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甘寧投奔江東,孫權出兵擊敗斬殺黃祖,司馬懿出山,開啟政治生涯

2024-02-01歷史

劉備雖然在荊州得了一個諸葛亮,覺得如魚得水,但由於其仍然是借著劉表的地皮,處境一點兒不容樂觀,如果劉表是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能容下劉備這樣的人嗎?即使容得下,也會像曹操那樣死死地壓住他,不讓他有擡頭之日。這樣的日子,劉備是一點兒也不喜歡的。

當然劉表也不是這樣的人,他現在雖然是荊州的第一把手,手下有地也盤、有部隊,但從來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著把這個荊州老大當到死,然後再把這個位子轉給他的兒子。

可別人答應嗎?

曹操不答應,孫權也不答應。

劉備在這樣的人身邊過日子,他能過得爽嗎?

而且,曹操現在還只是把劉表的事放到議事日程上,具體行動還沒有,當然,他也已經在鄴城修了個大池子,作為訓練水兵的基地,這個目標是什麽,誰都很清楚。而孫權卻已經派兵過來,跟劉表的首席大將黃祖幹了起來。孫家從孫堅死掉的那一天起,就把黃祖當成頭號死敵,一有時間、有精力就過來猛打黃祖一把。以前孫策這樣,現在孫權也如此。

不過,這次孫權出來打黃祖,並不是他自己主動釋出命令的,而是甘寧勸說的結果。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甘寧是東吳集團裏的頂尖高手之一,屬於三國時代的一流猛男,但他的來歷卻很少有人知道。

甘寧本來是巴郡人,從小就不是個好學生。他仗著肌肉發達,力氣超級大,到處打打殺殺,看誰不順眼就手起刀落,工作開展得很囂張而!他居然在腰間掛個鈴鐺,大家只要一聽到鈴響,就知道是甘寧來了。

甘寧曾在劉璋開始當權發生那場動亂時,跟一群蜀中本土人一起高舉打倒劉璋的旗幟,但被打敗了。他就帶著八百人去投靠了劉表。

甘寧以為劉表家大業大,又有荊州這麽一大塊地皮,前途會無限光明。哪知,沒過幾天他就徹底看穿了劉表的本質:劉表只是一個呆板的讀書人,除了會組織那些清談沙龍外,品茶喝酒也很有水平,唯獨對軍事一竅不通。可現在是動亂時期,誰會打仗誰才是老大。否則,就只不有等著挨打的份了。

甘寧當然沒有直接跟劉表說這些,而是卷起包袱偷偷走了。

甘寧本來是想去東吳,哪知,當他帶著他的那幫兄弟來到夏口時,卻發現黃祖的部隊把關很嚴,通不過。他只得順勢當了黃祖的手下。開始他以為,黃祖雖然是劉表的手下,但到底還是個帶兵的人,對軍事應該很懂。他認為,只要哪個老板懂軍事,就一定會重用他。

可他在黃祖手下幹了三年,黃祖不但不提拔他,而且對他的態度一點兒也不親切。他仍然以為,可能是他沒有讓黃祖看到自己的水平,所以火黃祖無法重用他。

後來,孫權打過來,黃祖大敗,而且敗得很難看,差點兒被孫權的手下淩操當場俘虜。這時,甘寧出現了,他一箭過去,正好命中淩操的要害。黃祖這才逃得性命。

甘寧救了黃祖那條老命,便認為,黃祖再怎麽人品不優秀,這回也該重用他了吧?

可黃祖對甘寧的態度一點兒沒變,連都督蘇飛都覺得黃祖太過分了,多次在黃祖面前說甘寧有道德、有能力,又救過老大的命,完全夠格當老大最鐵的死黨,提拔重用這樣的人對老大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黃祖這樣的話聽多了,不但沒有提高對甘寧的認識,反而覺得甘寧不 是個好人,還天天派人去做甘寧部下的思想工作,動員那些人離開甘寧。甘寧當然不樂意了,多次想離開這個混賬的地方,可又怕被黃祖抓獲,所以只得天天郁悶地活著,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蘇飛很同情甘寧,就把他請來喝酒,在飯局上對他說:"我已經多次在 黃祖那裏推薦過你,可他一點兒不理睬我的話。看來你在這裏已經有什麽前途了。我看,你還是離開這個地方,投奔其他人為好。"

甘寧一聽,望著蘇飛很久,才說:"我也有這個想法啊,可現在哪能出去呢?"

