國的大陸谷物公司談妥了購買1800萬噸小麥和其他雜糧的生意。緊接著,我們又追加了400萬噸小麥和450萬噸飼料谷物的訂單。這一連串動作,咱們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啊!

簽完協定後,「大陸谷物公司」為了讓美國政府批準,還特意去找了政府和農業部,希望他們能給糧食出口提供補貼,讓價格更優惠。這樣一來,他們的糧食就能更容易地賣出去啦。

「大陸谷物公司」這操作,不就是內外勾結幫助敵人嗎?但在資本主義國家,這種「幫助敵人」的事情從來不是問題,畢竟有錢可賺,還講究自由貿易嘛!

在「大陸谷物公司」的引領下,美國的糧食商人們紛紛效仿,和蘇聯達成了許多合作協定。

就這樣,蘇聯人巧妙地以超低價格買走了美國30%的糧食,差不多把美國人的糧食庫存都給搬空了,順便還賺了美國政府的補貼。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啊!

來來回回折騰,導致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0億美元。

收獲季節一到,蘇聯真正的糧食產量數據公開了,結果把美國人給震驚了!

【得,被忽悠,上當了啊!】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呢。

由於蘇聯大量購買,美國糧食庫存銳減,導致那一年美國小麥價格翻倍,大豆和玉米價格也一路飆升。

那段時間,美國物價紛紛上漲,導致全球糧食價格也跟著猛漲了大約50%。真是讓人目瞪口呆啊!

這場糧食之戰,最後蘇聯憑借空城計取得了大勝!

蘇聯在取得巨大勝利後,享受了幾年和平與穩定。然而,好景不長,危機依然潛伏在暗處,隨時可能爆發。

五年後,也就是1977年,蘇聯又經歷了一個不太順心的年頭。

一看事情不妙,蘇聯人趕緊行動起來,他們提前安排農業專家,不斷在報紙上釋出糧食豐收的好訊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穩定人心,讓大家相信情況沒那麽糟糕。

這可把美國人嚇得夠嗆,讓他們又驚又懼。

真是讓人吃驚,難道蘇聯又要再來一次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之前的情景。蘇聯難道真的打算重蹈覆轍,再次采取某種行動嗎?我們都期待著事情的真相能夠盡快揭曉。

其實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如果真的實作了豐收,那我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不是白白出口換外匯了嗎?這樣一來,我們國內的糧食供應豈不是會受到影響?

美國有點猶豫不決,但蘇聯可是非常熱情地邀請美國農業部來參觀考察。他們想讓美國人親眼看看,用事實和數據告訴他們:我們真的大豐收啦!

當美國人聽到考察人員的匯報時,他們有點困惑:這是真的嗎?還是只是傳言?

看到情況不妙,他們開始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想,要不要和盟友聯手反擊,向蘇聯施壓呢?就算不是真的,如果蘇聯真的想買,也買不到,最後還得找我們。

當美國人在猶豫時,蘇聯人可沒閑著。他們先是正規渠道買了很多美國糧食,然後又偷偷派出很多代理商,跟美國的糧食商人做私下交易,一下子進口了大量糧食。

後來,蘇聯還悄悄地從印度以及美國的盟友澳洲和加拿大那裏搶購糧食。他們用這種巧妙的方式,在不被人註意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了當年的糧食進口任務。

完成所有事情後,美國人才如夢初醒,感覺自己又被擺了一道。

【然後,又是慣常的套路。】

1977年底,蘇聯那邊傳來訊息,說糧食收成不好,是近幾年的最低點。不過大家別擔心,他們已經從國外買了足夠的糧食來補充。

美國人接連兩次上當受騙,真是讓他們顏面掃地。原本想透過控制糧食出口來賣高價,結果卻接連失利,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他們不僅失去了這個機會,還被人狠狠地宰了一刀,真是自作自受啊。

在70年代,蘇聯遭遇了兩場糧食危機。但他們很聰明,用了一些策略,比如空城計和暗度陳倉,成功地得到了他們需要的糧食。就這樣,他們巧妙地度過了難關。

危機的根源其實不在於政治,而是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危機就會一直存在,甚至越來越危險。所以,解決經濟問題才是解決危機的關鍵。

說來說去,還是得靠自己的實力說話。這就像打鐵一樣,要想打出好鐵,打鐵的人自己得硬氣,技術得過硬。同樣的道理,要想在這個社會立足,也得有自己的真才實學,不能光靠嘴皮子。所以啊,大家得記住了,打鐵還需自身硬,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美國在這方面可謂是強勢而自信的一方,他們不僅硬氣十足,還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對方的需求。這種強勢不僅來自於他們自身實力的強大,更來自於他們對國際形勢的深刻理解和精準判斷。他們明白,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才能更好地滿足對方的需求,從而在國際舞台上占據更有利的位置。這種自信和強勢,讓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往往能夠遊刃有余,應對各種復雜局面。

