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軍封山要困死紅軍,卻沒想到,一個女人在他們眼皮底下救了陳毅

2024-07-19歷史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這是一首極其豪邁的詩句,但如果知道泉台是什麽意思,這首詩立馬就變得十分悲壯。「泉台」在這裏是陰間的意思,寫詩的作者的意思是自己將去陰間召集舊部,打破地府斬閻羅,意為打破舊社會,建立新秩序,而這位在泉台也能召集十萬舊部的作者就是中國的開國元帥陳毅,這首詩是他1936年冬寫下的「絕筆」詩句【梅嶺三章】中的其中一篇。

世人皆知長征苦,卻不知留在南方的部隊更苦,中國十大元帥中,只有四人被稱為「老總」,一為朱德朱老總,二為彭德懷彭老總,三為賀龍賀老總,還有一位就是陳毅陳老總。朱老總是我軍兵馬大元帥,地位最高,蔣介石曾評價朱老總 「大象無形」,是度量如海的人物 ;彭老總也不必說,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是毛澤東贊頌彭老總的詩句,彭老總為人硬氣, 別人敢打的仗他可以打,別人不敢打的仗他也敢打, 抗美援朝彭老總掛帥出征,麥克阿瑟、李奇微這些世界聞名的上將都在彭老總手裏吃了敗仗;而賀老總,出身江湖卻赤膽忠心,剛見到周恩來,就將一個師的部隊拱手相送,長征期間,他為了分擔中央紅軍的壓力,主動向敵人發起了進攻, 大義如斯,我軍無人不叫他一聲賀老總。

四位老總中,朱老總、彭老總、賀老總都參加過長征,只有陳毅陳老總沒有參加,同時他也是十大元帥中唯一沒有參加長征的元帥,但陳老總在紅軍主力長征這段時間做出的功績和面臨的困難,絲毫不亞於長征。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但南方依舊留下了不少部隊,陳毅的人物就是帶著這些留守部隊與國民黨軍繼續鬥爭,主力紅軍都被迫轉移,可想而知南方當時的鬥爭環境有多麽艱難,而陳毅帶著南方的部隊和國民黨軍鬥爭了三年多的時間,最後還由這些部隊組成了新四軍,成為重要的抗日武裝力量。

再說回到【梅嶺三章】,這是陳毅當年的「絕筆」詩句,寫於1936年,西安事變前夕。梅嶺位於江西大余縣和廣東南雄縣的交界處,山高林密,且地勢險要。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陳毅因為腿傷動了手術,不便行動,加上南方還留下了1.6萬余紅軍戰士,中央就決定將陳毅留下了指揮,自此陳毅就在南方和國民黨軍打起了遊擊。

紅軍主力開始長征之後,國民黨軍對原來的紅軍根據地進行了嚴密的封鎖,聯合當地的地主、將我軍留在南方的部隊完全困在了山裏。陳毅、項英等人在1935年10月跳出國民黨軍封鎖,將部隊帶進了梅嶺,自此兩年多時間,部隊一直都生活在梅嶺。1936年9月以前,蔣介石的註意力都放在了兩廣事變,陳毅他們雖然過得艱苦但總體上還是可以的,下山的道路也沒有被封鎖,戰士們可以經常下山和當地老鄉拉拉家常,幫老鄉挑挑水、砍砍柴,購買一些生活物資,而陳毅還在這段時間認識了一個對他非常重要的女孩張千妹。

當時張千妹只有17歲,陳毅等人來了之後,她就對紅軍產生了興趣,看著經常來自己家裏幫著自己挑水砍柴的戰士們,張千妹內心也有了成為紅軍一員的種子。在隨後的接觸中,陳毅和張千妹認識了,張千妹經常去問陳毅問題,陳老總為人本來就很親和,久而久之,就成了張千妹在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最後張千妹直接成為了遊擊隊的地下交通員和通訊員。

