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唐奇女子,名將之後,皇帝的外孫女,經歷八朝,差點成了武則天

2024-07-26歷史

一. 郭大家族的聲名再起

大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太原郭氏一門歡騰。郭子儀自宰相之位被貶後,家族一度沒落,但這一年,他膝下最小的孫女郭氏出生了。郭子儀雖已不在人世,但聞訊後必定也會為這個晚膺的後人而高興。

郭子儀乃盛唐名臣,因出身名門世族而蒙受厚望。父親郭英乃振臂贊助的開國功臣,母親長孫氏則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阿姨。這等親緣,令郭子儀一出世就被唐室寄予厚望。加之聰睿出眾,不久便受遭專銳,年僅二十四歲即位極高閣。

開元三年,藩鎮割據,亂象叢生,唐玄宗不得不舉郭子儀為相,以平之。郭子儀大權在握,振臂一呼,果然克復河湟。然而好景不長,七載後便遭暗算,被革職歸第。

郭子儀雖一度蒙冤,然終有重新復出的一天。而這一天,正是郭家新貴郭氏問世的那年。郭家的聲名,在這個小嬰兒的降生中,終於再度恢復了光彩。

郭氏的出生固然是值得高興的,但更令郭家人歡欣鼓舞的,是這個女嬰的母親--唐代宗的長女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與郭曖的婚姻,原是一段佳話。那年唐玄宗下旨,要在京師中選一位儒雅之人為女兒郎君。郭曖受命人之舉薦,最終摘得桂冠,成為了尊貴的駙馬都尉。

然而好景不長,升平公主和郭曖的生活很快就陷入了陰霾。升平公主原本是優渥出身,而郭氏一門卻遠不如唐代宗顯赫,雙方門閥相差甚遠。升平公主因此愈加挑剔,對郭氏一門頗有怨言。幸虧有郭氏的祖父郭子儀屢次周旋調停,婚姻才勉強維系。

按理說,升平公主和郭家本不應有任何瓜葛。但郭子儀在位時,與太後武則天遭彈劾,乃被掃地出門。此後郭家雖稍有扭轉,但日子仍過得清貧。為維系繁衍,郭家只得將郭曖許配給了忘年交的升平公主。盡管有些勉強,但總也好過絕嗣。

郭氏這一出生,算是讓郭家和唐代宗兩家終於徹底結為一家人。從此,郭家人無須再受門閥論資排擠,日子終於重現了往日的輝煌。而升平公主,也算半生付出換來了個實至名歸的好姻緣。

二. 母親的耳提面命 皇太後寵信有加

升平公主對郭氏的教育自小就十分嚴格。作為大唐皇室的第一代翁姥,升平公主深知女兒將來必有非同尋常的際遇。對此,她早有打算,將大部份精力都用於教導這個膝下的唯一嫡孫。

"記住,你將來要嫁給皇家貴胄。唐室子孫,身份非凡,必定會有許多規矩要遵守。"升平公主時常這樣告誡郭氏。"不可像普通人家那樣任性放蕩,更不能做出有辱門楣的事情。"

除了教導規矩,升平公主還著重培養郭氏的才學修養。她請來了京師最好的女師為郭氏擔任家教,每天就是溫習女禮、習字作文。升平公主甚至還親自教過郭氏一些宮中的規矩,以備將來入宮後不至於手足無措。

這番用心,不啻是對郭氏將來註定非凡的一種期望。而隨著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升平公主這份希望也愈發強烈。她希望郭氏有一天能成為皇室當家人,好穩定唐朝的根基。

郭氏確實如升平公主所願,一步步走上了皇家親戚的道路。公元785年,她被冊封為廣陵王妃,嫁給了後來的唐憲宗李純。就在不久後,在一場宮變中,憲宗被逼退位,郭氏的地位也隨之下降。

但好在升平公主早有打算,在前朝中培養了不少人脈。經她周旋,憲宗才免遭殺害,郭氏也由此保住了王妃的尊號。直到公元805年,憲宗復位,郭氏重新被敕封為皇後。

有了升平公主的精心栽培,郭皇後很快就在宮中立足,獲得了皇帝的寵信。她不僅親自主理後宮大小事務,還參與部份朝政,與憲宗皇帝商議國家大事。憲宗對她更是賞識有加,將很多重要事務都托付於她。

然而就在此時,憲宗卻突遭宦官暗算,被奪去了性命。兒子穆宗繼位後,郭氏獲封為太皇太後,從此成為後宮之主。在她的影響力下,穆宗朝幾乎成了一個"母子當政"的局面,連宦官也不得不趨奉承她。

正是有了升平公主的悉心啟蒙,郭氏才得以在後宮中屹立不倒,一路平步青雲。然而,就在她即將手握最高權柄時,命運卻為她開啟了另一條岔路……

三. 政局多舛 宦官當道 皇室矛盾激化

公元823年,唐穆宗李恒病重,宮中宦官紛紛覬覦朝政大權。有宦官曾奉承郭太後,請她"臨朝稱制"。這無異是讓她像武則天一樣掌控朝政。

時任宮中重臣的張绹等人也極力擁戴郭太後臨朝。他們暗中籌謀,若穆宗一旦駕崩,就立郭太後為皇太後攝政,以實作宦官執政之野心。

面對重重誘惑,郭太後卻未像武氏當年那般趨之若鹿。她深知女性統治之患,斷然拒絕了宦官的請求。郭太後說:"昔日武氏稱制,差點讓社稷傾覆。我郭家世代忠良,絕不會出現武氏那種敗類。"

