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像是史太林下的一盤大棋,可結果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2024-04-10歷史

開啟歷史卷軸,看看70年前的那場戰爭,依然可以讓人沈思良久。

大國間的博弈,戰場上的硝煙,美國總統和司令的矛盾,一個個矛盾和沖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仿佛一切都是寫好的一個劇本。

而在前期,推動這個劇本發展的,卻是暗處的大國蘇聯。史太林用他那鷹一樣的眼睛,觀察著戰事的發展,時而激動,時而若有所思......

看史太林做的一切,韓戰就像是史太林下的一盤大棋,只是他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

1、韓戰之前的布局

二戰,從人員損失來看,蘇聯付出最多。一個人付出過多時,總是希望有更多補償,國家也一樣。

二戰走向結束的時候,在1945年的2月,一個非常著名的會議召開了,地點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達,這就是著名的「雅爾達會議」,會議的主角有三個:蘇聯的史太林、美國的羅斯福和英國的丘吉爾。

從內容來看,主要探討了四個方面:德國問題、波蘭問題、遠東問題、聯合國問題。

拋卻聯合國問題,其實,他們聊的就是如何進行「利益分配」的問題。

其中,對於德國,他們計劃采取「肢解」的方式,有美、英、蘇、法四國共同進入,分區占領和管理。(由此形成了後來的東德和西德)

遠東問題主要是兩內容:

一、歐洲戰爭結束後的三個月內,蘇聯要發起對日本的戰爭。

二、蘇聯的補償是:

1、讓外蒙古維持現狀(不被中國重新控制)。

2、庫頁島南部及鄰近島嶼重新交到蘇聯手中。

3、大連這個深水良港國際化,蘇聯可以租用旅順港做為海軍基地。

4、蘇聯和中國共同享有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的經營權。

5、日本控制的千島群島全交給蘇聯。

諷刺的是,外蒙古的 處理方式也好,制定的一些關於東北的政策也好,竟然沒有中國的參與。這是輕視,也是極度小看。拿你家東西,卻不和你商量,這和盜搶有何兩樣?這是欺負人 ,仗著拳頭大。

一切正如預料,日本被打潰了,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投降了。

蘇聯獲得了如協定中規定的各種好處,而關於北韓半島,蘇聯和美國最終以北緯38度線為界,各自扶持一方區域。

蘇聯本來有意控制整個北韓,也有意進入日本的北海道,但在美國的警告下,沒敢越雷池半步。美國控制了日本,再加上控制了北韓半島的南邊,「對馬海峽」控制在了美國人手中,這讓蘇聯稍有被動,並不滿意這個結果。

後來,在蘇聯的脅迫下,外蒙古從蔣氏父子手中獨立出去了。而蘇聯對國民黨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開始疏遠毛主席等人,理由很簡單,一是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更強大,二是蔣氏父子好控制。

其後的發展中,在美國的支持下,南韓建立了;在蘇聯的支持下,北韓建國了。而讓史太林等人意外的是,弱勢的解放軍幹翻了強大的國民黨軍隊,新中國得以建立。

新中國的建立,是個變數,超出了蘇聯的預料。

於是,蘇聯和新中國關系重歸於好,而在1950年的2月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確定中東鐵路、大連國際港等的管理權在1952年末前交回中國。

一切事情的發生,源於新中國的崛起。但是,史太林等人對於新中國的崛起有著隱隱不安,畢竟,鄰居崛起,地緣風險增加。

2、開局先聲奪人。

從四十年代末開始,史太林就開始布局了。

從1948年北韓建國開始,史太林對於北韓的金一星就加大了支持,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有朝一日,金一星統一北韓半島,如此,蘇聯可以軟性控制北韓半島,和美國控制的日本隔海相望,整體態勢上不落下風。

在金一星的請求下,在史太林的提議下,毛主席在1949年7月和1950年的3月,分兩次,讓解放軍中的北韓軍人回了國,總計4萬人左右,占到了北韓人民軍的三分之一左右,這為後來的韓戰的發生,奠定了一定基礎。

接下來,只等一個機會。

1950年年初,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講話,說「南韓並不在美國的整體防禦範圍之內,北韓半島發生任何沖突,美國都不會輕易介入!」

美國國務卿的演講很有深意,因為南韓總統李承晚和北韓的金一星一樣,喊著要統一半島。美國人的意思是,南韓要統一半島,美國不插手。至於北韓統一半島,美國人認為沒有這個實力。