【這一切起點,要從二戰後說起。】

二戰後,美國迅速調整經濟,利用強大的工業生產、豐富的黃金儲備和戰爭帶來的政治聲望,構建了一整套成熟的規則制度。

在這個體系中,美國是西方世界的領頭羊。因為西歐經濟蕭條,急需美國的糧食、工業品和資金支持。

說到糧食生產,美國可真是天選之子啊!全國有20%的土地特別適合種植,還有28億多畝已經開發出來的耕地,占全球耕地總量的13%呢!更讓人羨慕的是,美國農田不僅面積大,而且土質還特別好,有機物質含量高,簡直就是農業生產的寶地!

這就是美國農業的底氣所在,只要他們願意,完全可以養活整個西歐的人口。這種實力讓人驚嘆,也讓人佩服。美國農業的強大,不僅在於其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機械化水平,更在於其科學的管理和高效的運作方式。這種底氣讓他們在全球農業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二戰結束後,歐洲的經濟處於恢復期。美國憑借其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援助了西歐,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這種援助不僅挽救了西歐,還對其經濟命脈產生了深遠影響。畢竟,誰能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呢?美國的糧食援助讓西歐人民得以生存,也為他們重建家園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因此,可以說美國在這一時期對西歐的經濟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之後,美國順水推舟地搞出了「馬歇爾計劃」,這一下,西歐就被牢牢地綁在了美國的世界體系中。

1946年6月5日,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演講,他首次提出了援助計劃,來幫助歐洲恢復經濟。這個方案意義重大,旨在重建戰後的歐洲,恢復其經濟穩定與繁榮。

馬歇爾認為,那時候歐洲經濟情況糟糕,糧食、工業品和燃料都緊缺得不得了。這些物資的進口,對西歐國家來說,壓力山大。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歐洲就會陷入一系列危機,給蘇聯提供了可乘之機。

他覺得,歐洲國家應該先聯手制定一個經濟復興計劃。然後,美國可以根據歐洲的需求,把多余的產能變成援助歐洲的物資。這樣,歐洲和美國就能更好地合作,共同應對挑戰了。

美國人的要求,西歐人明白了!

1947年的7月到9月,西歐的16個主要國家代表齊聚巴黎,開了一場重要的會議。大家決定一起成立一個經濟合作委員會,也就是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這個決定,也代表了他們願意接受馬歇爾計劃的幫助。

根據會議精神,西歐人已經向美國遞交了一份他們要求的援助清單,這份清單涵蓋了四年的時間,總價值高達224億美元。他們希望美國能夠提供這筆援助,以支持他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有了歐洲人的清單,美國人也沒吝嗇。1948年4月3日,美國國會批準了【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就這麽開始了。

原定的馬歇爾計劃周期是從1948年開始,一直延續到1952年,總共是5年的時間。

到了1951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馬歇爾計劃】,換上了【共同安全計劃】。為啥會提前結束呢?其實,西歐經濟已經好轉,不再是之前的爛攤子。而新的【共同安全計劃】這個名字,就是結束舊計劃的關鍵。新計劃更註重安全,不再只盯著經濟復蘇。

美國把西歐拉進了自己的安全圈,現在歐洲經濟重回正軌,還成了軍事上的鐵桿盟友。市場也恢復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有人幫美國打仗,有人幫美國消費,這不是挺好的嘛!

美國向西歐提供了131.5億美元,其中88%是無償贈款,12%是貸款。雖然美國付出了很多,但這還遠遠達不到歐洲人期望的四年224億美元的援助目標,兩者之間的差額仍然非常大。

回頭來看,從接受援助的那一刻開始,美國就透過經濟手段,逐漸實作了對西歐的經濟和政治控制,使西歐國家成為了他們可靠的夥伴。這種方式,不僅鞏固了美國在西歐的影響力,還為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國的硬實力源自他們自身的強大,同時還得益於他們的盟友也在復興。簡單來說,就是他們本身實力超群,加上他們的夥伴們也都在變強,這就是他們強大的原因。

【反觀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那個關鍵節點,實力也很強悍!】

那些年,政局一直穩如泰山,石油價格也一路飆升,這讓蘇聯的經濟如日中天,迅速崛起,成了名副其實的超級大國。

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跟美國玩軍事爭霸,一度風光無限,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能壓美國一頭。這期間,蘇聯老百姓的生活質素也水漲船高,有了不小的提升。

蘇聯看似強盛,卻難以回避其存在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與頻繁爆發的糧食危機緊密相連。

常理來說,重工業如此興旺,輕工業和農業應該也跟著好起來才對,但現實卻並非如此,真是讓人納悶兒!

