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發現甲骨文之前初始文字的四個地方,最早的遺址距今有八千年

2024-02-28歷史

甲骨文一開始就以一種成熟的文字型系出現在世人面前。

而在它之前,有沒有更古老更原始的文字?

答案是肯定的。

上世紀90年代,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對高郵龍虬莊遺址進行了第4次發掘。

考古工作者在河邊采集到一片黑陶盆口沿的殘片,上面有8個類似文字的刻符。

刻文為兩行,左行四個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個類似動物圖形。

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張敏考證指出,龍虬莊陶文這層遺址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

而那個時期,對應著史書中記載的五帝時的堯舜時代。

下面這個圖片就是陶片上發現的8個刻符,如今已成龍虬莊文化遺址的圖示。

就我個人來說,確實是難以看懂其含義,只能粗略認為是非隨意刻畫,有目的的刻寫。

要進一步證明它的文字內容,似乎是證據不足。

讓我們再來看看同一時期,在山東濱州考古發現的丁公遺址,其中出土的「丁公陶文」(見下圖)

和龍虬莊陶文刻符相比,它似乎是更具備了早期文化系統的文字雛形。

拿龍虬莊陶文與丁公陶文對比,會發現龍虬莊陶文似乎兼具後者風格,但是更加的抽象,也更加的難以辨認。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鵬飛認為:「龍虬莊陶文與丁公陶文應有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與商甲骨文也有相似之處。」

可是龍虬莊陶文與丁公陶文目前都沒有發現更多類似文字的刻符。

僅憑這少量的文物,難以認定它們是早於甲骨文的遠古文字。

所以目前考古界傾向於先定義為具有文字含義的刻符,而非真正成熟的文字型系。

我們再來向上追溯,看看山東泰安的大汶口遺址又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經專家考證,大汶口遺址從公元前430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前2500年,這已經超越了三皇五帝時代。

在考古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刻劃的符號,它們雖然處於圖畫的階段,但有了類似文字的規則。

所有刻符大多刻在大口尊上,而且自1960年首次發現以來,陸陸續續又有了新的發現。

據統計,大汶口遺址共出土帶有刻劃符號的大口尊30多件,完整的器物有20多件。

於省吾、李學勤、高明、唐蘭等學者研究過這些符號後,認為它們與中國最早的文字有密切聯系,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早期的文字雛形。

特別是下面這個常見的圖形,專家給出了不少解讀,如「日月山」、「日火山」、「日鳥山」等等。

也有人認為這個符號是大汶口族群的族徽,象征著他們對太陽和山的崇拜。

可惜的是,上述刻符依舊是出土數量偏少,不足以對其系統性分析。

下面要介紹的是雙墩刻符,指的是在安徽省蚌埠雙墩遺址出土的630多個刻劃符號。

它們數量多而集中,是迄今為止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一批與文字起源相關的資料。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雙墩刻符在中國文字起源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專家們發現,出土的絕大多數符號刻劃在陶碗的外地圈足內,少數刻劃在碗的腹部、豆座圈足內、墜底部等隱蔽部位。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現在還沒有定論。

但雙墩刻符中不少符號反復出現,使用頻率高,明顯是具有了記事性質和一定的表意功能。

有人甚至認為,雙墩刻符對甲骨文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它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比甲骨文還要古老的文字。

更令人驚奇的是,雙墩刻符距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

即便是中國的歷史文明,按現在官方的最強說法也只有5000而已。

可這不是讓人最欣喜的早期文字,因為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刻符距今接近8000千年。

它就是河南舞陽賈湖遺址中出土的龜甲等器物上的賈湖刻符,目前發現的數量有十七個左右。

從其筆畫的形狀來看,具有多筆組成的結構,應承載著刻寫者想要表達的某種含義。

雖然至今無法完全破譯刻符的含義,但學者們發現,它們和甲骨文間有著三個很緊密的聯系。

一是皆以利器為書寫工具刻在龜甲和骨器上。

二是都用來記載占蔔內容,而不是敘事或記載某件實物。

最後一點是有著相同的造字原理,賈湖契刻是純事理符號,而甲骨文中事理文字的數量相當多。

或許賈湖刻符可能只是傳意,還不能把它們定義為真正的文字。

但我贊成考古學者張居中的論點:賈湖契刻文字與殷墟甲骨文在筆勢、筆畫組合等方面有著驚人相似,已經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可能是漢字的真正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