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彭德懷因手下軍銜評低有怨言,毛主席拍板:可為少將之首

2024-04-26歷史

1955年,新中國軍銜評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此時,羅榮桓卻將一份報告放到了毛主席的身邊。

軍銜評定是由解放軍總政治部負責的,而羅榮桓作為總政治部主任、又是總幹部管理部部長,自然要主抓這份重要的工作。

可是眼下,他遇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擔任過誌願軍參謀長,現在又是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的解方,該授予什麽軍銜呢?

對於這個問題,政工出身的羅榮桓苦思冥想了幾天,也沒能理出個頭緒。

無奈之下,羅榮桓只好把他的詳細資料寫成報告,希望由毛主席來定奪他的軍銜評定問題。

當毛主席仔細看完報告之後,當即給羅榮桓打去了電話: 「我的建議是,授予解方同誌少將軍銜,你看怎麽樣?」

其實,按照羅榮桓最初的設想,也是授予解方少將軍銜,只是考慮到解方作為誌願軍參謀長,在軍隊中的威望頗高,如果自己給他定一個少將軍銜的話,恐怕會引起軍中的不滿。

而現在,有了毛主席的批復,自己的工作就好繼續開展了。

所以,羅榮桓當即回答道: 「報告主席,我也認為少將軍銜合適。」

然而,當軍銜名單確定之後,卻引起了彭德懷的極大不滿,他甚至直接找到了毛主席,希望能夠重新評定解方的軍銜。

這個解方究竟是何人,為什麽軍銜評定的過程中,竟然引起毛主席、彭德懷的如此重視?

當彭德懷找到毛主席之後,兩人之間又發生了什麽呢?

1

1908年,解方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小四平鎮的一個富足家庭。

因為家境優越,解方從小就被家人送到了學堂讀書,並且憑借著刻苦努力、最終考入奉天第三高等中學,與張學銘成為了同學。

張學銘,是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次子,張學良的親弟弟。

在學校讀書的那段時間裏,張學良經常前來看望張學銘,也漸漸地對弟弟身邊這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有了印象。

1928年,張學良為了培養弟弟,決定派張學銘到日本學習軍事,並且安排解方同行,彼此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正是這次赴日本留學的經歷,讓解方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原本的理想,是畢業之後當一名醫生,靠醫術救死扶傷。然而,當他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之後,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只有國家軍事力量強大、才能挽救更多人的性命。於是,解方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

1930年,張學銘擔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解方則被任命為天津市警察局特務總隊隊長。

不久之後,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東北。此時,遠在天津的解方主動找到了張學良,加入了東北軍的隊伍中,從最底層一步步成長為中校參謀,後來更是在東北軍中擔任副旅長。

此時,蔣介石為了消滅紅軍,命令張學良帶領東北軍前往陜西,並且委任他擔任西北「剿總」司令一職。

在東北軍與工農紅軍打交道的過程中,解方漸漸意識到,老蔣的南京政府其實就是一個獨裁政權。於是,1936年4月,解方秘密加入了共產黨,並且協助周恩來與張學良會面,促成了西安事變。

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解方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於是幾經輾轉來到了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毛主席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道: 「過去你一直在東北軍工作,現在到了延安,這才是真正回家了。」

在延安的那幾年時間裏,解方深受組織上的器重,歷任中央軍委情報部第3局局長、中央黨校軍事訓練班秘書長、八路軍120師358旅參謀長等重要職務。

2

遼沈戰役結束之後,1948年底,東北野戰軍直逼北平、天津。

此時的解方已是第12兵團參謀長,協助司令員肖勁光指揮了這場戰鬥,最終取得了平津戰役的勝利。

後來,解方跟隨部隊一路南下,先後參加了衡寶、廣西、海南島等諸多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1950年6月,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剛剛結束之後,解方就來到了武漢療養。

那時的解方和軍隊中大多數人都認為,之後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不會再有什麽仗可以打了。

所以,解方來到武漢之後,每天就是賞花遛彎,調養身體,雖然清閑了不少,但總歸覺得有幾分落寞。

然而不久之後的一個訊息,讓他將要沈寂的心再次燃燒了起來。

韓戰爆發了,美國悍然出兵北韓,威脅中國東北安全。而為了保衛邊疆,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

得知這個訊息,解方立即給自己的老上級、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寫了一封信,希望自己能夠前往東北。

很快,他就得到了回電,組織上任命他為第13兵團參謀長,鄧華任兵團司令員、洪學智任副司令員。

解方看完電報後,便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踏上了北上的火車,最終在1950年8月抵達東北邊境。

1950年10月9日,中央軍委已經決定,由彭德懷擔任總指揮,帶領誌願軍部隊入朝作戰。

在行動之前,彭德懷特意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部隊入朝之後的部署問題,而解方趁著這個機會,給彭德懷提了兩條至關重要的建議。

