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威海榮成市歷史簡介

2024-01-21歷史

榮成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全市陸地面積1526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500多平方千米。榮成市政府駐偉德東路9號。

榮成市地形復雜,群山連綿、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多呈東西走向,境內大小共有河流102條,海岸線長487千米,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降雨集中。

榮成市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今榮成境域就有人類聚居。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在今榮成市境域內始置不夜縣,屬東萊郡,被視作榮成市建置之始。明洪武初年,在今榮成市境內設定成山衛,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衛,設立榮成縣。1988年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2022年,榮成市實作生產總值1030.6億元,總量在全國縣級行政單位中排名第38位元。在全市的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5.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36.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5.3:32.6:52.1。

截至2023年10月,已有留村古墓群考古遺址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已有漁民開洋·謝洋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草房民居建築技藝、秦始皇東巡傳說等15項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是詳細介紹:

留村石墓群位於榮成市寧津街道留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一處歷史悠久且地表封石依然完整的元代石墓群。留村石墓群現存元代石墓十座,分布於南北長約35米,東西寬約23米的範圍內。留村石墓是膠東地區一種特殊的埋葬方式,這類墓葬通常是二次遷葬或火葬墓,由地下、地面兩部份組成。石墓的形制基本相似,下部為簡化的須彌座台基,上部為圓錐形墓身。基座束腰上有石碣、圓雕角獸、浮雕圖形,浮雕內容有人物、動物、花草等。這類墓葬結構特殊,地域特色明顯,葬俗較為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與社會價值。

漁民開洋·

謝洋節是榮成漁民的傳統民俗活動,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洋節」是漁船出海時,漁民祈求平安、豐收的民俗活動;「謝洋節」則是漁船出海平安歸來,漁民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動。開洋、謝洋節作為漁民一種精神寄托,主要有娛神、娛人兩大板塊。以祭祀為核心,以民間文藝表演為主軸,含有歷史、宗教、生產、民俗等諸多文化內容。根據【榮成縣誌】記載漁民開洋、謝洋節活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清雍正年間到民國期間是鼎盛時期,後來逐漸衰弱,文革期間停止,改革開放後恢復,院夼村及周邊漁村尤為興盛。

海草房民居建築技藝,

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稱「四匠」,其中苫匠是最為重要的。海草房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五個步驟:

1. 備好石頭、黃泥、木料、海草、貝草等基本原料。

2. 打地基、定門位、擺門枕石、壘墻體、安表單、上房梁。

3. 苫海草屋頂。需要做好理草、鍘草、潤草、和泥、紮腳手架等準備工作。然後用海草和貝草按規定尺寸相間苫好、剎實,做出「三層檐」式樣。再苫房坡,要求剎緊均勻、整齊劃一,外軟內實。最後進行封頂,一般屋頂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牢固結實,能順雨水抗風,收頂後用草泥壓住,使海草的膠質與草泥黏合在一起。

4. 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頂淋上水,從上到下用拍板理順,拍平房坡,最後把房檐海草剪齊,整個房屋制作完成。

此外,榮成市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還有秦始皇東巡傳說、榮成剪紙、石島漁家大鼓、膠東花餑餑習俗、海洋漁號、榮成面塑、榮成呂劇、榮成漁民號子、郭永懷事跡宣講、榮成糖畫、赤山明神傳說、大魚島祭海儀式、榮成漁家秧歌。

1. 秦始皇東巡傳說:

成山頭位於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停留。這個地方留下了許多與秦始皇有關的傳說和歷史遺跡,如日主祠、秦橋遺跡、望海亭等。

2. 榮成剪紙:

榮成剪紙以其構圖簡潔、線條流暢、寓意鮮明而著稱。它不僅具有裝飾性,還反映了人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榮成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具有深厚的研究價值。

3. 石島漁家大鼓:

石島漁家大鼓是沿海漁民在長期的海上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通常在漁業節慶、祭祀等活動中演奏。漁家大鼓的表演形式多樣,包括獨奏、合奏等,鼓聲雄壯激昂,富有節奏感。

4.

