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軍醫李治直言急需3千萬,毛主席開玩笑:再加一個零

2024-04-06歷史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0年,劉伯承被派遣至南京籌建軍事學院。

短短幾個月,這座學院便集合了一大批知識淵博的學者、傑出的將領和進步的青年,成為了新中國的軍事人才庫。

01

劉伯承創辦的軍校裏,衛生部是不可或缺的。

於是,他請來了我軍的名醫李治擔任部長。盡管劉伯承是軍事家,但在衛生部的問題上,他卻無能為力。

不久後,李治發現醫療器材短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找到了劉伯承請求撥款。

而劉伯承表示軍校建設已經花費太多,現在也沒有錢。

盡管面臨困境,李治仍然決定前往北京尋找中央的幫助。

但當他第一次來到中南海時,卻被警衛員攔在門口,原因是他攜帶手槍。

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有人認出了李治並向上級匯報。

主席得知此事後,立即讓身邊的人員傳達:「只要你是李治同誌,不論是帶槍還是拿刀,都可以進來!」

不久後,李治出現在主席的辦公室,他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簡潔地表達了此行的目的。

主席微笑著詢問他需要多少經費,李治回答說:「3000萬!」(相當於現在的3000元)

周恩來眉心緊鎖,毛澤東緊盯著李治,問道:「3000萬不夠嗎?你來找我們幹嘛?」

會議室一片寂靜,只有眾人的呼吸聲。李治調整好情緒,正準備離開,只聽毛澤東說:「再加一個零吧。」

李治楞住了,毛澤東還是那樣愛開玩笑。

他立即把經費批了下來,並邀請李治留下吃飯。

餐桌上,他們回憶起了過去的崢嶸歲月。

李治感謝中央不計前嫌,將他收進紅軍部隊;毛澤東感謝李治的無私付出,用高超的醫術救了許多中央領導人……

02

李治出生於江西永新的木匠家庭。

按照家裏的計劃,他應該繼承父親的手藝,但時光飛逝,李治上了中學,村裏發生了一場大病,許多人都因為貧困而去世,其中包括他的許多好友。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他,使他決定行醫濟世。

他勤奮用功,考上了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取名「李治」,並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使命。

大學畢業後,他在南昌開了一家小診所,希望能實作自己的理想。

李治是一名醫者,他的初心是醫治病人,讓病人免受病痛的折磨。

但他的生活被國民黨軍官的到來打破,他被迫加入軍隊,在張輝瓚的麾下擔任軍醫。

在軍隊中,他看到了軍隊的腐敗和無能,以強淩弱的事常有發生,甚至連長官的心思也放在升官發財上,從未將重心放在部隊管理上。

這種生活讓李治感到煎熬,甚至是求死不能,他想要結束這種荒唐的生活。

但生活總是充滿了轉機。

1930年,紅軍部隊日益強大,軍隊也逐漸成型,蔣介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打算趁紅軍還在搖籃裏,直接消滅幹凈,於是第一次圍剿正式拉開序幕。

蔣介石派出張輝瓚部以為勝券在握,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紅軍戰士們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靈活運用遊擊戰術,專攻敵人要害,將敵人軍心打散,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圓滿結束。

在戰鬥中,李治作為軍醫,自然也無法避免被俘虜的命運。

起初,他對紅軍部隊並不抱有希望,甚至十分厭惡。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治對紅軍有了改觀。

紅軍不僅優待俘虜,還會跟他們講革命道理,講進步思想,講如何救國,如何將百姓拉出水深火熱的困境。

李治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的是,紅軍會將受傷的國民黨官兵送去治療。

他們不是敵人嗎?為什麽要多此一舉?

這段經歷讓李治明白,軍隊不僅僅是為了權力和利益,更是為了人民的福祉。

他決定加入紅軍,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就是李治的轉折,也是他新生活的開始。

03

李治在與紅軍接觸後,決定信任並參軍。

他被分派到紅軍第四醫院擔任軍醫,醫術高明。

起初,他因為從前的參軍經歷而小心翼翼。但在院領導和戰友們的鼓勵下,他才放手去做。

這裏的相互關心和親如兄弟的情誼,是他以前在國民黨軍隊中無法得到的,也是他以前不敢奢望的。

他決定投入到革命事業的洪流中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毛澤東與李治的初次見面是在病房中。

