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諸葛亮年輕時的四個好友都去了哪裏?三個投了曹操,一個下落不明

2024-07-26歷史

有一句俗語是這麽說的:「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在三國時代,像諸葛亮這種厲害人物,能和他成為好友的人,也絕非泛泛之輩。

諸葛亮躬耕於隆中時,與徐元直(名庶)、崔州平(名鈞)、石廣元(名韜)、孟公威(名建)四人為密友,就是我們現代說的好基友。

這四個人其實都是北方人,由於漢末天下大亂,隨著董卓亂政引發關東諸侯討伐,中原陷於戰火中,為了躲避戰亂,這四人南下來到了相對安穩的荊州。

在荊州居住的日子裏,他們又認識了諸葛亮,於是逐漸發展成好友關系。

史載,諸葛亮和他們一同遊學期間,這四人對於各種學問總是追求深入研究,務求精深純熟,而諸葛亮卻唯獨喜歡「觀其大略」。

在平時閑聊中,諸葛亮還說,他們四個人將來如果進入仕途的話,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位置,可眾人問及諸葛亮能做到什麽位置時,他卻笑而不語。

但是,諸葛亮雖然沒有明確說自己在仕途上能幹到什麽位置,有兩個人卻是預料到了諸葛亮將來的成就。

因為諸葛亮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很多人都不認同,唯獨徐庶和崔州平認為諸葛亮能成為像管仲、樂毅那樣的人物。

後來諸葛亮成為了蜀漢丞相,名垂青史,他在歷史上的名氣甚至超越了管仲、樂毅。

那麽他的這四個好友最後都去了哪裏,結局如何呢?

這四個人的去向,總體上來說,有三個投效了曹操,一個下落不明,咱們一個一個說。

.

徐庶和石廣元的去向。

.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他的戲份是四個人裏面最多的一個,出場次數也比其他三個人多。

要說徐庶和其他三人相比,誰的才華和能力更強,估計很難去評估,但徐庶絕對是最能打的一個。

因為徐庶年輕的時候,做過遊俠,幹過那種江湖上快意恩仇的事情。

史載,徐庶出身寒微,但為人仗義,曾經為了替朋友報仇而殺人,結果被官府抓進大牢,後來他的一幫江湖朋友出面將其營救出來。

徐庶對此十分感激,經歷這件死裏求生的事情後,徐庶不知為何轉了性子,決定棄武從文,研究學問。

誰知,沒過幾年就爆發了董卓之亂,徐庶為了避亂,於是就和同郡好友石韜(字廣元)南下,到比較安定的荊州居住。

此後,汝南人孟建(字公威),河北博陵人崔鈞(字州平)也南下來到荊州。

巧的是,這四人先後都結識了諸葛亮,並成為好友,他們五個人經常一起玩,一起學習,關系十分要好。

董卓之亂結束後,曹操和袁紹爭霸中原,最終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隨後逐漸統一北方。

201年,劉備也被曹操擊敗,被迫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被安排在新野駐防。

徐庶應該比較欣賞劉備,於是直接就投到了劉備帳下,受到劉備的器重。

207年,徐庶又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且說諸葛亮是當世巫師,必須劉備親自前往拜訪才能請出山,劉備是個聽勸的人,於是發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208年,曹操南征荊州,正值劉表病死,他的兒子劉琮幹脆投降了曹操,這麽一來,僅憑劉備的實力,肯定幹不過曹操,於是帶著軍隊和家眷往南逃。

結果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虜,徐庶為了保全母親,決定向劉備辭職,北上前往曹營。

值得註意的是,徐庶走的時候,石韜(字廣元)也想一塊兒北上,於是這哥倆就一起去了曹營,從此在曹操麾下效力。

【三國演義】中還給徐庶加了不少戲,比如徐庶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還有曹操為了逼徐庶歸降,故意用他母親的名義寫信騙徐庶到許都,結果徐庶中計,去了許都後,他的母親認為他離開劉備到曹操這裏,是棄明投暗,深以為恥,於是自盡。

