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授銜時,中央讓他自己填寫軍銜,他填了中將,中央說你太謙虛

2024-04-28歷史

歷史上有很多淡泊名利的文人墨客,最著名的一位是陶淵明,他的詩詞無不是表達他淡泊名利的氣節,後又用【歸去來兮辭】表明他不願沾染世俗名利的決心。古今中外,這樣有氣節的人並不在少數,在近代就有這樣一位將軍。

他在青年時期在村裏創辦學堂,後又棄文從武,跟隨共產黨一路披荊斬棘,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授銜時,領導甚至讓他自己填寫軍銜,他竟然只填寫了中將的軍銜,後來領導經過討論,授予他上將的軍銜。

他就是開國上將陳奇涵,陳奇涵被授予上將後,依然不改往日低調樸素的作風,在他剛過花甲之年就主動請辭,將機會留給了更多的年輕人。

一、陳奇涵簡介

陳奇涵出生於江西的一個村莊,當時時局很不穩定,到處硝煙四起,經濟水平也很落後,但家裏依然讓陳奇涵去了學校讀書,透過讀書,陳奇涵漸漸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貧苦人家溫飽都成問題,哪裏又有錢供孩子讀書呢?

因此,青年時期,他透過開辦學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夠讀得起書,還免費招收工農子弟。接觸了「民主科學」等進步思想後,面對當時的形勢,陳奇涵意識到,開辦學堂固然能開化民智,但更重要的是穩定局勢,於是他棄文從武,開啟了他的戎馬生涯。

五四青年愛國運動後,青年學生受到不公的待遇,陳奇涵深受觸動,更加堅定了他從武的決心,遂考入了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加入了贛軍,由於工作出色,職位接連受到提升。可好景不長,軍閥混戰讓陳奇涵看清了內部的黑暗,立即脫離贛軍,轉投廣東革命政府。

陳奇涵參加了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北伐。1925年,陳奇涵在黃埔軍校擔任教員,想要為國家培養軍事人才,機緣巧合下,經人介紹,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陳奇涵多次領導黨員發動群眾、建立組織、創辦報刊和印刷公司,宣傳黨的革命思想。

後來,戰爭打響後,陳奇涵積極參戰,參與了第一次到第三次反圍剿,協助陳毅將軍指揮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奇涵雖未上前線作戰,但指揮作戰期間,積極貫徹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與國民黨反動派頑強鬥爭。

1939年,陳奇涵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等職務,為國家培養參謀、特種兵和俄文轉譯方面的人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解放戰爭立即打響,陳奇涵積極參與指揮作戰,後來攻占吉林,參加了遼沈戰役,1949年3月,隨軍南下,參與剿匪運動。

建國後,陳奇涵工作兢兢業業,官職接連得到提升,1955年,中國正式實行軍銜制,全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也在北京召開,在儀式上,上級讓陳奇涵自己填寫軍銜,陳奇涵只填寫了中將的軍銜,以陳奇涵的貢獻,上將都是實至名歸,經討論決定給與他上將的軍銜。

陳奇涵對自己的評價是「無能為力,也能無事」,短短七個字,看似簡單,寓意卻深刻。足以見得陳奇涵的謙虛恭謹,而且,他還很懂得急流勇退,花甲之年剛過就退居二線,並推薦了一位得力幹將。

二、忠心於黨

陳奇涵是一位立場很堅定的優秀共產黨黨員,早年的時候,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分庭抗禮,陳奇涵這樣優秀的得力幹將正是國民黨爭取的物件,蔣介石派人前去與陳奇涵談條件,不料,陳奇涵卻毅然拒絕了。後來,蔣介石親自給陳奇涵寫信,許他高官厚祿。

同時,陳奇涵也收到了朱老總的信件,條件雖不如蔣介石的優厚,但誠意只增不減,況且,陳奇涵的理想信念與中國共產黨高度一致,遂將蔣介石的信件燒毀,也沒有給蔣介石回應。接連遭到拒絕的蔣介石氣急敗壞,命令他的手下劉士毅去爭取陳奇涵。

劉士毅心胸狹隘、心狠手辣,見陳奇涵「油鹽不進」便將陳奇涵老家的房子燒毀了,就連他的兩個胞弟也未能幸免。甚至還懸賞5000大洋要陳奇涵的人頭。陳奇涵在悲痛之余,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國民黨這招實在是蠢得可笑,誰又會為自己的仇人賣命呢?

從此之後,陳奇涵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畏強權、不畏迫害,始終保持著堅定的革命立場,高度擁護偉人的革命主張,充分顯示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原則和態度。

三、與偉人結緣

陳奇涵與偉人還有過「一頓飯」的緣分。1929年,偉人前往江西,陳奇涵負責招待,可由於當時物資匱乏,廚房也沒有太多種類的食物。雖說偉人在吃食這方面並不挑剔,但總不能連菜也端不上桌吧。陳奇涵「就地取材 」,下河抓了一條魚。

偉人是湖南人,出了名的愛吃辣,陳奇涵將魚做成了又辣又鮮的粉蒸魚,深受偉人喜愛,親自為這道菜取名為「四星望月」。如今,這道菜已經是江西的名菜了,這道菜也成功地讓偉人對陳奇涵印象深刻,直到40年後偉人依然對此念念不忘。

總結

陳奇涵是一位難得的淡泊名利的人,並沒有因為自己對國家有貢獻就居功至偉,反而非常的低調謙虛,從上級在軍銜授予儀式上能允許他自己填寫軍銜這一舉動看,上級對他的工作和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而在他委婉地拒絕較高的軍銜時,領導卻覺得他太謙虛。

陳奇涵在做教員和校長的過程中,很註重因材施教,對於不同地方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能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立誌為國家提供大批的優質人才,充分踐行「以教育為中心,以德育為重點」。為國家培養了一批相當有水平的軍事戰備人才。

戰爭年代,並不是只有上陣殺敵才是英雄,才值得被嘉獎,也有很多在背後默默付出和奉獻的幕後英雄,他們用其他的方式為中國革命貢獻者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