穆宗駕崩後,宦官們的權力遊戲愈演愈烈。宦官劉克明殺害了新登基的唐敬宗李湛,並偽造遺旨,意圖擁立憲宗之子絳王李悟。

而掌控軍權的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卻不願劉克明一人獨大,遂聯手鎮壓了他。最終,王梁兩宦竟將餘黨、大食、敬宗四王全部誅殺,以絕後患。

在血腥內鬥中,郭太後險些也遇難。王梁脅迫她退位,認準了憲宗之孫武王李祚為新帝。郭太後無可奈何,只得讓位。

權力之爭愈演愈烈,根本原因還在於唐朝皇室內部的矛盾。憲宗、穆宗兩朝雖先後有四個王儲,但郭氏生母升平公主乃唐代宗的長女,因此她在宮中地位極高。宦官們看中了這一點,暗中擁戴她攝政執政。

在宦官的陰謀中,郭太後曾數次陷入生死危機。有人密告梁守謙說,郭太後在私下裏批評他的所作所為,意圖讓他下台。於是梁守謙嚴加拷打、刑訊逼供那些向郭太後匯報軍情的內監。

眼見形勢危急,郭太後最終選擇退位,將大權交予了武王李祚。然而武王在位僅兩年,就遭貶黜,被發往永王府。最後宦官們將大權收歸中央,由中書門下監軍國重臣總攝政事。無主之下,朝野大亂,宮闈失序。

到了這個地步,郭太後也徹底失去了對朝政的掌控。她最終選擇遠離是非,避居華州。自此京畿宮闕,大權更無半點瓜葛,只能悠然度過晚年。

四. 三朝四代 權力易主 坎坷際遇

公元824年,武王李祚被廢黜後,中書門下平章事夏侍中總攝朝政。這讓宦官把持了更大的權力,他們的陰謀也因此愈演愈烈。

夏侍中先是將武王李祚流放永王府。緊接著,他又借口武王有逃亡之嫌,將其囚禁於正陽縣狹小的土室之中。僅僅兩載,武王便在那裏郁郁而終。

同年,憲宗長子李佑再次復位,是為唐宣宗。但他很快也遭到了宦官的株連,被貶為民人。新登基的是憲宗幼子李儒,即唐懿宗。

懿宗一朝,宦官的權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為此,懿宗下旨設定錦衣衛,遍選武勇士卒,削弱宦官軍隊。但宦官很快便將這個機構控制了,更加肆無忌憚。

在這一系列政變中,郭太後的地位也應聲下降。盡管她早已遠離是非,但身為憲宗之妻,無論怎樣也難逃被牽連的命運。先是被廢武王立新帝,這已極為不利。接著就是憲宗長子李佑復位,又被貶為庶人。這其中坎坷,可想而知。

尤其是在懿宗朝,宦官權力漸大。有人向懿宗進讒言,說郭太後曾擁戴武王李祚,險些釀成大禍。懿宗雖未予以納悶,但畢竟讓郭太後的地位一落千丈。

盡管如此,郭太後依然努力保全自身,避免受到更大的連累。她雖然已退居華州,但依然時刻註意著宮中動態。一有風吹草動,她便立即派人探望,打點關系,以免遭受不測。

這其中的坎坷, 可見一斑。一方面,她是唐朝宗親,身份地位極其尊貴。但另一方面,在宦官當道的局面下,她又常常遭受打擊,成為了無權無勢的可憐蟲。

不過,正是這種坎坷際遇,也讓她對權力有了更清醒的認知。她雖然一度有機會掌控大權,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遠離是非,過上隱逸生活。這一點,便與武則天形成了鮮明對比。

五. 晚節終好 歸隱華州 歷史定位兩極

公元846年,懿宗駕崩。宦官們又挾持新帝唐僖宗,將權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朝野大亂,民不聊生。

眼見局勢一日千裏,京畿宮闕已是非之地,郭太後決定徹底遠離這場腥風血雨。她離開長安,前往華州隱居。期間還曾遇到宦官的阻擾,她卻置若罔聞,終是安全抵達目的地。

在華州,郭太後過著清苦隱居的生活。她穿戴樸素,飲食蔬菜。家中除了幾名老仆外,再無他人。日常生活皆由她自理,偶有傭人打理些家務。

偌大府邸,如今只剩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嫗。然而,這倒也正合郭太後的心意。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靜心修身養性,以求壽終正享。

行至耄耋之年,郭太後仍堅持勤於讀書習字。她日常生活雖極為簡樸,但極為重視修身養性。生怕晚節失常,壞了平生名節。

生平著作中,她有許多筆記集子,內有詩詞歌賦、書劄雜著,堪稱一代才女。不過遺憾的是,多數早已散佚,只存有為數不多的作品。

回首一生,郭太後的歷史定位於學者間一直存有爭議。有人認為她出身名門,又兩度執政,地位超然,不啻於宮中"女主外權"。但也有人指責她徇私舞弊,縱容宦官把持朝政。

與她的歷史定位相比,人們更關註郭太後與武則天的分野。兩人都是皇室後人,嫁入帝家,最終掌握朝政大權。但她們的做法和結局卻是判然不同。

武則天趨權如鷹撲食,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皇位,政治作風狠辣無情。而郭太後卻恪守規矩,勤於修身,不願染指是非。即便有幾次可以執掌大權,她也都婉拒了,最終選擇了隱居生活。

差異背後,或許根源於兩人出身的不同。武則天源自武家世族,祖上許多人都是武將名臣。所以她早就註定要赤身入陣、施展手腕。而郭太後生於文雅門楣,長期受到母親的嚴格熏陶,自然不會甘心放浪形骸。

人生的歸宿,正是由此而異。武則天最終自毀長城,萬劫不復。而郭太後得以保全晚節,安享天年。這種對比,也是後人對這兩人作出評價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