徐庶自此發誓不再為曹操設一計、出一謀。

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並沒有這一出。

徐庶到了曹操這邊後,是做了官的,而且到曹丕登基後,徐庶的官職做到了右中郎將、禦史中丞。

這裏面,禦史中丞屬於是高官厚祿了。

禦史中丞這個職務屬於禦史大夫的副手,而禦史大夫在西漢曾經屬於「三公」之一,只是到了東漢才不算了,後來漢哀帝時,廢除了禦史大夫,改由禦史中丞為禦史台長官。

禦史中丞的主要職責,在【漢官儀】中是這樣形容的:

禦史中丞二人,本禦史大夫之丞。其一別在殿中,兼典蘭台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禦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休有烈光。——【漢官儀】

意思就是,禦史中丞有兩人,其中一位特別在宮殿中任職,還兼管蘭台的秘書工作,對外監督各州的刺史,對內統領侍禦史,接受公卿大臣的奏章,糾察百官的職責。

可見,徐庶的官職也是不低的。

石韜(字廣元)則是在曹魏做了幾任郡守,後來又做了典農校尉,職權和太守差不多,基本算不上升職。

到了228年,已經是蜀漢丞相的諸葛亮,統率大軍發動第一次北伐時,聽說了徐庶和石韜的官職後,曾經一度感慨地說:「看來魏國人才濟濟啊,連徐庶和石韜這樣的人才都無法受重用。

幾年後,徐庶病死,大概和諸葛亮去世的時間相差不遠,石韜則從此再無記載。

.

孟公威和崔州平的去向。

.

孟建(字公威)是河南汝南人,也是北方的,但是這位仁兄似乎比較戀家,在荊州住了一些年後,就有了思鄉之情,想回到北方。

為此,諸葛亮還曾經勸他說:「中原有很多士大夫,都還想著要遨遊四方,你又何必一定要回到家鄉呢?」

但孟建似乎沒聽進去,很快就北上投效了曹操,後來大約在曹叡時代,官職做到了涼州刺史、征東將軍,這屬於封疆大吏了。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與司馬懿有書信往來,諸葛亮在給司馬懿的回信中還希望司馬懿能請杜襲替他問候孟建。

此後,孟建也再無記載。

至於崔州平這個人,他的家世背景絕對是四人中最好的一個。

崔鈞(字州平),他爹崔烈在漢末擔任太尉之職,而太尉這個職務,是形式上的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武將之首,正一品,正宗的三公之一。

崔鈞也因為是官宦世家出身,所以早在董卓作亂之前就已經做了虎賁中郎將,後來又擔任西河太守。

可以說,崔鈞是諸葛亮這群朋友中家世背景最好,進入仕途最早的一個。

董卓作亂後,崔鈞又跟隨袁紹在山東起兵討伐董卓,後來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義軍最終未能成事。

崔鈞最後也來了荊州,很快便結識了諸葛亮,成為密友,並且他認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個話。

但是,崔州平此後下落不明,再無記載。

如果按時間推算,崔州平早在董卓作亂之前就已經做官,而且做了虎賁中郎將和西河太守的職務,而同一時間的諸葛亮,才十一二歲的樣子,說明崔州平的年紀應該比諸葛亮大一截。

個人推測,後面諸葛亮跟著劉備以後,崔州平估計沒再做官了,而是過著隱居的生活。

因為其他三個人都做了官,甚至只是太守級別的,都有記載,可崔州平卻不再有任何記載,那只能是隱居起來了。

最後在回過頭看,崔州平糊徐庶應該是眼光比較獨到的,他倆就完全認同諸葛亮可以做出像管仲、樂毅那樣的功業。

以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名氣,其實一點都不輸於管仲和樂毅。

而諸葛亮對這幾位朋友的仕途預測,也非常精準,他們凡是做了官的,除了徐庶做到禦史中丞以外,基本上停留在刺史、郡守這個位置,諸葛亮的眼光也很毒辣。

參考文獻:【三國誌】、【魏略】、【漢官儀】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搜尋,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