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允炆為何會削藩失敗,如果不削藩的話,朱棣又會是什麽結果?

2024-07-20歷史

朱允炆削藩主要有以下幾點∶

1、操之過急,盲目自信∶

他作為皇太孫繼位,也感覺到叔叔們的壓迫感。在齊泰和黃子澄的蠱惑下開始削藩,殊不知前朝削藩都是歷經了多少代才實作的。漢朝歷經七國之亂,雖然中央王朝平定了叛亂,但是也沒有直接廢除,畢竟還有「祖宗之法」幾個大字頂在頭上,漢武帝則利用主父偃的陽謀「推恩令」逐步分解大藩國廢除小藩國,一步步蠶食。唐朝從安史之亂到滅亡則始終解決不掉藩鎮割據的亂象,宋太祖利用杯酒釋兵權,收了地方節度使的權力,但也閹割了尚武精神。總體來說朱允炆操之過急,那些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是沒法一下子削掉的。

朱棣奪權後,為了保證中央政權穩固,他即位後先將諸邊塞王改封於內地,然後逐漸解除諸王的兵權,他的削藩政策也是徐序漸進,而不是大刀闊斧。

2、宗藩實力強勁,中央缺乏良將∶

朱元璋在世先後三次共封25位藩王,分鎮全國各地。藩王的權勢很重,擁有自己的軍隊,少則三千,多則數萬。特別是幾個塞王,更是實力雄厚,燕王更是得到過軍教歷練,燕王還有張玉、朱能等良將。

反觀朱允炆方面,朝廷能用的人雕零,朱允炆最後用了李景隆這樣的紈絝子弟,雖然也贏過幾場,但基本上處於劣勢,最終被朱棣攻入了南京城。

3、建文帝自身的優柔寡斷,用人不當:

建文帝朱允炆決定削藩,其實大臣認為拿勢力大的燕王開刀,但是建文帝確拿幾個軟柿子捏。後面南北之戰有勝利,他又交代不能傷害燕王,以免說自己不孝。

用人上面他主要是用儒生和勛貴後代,儒生談治國的大話還行打仗不在行,勛貴後代多為紈絝子弟,帶兵打仗也是紙上談兵。

綜合以上幾點,建文帝戰略失誤太多。

如果朱允炆不削藩,朱棣會是什麽結果呢?

1.保持現狀,不輕易謀反:

削藩是朱允炆對燕王朱棣及其他藩王產
生壓力的重要手段,若朱允炆不采取削藩行動,朱棣可能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得到了保障,從而選擇保持現狀,不輕易謀反。

朱棣雖然有野心,但中央朝廷的實力強大,沒有破綻露出,朱棣的造反勝算極小,因此他可能不會冒險行動。

2.繼續觀望,等待時機:

朱允炆若不削藩,其他藩王可能會保持觀望態度,包括朝中的部份大臣也可能持相同立場。這種觀望態度本身可能就是對朱棣造反的預設和支持,但朱棣在沒有足夠支持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繼續等待,尋找更合適的時機。

3.透過其他方式爭取權利和地位:

朱棣可能會尋求透過其他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例如透過經濟、文化或軍事手段來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如果朱允炆不削藩,朱棣很可能會保持現狀,繼續觀望並等待合適的時機。由於中央朝廷的實力強大,朱棣的造反勝算極小,

因此他可能不會選擇直接謀反,而是透過其他方式來實作自己的目標。同時,朱允炆若繼續扣押朱棣的三個兒子作為人質,只要不激怒朱棣,朱棣就更沒有理由去造反。

如果朱允炆不削藩,他會是個好皇帝麽?

個人認為朱允炆應該也應該是個守成之君,從年號「建文」就可以知道,他要改變祖父「洪武」的局勢,一定會重用儒生,休養生息發展農業,不會動不動發動戰爭,也不會大搞詔獄,應該能媲美朱瞻基或朱佑樘的功績。

不過那些擁兵的叔叔們一直是他心頭的痛,他也許會天不假年,至少不會和祖父一樣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