蘇飛說:"我有個辦法。我去向黃祖建議讓你當邾縣的第一把手。反正 這個官也不大,他會答應的。你借這個機會就走吧。"

甘寧說:"那就聽你的吧。"

蘇飛去找黃祖說了這個想法,黃祖覺得也不錯。反正那個邾縣也不是什麽富裕的地方,就讓甘寧去那裏當老大吧,免得在這裏天天看著不不順眼。

甘寧在接到任命書後就立即動身離開了。他根本沒有到新單位報到,而是帶著他那幾百人跑到東吳去了。

周瑜和呂蒙看到甘寧,立馬知道他是個人才,便向孫權隆重推薦。孫權一見甘寧,臉上全是笑容,一點兒也沒有見外,好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

甘寧也很直爽,直接對孫權說:"現在漢王朝只剩下一塊招牌了。曹操遲早會取而代之。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前為自己著想。現在荊州的南部,地形很復雜,也很險要,又在我們的西邊,控制著長江上遊。文表沒有什麽遠大理想,他的那幾個兒子還不如他。所以,您必須搶在曹操動手之前,把荊州拿下。當然,拿下荊州的前提是先搞定黃祖。黃祖現在不但年紀大,而且既沒有錢又沒有糧草,手下又全是一群腐敗人士,除了想享受之外,沒有別的想法。如果咱們現在出兵,拿下黃祖非常容易。搞定黃祖之後,我們就可以逐步拿下巴蜀地區了。"

孫權一聽,兩眼放光,說:"你說得太正確了。"張昭不同意。他的理由是:"現在咱們內部的民心還不穩定,所以現在的重要工作仍然是維穩。如果大軍去打仗,就會出現群體事件啊。"

張昭是什麽人?是孫策的托孤之人啊。【三國演義】裏更是給他創作了一句"內事不決問張昭"的話。他是目前東吳內部地位最高的人之一。

可甘寧還是不給他面子:"老大不是把後方都交給你了嗎?你現在就相當於咱們的蕭何。可你卻怕出現群體事件,這對得起老大嗎?"

張昭一聽,當場無語。

孫權對甘寧說:"好,就聽你的。"

不久,孫權帶著大軍高調向黃祖宣戰。

黃祖雖然很差也很腐敗,但還是有一點兒準備的。他令手下將兩條艨艟戰船用生牛皮包著,連在一起,堵住沔口,再用大繩子捆住巨石,固定了船身,然後在船上布置了一千多個弓箭手,拼命地向東吳部隊射擊。

孫權的部隊無法前進。

董襲和淩統看著不爽,就各帶著一百人,每人身上披著兩副鎧甲,乘 著大船,直接硬闖進了黃祖的艨艟戰船之間。董襲砍斷了兩根大繩,,艨艟戰船馬上就漂在水上。於是,路被開辟出來了。

孫權大軍破浪前進。黃祖命令陳就迎戰。

孫權命令呂蒙出戰。

結果,陳就根本就不是呂蒙的對手。兩人一交手,陳就大敗,連腦袋也被呂蒙砍下了。

呂蒙拿著陳就血淋淋的頭,掛在船頭展覽。

黃祖的部隊看到連陳就都被砍了,他們還能打下去嗎?於是,就拼命逃跑。吳兵拼命追擊。

孫權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帶著部隊水陸並進,逼近了夏口。他們未作休息,立即發動攻城戰役。

黃祖一點兒抵抗能力也沒有,夏口在短時間內被孫權占領。孫權對黃祖很憤怒,因此,攻城之後,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繼續屠殺。

黃祖長期以來不善於作戰,但很善於逃命。他以為這次自己仍然可!以逃出去。哪知,這次跟往常不同,他才逃出不遠,就被瘋狂追上來的吳兵殺死了。

孫權這次大戰,成績很輝煌,不但為老爸報了大仇,還占領了夏口,俘虜了幾萬人口,你一定要知道,在當時,人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啊。

孫權在出兵的時候,就做了兩個盒子。這兩個盒子是準備拿來裝黃祖和蘇飛的腦袋的。

打了勝仗之後,黃祖那顆腦袋已經被砍了下來,蘇飛仍然是個戰俘。甘寧知道,如果自己不出面,蘇飛就死定了。於是,慶功宴上,甘寧走到孫權面前,猛地跪下大磕響頭,還一邊大哭,眼淚和鮮血混合著流了下來。

孫權不知道甘寧是什麽意思:"甘寧,你這是怎麽了?再怎麽激動也不至於如此啊。"

甘寧立刻一把鼻涕一把血淚地把蘇飛救過他的事敘述了一遍,最後還強調,如果沒有蘇飛的幫忙,他現在早已經沒命了,哪還能為孫權賣力打仗,所以請孫權放過蘇飛一馬。

孫權說:"要是放了他,他又立即跑路,怎麽辦?"

