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還挺有意思的,能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整活兒,又把斷頭王後瑪麗·安東娃妮特給拉出來遊街,鞭屍。
也不知道這是想表達什麽,反對王權,堅持共和、民主、自由?
但如果要表達這個意思,是不是應該把路易十六兩口子都拉出來遊街,不能光讓安東娃妮特來代表王權啊,畢竟她只是王後,上面還有國王呢。
路易十六腦子不是很靈光,差不多接近晉惠帝,所以留下了很多類似何不食肉糜之類的段子。
安東娃妮特是奧地利公主,從小嬌生慣養,和路易十六的婚姻也完全是政治婚姻,沒啥感情基礎。
不過安東娃妮特長得不錯,據說艾德蒙·柏克去法國旅遊的時候有幸見過一面,就被她的風采迷倒,所以後來回英國後堅持噴法國大革命。
因為國王過於憨厚,王後又風姿綽約,所以當時在法國就流傳很多安東娃妮特的小黃文,各種情人的說法之類。
比如婚後倆人很長時間沒有生娃,當時法國社會上就流傳很多小黃文,說是她有問題,其實是路易十六自己的問題,後來做了個包皮手術就好了。
當然,當時的歐洲王室上層貴族生活糜爛,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意,亂搞男女關系之類的事情比比皆是,法國王後私生活不檢點的緋聞也就是個茶余飯後的談資而已。
路易十六憨厚嘛,所以在革命前後到處流傳的緋聞主要是安東娃妮特,其中一個重要的說法就是她生活奢靡,揮霍無度,才導致了法國的財政危機。
畢竟,雖然她是法國王後,但她是奧地利公主,是個境外勢力,適合背這個鍋。
讓女人給國家敗亡背鍋,這種事兒其實也都差不多,安東娃妮特當時的各種緋聞和小黃文、生活作風奢靡之類的訊息,也就跟我們說商朝滅亡是妲己迷惑紂王,起鹿台,造酒池肉林,發明酷刑,差不多是一個套路。
兩口子稀裏糊塗的就被革命了,一開始也沒有砍他們的腦袋,還是待之以禮。
但當時法國革命是革命了,國內各種勢力還在暗流洶湧,其中不少人就反對革命,打著路易十六兩口子的旗號搞尊王活動。
最後是倆人在準備逃走的時候被革命群眾抓回去的,然後經過公開審判,以叛國罪給判了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按茨威格的說法,安東娃妮特在革命之前其實就是個無知少女,愛玩一點,其它也沒什麽太大的毛病,也不懂怎麽做一個相夫教子、母儀天下的合格王後。
反而是在革命之後,被囚禁起來了,安東娃妮特居然覺醒了,到處活動,和各種保守復辟勢力書信來往,秘密聯絡,準備逃出去以後反攻倒算。
雖然事機不密,王權復辟沒有搞成,兩人雙雙被送上了斷頭台,但按茨威格的理解,安東娃妮特這時候的表現反而像是一個真正的王後,做了她應該做的事。
我上中學的時候,歷史課除了比較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就是比較法國革命和英國革命,應該最後回歸了君主制,而法國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間反復拉鋸,持續了一個世紀,最後還是定格在了共和。
要是按這麽論,安東娃妮特作為一個王權時代的符號,其實也還勉強合格,但她和路易十六的死,也並不是最後一個在動蕩中死了的國王或者皇帝,法國的漫長的革命世紀才不過是開了個頭而已,後來想當國王和皇帝的人也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