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戰爭粟裕三野殲敵247萬,林彪四野323萬,殲敵最多卻是二野

2023-12-09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9年4月20日,全中國的解放戰事已經迎來了尾聲。

眼看在三大戰役之後,主力部隊盡數被消滅的國民黨政府,仍然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毛主席一聲令下,早已在長江北岸整裝待發的解放軍「百萬雄師」浩浩蕩蕩地發起了渡江戰役,一舉擊潰了敵人的最後防線,接連解放了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

全國的的解放形式再次迎來大好局面。

短短三年時間,我軍就從極度劣勢的被動防禦轉向了主動進攻、將國民黨部隊一舉擊潰,這樣的轉變,既體現了中央英明的戰略決策,也展現出了解放軍強悍的戰鬥能力。

與國民黨部隊相比,解放軍強悍的戰鬥力自然是不必多言,從大西北的戈壁灘,到東北的雪鄉,再到江南的煙雨樓閣、海南島的沙灘叢林,全中國的每一處角落,都留下過解放軍的光輝戰績。

俗話說「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那麽,在解放軍的內部,哪支部隊殲敵最多?哪支部隊的戰鬥力才是最為強悍的呢?

四大野戰軍的由來

在解放戰爭中期,為了凝聚全軍的戰鬥力,更好地應對國民黨反動勢力的進攻,中央將主力部隊總體上按照作戰地址以及各自所負責的戰略任務進行劃分。

在整編之後,形成了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

這四大野戰軍在各自所負責的地區中各司其職,為全中國的解放事業做著自己的貢獻。

1948年9月,由於全國戰局的變化,中央召開了一場政治會議,這次會議,著重提出了將解放軍的軍制建設推進到更加正規化的新階段的問題。

並初步擬定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

在這份規定當中,關於野戰部隊的規定是:

(1)野戰部隊的序列,軍以上設野戰軍和兵團兩級。

依情況需要,軍及獨立師,或分隸於兵團,或直屬於野戰軍;兵團一般地分隸於野戰軍,但亦得直受軍委指揮;在必要時,兵團、軍或獨立師,亦得劃歸軍區指揮。

野戰軍和兵團所轄軍、師數目,視需要和可能定之。

(2)野戰軍現時分為四個,以地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1949年1月15日,隨著遼沈、淮海戰役的相繼結束,我軍在消滅國民黨大批主力、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也迎來了又一波兵力上的補充。

於是,中央軍委再次下達了【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

在對部隊進行整編的同時,也將四大野戰軍番號按照順序進行了改變。

其中,將原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閻揆要任參謀長。

將原中原野戰軍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

將原華東野戰軍改編為「第三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任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任參謀長。

將原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鄧子恢任副政治委員,譚政任政治部主任(陶鑄任副主任),蕭克任第一參謀長。

至此,四大野戰軍的番號正是確定了下來。

當四大野戰軍的番號確定下來之後,人們也經常將其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相互比較,以此來判斷四大野戰軍戰鬥力的高低之分。

那麽,這四大野戰軍當中,到底哪個最厲害呢?

最為艱苦的一野

這麽多年來,在「戰績」方面,參與遼沈戰役的四野和參與淮海戰役的三野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討論當中。

「挺進大別山」的二野,也偶爾會閃現出自己的身影。

可是,似乎很少會有人將一野拿出來討論,仿佛在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就像是「消失」了一樣,很少出現在民眾的視野範圍內。

而之所以一野會如此的「低調」,是因為一野的作戰任務相比於其他三個野戰軍來說,有些「特殊」。

一野的前身是西北野戰軍,光是聽名字,就應該知道其戰略位置是處在荒涼的大西北地區。

而他們的任務,也並非是和國民黨主力進行決戰,而是肅清盤踞在西北幾十年的「匪軍」勢力。

乍一聽,不過是「剿匪」行動,似乎一野的任務十分簡單。

然而,看到被派去的指揮員的是「誰敢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之後,就應該意識到這項任務並非看上去那麽容易。

當時在一野的主要對手,是占據甘肅、寧夏、青海多年的「馬家軍」。

馬家軍雖然在軍事裝備上面較為落後,可是作戰手段卻極其陰險。

由於盤踞當地多年,所以在交戰的時候,馬家軍經常會利用特殊的地形,以及極端的風沙天氣,對解放軍進行偷襲。

為了打擊對手的士氣,他們還會用極其殘忍的手段來對待戰俘,還會對戰場上對方的屍體進行侮辱,出示在兩軍陣前。

一野剛剛成立的時候,不過兩萬余人,不但要面對兇狠陰毒的馬家軍,還要防備國民黨胡宗南集團的「繞後」,而且還要抵抗惡劣的作戰環境。

這也讓一野成為了最為艱苦的野戰部隊。

不過,在彭老總的帶領之下,一野「從無到有」,在戰場上邊打邊發展,保持著頑強的作戰意誌,身穿麻布衣服來抵禦沙塵暴,最終將馬家軍以及其他幾股土匪勢力剿滅幹凈,並且還與華北軍區相互配合,一舉擊潰了胡宗南集團,成功解放了整個大西北。