甘寧說:"他絕對不會再跑的。如果他真的逃跑了,你就把我的腦袋放改進這個盒子裏。"

孫權於是下令放過蘇飛。

孫權放過了蘇飛,但淩統卻天天大喊大叫絕對不放過甘寧。

淩統是淩操的兒子。甘寧是他的殺父仇人。

孫權知道後,立即做淩統的思想工作。他還把甘寧派到另一個地方駐守,以防淩統哪天喝多酒,做出極端的事來。

建安十三年(108年),曹操進行了一次政治體制改革:罷三公,設丞相。這個丞相當然不是為別人設的,而是為他自己設的。從此,曹操就成為曹丞相了。當了丞相的曹操在許都大規模地收買人才。他這時家大業大,派頭也大,一點兒也不用像劉備那樣,天天親自出門,把好話說完,然後動員人家出來跟他幹。曹操現在只要知道誰是人才,下發個文檔,就可以把人叫過來。

在劉備得到諸葛亮的第二年,曹操也弄到了個高端人才。這個人是個對歷史有很大影響的人。他就是司馬懿。

據說司馬懿的祖先是漢代的司馬卬。至於這個據說有多少可靠性,我們可以來看看。

【晉書】裏在打造司馬氏的家譜時,把司馬懿的祖先扯得很遠。從帝高陽開始,到秦末的司馬卬,上下兩千年,一路下來,都是高官。當然,這些事跡全是一筆帶過,只有到司馬卬才算有實實在在的簡歷:司馬卬先是趙國的大將,到項羽跟劉邦大幹時,他是項羽陣營的高管,被項羽封為殷王。當時西楚霸王只封了十八個王。由此可知,司馬卬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還真不低。可他當這個殷王沒幾天,劉邦就跟項羽全面攤牌,他被劉邦俘虜,後來死得不明不白。

【晉書】裏把司馬氏的家譜介紹到這裏之後,突然就來了個腰斬,司馬卬的後代來個大忽略,一直忽略到第八代,才有征西將軍司馬鈞。從這裏往下看,司馬氏的傳承又一環緊扣一環,流暢得要命:司馬鈞生豫章太守司馬量,司馬量生穎川太守司馬偶,司馬偶生京兆尹司馬防,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老爸。於是,司馬懿就成了司馬卬的十三世孫。

從以上這些資料看,這個說法的可信度是大打折扣的。從司馬卬就直接跳到第八代子孫,難道他們的族譜真的沒有記載?既然沒有記載,又怎麽知道是八世孫?這裏有幾種可能,一是司馬懿就是司馬遷的子孫,因為司馬遷也說他是司馬卬的子孫。又因為司馬遷受過宮刑。受過這個處罰,在當時是很丟臉的事,因此,後來是皇室的司馬氏就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個受宮刑的人的後代,所以就幹脆把前幾代人都忽略了,一直到第八代才再續下去。但這個可能性也不大。

因為,陳壽的書及裴松之的書裏都沒有把司馬氏的家族扯得那麽遠,一點兒沒有跟司馬卬掛上鉤。【晉書】是唐朝的人寫的,而陳壽卻是跟司馬懿同時代的人,他掌握的材料應該比唐代人多吧?估計司馬氏的這個皇室家譜是司馬氏得了天下之後搞出來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老祖先都是歷史牛人,這才把司馬卬說成是自己的祖先。只是因為司馬卬後來死得不怎麽明白,司馬遷又沒有再把司馬卬的子孫寫清楚,他們沒有地方抄襲,因此就幹脆不理。

司馬懿祖先的來歷跟曹操的來歷還真有點兒相似。

不過,即使他那份祖先簡歷是假的,但從司馬鈞算起,也有幾代人當上了漢朝的高官,算起來也是世家子弟。

世家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想幹一番事業,誰都會把自己的祖先掛靠到歷史名人那裏,利用那些歷史名人的資源,打自己的廣告,劉備如此,孫堅也如此,曹操更是這樣,司馬懿也不例外。總之,想在那時當個成功人士,不給自己找個名人當祖宗,道路就會比人家曲折,前途就不如人家光明。

司馬氏自從司馬鈞開始,當著漢朝的高官,從沒有出現過站錯隊、表錯態的政治錯誤。但漢朝的第一把手出現的錯誤卻越來越多,最終讓張角把天下搞得大亂。

這個一塌糊塗的亂世,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大災大難,但對某些人而言,卻是個發家致富的大好機會。

劉備、孫權等就是靠這個機會發家的。

司馬懿也是靠這個機會發家的。

當然,開始的時候,他沒有想到這是他的機會。

司馬懿出生的時候,是漢靈帝光和二年(179年),離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還有一段距離。那時他的老爸司馬防正在當洛陽令,年紀三十一歲,而他後來的老板曹操那時已經二十四歲。

司馬懿不但有一個好爸爸,還有一個好哥哥,他一共有九個兄弟,他排老二。他的哥哥叫司馬朗,是當時的大名士。他十六歲時,發生了誅董卓的事件,天下的形勢越來越不好。那時,他的老爸在外當官,全面主持家裏工作的就是這個比他大四歲的哥哥。司馬朗無疑是位好哥哥哥,他把他的這些弟弟都教導成了好好學習的好學生。