榮成漁民號子,共分三大類別。

第一類:拼命號子(也稱生死號子)。用於海上遇到風暴、頂風逆流或者在遇險救急的情況下使用。此類號子的節奏非常快,聲音高亢激昂,能夠激發漁民的鬥誌和勇氣,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第二類:自由號子(也稱一般號子)。用於拉大船、蹬船、拉網時使用。此類號子的節奏比較自由,可以根據勞動的需要進行調整,讓漁民們在勞動中保持協調一致。

第三類:抒情號子(也稱歡樂號子)。多用於漁船收港的時候,其旋律優美,流暢歡快,帶有明顯的歌唱的風格和浪漫色彩。此類號子可以調節情緒,讓漁民們在艱苦的勞動之後得到放松和愉悅。

榮成漁民號子突出的特點:一是協調生產、鼓舞情緒的實用性;二是形式內容的豐富性;三是喊唱交替、即興發揮的靈活性;四是用於勞動生產的廣泛性。

5.榮成面塑:

榮成面塑作為威海非遺專案,是膠東沿海一帶的古老手工技藝,其作品色彩艷麗、造型優美,具有鮮明的海文化特征。經過上千年的傳承,榮成面塑已成為榮成文化和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榮成面塑以面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6.海洋漁號

是漁民在生產勞動中創造的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用以抒發情感,調節情緒,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其主要特點如下:

音樂特點:海洋漁號通常是由一人領唱,眾人合唱,音樂旋律高亢激昂,節奏強烈,具有濃厚的海洋文化特色。

表現形式:海洋漁號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在捕魚時,漁民們會用海洋漁號來協調勞動節奏,激發勞動熱情;在慶祝豐收時,漁民們會用海洋漁號來表達喜悅之情。

傳承價值:海洋漁號是漁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民間音樂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它不僅是漁民情感的表達,也是漁民文化的傳承。

海洋漁號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7.膠東花餑餑習俗

是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間習俗,通常分為「結婚」「送三」「百歲」「過年」等幾大類別。這種習俗的顯著特點是構圖簡潔、線條流暢,在寓意鮮明之中兼具抽象、誇張的審美取向,具有深厚的研究價值。

「結婚」是膠東花餑餑習俗的重要類別之一,婚禮上的花餑餑有「龍鳳呈祥」的臉盆餑餑、象征愛情的鴛鴦餑餑、象征生活富裕的鯉魚餑餑、象征五谷豐登的肥豬餑餑等。這些花餑餑不僅造型生動有趣,色彩鮮艷明快,而且線與面、點與塊、塑與畫、拙與巧的結合與對比,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增強了喜慶的氣氛,豐富了民間婚俗的內容。

「送三」也是膠東花餑餑習俗的重要組成部份,姑娘出嫁後的第一年農歷三月初三,由娘家做一筐簍「春燕」帶回婆家,表示燕子歸巢,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歲」則是指嬰兒出生後滿百日,由姥姥家送賀歲花餑餑,萊州一帶稱送「月豉」,主要制作「長穗(歲)」「糖包」「糖帽」「掛花」「虎頭」「月豉」等小品,盼望健康成長。

「過年」則是指在膠東風俗中家家戶戶正月不做主食,所以每逢臘月二十三至二十五,都會蒸花餑餑,其中包含四個「聖蟲」、八個大棗餑餑等。棗餑餑用來供奉先人,「聖蟲」則放在饅頭缸裏,祈求當年糧食豐收,表達民眾向往生活富足的願望。

8. 郭永懷事跡宣講:

透過對郭永懷事跡的宣講,傳承和弘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9. 榮成糖畫:

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一勺一鏟,糖料一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10. 赤山明神傳說:

赤山明神不僅是赤山山神,還是膠東海神、財神

這些專案都反映了榮成地區的歷史、文化和民俗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