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第一批攻城的人幾乎必死,為何還要沖?你看先登功臣被授什麽軍銜

2024-07-19歷史

導語:在軍事戰爭裏,攻打並占領城市是特別關鍵的一部份,這關系到能不能在該地區確立統治地位。所以,每次攻城打仗都極其殘酷,進攻和防守的雙方都會拼命搏殺。

有些攻城戰很快就能打完,可不少攻城戰卻得打很久,攻城的部隊還得付出很大代價。像高神武攻打玉璧城就是這樣。那時候高歡苦苦打了六十來天,部隊傷亡都快一半了,最後沒辦法,只好晚上趕緊逃走了。

咱從平常的道理來講,頭一批去攻城的人那幾乎就是沒活路了,那為啥他們還往前沖呢?難道命就不值錢啦?好多人會講督戰隊能起作用,真就全是督戰隊的功勞嗎?我覺著不一定吧。

啥叫先登功臣呢?

咱先講講督戰隊的用處,有人寫文章說,要是前線部隊不敢往前沖,那督戰隊就會追究前線戰士的責任,沒準兒還會把膽小不敢戰的人直接砍了。

打從秦朝那時候起就有督戰這回事了,不過一開始沒整成固定的制度。秦朝的法律說了,要是左邊、右邊、後邊的軍人瞅見有不敢打仗的人,那就能夠去追究這人的責任。

不過這種情形只在獲勝可能性大的戰鬥中管用,要是碰上處於劣勢的局面,那就不靈了。淝水之戰那會,前秦前線部隊剛顯出敗象,後邊就喊「秦軍敗啦」,接著整個軍隊很快就垮了。

古代那些善於打仗的人很重視這事兒,他們不會使勁兒在監督作戰上費心思,而是盡量主動去調動士兵的積極性:明天要攻打亭子,誰要是能先沖上去,就讓他當國家的大夫,還賞給他上等的田地和住宅。大家都爭著往前沖,結果這亭子一天就被攻下來了——【韓非子】

攻城的時候,要是有人率先登上城頭,那就給他士大夫那樣的政治待遇,還有田宅這樣的經濟待遇。靠這種特別誘人的獎賞辦法來讓士兵們積極起來,再加上督戰機制從旁協助,這樣就能保證部隊裏一直有敢死隊了。

古代不少名將都是靠著「先登」出名的,像樊噲、徐達、樂進,還有張居正的先人、和珅的先人……這些人立下的軍功能讓後代沾光,就說張居正的先人吧,在大明建立時立了功,到張居正那時候還能得到好處呢。

歷經各個朝代的不斷改進,到了近代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套很嚴格的賞罰與督戰的辦法。士兵們打仗本來就是為了能立下功勞,自然會拼死登上城頭,去爭取當個萬戶侯、開國公啥的。

說太遙遠的例子可能大家不好懂,那我就給大家簡單講講幾位我軍的先登功臣,看看他們被授予的軍銜,你們就能明白不少了。

陳賡大將——率先登上淡水城

淡水城那仗是國民黨去打粵系軍閥陳炯明的一場戰鬥,這可是第一次東征,特別關鍵。

淡水城的城墻又高又堅固,城墻四周還挖了一圈壕溝,再加上那開闊的地形以及近代的槍炮,這地方著實難攻易守。為了能打下淡水城,蔣介石從黃埔軍校教導團裏親自挑出精英,組成了攻城敢死隊。

頭一批敢死隊有二百來號人,這裏頭有黃埔出來的尖子,還有國民黨和共產黨的人,陳賡大將、杜聿明算是挺出名的。

在這次攻城打仗的時候,陳賡大將的腿可起了大作用,他沖在前面率先登上城墻,立了先登的功。攻城戰打完後,蔣介石開大會表揚陳賡和敢死隊,雖說沒著重講先登該有啥待遇,可讓陳賡去見孫中山了。

陳賡那時候沒多為自己著想,當時國民黨是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陳賡是為了革命才去付出的。後來孫中山先生去世,蔣介石背叛了革命,陳賡就離開國民黨了,接著堅定自己的信念,跟著革命隊伍努力幹。

後來大家都清楚了,陳賡憑借一系列的功績,職位不斷提升,1955 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

王建安上將,是最先登上黃安城的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過一次黃麻起義,那時在湖北的黃安、麻城,近三萬的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在黨的指揮下進攻黃安縣城。這次起義成功拿下了黃安縣城,還成立了黃安農民政府,這可是鄂豫皖地區武裝對抗國民黨右派的頭一槍,在黨史上意義非凡。

大夥都曉得黃麻起義,可沒多少人清楚王建安上將是黃麻起義時沖在前面的有功之人。

王建安在1924年去當兵了,一開始是在吳佩孚的隊伍裏,後來他看清了軍閥部隊的黑暗,就參加了紅軍。

1927 年搞黃麻起義那陣兒,雖說農民自衛軍挺有氣勢,可真正有過軍隊打仗經驗的戰士沒多少,像王建安這樣的老兵,那是很有風格,主動去了敢死隊,變成了頭一批攻城的戰士當中的一個。

攻城的時候,19歲的王建安瞅準時機,一下子就登上了黃安城的城墻。敵人一瞅見紅軍登上城墻,立馬就跑了,很快黃安縣城就被打下來了。

雖說最後部隊不占縣城改打遊擊了,可這支部隊被整編成了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後來又改成了 31 師),是成立紅四方面軍、鄂豫皖蘇區的關鍵部份。沖在前面的王建安當上了 31 師的班長,往後那是不斷升職,成了紅四方面軍挺出名的將領(做過紅四軍政治委員)。

1956年,王建安榮獲上將軍銜。

蕭克上將,在寧都攻城戰中率先登上城頭。

1929年4月,毛澤東領著第三縱隊抵達青塘,在那兒和朱德率領的1、2縱隊相聚。部隊會合之後,毛澤東、朱德便打算攻打寧都城,把寧都城的國民黨軍給消滅掉。

寧都城以前是州府所在地,那有又高又堅固的兩道城墻,很難攻打下來。紅四軍在寧都攻城之後,賴世琮又把城防工事給加固了一番,把城墻弄得更高更寬了,還弄了好多城防工事。

那時候重炮短缺,部隊實力也不算強,毛澤東、朱德便打算巧取寧都城。具體做法是組織突擊隊,由紅軍主力吸引敵人,突擊隊從暗壕突破進城。在這場攻城戰鬥裏,當時身為支隊長、縱隊參謀長的蕭克帶領部隊最先登上城墻。

往後,蕭克做過縱隊司令員、師長、軍長、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 120 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1955 年授銜,蕭克得了上將軍銜(是上將裏排第一的)。

總結:頭一批攻城的人確實風險挺大,可要是能做到「先登」,那肯定會特別顯眼。

軍隊咋晉升?得看誰打仗厲害,誰指揮得好。要是沒招兒展示自己,沒準就被埋沒了。這麽一來,士兵們常常得要個能展示自己的契機,參加突擊隊、敢死隊就是頂好的辦法。

咱軍隊雖說不再特別看重先登功臣這回事了,可對那些先登上城墻的人,還是有獎勵辦法的,比如提拔當官、發軍功章,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獎勵。

在革命歷史裏,不少先輩堪稱「先登」。他們的成就可不是只靠一次先登得來的,也不是單單沖著獎勵去的,他們心裏裝著對革命的信念,決心為共產事業出力。這是他們不怕死的關鍵所在,也是他們能多次立下戰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