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宋、遼滿城之戰,遼軍為何慘敗?遼國漢人主帥瞎指揮

2024-03-04歷史

979年,宋太宗親征遼國,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卻兵敗高梁河。之後,遼國發起報復行動,數萬契丹騎兵殺入北宋境內。在徐河以北的滿城,遼軍遇到了北宋的軍隊,雙方十幾萬人展開了一場血戰。然而,擅長野戰的遼軍卻遭到了慘敗。那麽,在滿城之戰中,遼軍為何未能延續高梁河之戰的勢頭,反而落得慘敗的結局呢?

一、雙方部署

在高梁河之戰後,宋太宗趙光義已經想到遼國可能會報復,於是對河北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河陽節度使崔彥進擔任關南都部署,鎮守關南地區;都鈐轄劉廷翰、鈐轄李漢瓊駐紮在鎮州;殿前都虞候崔翰出任知定州。宋太宗的預料很準確,遼景宗耶律賢在這年九月就派出了兩路大軍,向北宋發起報復行動。

東路軍由燕王韓匡嗣、南府宰相耶律沙、惕隱耶律休哥等率領;西路由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率領。得知遼軍入侵的訊息後,北宋各路軍隊迅速集結,劉廷翰首先在徐河布陣,接著崔彥進「率師出黑蘆堤北」,之後崔翰、李漢瓊等人也率兵抵達戰場。此時的宋軍人數已經達到八萬人,他們按照宋太宗授予的陣圖開始布陣。

二、宋軍變陣

北宋的右龍武將軍趙延進在登高瞭望時,發現遼軍聲勢浩大,「東西互野,不見其尾」,他又看了一下宋軍的陣勢,卻發現問題嚴重,「陣相去百步,士眾疑懼,略無鬥誌」。於是趙延進找到了布陣的崔翰,說道:「今敵眾若此,而我師星布,其勢懸絕,彼若持我,將何以濟!不如合而擊之,可以決勝。違令而獲利,不猶愈於辱國乎?」

妄自更改陣型就是違背宋太宗的旨意,所以崔翰十分猶豫,「萬一不捷,則若之何?」。另外,宋太宗也頗費心機,沒有設立主將,所以諸將不願承擔責任。趙延進說道:「倘有喪敗,則延進獨當其責。」監軍李繼隆也表示,「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崔翰這才下定決心,「改為二陣,前後相副」。

三、遼帥無能

北宋軍隊進行了改變,但是遼軍方面卻出現了問題。在這支遼軍中,有一位出色的將領,他就是在高梁河之戰中痛擊宋軍的耶律休哥,然而主將卻是一位庸才,此人名叫韓匡嗣,雖然是個漢人,但卻善於醫術,受到了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的賞識,後在遼國平步青雲。雖然韓匡嗣的兒子韓德讓很優秀,但他在軍事上卻是一個草包。

宋軍為爭取布陣時間,派人詐降,韓匡嗣信以為真,可是耶律休哥卻看出了端倪,「彼軍氣甚銳,疑誘我也。可整頓士卒以禦。」韓匡嗣不予理睬,結果雙方交戰後,遼軍十分慌亂,遭到了慘敗。宋軍「斬首萬餘級,獲馬千餘匹,生擒酋長三人,俘老幼三萬口及兵器、車帳、羊畜甚眾」。遼景宗勃然大怒,差點將韓匡嗣處死。

參考資料:1.【遼史】;2.【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