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起義軍兵敗潮汕,周士第離開部隊,朱老總力勸:你走了部隊怎麽辦

2024-01-25歷史
圖|周士第

「自己當時這一決定,本質上還是在革命受挫折時缺乏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立場的表現。」

一直到許多年以後,當周士第回憶起三河壩戰鬥後脫離南昌起義軍一事,仍然感到後悔不叠。

當年,南昌起義軍兵敗潮汕,朱老總率領三河壩戰鬥撤下來的2000多人的部隊何去何從就已經成了一個關鍵問題,而作為起義軍主要領導人的周士第,卻在革命遭遇嚴重挫折時離開了部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永遠的遺憾。

朱老總後來帶著這支隊伍參加了湘南起義,帶著湘南起義的農軍以及南昌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成為革命的中流砥柱,並從中先後脫穎而出林彪、粟裕等開國元勛。

而周士第當時比他們資歷更老,威望更高。

建國後,周士第被授予上將軍銜,不少人為此感到十分惋惜,如果當時周士第沒有選擇離開起義部隊,想必後來的成就會更大一些。

只是歷史永遠不相信假設。

毫無疑問,周士第應該算是人民軍隊的建立者。

周士第比絕大多數開國將領參加革命都要早,早在1922年,周士第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創辦的外圍組織「瓊崖評論社」,大革命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在黨組織的推薦下,周士第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參與組建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大元帥府鐵甲車隊,是當時中國共產黨掌握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1924年7月,蘇聯顧問巴甫洛夫建議孫中山以改組盟軍的方式組建軍隊,所謂的改組盟軍,實際上就是將支持孫中山的軍閥部隊改造成革命軍隊,然而軍閥割據一方,支持孫中山不過是為私利,他們是絕不願意將自己的部隊交給孫中山改組的。

因此,孫中山決定建立黃埔軍校,籌建一支全新的革命軍隊。

周恩來當時建議孫中山,建立一支隸屬於大元帥府的鐵甲車隊。

在蘇聯人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幫助下,鐵甲車隊正式組建,盡管這支部隊中並沒有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但卻有不少共產黨人身居要職,然而鐵甲車隊首任隊長盧振柳是屬於國民黨右派,而且不通軍事,鐵甲車隊發展很緩慢。

在周恩來建議下,他從黃埔軍校抽調了一批優秀的學生(特別是共產黨員)來鐵甲車隊,其中就包括周士第,不僅如此,當時中共廣東區委還抽調了一批素質特別好的工人充實到隊伍中。

鐵甲車隊建成後,采取三三制編制,150人,徐成章任隊長、周士第任副隊長,廖乾五任黨代表,曹汝謙任政治教官,趙自選任軍事教官。

在後續的作戰中,鐵甲車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強。

1925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由周恩來負責將鐵甲車隊組建成一支獨立團,並由葉挺出任團長,全團共2000人,該團後來劃歸粵系第四軍下轄,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只是一個團的建制,但獨立團是直接歸屬於第四軍軍部指揮的。

該團從建成之日起便頗受關註,在當時獨立團不僅僅擁有黃埔畢業的學生,其中主要骨幹力量是由共產黨員以及共青團員構成。

1926年5月,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先遣軍,一路北上連戰連捷,打出「鐵軍」的榮譽,部隊人數不僅沒有減少,等打到湖南時,獨立團全團人數已經達到了5000人。

周士第的名字,也隨著獨立團南征北戰而名聲鵲起,並先後擔任獨立團一營營長、獨立團參謀長。

1926年年底,葉挺因功升任第四軍第25師副師長,獨立團改編為該師第73團,周士第任代理團長、團長。

周士第也因此成為葉挺獨立團第二任團長。

盡管葉挺後來因功調離了第25師,出任11軍副軍長兼24師師長,但73團的內容始終沒有改變。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周士第率領73團參加了武漢政府舉行的第二次北伐。

不過,南昌起義爆發時,25師當時不在南昌,而是在駐紮在江西九江馬回嶺。

1927年8月1日淩晨2時,南昌起義爆發,當時身在馬回嶺的周士第因沒有接到指示,因此也不知道該如何掌握部隊配合起義。

同天淩晨,25師師長李漢魂給周士第打電話,要他到師部有要事協商。

李漢魂莫名的一道命令,讓73團整個十分緊張,第一營營長符振克立馬就站出來表示:

「我代你去。」

周士第很是感動,但還是堅持自己前往:

「我還是去!第一,估計李漢魂還不至於扣留我;第二順便摸一摸李的意圖,當然我會小心,你們也要做好準備,萬一我回不來,你們立即帶著部隊去找黨。」

萬幸的是,李漢魂對周士第的能力十分賞識,他想留周士第在部隊中,但周士第意誌堅定,始終不為所動。李漢魂也無可奈何。

就在這個關頭,從南昌方向發來一輛列車到了馬回嶺。

按照起義約定,這是南昌起義成功的訊號,但周士第不知道其中關節,列車到馬回嶺後,周士第還打算上車找熟人問問情況。

巧的是,就在列車上,周士第碰上了原來在獨立團幹過營長的共產黨員許繼慎,許繼慎一見他上了火車,馬上告訴他:

