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台灣人不知道簡體字更方便嗎?是有人不允許他們使用

2024-07-28歷史

中國大陸早已普及簡體字了,而中國台灣地區仍然在使用繁體字,其實,這跟「保留文化傳統」關系不大,而是因政治導致的。

也就是說,並不是台灣人不想用簡體字,誰不知道寫簡體字更方便啊?實際上,是有些人不允許他們用。

早在國民黨剛剛敗退台灣後不久,蔣介石就提出了「漢字簡化」的提議,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繁體字筆畫太多,學起來很困難,寫起來也很麻煩,不利於文化普及。

在蔣介石的倡導下,成立了一個「簡體字研究委員會」,專門研究如何來簡化漢字。

【聯合報】還專門作過一次民意調查,贊成漢字簡化的有7315人,反對的有4807人,很明顯贊成者占了大多數。

那麽,為什麽最後沒能實作呢?就是因為當時大陸已經開始推行簡體字了,一些國民黨頑固派就認為:既然共產黨在使用簡體字,那麽我們就不能再用了,必須要和他們對著幹!

這些人都是掌握大權的,而是因為「政治正確」,聲音也特別大,連蔣介石都不敢反對他們,畢竟這些人是站在「黨國」一邊的,即使再偏激,蔣介石也不能給他們潑冷水。

就這樣,台灣的「漢字簡化」計劃就不了了之了,一直到現在,台灣人仍然在使用繁體字。

所以,台灣人使用繁體字,並不是他們想要保留什麽「文化傳統」,而是因為政治原因。

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有過推行簡體字的運動了,因為民國提倡普及教育,不光兒童要上學,很多成年人也要上識字班,繁體字難認難寫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了,因此,很多人都提倡要對繁體字進行簡化。

比如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錢玄同就說過:「數千年來,漢字的字型是時時刻刻在那兒被減省的,從殷周之古篆變到宋元之簡體,時時刻刻向著簡易的方面進行。」

到了1934年,錢玄同正式提出了推行簡體字的方案,得到了蔡元培、魯迅、胡適等人的支持。

國民政府教育部也很重視,就請錢玄同主持這項工作,錢玄同就召集了一批專家,挑選出了上千個簡體字,最後經過審定,確定了324個簡體字。

教育部還特地通令全國:「凡小學,短期小學,民眾學校各課本,兒童及民眾讀物,均應采用部頒簡體字。」

但是,任何時候都不缺乏「老頑固」,比如戴季陶,就堅決反對簡體字,還特地跑去找到蔣介石,以死相逼,逼迫蔣介石廢除簡體字。

戴季陶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蔣介石一向對他非常敬重,就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要求,下令「暫緩推行」簡體字。

民國時期的第一次「漢字簡化」運動,就這樣不幸夭折了。

看看現在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很多老百姓都說好的政策,就因為幾個專家反對,就不了了之了,反而是專家認為好的政策,老百姓再反對也沒用,具體的例子就不需要多說了。

其實,蔣介石本人還是支持簡體字的,到了台灣後就說過:「我們的漢字筆畫太多,士兵教育困難,學生學習難度也太大。民國二十四年,我們在政治委員會上透過了一個漢字簡化方案,因戴季陶的激烈反對而未施行,很遺憾。沒有想到,只過十幾年,他就不在了,我覺得漢字還是應做適度的簡化。」

不過,剛才已經介紹過了,蔣介石的這次計劃,再次因為一些頑固派的反對而夭折了。

這件事也再次說明,蔣介石就是一個優柔寡斷、毫無魄力的人,在推行簡體字上如此,在整頓國民黨上面也是如此,一旦有人反對,就推行不下去了,這也註定了老蔣的失敗!

反觀毛主席,總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只要是有利於人民群眾的事,就是有再多的人反對,毛主席也會推開重重阻礙,推行下去,因此,毛主席才會得到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支持。

有點扯遠了,再回到簡體字上來。

其實,簡體字並不是從民國才開始有的,而是與繁體字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正如錢玄同所說:「數千年來,漢字的字型是時時刻刻在那兒被減省的。」尋求簡單的方法,一直都是人類的本性,因此,當繁體字太難寫的時候,簡體字就隨之應運而生了。

尤其在民間,人們為了寫起來方便,自發地「創造了」大量的簡體字,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連文人墨客也欣然接受,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總共324個字,其中有102個都是簡體字,占到了三分之一。

從宋朝開始,隨著民間通俗文學的盛行,簡體字也開始大量出現,雖然在官方的文案中仍然使用繁體字,但是在民間的文學作品中,已經是簡體字占據主導地位了。

有人曾經統計過,在宋元明清的民間文學作品中,使用的簡體字多達6240個,而繁體字只有1604個。

所以,簡體字並不是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樣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沒有誰高誰低之分。

(參考資料:【中國文化報】【壹讀】【世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