誌願軍過江時,為防止敵機轟炸橋梁,需將誌願軍入朝部隊全部集結江岸待命,在夜間分別由安東、長甸河口、輯安3路過江,防止過江後兵力不足,陷入被動。

入朝作戰難以就地取給,應充分準備一切靠國內供應,有計劃地建立固定的戰役供應點、線。

對於解方提出的這兩條建議,彭德懷深表贊同。

從那之後,彭德懷每次召開戰前部署會議,都要特意把解方找來,聽取他的意見。

久而久之,彭德懷再也不直呼「解方」的名字,每次見到他總是喊著: 「咱們的諸葛亮來了,請諸葛亮談談對這次戰役的見解。」

從這個稱呼上足以看出,彭德懷對解方有著十分的信任與倚重。

事實也正是如此,正是因為解方的出謀劃策,才使得誌願軍初到北韓便能五戰五捷。

1951年夏天,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剛剛結束,彭德懷便決定派解方回國,向毛主席匯報北韓戰場的最新局勢。

可是解方對此卻有些悶悶不樂,這讓彭德懷感到疑惑,便找到他問道: 「毛主席對北韓局勢十分關心,眼下咱們打了打勝仗,應該把這裏的最新情況向主席匯報,難道你不想接受任務?」

聽到這句話,解方稍作遲疑,這才說道: 「接受任務可以,但是匯報完戰況之後,我還要回來接著幹我的參謀長。」

聽到這話,彭德懷哈哈大笑。

原來,解方之所以鬧情緒,是誤以為自己不要他了、想趁著解方回國的時候換個參謀長。

為了打消他的顧慮,彭德懷承諾道: 「你放心,參謀長的位子給你留著。」

1951年5月27日,解方在陳賡的陪同下來到了中南海豐澤園。

一邊走著,解方一邊欣賞著周邊的景色,此時正是春暖花開之際,中南海內百花齊放,一片生機盎然之色。

看著解方的樣子,陳賡忍不住打趣道: 「這馬上要見毛主席了,心裏啥滋味?」

解方回過神來,幹笑了兩聲道: 「之前我在延安見過毛主席,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可不知咋地,現在我這心裏很緊張,就跟要打仗一樣。」

談話間,兩人已經來到了菊香書屋門前,陳賡走上前去輕輕敲門,等聽到屋內傳來「請進」二字後,這才推門而入。解方則緊跟在陳賡身後,跨進了菊香書屋內。

剛一見面,毛主席就指著解方道: 「彭老總在電報裏和我說,你解方是他的諸葛亮?」

解方聞言不知該如何回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毛主席則接著說道: 「你們在北韓打得不錯,滅了美帝國主義的威風,這其中你有不小的功勞。」

3

值得一提的是,解方不僅在戰場部署上有一套,在談判桌上更是有著不俗的表現。

1951年7月,在戰場上五次失利的美軍無奈之下、向誌願軍提出談判願望,彭老總在得到中央軍委的允許後,欣然同意。

解方從北京回到北韓之後,彭德懷當即找到他。

「你懂外國話,又懂打仗,派你去談判再合適不過了。」

對於這個艱巨的任務,解方沒有推辭,在談判桌上與美軍代表據理力爭、寸步不讓,以至於 美國軍史專家赫姆斯看過當時的記錄後都忍不住贊嘆: 「解方在談判桌上足智多謀,令人望而生畏。」

1953年7月,中美雙方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不久之後解方被召回國內,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部 軍訓部副部長一職。

當1955年授銜時,負責此次工作的羅榮桓、對於解方的軍銜評定卻犯了難。

雖然解方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都立下過赫赫戰功,可他參加過奉系東北軍的經歷、在當時來說卻是一個「汙點」。

最終,在毛主席的拍板下,解方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當評定名單公示之後,彭德懷當即找到毛主席,提出了心中的不滿。

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說道: 「誌願軍司令員是元帥,參謀長卻是個少將,我認為不合適。」

隨後,彭老總又兩手一攤、嘟囔道: 「要是解方評少將,那我最多也就是個中將嘛!」

毛主席聞言,拍了拍彭德懷的肩膀安撫道: 「解方同誌的軍銜,是綜合考量之後評定的。中將嘛、夠不上,少將嘛、你覺得有些低,經你這麽一說,我也覺得不合適。」

稍一思量後,毛主席提出了個折中的建議: 「這樣吧,解方同誌為少將之首!」

就這樣,在彭老總的爭取下,雖然解方最終仍是少將軍銜,但卻有著「第一少將」的名號,也算是對他戎馬一生、立下卓越戰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