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薛嶽的隱居歲月:五兄弟有四位將軍,全家住山村務農,晚年貧困

2024-05-16歷史

薛嶽是抗日名將,其父仰慕嶽飛,為長子起名為薛仰嶽,後改名薛嶽。

薛嶽有四個弟弟,除了他自己是上將外,三弟薛仲述、四弟薛叔達均為中將,五弟薛季良為少將,是國民黨軍中有名的「薛家四兄弟」,這與薛嶽的精心栽培是分不開的。

敗退台灣後,薛嶽被架空兵權,他便帶著幾個弟弟,全家到嘉義縣阿裏山腳下,蓋了五間房子隱居。因為薛嶽是廣東韶關市樂昌九峰鄉人,故鄉村落四周群峰環繞、春天百花綻放,宛如世外桃源,而竹崎鄉的風景與他的老家有幾分神似。

薛嶽有九個子女,隨他在竹崎鄉中隱居多年,雖然他長期在外打仗,很少有時間陪伴兒女,可薛家的孩子後來都成長發展得不錯,個個成才,這正是因為薛嶽身上的家國情懷和傳統道德給了他們深厚的影響。

薛嶽晚年曾受到李登輝排擠,被迫搬出故居,找到一處僅可容身的陋室居住。他病逝之後,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貴重物品,以致於後來他廣東九峰鄉老家想建一個薛嶽博物館,家屬們卻拿不出多少資料來。

1996年,【一寸河山一寸血】紀錄片攝制組曾前往竹崎鄉采訪適逢薛嶽,百歲高齡的薛嶽當場題了四個大字:「精忠報國」。

正如其子薛昭信所言:薛嶽心中只有國沒有家,他對家國的信仰,讓他年輕時浴血奮戰、創下長沙會戰三戰三捷的勝績,也讓他晚年受到迫害、貧困潦倒,不渝的赤子之心,讓薛嶽至今受人懷念。

1、嫉惡如仇,不懂變通,來台後被徹底架空

薛嶽是中央軍元老,他性子耿直、嫉惡如仇,對蔣介石也曾多次當面頂撞。

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個性如此,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資格老,薛嶽1918年就加入了粵軍,與葉挺、張發奎三人同為孫中山大總統府警衛團的一、二、三營營長,1922年,永豐艦事件中,他曾帶兵用機槍貼身護衛孫中山夫婦,當時蔣介石還在上海做交易所投資生意,薛嶽對孫中山的崇拜與追隨,影響了他的一生,對蔣介石,其實他是不太看得慣的,而蔣介石對薛嶽也不信任。

長沙會戰之前,其實蔣介石已經下過了撤退命令,要求薛嶽放棄無險可守的長沙,薛嶽拒絕執行,由於他的妻子方少文與宋美齡是文昌老鄉、曾結拜姐妹,薛嶽連夜打電話到蔣介石官邸,透過宋美齡聯系上了蔣介石,要求死保長沙,下軍令狀稱:「打敗了我自殺以身國人,打贏了算我抗命,你們槍斃我!」

雖然薛嶽打仗勇猛、戰功赫赫,但這種經常強項抗命的個性,卻很不得蔣介石喜歡。

蔣介石喜歡的是聽話的人而不是能幹的人,他重用的陳誠、胡宗南等人軍事指揮能力都很一般,陳誠人稱「常敗將軍」,但他們對蔣介石惟命是從,蔣介石才倚為心腹。加上薛嶽又不是黃埔嫡系,卻功高位重,因此,到了後期,蔣介石對薛嶽的排斥和邊緣化是必然的。

抗戰結束後,薛嶽對內戰態度消極,在江西主持過受降日軍儀式後,就解散了長官部,一心想解甲歸田,帶兄弟們回老家,先後拒絕了蔣介石要求其出任陸軍總司令和海軍總司令的要求,1947年3月,蔣介石以「指揮無力、名聲低落」為由,臨陣換將,撤銷了薛嶽徐州「綏署」主任一職,解除他兵權,僅讓其掛了個南京政府參軍長的頭銜。

此後,薛嶽辭去職務,帶全家人返回樂昌九峰老家,後與孫科、張發奎等廣東同鄉一起聯合反蔣,他極力支持李宗仁競選總統,更成為了蔣介石的眼中釘。

1949年,蔣介石匆匆任命薛嶽為海南防衛總司令,卻沒有留下正規軍隊的一兵一卒,薛嶽不得已,臨時拉來廣東的20個保安團,編為五個師、共十萬人,結果四天時間就被韓先楚率三萬大軍徹底擊潰,只得連夜帶著手下乘船逃離。

一到台灣,蔣介石就毫不客氣地接管整編了薛嶽手中殘余的一半兵力,取消負有戰敗之責的薛嶽一切職務,僅給予其「總統府」戰略顧問的虛職,其四弟薛叔達、五弟薛季良也被迫結束軍界,只有三弟薛仲述降職為師長使用,後來調任三軍聯大的戰術系主任,也徹底結束了戎馬生涯。

2、阿裏山隱居五十載

薛嶽知道,自己對蔣介石來說已無利用價值,而由於他的反蔣「前科」,這輩子也不可能再翻身,掛著上將虛銜的他索性帶著弟弟們前往嘉義縣阿裏山下的一處偏僻村落隱居,一住就是四五十年。