莫斯科的史太林對於美國的行為作出了判斷,認為這是絕佳的機會,於是下出了關鍵的一步棋。

史太林表態支持北韓動手,承諾給予最低折扣的武裝供給,將整個北韓人民軍武裝起來。金一星非常高興,仿佛成功就在眼前。

而史太林又進行了補充,裝備可以提供,但不會參戰。

1950年的6月25日,韓戰開始了。美國人完全沒有想到,北韓人民軍會吊打南韓軍隊,一路平推南韓,世界為之震驚。

這開局,先聲奪人,高興的不僅是金一星,還有史太林。

2、中局出乎意料

美國人不得已收回了所說的話,喊著要參戰,麥克阿瑟就這樣來了。同時,美國派了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日夜巡邏於台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

而介入北韓的提案,也上了聯合國的案頭,安理會準備召開大會。此時,蘇聯相關人員建議史太林,派人去安理會投反對票,史太林拒絕了(蘇聯解體後,公開了此事)。

史太林的拒絕,出乎意料,包含著蘇聯人的小心思。

只要蘇聯投了棄權票,美國和多國部隊就會進入北韓半島。如果有奇跡發生,北韓軍隊抗住了多國部隊進攻,並解放了北韓半島。那麽,北韓和蘇聯雙雙受益。

不過,北韓是創造不了奇跡的。如果多國部隊繼續前進,在38線停止,那麽回到了起初階段,對於蘇聯依然沒有任何損失。

如果美國等國繼續前進,過了38線,向鴨綠江開進,那麽,誰會最著急?中國。

如此一來,中國就會參戰,這會有兩種結果,一是和美國等死磕,最後兩敗俱傷,當然,中國敗的概率更高。二是,如果中國敗了,會增加對蘇聯的依賴,蘇聯可以加大對新中國的控制,並派大部隊進入東北大地,就此可以控制了東北,並阻敵於鴨綠江畔。

到時,美國會主動在東北和蘇聯開戰嗎?很難,畢竟美國是最怕大面積死人的,美國人「命貴」,一個搞不好總統都得下課。而蘇聯人最不怕的就是硬拼。

也就是說,北韓半島無論如何發展,蘇聯都將大概率是獲益者。

而實際情況發展的完全出乎了蘇聯人 的預料。

他們一沒有想到北韓那麽能打,可以將美韓聯軍逼到釜山,差一點統一了北韓半島。

二沒有想到美國麥克阿瑟在仁川港登陸成功,北韓瞬間被快速打回原形,沒想到會敗的那麽快。

三沒有想到中國的戰力如此了得,在沒有空軍,沒有海軍,高射炮都不多的情況下,能在一、二、三次戰役中一路平推美國和多國部隊,讓麥克阿瑟在失敗中下了課,世界為之震驚!

那一刻起,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史太林等人的預期。

3、博弈後的結局

「棋局」的發展,超出了史太林這個布局者。

中國的作戰方式、將士們的意誌都深深震撼了史太林,史太林重新思考整體之態勢,讓已經承諾的空軍支援快速兌現,不過只在鴨綠江附近行動,那一塊區域叫做「米格爾走廊」。而對中國的武器提供則是不遺余力,畢竟,那些武器不是無償提供的,是要給錢的。何樂而不為?

戰爭的最後結果,史太林沒有看到,他在1953年的3月5日去世了,而在當年的7月27日,停戰協定簽訂了,戰爭中止了。

對於韓戰的結果,各方仿佛都能接受,只是利益大小不同。

美國人稱他們達到了目的,讓北韓人民軍回到了38線。這話沒錯,可是他們忘了,曾經過了38線,導致了多少美國大兵的犧牲。

北韓和南韓,其實都沒有獲利,影響發展不說,還搭上了大量的生命。而軍事分界線還在北緯38度線。真是:辛辛苦苦上千天,還是回到了起跑線。何必!

蘇聯在這場大博弈中,損失很小,看了一場戲,搭上了一些空軍戰士的生命,見證了中美兩國的消耗。而38線還是軍事分界線,蘇聯沒有大的收獲。

日本是個絕對的受益方,看了戲,還掙了大錢。

而中國,損失不小,犧牲了19萬多戰士的生命,但這個付出換來了世界的尊重,讓帝國列強不敢小覷。這是中國真正的立國之戰。

北韓停戰談判

一盤「大棋」,在硝煙過後,完全是另外的一番樣子,不斷推動形勢發展的史太林,終究沒有讓「棋局」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