從20世紀初開始,俄國就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這背後有兩大原因:一是俄國的領土面積廣大,二是其擁有大量的可耕地面積。這兩點優勢讓俄國在糧食生產上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位。

在沙俄的鼎盛時期,他們的糧食出口量占據了全球總量的近一半,幾乎每出口兩粒糧食,就有一粒來自俄國。可想而知,只要他們保持這種霸主地位,蘇聯完全可以利用糧食作為一張王牌,掌握世界糧食市場的命脈。

在蘇聯迅速實作工業化之後,原本的優勢卻成了他們的一大軟肋。

史太林掌權後,他為了讓國家迅速進入工業化時代,搞起了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把生產工具和牲畜都變成了公家的。

這一下子,蘇聯的農業就遭受了重創。

在1928年到1933年這段時間,為了推行集體農莊政策,那些不願意交出牲畜的農民竟然把牛、羊、馬都殺了吃。他們覺得這樣做既能保住自己的財產,又能享受一頓美餐。

這段時間,蘇聯的羊數量從大約一億降到了五千萬,馬的數量也從三千三百五十萬匹降到了一千六百六十萬匹。但更糟糕的是,耕牛的數量從推行前的三千零七十萬頭降到了一千九百六十萬頭。

這幾年的集體農莊制度,把蘇聯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都消磨得差不多了,還讓牲畜的數量直線下降,整個農業領域都受到了重創。

雖然蘇聯政府後來調整了農業政策,也增加了對農業的投資,但農業產量卻始終沒能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上世紀60到70年代,冷戰讓蘇聯把重心放在了重工業和國防工業上。這種重視武器而輕視民生的政策,讓蘇聯的經濟結構變得不平衡,農業發展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一直處於滯後狀態。

你知道嗎?根據數據,上世紀60年代的蘇聯,糧食產量竟然還不如一戰時期。真是讓人驚訝!

從1960年代開始,加拿大和西方國家就成了蘇聯的糧食供應商。蘇聯的糧食危機和持續的進口政策,給美國帶來了可乘之機。美國看準了這個機會,開始大量向蘇聯出口糧食。

美國總是搞些小動作,比如強迫蘇聯低價賣石油,拿石油來換糧食,還設定各種進口限制。這些手段他們早就用得爐火純青了。

蘇聯政府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也是拼盡全力。從1960年到1970年,他們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增加收入,種植玉米,購買昂貴的農用機械,希望實作農業生產機械化。甚至考慮停止對東歐國家的援助,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增加糧食產量。

這些政策在實際執行中經常出現偏差,即使有一定的效果,也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因此,盡管政策有積極的一面,但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措施。

1972年和1977年,蘇聯遭遇極端氣候,導致糧食短缺,陷入危機。為了應對困境,蘇聯采用了欺騙手段,故意制造空城現象,試圖欺騙美國。這就是這段歷史的背景。

那時候的蘇聯,老百姓連日常所需的白麪包都難以準時拿到,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糧食對民生重要性,按照我們的說法就是,農業是立國之本。】

美國人都清楚這一點,基辛格的名言就是證明:誰掌握了石油,誰就能統治世界;誰掌握了糧食,誰就能控制人類。簡單說,就是掌握了石油和糧食,就等於掌握了全球的話語權。

美國對糧食出口的態度,對蘇聯的安全至關重要。一旦美國把糧食作為武器來使用,那將對蘇聯造成巨大的壓力,甚至可能成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冷戰繼續升溫。被蘇聯忽悠了兩次的美國,終於明白了對方的意圖,開始更加激烈地應對蘇聯的糧食攻勢。

當然,這些都有證據可以證明。

1980年1月4日,美國為了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宣布對蘇聯實施部份糧食禁運。美國想透過這種方式讓蘇聯人在饑餓的壓力下屈服,並希望蘇聯能從阿富汗撤軍。

不只是美國,它還試圖與盟友加拿大、澳洲和歐盟聯手,結成攻守同盟,目的是想切斷蘇聯的糧食進口渠道。

但這次進攻卻意外地遭遇了強烈的反對。

拒絕的原因既有來自盟友的不支持,也有美國國內農場主的反對。

【這一切,甚至弄的卡特總統黯然下台,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

首先,咱們得看看美國那些盟友們的表現。

美國聯合歐盟、加拿大和澳洲,想搭個攻守同盟,結果大家都只是表面上應和,背地裏各有各的算盤。

蘇聯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就不管價格高不高了,只要你想賣糧食,他們就願意出高價買。這讓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看了都眼饞不已。

這種表達方式更加口語化和簡潔,同時保持了原意不變。但是需要註意的是,這種表達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情緒色彩,因此在使用時需要謹慎考慮語境和對方的感受。