兩廣事變平息後,也就是1936年9月之後,蔣介石對陳毅等人展開了清剿,派出了他的得意將領「碉堡專家」戴嗣夏,這個人與紅軍有著血海深仇,他對紅軍非常了解,清剿手段總能打到紅軍的七寸,他在山口、路口、渡口建造碉堡,用重兵把守,讓紅軍無法再進行快速專業,同時掐斷了紅軍與外界的聯系,阻斷了紅軍生活物資的來源。

同時他還采用保甲制度,其實就是一個連坐,一個村子為一保,十戶人家為一甲,發現一人和紅軍有聯系,一甲人全部遭殃。保甲制度讓很多群眾不敢再與紅軍往來,失去了群眾支持,紅軍的生活當時直接陷入了困境,連吃的都找不到,陳毅當時是親內建人在山上打獵,蛇蟲鼠蟻,能吃的都吃過,你能想象胡亂將帽子扣在頭上,趴在草地裏打獵的形象嗎?你能想象抓到一只兔子都要開心老半天的陳老總嗎?

戴嗣夏這麽做還不夠,最後直接釜底抽薪,移民並村,將生活在山林的山民都趕了出來,將山區變成了無人村,加上當時臨近冬天,戴嗣夏這麽做,讓紅軍直接斷糧斷鹽,很多戰士長期沒有足夠的食物,也沒有鹽,身體變得極度虛弱,別說打仗了,就是走個路也很吃力。陳毅後來回憶在梅嶺的這段時光,他是這樣描述的:

「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

這就是當時留在南方的戰士們的生活,幸好紅軍在梅嶺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國民黨軍在開放山林之後,梅嶺村民用各種方法帶物資上山,米藏在竹杠裏,鹽融進棉襖裏,冒著生命危險,將生活物資帶給紅軍,養活著陳毅等紅軍戰士。

被困在山裏的這段時間,陳毅怕的不是犧牲,而是和中央失去了聯系,訊息被封鎖,陳毅完全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麽事,更不知道一名叫做陳海的地下交通員已經叛變投敵,正準備透過假訊息誘捕他呢。

陳毅在被封鎖期間,曾舊傷復發,腳腫成冬瓜,最後用草藥治愈。部隊也因為有群眾的支持,生活狀況有了改善,梅嶺雖然依舊被封鎖著,但戰士們臉上都有了笑容,眼裏也有了希望,但陳毅卻一直苦著臉,哪怕腳被治好了,也沒法讓他開心起來。

這天,戰士們看到陳毅興沖沖地跑下了山,連腳傷被治好的時候都沒有這麽開心的笑容,這讓戰士們很不解。其實陳毅這天之所以這麽高興,是因為中央有訊息了,他得到訊息,中央派人透過從香港轉道,給自己傳來了訊息,寫信告訴他這個訊息的是一個叫做陳海的地下交通員,信中讓他去大余縣地下交通站接頭,對於這封信,陳毅是有些存疑的,他有些不解陳海為何不把人帶來見自己,不過盡管有所疑惑陳毅還是下山了,因為在他心裏,中央的指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陳海當時早已經叛變,這次寫信,只為誘捕紅軍高層,然後配合國民黨軍徹底消滅梅嶺的紅軍力量。

陳毅喬裝打扮一番,立馬從將軍變成了教書先生,並在梅嶺區委書記黃贊龍的帶領下來到了陳海的家。陳海不在,其妻子是當地人,當陳毅問陳海的時候,陳海妻子並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做了什麽事,於是照實說:「(陳海)到團部去了。」

團部只有國民黨軍的團部,作為地下交通員,陳海怎麽會去團部,顯然陳海已經叛變了。可關鍵是陳毅和黃贊龍都沒有聽清楚,將「團部」聽成了「糖鋪」,聽到「糖鋪」,陳毅理所當然地以為是地下交通站「廣啟安糖鋪」,為了盡快見到中央來人,陳毅和黃贊龍轉身就往糖鋪跑去,這可真是跑著自投羅網啊。