「南昌起義了,你快去。」

周士第大喜過望,立馬就趕到73團去掌握部隊,而當時組織上派來25師掌握部隊的聶榮臻(聶榮臻擔任過黃埔軍校教官)也來到了馬回嶺,在時任25師參謀長張雲逸(當時尚未入黨)的掩護下,聶榮臻,周士第拉著25師大部份隊伍,其中包括73團一個整團、74團一個機槍連、75團三個營參加起義。

就在部隊上了火車準備出發的時候,張發奎、李漢魂聽說訊息,立馬動身趕來追部隊,當時負責後衛的73團一個營打了一陣搶,嚇跑了張發奎、李漢魂,連同兩人的一個衛隊營後來被一起繳械,部份人跟著25師後來一並參加了南昌起義。

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包括第四軍(當時張已經是第二方面軍總司令)有很多共產黨員,南昌起義的部隊也多數都是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包括賀龍的20軍,葉挺的11軍等等,所以起義部隊沿用的國民黨左派的名義,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一個南昌起義,張發奎實力大損,李漢魂更是成了光桿司令,兩人在馬回嶺被趕下火車後,站在野地裏相互埋怨,張發奎揶揄李漢魂:你部隊呢?李漢魂反唇相譏:你衛隊呢?

值得一提的是,25師參謀長張雲逸資歷很老,南昌起義後兩個月才入黨,一直沒暴露身份,而且也是他和葉劍英一起,動員張發奎不要追趕南昌起義軍,而是盡快南下廣東,與李濟深爭地盤,無形中替南昌起義軍免除了一個危險。

聶榮臻、周士第拉著25師抵達南昌後,起義部隊整體進行了改編,賀龍仍然是20軍軍長,但兼任方面軍代總指揮,葉挺任11軍軍長兼方面軍前敵總指揮,聶榮臻、廖乾吾分別任兩個軍的黨代表。

需要指出的是,南昌起義後,還有一個第九軍,但是實際上國民革命軍第九軍未參加南昌起義,第九軍軍長韋杵也不在南昌,朱老總任第九軍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

朱老總率領的第九軍當時只有幾百人,所以陳老總後來回憶南昌起義時也稱:

「南昌起義,主力葉挺十一軍8個團,賀龍6個團,朱老總只率領不到500人的南昌公安隊伍參加了起義,而且這500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起義部隊南下,這500人後來全跑光了,朱老總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陳老總坦言,朱老總在南昌起義是地位不算重要,也沒人聽他的話,那時大家對朱老總,只是敬重他是一個老同誌。

相反的是周士第,因為聶榮臻出任了十一軍黨代表,因此25師當時只有周士第能夠統帥,所以他當仁不讓的成為了25師師長,雖然周士第沒拉來25師全部,但也有兩個團加一個連,合計3000余人,這是一股不弱的力量,稍加補充就是一個完整的師。

周恩來見到這支部隊後,曾高興的對周士第說:

「行動很成功,我原來沒有想到這樣順利,把25師大部份都拉出來了。」

經過補充以後,25師恢復了滿編3個團的建制,人數在五六千人左右。

在南昌起義南下的過程中,25師一直充當後衛的任務。

會昌戰役中,25師作為頭等的主力,盡管因為連日來的南下,部隊很是疲勞,甚至因為夜間行軍走錯了路,但抵達會昌後,周士第立即率領全師投入戰鬥,整個會昌戰役中,南昌起義軍殲滅國民黨軍錢大鈞部6000余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

戰鬥結束後,葉挺、聶榮臻傳令嘉獎25師指戰員。

不過,會昌一戰,南昌起義軍還是遭到了重大的損失。

錢大鈞雖然損失也很大,但仍然擁有相當的實力,對起義軍窮追不舍。

1927年9月18日,起義部隊折回瑞金,經河州、上杭進入廣東境內,第25師抵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

因為敵軍追的太緊,當時前委經過討論後,決定分兵,留下一部份人在大埔縣阻敵,而起義軍主力則是經福建長汀、上杭南下進潮汕。

為了起義的勝利,朱老總當時自告奮勇的留下來擔負阻敵任務,經前委討論後決定,留下周士第率領的25師以及第九軍一部份在大埔縣三河壩。其實從之前分析也不難看出,第九軍一部其實人數並不多,因此主要負責作戰的仍然是周士第率領的25師。

有一個細節需要說明,當時25師在三河壩住了十多天,期間張貼安民告示,告示是以周士第的名字進行署名,因此也不難看出,當時在三河壩的起義部隊,其實是在周士第的指揮下。

三河壩戰鬥的慘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計,也讓許多親身經歷過的老人很難忘,包括周士第。

起義軍南下潮汕後很快在優勢敵人包圍下失敗,但駐守三河壩的朱老總、周士第其實並不知道,所以他們在三河壩面對錢大鈞10個團的優勢兵力,足足守了三天,其中75團3營在打光了所有彈藥的情況下,與敵人展開肉搏,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朱德、周士第率領起義隊伍在艱難阻擊了三天後,率部離開三河壩,也就是在南下潮汕的半路上,得知了起義部隊已經失敗的訊息。

在會合了起義軍殘部後,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都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支孤軍今後將何去何從?