盡管美國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還是毅然決然地與蘇聯達成了多份糧食銷售合約。這讓原本遭遇禁運的美國糧商倍感不滿,他們也開始紛紛效仿,透過各自的海外公司以間接的方式向蘇聯出口糧食,試圖挽救自己的業務。

簡單來說,禁運在高價面前就是空談。一年後,這個禁運就像煙花一樣煙消雲散了。

【國外的情況如此,美國國內情況又如何。】

答案其實也不咋地。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糧食出口的大戶,但突然間失去了最大的市場,這可讓美國農場主們犯了難。他們的糧食要賣給誰呢?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都開始擔心。

當農場主和糧食商人們失去主顧後,他們開始不滿並抗議。隨著抗議聲浪的湧起,那些簽訂了大量糧食期貨合約的交易所也陷入了困境,像是做了一場噩夢。

這一下子,美國國內可是怨聲載道啊。

就在那個時刻,美國的總統選舉正式啟動啦!

列根猛烈抨擊卡特政府的糧食禁令,讓原本有望連任的卡特倍感郁悶。

列根覺得,對蘇聯這樣的大國來說,糧食禁運就像撓癢癢一樣,沒什麽大用,搞不好還會傷到自己。

這讓很多農民的支持都匯聚到了列根這邊,列根因此贏得了大選。

1981年4月,列根一上任美國總統,就迅速解除了糧食禁運,結束了貿易戰。不久後,他又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糧食自由貿易的方式,讓蘇聯更加依賴外部糧食供應,使其與西方的糧食聯系更加緊密。這樣,蘇聯的糧食問題就更容易受到西方的影響和控制。

這可真是個光明正大的計策!

我了解你的需求,所以我會大方地滿足你,讓你吃得滿足,吃得開心。這樣一來,你恐怕就沒有機會再考慮其他選擇了。

之後,我接著玩起了星際大戰的遊戲,不斷消耗你的能量。然後,我又制造了一場石油危機,讓蘇聯失去了最關鍵的外匯來源。

這三招,兩個讓你流血還得依賴,一個讓你無法再造血,你怕了嗎?

【這招數一出頓讓蘇聯雪上加霜!】

在列根當政時期,蘇聯耗費巨資進口糧食,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但到了1989年到1990年,他們遭遇了一場噩夢。

那一年,全球農作物收成不佳,導致全球的糧食價格一路飆升。那這種情況,蘇聯還有財力去進口糧食嗎?

答案是沒有啦!

國際糧食商人們手握蘇聯670億美元的糧食訂單,都迫不及待地想做成這筆生意。但問題是,蘇聯現在拿不出這麽多錢來支付這筆巨款了!這可真是讓人頭疼啊。

因為資金緊張,許多糧食進口被迫中斷,導致蘇聯國內各大商店門前都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都在搶購有限的食物。這種情況讓蘇聯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蘇聯曾四處尋求援助,這無疑讓他們的大國形象受到了嚴重損害。而糧食短缺,最終成了導致這個超級大國垮台的最後一擊。

在奶油和武器之間,大家最後都選了奶油。這種選擇很簡單,也很無奈,但更是註定的。畢竟,誰能拒絕得了美味的奶油呢?雖然武器能保護我們,但奶油卻能滋養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看到蘇聯解體,也紛紛想要獨立,導致了蘇聯和東歐的巨變!

思潮湧動下,蘇聯社會人心不安,不滿情緒高漲,最終踏上了分裂的不歸路。

1991年的聖誕節,有個旗幟被降了下來。

那個時代已經畫上句號了!

其實,美國人在糧食戰爭上早已嘗到甜頭。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透過糧食策略取得勝利。

美國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1970年,阿連德當選智利總統。美國一看情況不妙,自家後院起火了,趕緊縮減了對智利的小麥出口。

智利國內因此陷入混亂,三年後,阿連德總統被推翻。美國趁機恢復智利的糧食出口,輕松贏得勝利,連一兵一卒都不用出動。

1973年,埃及遭遇了糧食危機,美國趁機以10萬噸糧食為誘餌,讓埃及人在困境中不得不接受了基辛格的和平計劃。

你知道嗎?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全球發生的10次糧食禁運裏,美國竟然參與了其中的八次!簡直不可思議吧!

想想現在那些聲音響亮的,是不是感覺特別耳熟?就像我們以前聽過的一樣。

現在咱們華夏的土地上,都在努力守護那條18億畝的耕地紅線。為啥這麽重視呢?因為這紅線背後,不僅僅是咱們的飯碗問題,更關乎著每個人的尊嚴啊。你想想看,有了足夠的土地,咱們才能種出足夠的糧食,吃得飽飽的,活得有尊嚴。所以,保護耕地,就是保護咱們的生活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