幸好幸好,幸好在糖鋪外面,有一位老人拉住了陳毅,陳毅也不知道這位老人是誰,但他明白,老人是救了他一命。老人將他拉進小巷子,告訴他陳海叛變的事情,陳毅既慶幸老人拉住了他,也失落沒有中央的訊息,但稍微一想,他就來不及慶幸和失落了,梅嶺的紅軍危在旦夕,陳海既然能誘捕自己,自然也會對梅嶺紅軍下手,拜別了老人,陳毅連忙朝梅嶺紅軍駐地趕,連老人是誰都沒有問。

梅嶺,國民黨軍從後山入侵,但被哨兵發現,在群眾的幫助下,紅軍戰士早已沒有了孱弱,他們在發現敵人襲擊之後,突圍而出,跑到了附近的蘆葦山,國民黨軍找不到紅軍,最後無功而返,而陳毅卻被返回的敵軍包圍了,最後還是教書先生的打扮救了他一命。

和部隊接頭之後,陳毅帶著人快速專業,跑到了一處小山,躲進了一處巖洞裏,巖洞很隱蔽,不怕敵人發現,但卻沒有食物和水。國民黨軍這次是下決心了,在山林裏賴著不走,現在陳毅等人即使不被發現,也會被餓死。

就在這個時候,陳毅的另一個救星出現了,之前說過的張千妹循著留下的暗號找到了陳毅等人,然後在晚上給陳毅等人送來飯菜,並給他們帶來情報,在敵人的重重封鎖下,陳毅知道這個女孩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給自己送吃的,讓自己活命。

張千妹一連送了數天,但陳毅一直提心吊膽的,生怕出個意外,可是意外說說就來,這一天又到了張千妹送吃的的時間,可是張千妹一直沒有來,陳毅的心一直往下沈,到最後他都不敢去想了。

第二天張千妹還是沒有來,此後幾天,都不見張千妹,陳毅幾乎已經肯定,張千妹出意外了。外面的國民黨軍還是沒有走,陳毅幾乎已經失去了力氣,而就在恍惚之際,陳毅突然心生感慨,拿出了紙筆,寫下了【梅嶺三章】:

(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寫完三首詩,陳毅放下紙筆,回首陳毅元帥的前半生,1901年出生,15歲進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18歲到法國勤工儉學,20歲參加留法學生愛國運動,21歲加入青年團,22歲入黨,到1936年,已經35歲的陳毅為了革命事業奮鬥了十幾年,這讓我想起了毛澤東贈給周恩來的【訴衷腸】: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首詞更像是1936年陳毅的真實寫照,忠貞為國,何曾怕過犧牲,只是天下還沒有紅遍,江山還有待平定,可陳毅自己卻饑渴到已經沒法再鬥爭了,只能將夙願寄托給「諸君」,望諸君將捷報當作紙錢,自己則去泉台召集十萬部眾——斬閻羅。

寫完【梅嶺三章】之後,陳毅就躺下了,第二天,已經餓得迷糊的陳毅突然發現自己看到了張千妹,他剛開始還以為是自己的幻覺,沒想到眼前的張千妹不僅開口了,還給自己拿來了吃的,以及一個好訊息,封鎖的國民黨軍撤走了。而她之所以這幾天沒有來,是因為自己被國民黨軍發現,然後滾到了山崖下面,摔傷了腿。

陳毅後來得知國民黨軍撤退的原因後,也是慶幸不已,1936年中國發生的最大的事件就是西安事變,因為這件事,國共達成了合作,圍剿陳毅的國民黨軍才會撤退。當然,南方國民黨軍對紅軍的圍剿一直到全面抗戰的時候才真正停止,但後來又發生了皖南事變,留在南方的部隊能在這麽艱苦的環境生存下來真的不容易。

當然,後來蔣介石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淮海戰役,國軍八十萬精銳被吃,直接讓長江以北為之一空。當然,那個時候的陳毅已經沒有1936年的窘迫了,後來陳毅還成為了上海市長,中國外交部長,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對他有救命之恩的那位老人和張千妹則沒有多少記錄,特別是那位老人,如果不是當時的那一把,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陳老總了。

陳老總當年雖然沒有能夠到泉台招舊部斬閻羅,百萬解放軍一起,為我們打下了一個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