在史料記載中,我們都知道是朱老總、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

可其實大家並不清楚,25師當時離開三河壩的時候,曾成立了一個前敵委員會,由朱老總、周士第、25師黨代表李碩勛三人組成,因此從職務關系上來看,他們三人才是這支部隊的絕對領導者,而陳老總當時只是25師73團政治指導員。

在主力兵敗潮汕後,朱老總、周士第、李碩勛率領部隊從福建向江西轉移,一路走一路戰一路逃,在抵達信豐縣天心圩時已經所剩無幾了。

圖|李碩勛

關鍵時候,朱老總、周士第、李碩勛三人召開了一次簡短的會議。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周士第提出了離開起義部隊的想法。

當然據周士第自己回憶,是因為本質上缺乏堅定,事實上在當時環境下,這支在黨的領導下的起義軍,究竟該何去何從已經成為一個關鍵問題,他們迫切需要得到中央的指示。

在三人小組會上,朱老總是明確表示反對兩人離開部隊的。

「部隊是你們帶出來的,你們都走了,部隊怎麽辦?」

朱老總是一個軍人,深知在軍隊中,一支軍隊的主官對於部隊的重要性。

三河壩激戰後,周士第保全了大部份25師部隊,後來又會合了一部份南昌起義部隊,應該說在當時,部隊中擁有最高威望的,無疑當屬周士第,如果在這樣一個險要的關頭,周士第離開了隊伍,那麽對於起義部隊而言,絕對是一個淪陷性的打擊。

可周士第當時只說了一句話:

「我們迫切需要得到上級的指示。」

於是,就在會議結束後,周士第、李碩勛這兩位一個25師師長,一個25師黨代表分別離開部隊,或前往香港、或前往上海尋找黨中央聆聽指示。但實際上他們後來都沒有再回到起義部隊中。

周士第、李碩勛離開之後,部隊人心浮動,許多人都悄悄離開了部隊,就連陳老總在時隔多年後,也毫不諱言的稱,自己那時動搖過。

關鍵時候,是朱老總站出來,以無與倫比的氣魄,穩住了隊伍,當時陳老總就思想情況專門找朱老總談時,朱老總鼓勵他:

「不該就這樣喪失鬥誌,革命還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經過贛南三整以後,起義部隊人數雖然減少了很多,但留下來的無疑都是精英,特別是後來經過湘南起義以後,到1955年9月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這支隊伍走出了三個元帥、兩個大將,七個上將、九個中將、七個少將。

李碩勛到了上海後,順利找到了中央匯報工作,被留在了上海從事白區工作,一直到1931年被捕犧牲。

周士第的經歷更加坎坷一些。

1927年11月,周士第抵達香港,向在香港的廣東省委書記李立三以及聶榮臻匯報起義部隊的情況,本來按照實際,他應該返回部隊,但不幸的是,周士第在香港患了瘧疾。

因為大革命失敗,國內環境很不安穩,黨組織的經費也很有限,周士第沒辦法治病,恰巧在這時,有老鄉勸說他:

「這裏兵荒馬亂,不如你跟我一起到馬來西亞治病去。」

1928年1月,周士第在沒有跟黨組織匯報的情況下,就動身前往馬來西亞,等於說變相脫離了黨組織關系。

一直到許多年以後,周士第仍然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而感到後悔。

1929年初,周士第回到祖國,以黃埔一期生的身份參加了在上海的黃埔革命同學會,與蔣介石組織的黃埔同學會抗衡。1932年1月28日,日軍大舉侵略上海,周士第還率領黃埔革命同學會組織了抗日義勇軍配合十九路軍參加作戰。

周士第後來一直留在十九路軍中活動。

1933年11月,李濟深、蔡廷鍇率領十九路軍打出反蔣旗號,建立福建人民政府,與紅軍接觸,周士第自告奮勇的充當聯絡人。

一直到此時,周士第才真正與黨恢復了組織關系。

周士第把自己脫黨六年的經歷寫了一份材料交給周恩來,周恩來掏了一封信遞給他,周士第開啟一看才發現,是聶榮臻寫來的,大概的意思是,希望周士第能夠推動十九路軍、蔡廷鍇來中央蘇區,哪怕蔡廷鍇不來,周士第也要回來。

看了這封信,周士第激動的熱淚盈眶,直到此時他才確認,組織上一直對他很掛念。

圖|1950年,周士第將軍和家人攝於漢口

1935年10月,經歷長征的周士第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9年6月30日,周士第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中央在稽核悼詞時,重新確認周士第是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