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學良晚年回憶於鳳至:我不愛她,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會娶她的

2024-04-14歷史

1990年3月20日,93歲高齡的於鳳至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此時,她的三個兒子都已相繼離世,只有女兒張閭瑛陪伴在她身邊。

突然,於鳳至緊握著女兒的手,深情地說:「你一定要幫我去看看漢卿,一定要去!」她口中的漢卿,正是她一生中深愛的張學良。

1931年,正值春寒料峭的三月,於鳳至這個一直在等待的女人,終於到達了人生的終點。

她的三個兒子早已離她而去,陪在她身邊的,只剩下那個女兒張閭瑛。面對臨終的母親,張閭瑛的心中充滿了不舍與憂傷。

於鳳至虛弱地睜開眼睛,固執地囑咐女兒一定要去見張學良,那個她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影子。

雖然她和張學良已經半個世紀未曾相見,她卻從未停止過對他的思念。

張學良,對於鳳至不僅僅是她的丈夫,更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張閭瑛承諾了母親,會將她的話傳達給父親。

於鳳至似乎安心了些,她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後又陷入了沈睡,直至永遠。

她的一生,充滿了對張學良的等待與思念,即使他們的婚姻最終以離婚告終,她的內心卻始終堅持著自己是張學良的妻子。

她甚至在臨終前,交代將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張於鳳至」——這是她對張學良永恒的告白。

命運的諷刺在於,於鳳至等了半個世紀,終未能等到她的漢卿。令人唏噓的是,在她離世的一年後,張學良才重獲自由。

1995年,張學良處理掉了自己的財產,帶著妻子趙四小姐遷往了美國,定居在風光旖旎的夏威夷。安頓好一切後,他在女兒和女婿的陪同下,來到了於鳳至的墓地。

眼前的墓碑上「張於鳳至」四個大字,讓他淚流滿面,他哽咽地說出了那句讓人心酸的話:「此生無憾事,為負此一人!」

那一刻,張學良的內心,也許是愧疚、也許是感慨,或許只有他自己能夠明白。

當人們以為他對這段婚姻有所留念時,張學良在一次采訪中卻意外地透露了一個事實:「我對我第一個夫人從來沒有愛過,那是我父親逼我的婚,我是無奈的,我害怕我爹。」

這句話,如果於鳳至能聽到,不知道她會有怎樣的感受?顯然,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是她一個人在默默付出。

張學良與於鳳至的故事,就像一枚古老的銅鏡,映照出了那個時代婚姻的無奈與悲哀。

而我們在今天回望,不禁要問,那些在傳統與時代變遷中掙紮的愛情,它們的價值與意義又在哪裏?

走進歷史的長河,我們會發現,張學良與於鳳至的故事,其實也是一段被時代裹挾的情感糾葛。

這段關系的復雜性不僅僅在於個人的情感,還折射出了那個動蕩時代的陰影。於鳳至對張學良的思念,是對過往歲月的執著,也是對自己情感世界的堅守。

張學良,這個被譽為「東北王」的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極其復雜的地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兵變到軟禁,再到晚年的自由生活,每一步都充滿了轉折與變化。

而作為他生命中的女人,於鳳至卻始終處於他生活邊緣的位置,她的愛戀似乎從未得到應有的回應。

生活並不是一部電影,沒有劇本,沒有導演,人們只能在各自的角色中摸索前行。於鳳至用她的一生詮釋了一種等待,是悲哀,也是偉大。她的愛情雖然沒有得到圓滿,但她對張學良的忠貞不渝,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當張學良老淚縱橫地站在她的墓前時,那一刻的復雜心情,恐怕遠不止是對自己過往行為的悔恨,更是對時光無情流轉的感慨。

也許,張學良在心底裏,一直清楚他欠於鳳至一個交代,一個明確的位置。

走過半個世紀的時光洗禮,兩個人的生命軌跡如此交織又分離,張學良與於鳳至的故事,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成了無數人對於愛情、婚姻和人生抉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