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紅軍最危急的時刻,朱毛兩人發生分歧,周恩來如何化解風波?

2024-01-27歷史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與毛主席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井岡山會師,而後根據湘南特委的決定,兩部合編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即紅四軍,自此朱德、毛主席兩人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朱德與毛主席兩人關系十分親密,也正是在他們的配合之下,朱毛紅軍才會歷經無數次戰火洗禮,不斷發展壯大。但是在最初合作的時候,他們也曾出現過巨大分歧,雖然都是投身革命,卻仍舊有很多觀點不同。 那麽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朱毛兩人發生分歧的呢?最後又是誰化解了這個風波?

井岡山成功會師後,朱毛紅軍誕生,自此黨史上最為光輝的一頁被順勢揭開,就像是我們都知曉的那樣,革命的道路並不會一帆風順,而軍人出身的朱德與書生出身的毛主席,自然從一開始就存在很大的觀點分歧。

他們兩人最大的分歧以及矛盾就出現在紅四軍的指揮權上。紅四軍最高的權利機構是前敵委員會,毛主席擔任的是前委書記,可是前委領導下的軍事委員會又是以朱德為書記,那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朱德與毛主席兩人對某一個觀點產生分歧,前委是否可以指揮軍隊?

雖然說黨中央明確了毛主席在黨內的主要領導地位,但是就軍隊的具體領導問題,黨中央卻一直並沒有做說明。在武裝革命初期,權利的大小究其本質還是由背後的實力所決定的,不管是戰鬥人數,還是作戰規模,由朱德所領導的南昌起義都要比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更強大一些,所以從這一點上講,毛主席盡管是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但是要論實力,朱德還是明顯要更強悍一些。

舊軍閥隊伍出身的朱德,拋棄所有的功名利祿,就是為了尋求革命的真理,為此不惜從萬裏之外尋找黨組織,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所以他不可能會有私心。一直以來,他不僅對黨忠誠,也十分擁護黨對軍隊的領導,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一些自己的執著。

實際上朱德希望黨領導軍隊,但是不指揮軍隊,換句話講,黨可以在戰略上對軍隊下達命令,但是不應該全面幹涉軍隊。他一直提倡各級軍隊,在保證服從統一指揮和命令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保持一定獨立性和機動性。

井岡山會師後,朱毛紅軍不僅僅是在軍事指揮上存在分歧,就連日常生活也變得十分艱辛。朱德上井岡山的時候,不止是帶了2400人的正規軍,同時還帶了8000左右的湘南農軍,這裏面不僅有老人還有女人,甚至還有小孩兒,而這眾多的人口,也給資源匱乏的井岡山帶來了更多負擔。

本身井岡山就是高寒地區,耕地面積少,經濟落後,這一下突然湧入這麽多人,大家的穿衣吃飯都開始出現問題,三個月不到,由於生活實在太過艱難,湘南農軍組成的29團就提出想要返回老家去,而後招呼不打轉身就走。

朱德見勸說無用親率28團在後面追趕,成功和第29團會和後專門召開了軍委擴大會議,在會議上100多名幹部中有80名以上提議向湘南進軍,綜合眾人的意見後,朱德就給毛澤東寫信,言明了這一情況,而後親率大部隊向湘南駛進。

在郴州時,朱德的軍隊取得了第一個勝利,可是後來聲勢搞得太大,就遭到了國民黨範石生部下的猛烈襲擊,29團被打得一哄而散,除去蕭克帶的一個連沒有跑,其他的人都不知道哪裏去了,而28團這邊也遭受了巨大損失,朱德、陳毅眼見形勢愈發不利,就帶著殘余部隊準備返回井岡山,史稱「八月失敗」。

毛主席聞此訊息急忙率部下前來接應,同一時間國民黨又對守山的部隊發起了進攻,得虧有朱雲卿和何挺穎的英明指揮,紅軍打了一場十分漂亮的黃洋界保衛戰,從而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犯。本來國民黨對井岡山並沒有十分重視,但經過這一戰,湘贛兩省的國民黨軍隊都開始準備對井岡山發起「攻擊」,甚至提前封鎖了周邊道路,而這也就使得井岡山的居民生活開始變得更加困難。

1928年底,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平江起義中的紅五軍,與井岡山的紅四軍成功會師,不管是朱德、還是毛主席對於彭德懷等人的到來都感到十分欣喜,畢竟他所帶的部隊可是精銳,而這也為井岡山添加了一份力量。彭德懷剛上山不久,

國民黨軍隊就開始對井岡山進行大規模的圍剿,企圖一舉殲滅紅軍革命根據地。

1929年1月4日,毛主席主持召開會議,討論應敵之策,經過再三研究,紅五軍正式並入紅四軍,與此同時,彭德懷擔任紅四軍副軍長兼33團團長,滕代遠被任命為紅四軍副黨代表兼第33團黨代表。然而就在這個紅軍最為危急的時刻,朱德、毛主席兩人卻發生了重大分歧,就應對敵人的五路大軍問題,他們想法始終保持不一。

朱德一再堅持應該打到外線去,突破重圍,調動敵軍,待時機成熟以後再恢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然而毛主席卻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主張應該依據井岡山的地形優勢,而後克服困難和敵人展開遊擊作戰。朱毛兩人各自都有一批支持者,雙方各執己見,而作為剛上山不久的彭德懷,因為不太適合發表意見,所以只能靜觀其變。