那時司馬朗已經小有名氣。有名氣的人都會有很多有名氣的朋友。這些朋友當時對司馬懿就就非常看好。如南陽太守楊駿就微笑著說,司馬懿以後必有大出息。崔琰於脆就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有了這些評語,司馬懿想不出名都難。那時成為公務員是看你的知名度,基層組織知道你之後,就向上級推薦,然後經過組織的考核過關,就可以成為公務員。而且當時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在戰場上大打出手、相互打得滿地找牙的同時,也在進行人才爭奪戰。只要你出點兒名,有人說過你是個人才,馬上就會有人過來請你出去一起打天下。像司馬懿這樣的人,遲早都會出來幹一番事業的,而且,按道理說,他出來應該是很順利的。可事實上,他的出山,還是出現了一番風波。

司馬懿的智商跟諸葛亮不分上下,而他出來混的情形居然也跟諸葛亮差不多,都是被請幾次才懶洋洋地出來的。不過,諸葛亮出來時賺足了風頭,而他卻差點兒丟了性命。

諸葛亮是劉備去請的,說是"凡三往,乃見",去了三次才見著。見面之後,諸葛亮就把話題扯開,在差不多"為秋風所破"的茅草屋裏,幫劉備規劃了一幅宏偉藍圖,把劉備說得當場又淚奔起來,馬上宣布"而兩人的關系如魚得水"。從這點來看,諸葛亮出山是積極的,而且是做過;充分準備的。

請司馬懿的是劉備的死對頭曹操,這就註定了司馬懿要成為諸葛亮的死對頭。曹操是個有名的愛才的主,只是他的家底兒比劉備厚不像劉備那樣,身邊除了關羽、張飛幾個好漢之外,連個助手都沒有,做什麽事都得親自出馬。曹操手下的人很多,他只派了個跑腿的去請司馬懿出來。那時曹操剛在官渡把袁紹打敗,個人事業如日中天,很多人都看好他,跑著去投奔。所以去當曹操的手下,應當是"人才"們最好的選擇。

沒想到,司馬懿不是諸葛亮,來請就出。

青年時期的司馬懿對漢皇帝還是有一點兒感情的。他那時有點兒看不慣曹操的做法,又有點兒看不起曹操是閹官的後代,再加上局勢不明朗,怕站錯隊,那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因此,曹操請他出來時,他硬是不理。

司馬懿說,他已中風偏癱,起不了床,總不能天天坐著輪椅去上班吧?曹操一聽,心說:你才多大年紀?就中風偏癱了?你騙誰啊?

曹操很不爽,又派人半夜去偵察一下。

不知是曹操派的人太不專業,露了馬腳,還是司馬懿有先見之明,知道曹操要在半夜派人來偵察,就硬是躺在床上"堅臥不動",直挺挺地睡了個覺。據說那個偵探還用針刺進司馬懿的身體,司馬懿居然還是堅臥不動",臉上一點兒表情也沒有。看看這個"堅"字,就知道司馬懿那時演得是多麽的逼真。

曹操看到他這樣了,就先放他一馬。

但曹操最終還是放不過他。

曹操知道司馬懿是個人才,要是讓他跑到敵人的陣營裏,只會給自己包增添麻煩。因此,他當了丞相之後,又派人去請司馬懿出來。這回曹操的官大了,說話、做事已經根本不給你什麽理由了。那個去請司馬懿的人直接就對司馬懿背誦曹操的語錄:"若復盤桓,便收之。"

司馬懿聽了這個話,知道再"中風"下去,這個腦袋搬家的可能性就太大了。為了保住這個腦袋,他只好去曹操那裏報到。

曹操給他的職位是"文學掾"(這個"掾"就是主管的意思),是個主管丞相府文書以及教育的官職,還讓他跟曹丕共事。

司馬懿就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這一年,司馬懿二十九歲,算起來,年紀已經不小了,比諸葛亮大點兒。但他的起點卻比諸葛亮低。

諸葛亮一出山,就在沒有一點兒人才儲備的劉備那裏得到了重用,直接進入劉備集團的決策層,說話的分量重得很。而司馬懿只是在曹操的丞相府裏當個文學掾。文學掾是個什麽樣的官呢?就是一個主管文化教育方面的官員,用現在的話說可能就是一個文教助理。

當時天下正亂得沒頭沒尾,最吃得開的是上場的人。所以,司馬懿在曹操這裏也算不上什麽大人物,卻成為司馬懿最大的機會。因為,他的頂頭上司是曹丕,未來的魏文帝曹丕!很快他就成為曹丕的親密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