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越戰爭前後打了10年之久,中國有什麽收獲?美:瞞過全世界

2024-07-27歷史

20世紀70年代中越關系的變化出人意料,兩國的關系從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就從肝膽相照的兄弟變為不共戴天的敵人。甚至在之後的中越戰爭中,打了十年。那麽,中國為何會這麽做呢?美國表示:瞞過了全世界。

首先,中越關系的發生惡化,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蘇聯。

蘇聯在布里茲涅夫時期,加大了對第三世界的幹預和擴張,開始發展和第三世界一些國家的關系,這也使得美蘇在第三世界的爭奪更加激烈。

在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在外交上推行了三和路線,認為越南給蘇聯的外交政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赫魯曉夫避免和越南共產黨人打交道。

但是,自從中蘇爆發沖突以來,中蘇兩國就在越南有著競爭關系。因為蘇聯的國內缺少橡膠資源和通向東方的不凍港,在兩國關系降入冰點之後,越南足以彌補蘇聯的戰略缺點。

因此,在進入70年代的蘇聯,開始加大了援越的力度。

在蘇聯對越南進行了政治投資之後,越南的對蘇政策也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背靠蘇聯,有了更多的想法。而此時,蘇聯也在離間中越關系。

在抗美援越的問題上,中蘇也發生了爭執。在這兩國中,越南完全倒向了蘇聯。隨著蘇聯對越南的援助不斷增加,使得越南對蘇聯的依賴越來越強。

他們對蘇聯的援助表示出感激的態度,而中方在處理對越關系上態度有些強硬,再加上中蘇之間的對抗,使得越南領導人對中國的遠離的心理也越來越強烈了。

胡誌明去世後,越南黨被親蘇勢力所控制,中方並未離心,甚至還加大了對越南物質援助的力度。

1973年的軍事援助就已經超過過去20年的總和。

然而,即便如此,中越關系也逐漸開始惡化。

美越簽訂巴黎和平協定之後,中越關系進入了一個微妙的時期,此時的中國減少了對越南的援助,對援越政策進行了適度的調整。可越南對中國的態度逐漸變化,到了1974年逐漸形成了公開抵制中國的態度。

1977年黎筍訪華之後,得知中國反對他們的印支聯邦計劃之後,視中國為阻礙他通向大國之路的絆腳石。

從那之後,中越關系徹底惡化,越南公開走上和蘇聯結盟的道路。

在戰爭結束後,越南還保留了一支百萬人的軍隊對付中國。如此一來,越南的反華、排華的行動不斷升級,中越邊境的沖突事件也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方政府忍無可忍,決定教訓一下越南。

在經過分析之後,如果發動這場戰爭,不僅可以教訓越南,也能穩定邊境地區,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還能徹底破壞蘇聯的軍事力量延伸到馬六甲海峽。

越南是因為「印度支那聯邦」而和中國決裂,他們的第一步就是入侵柬埔寨。因為當時越南和蘇聯結盟,如果他們真的入侵了柬埔寨,蘇聯也就實作了從中國的北面、西面、南面對中國形成了陸上半包圍圈。

所以,我方發動戰爭的關鍵原因,就是越南入侵柬埔寨。

1978年,鄧小平在存取新加坡時,就明確表示,越南如果侵犯柬埔寨,中國必然會懲罰越南。

後來,鄧小平還把越南入侵柬埔寨列為中蘇關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礙之首。

阻止越南入侵柬埔寨,不僅僅是因為擔心蘇聯的戰略對中國的半包圍,還有一個原因是柬埔寨在當時的中國外交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當時的柬埔寨在抗美救國時期,中國在政治上和物資上大力支援柬埔寨。

因此,中國共產黨和柬埔寨共產黨始終關系密切。

還有一個原因,鄧小平認為中國軍隊出兵,希望借此機會尋找出中國軍隊在士氣、指揮系統和後勤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

他們認為,出兵越南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鞏固團結、整肅綱紀的作用。

總之,出兵的關鍵原因是越南不顧中國的勸阻堅持入侵柬埔寨。用鄧小平的話來說:「小孩子不聽話,必須打屁股。」如果越南沒有入侵柬埔寨,中國未必能下這個決心。

那麽,這場戰爭我軍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呢?

首先,我軍透過這場戰爭基本達到了教訓懲罰越南並堅定柬埔寨抵抗力量壓力的目的。

戰後,中國還在邊境部署了大量的軍隊,還支持柬埔寨三方抵抗力量。

為此,越南只好把主力調到中越邊界和中國長期對峙,使得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野心受挫。

其次,這場戰爭也暴露了蘇聯對包圍圈的外強中幹。

第三,中共新一屆領導來集體確實在這場戰爭中強化了對軍隊的領導,為後來整頓軍隊、提升軍力提供了基礎。

此次戰爭為中國造就了大批具有實戰經驗的將領,這些人後來也成為了中國軍隊的高級領導人。

第四,中國的大國形象在周邊國家的眼中得到了鞏固。

第五,第五,這場戰爭始終被我軍牢牢地把控在手中。這也表明了中國成功地實踐了一次有限的戰爭。

我方並不想透過戰爭來侵吞越南的領土或政權,我們所表現出堅決的決心,我們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卻也不容許別人來侵犯中國領土。

因此,在中越戰爭開始時,控制權始終在中國的手中,戰爭並未擴大,也沒有引起蘇聯的嚴重反應。而戰爭被控制在28天之內,也是中國領導人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