不管透過怎樣的討論,始終得不出一個最新結果,也就是這樣,朱德只好提出最新方案,將紅四軍一分為二,一部以紅四軍31團為主,交給毛主席以及彭德懷指揮,留守井岡山,一部則以紅四軍28團以及29團為主,交由自己以及陳毅,而後向粵閩贛邊界突圍,爭取建立新的根據地。這一意見得到了多數人的同意,毛主席眼見這一情況已經無法更改,只得再次提出新的方案,要求和朱德一起下山,而彭德懷、袁文才則負責留守井岡山。

朱德、毛主席率紅四軍主力下山到達大余後,立刻就受到了國民黨李文彬軍隊的進攻,因為在這裏沒有群眾支撐,事先並未搜集情報,所以朱毛紅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此時的李文彬則命手下一舉攻破了林彪親率的紅28團警戒陣地,殘忍地殺害了我軍一個團黨代表和兩個營長。

為擺脫追兵,紅四軍日夜兼程,然而因為沿途沒有群眾支援,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三千多人目標實在太大,不好隱蔽,於是有些幹部提出可以分兵活動,朱德隨即提出將紅四軍改編為兩個縱隊,由毛主席和他各率一個分頭行動。然而很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此舉再次遭到了毛主席的反對,毛主席認為分散行動,更容易讓敵軍一一擊破。

自出發以來,朱毛紅軍幾乎每天都要討論戰情,安排部隊行動,也因此前委與軍委的矛盾變得愈發的大,因為黨指揮的效率愈發低下,為改變這一困境,毛主席提出停辦軍委,將其改為政治部,並由他本人擔任政治部主任。如此一來,軍權、政權都集結在了毛主席一人手中,朱德等人提出的分兵意見,就被暫時壓了下來,但其實在大家內心深處,依舊有著很多不滿情緒,好像隨時就要爆發。

同年2月10日,紅四軍取得了大柏地戰役的勝利,成功殲滅敵軍兩個團,也因此開始擺脫被動局面。可是盡管將士們士氣受到了很大鼓舞,但是還有一部份人對毛主席的一人集權並不滿意,恰好這一時間紅四軍接到中央來信,建議紅四軍將隊伍分散到農村中去,保存實力,發展群眾,這也讓紅四軍中一部份想打遊擊戰的人有了充足的理由,隨即再次提出分散兵力的想法,這一時間軍隊矛盾是愈演愈烈。

5月中旬,黨中央委派劉安恭前來紅四軍擔任臨時軍委書記,因為他是中央派來的幹部,軍事理論又十分豐富,所以沒多久就在紅四軍中得到了一大批人的支持。再加上他老家是四川的,算下來和朱德、陳毅都是老鄉,也因此他的到來讓身為湖南人的毛主席看起來有點像被孤立了似的,就這樣紅四軍內部的矛盾不斷增大,眾人都被折騰的疲憊不堪。6月22日,紅四軍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以民主選舉的方式,最終評選出陳毅為前委書記,而毛主席則只是前委委員。

為什麽毛主席會落選,因為紅軍中有不少軍隊都是來自舊軍隊,他們更喜歡軍隊長官的直接領導,不贊成黨代表有太大權力,毛主席的理念剛好與他們相悖,所以就遭到了與會者的大多反對。而且這一次參加會議的代表很多都是中下層幹部亦或將士,主席因為雄才大略,在上層幹部中極有威望,但是所有幹部一起參加,那就不占優勢了。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就以養病為由暫時離開了紅四軍,到閩西開始做地方指導工作。

8月中旬,周恩來得知朱毛分歧後,對此十分重視,在黨中央的政治局會議上說:「這是長久以來的意見不同沖突,因他們工作都很努力,故未有大的爆發。」隨後在8月底,陳毅前來黨中央匯報工作時,周恩來還告訴他應將毛主席一同請來,統一思想,加強紅四軍的凝聚力,維護朱毛二人的領導地位。

周恩來會做出這樣的判斷,還是因為他對於朱、毛兩人都太過了解,朱德指揮作戰多年,有極其豐富的經驗,紅軍根本離不開他的指揮,而毛主席入黨多年,在政治工作方面又很多經驗,有他在紅四軍,能確保黨更好領導這支革命隊伍。

經由充分討論,對農村武裝鬥爭,周恩來以及陳毅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之後根據中央會議精神和周恩來的講話,陳毅起草了一封信,經周恩來審定,作為了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由陳毅帶回了紅四軍。這封信後來被稱為「九月來信」。

信中周恩來明確地表示了對毛主席的支持,否定了紅四軍中存在的分兵意見,還指示前委應該糾正朱毛二位同誌的錯誤,恢復他們在群眾中的信仰,盡一切可能化解了朱毛二人存在的分歧。 後來紅四軍經歷了東江失利,朱德也開始認識到毛主席走後,紅四軍缺少了政治核心,而只有軍事支撐,缺少黨對軍隊的領導,紅四軍並不會有光明的前途。

10月下旬,陳毅帶著「九月來信」回到紅四軍,傳達了中央精神,朱德經深刻思考,決定派人請毛主席回來主持前委工作,而後在12月紅四軍召開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毛主席再次當選為前委書記,重新回到了紅四軍的領導崗。

翻開歷史的一頁,朱毛分歧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中國的革命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前輩們也一直在不斷摸索,不斷磨合,正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才促使最終的革命取得勝利,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理應被我們歌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