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00後大學生扮錦衣衛被批「令人不寒而栗」,某些媒體真能帶節奏!

2024-02-01歷史

1月28日下午,河南大象新聞釋出了一條短影片,展示了一群00後大學生扮演錦衣衛在洛陽高鐵站迎接遊子歸鄉的場景,他們想要傳遞的資訊,很簡單,也很淳樸,「想讓務工人員下車後感到溫暖」。

就是一個如此簡單、單純的想法,沒想到,竟然也能在網上掀起一場波瀾。看了看網友們的爭議,反對的認為此舉缺乏文化底蘊,大學生對「錦衣衛」的職能存在錯誤認知,扮演錦衣衛迎客令人寒顫。

除了個別反對聲音,更多是支持和理解,穿著紅色古裝迎客圖個喜氣,沒必要上綱上線,大學生們放假參與誌願活動,盛情迎接務工返鄉人員,有創意、有善意,值得贊許。

00後大學生返鄉,他們用富有創意的想法,迎接返鄉人員的同時,也間接推薦家鄉,展示家鄉歷史的厚重,這份善意不被理解和尊重也就罷了,竟然還要遭遇曲解,甚至無端指責和批評,這就有點過分了。

更有觀點認為,不了解「錦衣衛」的本意,帶去的不是溫暖,反而是寒顫。

從穿紅色古裝就聯想到錦衣衛,甚至是錦衣衛的職能,只能說明,影視劇看得太多了,入戲太深。影視劇中,對錦衣衛的形象塑造是特務機關,是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鷹爪」,監視臣民,刻畫著談不上光彩的職業群像。

但,歷史上錦衣衛,其前身是儀鸞司,宋代前就存在的一個機構,相當於儀仗隊。

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一幅明代的【 出警入蹕圖 】,就十碎形象生動還原了穿著飛魚服、繡著春刀的錦衣衛們。隨著歷史演進,以及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錦衣衛的職能發生變化,逐漸演化為執行特殊任務的秘密部隊。

了解歷史,不能只觀局部,被影視劇牽著鼻子走,更要全面的、歷時的看。一看到飛魚服,就聯想到錦衣衛,聯想到歷史的殘酷與冷血,只能說,那是存在於某些個體觀念中的歷史,是局部的歷史。

說到飛魚服,就不得不普及一個常識。飛魚服只是明代的一種賜服,二品以上官員都能穿,並不是錦衣衛的職業裝。一出現飛魚服,就聯想到錦衣衛,這是一種現代影視劇制造的刻板印象。

退一步說,返鄉務工人員在出站的那一刻,他們目之所及、耳之所聞、切膚所感,只有來自家鄉人的熱情。下車的時候,他們只會想到家人團圓、闔家歡樂,勞作一年,他們卸下滿身疲憊,只想感受到回家的松弛感,又有誰會去聯想歷史的宏大與嚴肅。

說到底,關於錦衣衛的討論,實際上也偏離了時下返鄉過節的議題,硬生生地把一番好意給歪解了。

在網上有段影片,一名大學生扮演者表示:「我們就覺得做得很有意義。」「有意義」充滿智慧的回答,坦率、磊落、真誠。

在他們看來,這一行為本身,並沒有外界所解讀的多麽「離譜」,這是他們對在外務工者表示一種敬意和尊重,以家鄉人的身份,歡迎家人們返鄉。

這份感情和共鳴,是獨屬於有地域認同的兩個群體的共情與共鳴,它無關歷史的宏大,也與文化底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