據其第七子薛昭信回憶,薛嶽修的寓所位於竹崎鄉,地方偏僻,離縣城還有十幾公裏,村子與外界只有一座小木橋相連通,一旦山洪沖斷木橋,便與外界徹底斷絕,宛如世外。

薛嶽覺得這裏與他的韶關九峰鄉老家風光相似,欲在這裏銷聲匿跡,「埋」了自己,只是他與弟弟們都非常長壽,薛嶽壽至103歲,三弟薛仲述90歲時病逝,四弟薛叔達移民加拿大後89歲去世,五弟薛季良比薛嶽還長壽,活到107歲,因此竟在竹崎鄉足足隱居了幾十年。

薛家五房家眷子女眾多,可薛嶽建的五間房子卻沒有什麽家庭氣息,而是非常類似兵營,每座房子裏有好幾個一樣大小的房間,每個房間裏擺設單調,僅容一床、一桌、一衣櫃,房屋前修運動場,四周種了花木果樹,頗有軍人本色。

兩蔣主政期間,他們表面上對身為元老的薛嶽還算客氣,薛嶽出入時仍有自己的衛隊,這待遇比連豆腐都吃不起的胡宗南和種荔枝養兒女的孫立人已經強出許多。薛昭信分析,可能是薛嶽這種主動離開台北、遠離政治的態度,讓蔣介石感到還算滿意。

薛昭信回憶,當時薛嶽常一個人枯坐發呆,一出神就是半天,曾被稱為「百戰將軍」的薛嶽並不適應這種閑居生活,生活仍保持著嚴格的軍人規律,每天淩晨四點起床,在院子裏打太極拳,然後練字、看書,精讀了【詩經】、【曾文正公集】、【孫子兵法】等書,晚上七點就上床睡覺,一天三餐都敲鐘吃飯,薛嶽平時只有三套衣服換洗,自己洗衣、疊被鋪床,簡樸如老農。

在阿裏山下住了幾十年,薛嶽卻從來沒有登過一次山,有一次,當地一個裏長邀請他遊覽阿裏山風光,薛嶽卻拒絕了,並說:「大陸的大山大河見得多了,台灣的小山小水有什麽好看。」

李登輝上台後,對國民黨元老毫不留情地進行打壓,薛嶽首當其沖。

薛嶽為人廉潔,並無實力為一大家子人建造嘉義縣的房舍,蔣介石讓台灣銀行出資,為薛家兄弟在嘉義蓋了房子,產權屬於銀行,由薛嶽任職的委員會出錢承租。

李登輝便利用這個漏洞,1991年撤掉了薛嶽負責的委員會,要他自付房租,還指使台灣銀行大幅提高租金。

宦囊羞澀的薛嶽自然是付不出這筆巨款的,結果被台灣銀行在1993年告上法庭,年近百歲的一代抗戰名將,失去了最後的容身之處,不得不搬出了隱居多年的嘉義薛宅,另覓陋室安身。

已在美國工作的薛昭信見父親遭此公開迫害,為照顧父親,特地辭職返回台灣,才令薛嶽身體漸漸恢復。

3、家族人才輩出,不忘中華熱土

薛嶽為人嚴厲,在家中也神情十分嚴肅,令孩子們敬而遠之,他也從不過問兒女們的學業,他的女兒們曾抱怨說,感到自己像是沒有父親的孩子。

薛嶽前後娶過三個妻子,共有九個孩子。發妻為在老家娶的朱氏,未生子嗣,薛嶽離婚另娶後,朱氏離婚不離家,後來跟著薛家人一起來了台灣,在嘉義去世。第二位妻子方少文曾是薛嶽秘書,其父為海南文昌縣長,嫁給薛嶽後生了二子三女,1947年病故。第三位妻子譚幸申比薛嶽小30歲,本是薛家子女的家庭教師,來台灣後成為薛嶽續弦,又生了二子二女,1994年病逝。

薛嶽後面幾個孩子在台灣出生,在嘉義竹崎鄉出生長大,村裏沒有小學和中學,上學要走路到十幾公裏外的縣城,他們長大後去台北讀書,才第一次見到大城市的繁華,因此對父親安家鄉下很不理解。

而讓他們更不理解的是父親對兒女的態度,年長的兒女們一上中學就被送到外面寄宿讀書,在家的兒女們,薛嶽也從不過問他們的生活和學業,更不會讓自己的衛兵接送他們上學,孩子們只有做錯事時才會領教到父親的軍棍,平時很少能有機會接近他,這讓他們幾乎感覺不到父愛。

而薛嶽對他們的愛其實是寄於厚望、是言傳身教。

薛嶽是個非常傳統的人,他為自己嘉義的房子起名為「忠恕邨」,一直以「忠孝信義」教子,五兄弟從來沒分過家,同枝連氣、感情深厚。他的九個子女中,女兒名字中間都有一個「敬」字,兒子名字中都有「昭」字,五個女兒的名字依次為「平、國、仁、德、民」,四個兒子名字為「明、漢、信、恕」,即使隱居山村,也不忘國家民族大義。其侄子則以「四維八德」起名,如薛維忠、薛維誠等。

在飯桌上,他偶爾向兒女們說起往事,幾乎從不談起萬家嶺大捷、長沙會戰等輝煌戰績,而是對早年跟隨孫中山的經歷念念不忘,孫中山富國強民、天下大同的思想給他的影響非常大,直到晚年,他還常常抄錄孫中山遺墨以示懷念。

薛家的後代大多數入讀海外名校,成就斐然,但受父輩影響,看重傳統道德,心中有很深的民族情節。

這是薛嶽的赤子之心在他們的家族史詩中的代代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