那天,毛澤東和紅軍總醫院院長賀誠去看望在反「圍剿」作戰中受傷的戰士們。

走進簡陋的病房,毛澤東首先看到了一個高大、單薄、皮膚白皙的李治,他正在忙碌地救治傷員,額頭上也有著細汗。

毛澤東對賀誠說,他看起來很陌生,好像才來不久。

賀誠興奮地介紹李治,說他是一個醫學生,醫術非常高超。

毛澤東一聽就對李治產生了興趣,想要見見他。

在賀誠的安排下,李治來到了毛澤東的房間。

毛澤東上下打量他,眼中充滿了贊許,然後問他是哪裏人。

李治回答說,他是江西永新人。

毛澤東高興地說:「巧了,我愛人賀子珍也是那裏的,你也算是我半個老鄉了,以後有困難可以找我幫忙……」

之後,在毛澤東的介紹下,李治與賀子珍結下深厚友誼,空閑時間都會聊聊家鄉的趣事。

1935年,賀子珍差不多要臨盆了,期間李治經常過來幫她檢查身體。

當賀子珍一行人來到苗族地區時,賀子珍臨產了,這可就難辦了。

在苗族有一個風俗,女人生孩子絕對不能在屋裏。情況緊急,哪能管得上這些繁瑣事宜,賀子珍更是急得不行。

與此同時,貴州軍閥也追了上來,紅軍部隊正在與之激戰。

李治鎮定如常,帶領眾人與苗族進行交涉,終於爭取到一間草棚子。

因擔心臨時產房條件太差,導致賀子珍在生產過程中傷口感染,李治決定親自接生。

期間,他一直讓賀子珍放松,不要緊張……

伴隨著一陣陣激烈的槍聲,屋裏傳來嬰兒嘹亮的啼哭聲,母女平安乃是萬幸。

當時戰況不佳,我軍必須盡快撤離,孩子剛生下來肯定不能長途跋涉,加上母親身體虛弱。

為了讓孩子活著,賀子珍只能忍痛將孩子寄養在老鄉家裏,那種痛心如刀割,如此煎熬。

這年,婁山關一戰使得不少同誌負傷,且情況非常嚴重,例如紅三軍團12團政委鐘赤兵,他在作戰時,不慎被敵人的子彈射中右腿,沒有及時醫治,加上醫療器材缺乏,最終導致右腿截肢。

此時,我軍還不確定之後的行程,出於各方面考慮,彭德懷命令鐘赤兵回家休養。

但他在長征路上為了跟隨隊伍,不顧軍令,忍著劇痛表達自己堅決不離隊的決心。這番話感動了彭德懷,最終讓他坐上了擔架隊。

後來,毛澤東特地來探望鐘赤兵,批準他進入休養連休養。不久,賀子珍也在幹休連休養,她還沒恢復身體。

有一天,敵軍發現了休養連,派飛機進行掃射。

大家都躲進密林,只有行動不便的鐘赤兵暴露在外。他閉上了雙眼,心中充滿不甘。5秒過去了,他感覺身上沒有痛感,但沈重的重量卻無法忽視。

鐘赤兵睜開眼睛,看到了讓他永生難忘的一幕,賀子珍為了他擋住了所有子彈,現在已經血肉模糊,氣息微弱。

李治趕到現場,探了一下賀子珍的脈搏和鼻息,雖然大家都以為她犧牲了,但他告訴他們賀子珍還活著,只是需要緊急搶救。

04

醫者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更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用生命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安全。

在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周恩來總理被阿米巴痢疾合並肝膿腫所困擾。

雖然在醫療器材全面的大醫院也很難痊愈,但紅軍醫生李治卻提出了「穿刺」的治療方案。

雖然「穿刺」是適應於民間的土辦法,未得到醫學界的認可,但在李治的堅持下,治療開始進行。

李治全權負責周恩來的治療,整個過程都是無麻藥,痛感不小於關公刮骨療傷。

手術後,李治還親自上山采藥,經過一整套流程,周恩來的病真的痊愈了。

李治也因此成為了紅軍部隊中的名醫,一路上救治了許多戰士和領導。

但是,他因為時時刻刻都在照顧別人,替別人醫治疾病,感染了肺炎,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

這天過後,他碗裏總會多出一個雞蛋,在當時這可是重要物資,屬實奇怪。

李治隨便一打聽,才知道是毛澤東特意讓警衛員準備的,籃子上還有一張字跡蒼勁有力的紙條:「李治同誌絕對不能死!」

李治熱淚盈眶,心中感動不勝言語。

李治以醫德為重,無論何時都堅守初心,盡全力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將病人和窮人視為平等,對窮人免費治療並贈送藥物。

他勇挑重擔,帶領小隊前往最嚴重的村子尋找病源,不論生死。

在小隊成員猶豫時,他嚴厲地提醒他們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而不是為了自己而退縮。

最終,他們成功地找到了病源並治愈了大多數村民。

當地百姓對他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都稱他為「華佗」。

在延安時期,李治與毛主席等重要領導有密切的交往,特別是與毛主席。

當毛主席夫婦爭論不休時,他及時出現,勸解他們,使他們停息戰火。

他知道爭吵隔夜就會傷感情,因此他盡力維護他們的關系。

李治當起了和事老,成功調解了毛主席夫婦之間的矛盾。

在李治的調解下,他們跟沒事人一樣,還認真反省了各自的脾氣。

李治在他們心中已然成為交情頗深的摯友,且值得信賴一輩子。

即使在建國後,幾人之間的友情絲毫沒被沖淡,反而將這份情誼埋藏於心底,時常拿出來回憶一番。

李治以高度的責任感、永恒不變的初心和人人平等的理念,照亮每一片土地,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在他的晚年,他謙虛地說:「我這輩子很值得,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大事,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為無數患者治病,從未誤診過一例。」

李治的光芒,永存於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