所以,在戰績和戰鬥力方面,「低調」的一野同樣是十分強悍的。

殲敵最多的二野

與一野同樣「低調」的,就是由中原野戰軍改編而來的二野了。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直在中原地區執行任務的二野,似乎很少參加一些大規模的戰役。即便是在決定全國命運的「淮海戰役」當中,二野也是作為三野的「輔助」進行參戰的。

所以,在殲敵數量上,二野難以與作為主力的三野以及接連參加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四野相提並論。

然而,當新中國成立之後,在相關部門所統計的結果中,人們驚訝地發現:殲敵數量最多的,竟然是二野!

根據統計,在三年多的解放戰爭中,一野的殲敵數量為65萬,三野的殲敵數量為247萬,而四野的殲敵數量更是高達323萬。

可二野的殲敵數量,卻超過了330萬!

這個數碼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二野的老底子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之一的129師,這可謂是四大野戰軍當中最為強悍的了。

八路軍當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戰鬥力極其出色的老兵部隊,都分配在二野的麾下。

在中原突圍之後,劉鄧大軍又按照中央的指示,千裏挺進大別山,一舉開啟了全國解放戰事的局面。

之後的幾年時間裏,劉鄧大軍一路縱橫穿插,在晉冀魯豫方圓千裏的沃野當中,對國民黨主力部隊進行鉗制,透過運動戰連續殲滅了敵人14個軍,44個師。

之後又在淮海戰役中,與三野匯兵一處,將華東地區的55萬國民黨主力全部消滅。

再加上新中國成立之後,二野又奉命前往大西南的深山裏,參與剿滅那裏的幾十萬土匪勢力。

這也讓二野逐漸成為了殲敵最多的野戰部隊。

屢建奇功的三野

說起三野,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粟裕。

在解放戰爭出去,由於敵人的作戰重心部署在了華東地區,這也讓當時的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面臨著十分困難的處境。

經常在戰場上受到敵人的重創。

一直到1947年年初,將兩支野戰軍合並為「華野」之後,部隊的戰鬥力終於是有了起色。

不過面臨著敵人的重兵壓境,仍然是稍顯劣勢。

直到粟裕率領部隊在萊蕪戰役戰役當中,一舉殲滅國民黨軍5.6萬余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縣城之後,確定了以運動戰與敵人進行周旋的主要戰略,成功避開了國民黨的鋒芒嗎,避實擊虛,以弱打強,屢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戰勝對手。

後來,為配合劉鄧大軍成功挺進大別山,粟裕又率軍進至魯西南地區作戰,調動和分散國民黨的註意力。

這一系列的操作,既為解放戰事的扭轉做了鋪墊,也為淮海戰役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三野也在粟裕的帶領之下,成為了對全國解放事業貢獻極大的一支解放軍。

戰鬥力最強悍的四野

如果說一野是最為低調的野戰軍,那四野應該就是名氣最大的了。

四野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在剛出關的時候,整支部隊不過只有10萬人,然而不到三年的時間,硬生生地打出了100多萬。

這也讓四野成為了解放軍當中人數最多的野戰軍。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在最強組合「林羅劉」的帶領之下,四野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出擊,一舉在遼沈戰役當中,殲滅了國民黨47萬人,成功解放了東北全境。

不久之後,四野又南下作戰,僅僅只用了29個小時,就將 傅作義 聲稱三個月都難以攻破的天津解放,一舉殲滅敵人兩個軍、10個師、共13萬余人,還活捉了天津守備 陳長捷 ,讓傅作義徹底放棄抵抗,和平解放了北平城。

後來,四野的百萬大軍由開赴華南地區,從大雪紛飛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陽光明媚的海南島,貫穿了全中國的南北路線。

如此彪炳的戰績,也讓他們被當之無愧地譽為了「最強野戰軍」。

在整個解放戰爭當中,四大野戰軍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為全中國的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這些偉大的將軍和英勇的戰士們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在心中,而他們在戰場上所創造出來的光輝戰績,也將永遠雕刻在歷史的豐碑當中,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