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7年,粟裕反對前委命令,成功粉碎蔣軍的陰謀,陳毅:常勝將軍

2024-02-06歷史

1947年初,解放戰爭全國戰局的中心依舊是華東戰場,這一時期,主戰場逐漸轉入山東境內的解放區。

不久後,經過陳毅、譚震林等人的反復討論,一個作戰方案終於制定出來,很快,這個作戰方案上報到了中央軍委。毛澤東最終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他在電報中說道:「總之,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力爭主動,避免被動!」

得到中央軍委的允許後,我軍快速開展戰前準備工作,這場戰鬥史稱「萊蕪戰役」,在一個人的出色領導下,我軍最終用傷亡6千的代價,殲滅國民黨反動派6萬多人,成功粉碎蔣軍的陰謀,取得了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關於我軍在萊蕪戰役中取得的重大勝利,在面對記者采訪的時候,陳毅說道:「我軍的粟副司令在指揮戰鬥的時候一直如此,愈出愈奇,越打越妙,他是我們的常勝將軍!」

那麽,陳毅所說的這位粟副司令是誰呢?他就是被劉伯承稱贊為「我軍最優秀的將領」,和「中國的戰略家」的開國大將——粟裕。

無論是在蘇區開展工作的時候,還是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粟裕始終對祖國和人民保持著一片赤膽忠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他都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

粟裕的老家在湖南,1927年,馬日事變爆發後,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大部份地區,都被反革命政變的白色恐怖籠罩著,眾多革命群眾和共產黨人慘遭逮捕和屠殺,湖南境內一片血雨腥風。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粟裕啟程離開家鄉,來到武漢。隨後,粟裕進入葉挺的11軍24師教導隊。在這裏,粟裕接觸到了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透過正規且嚴格的學習,粟裕內心發生了很大改變,他成長得非常快。

不久後,遵照黨組織的委派命令,葉挺率領著這支教導隊前往南昌,到了南昌後,教導隊裏粟裕所在的那個中隊,被改編成了南昌起義革命委員會的警衛隊。7月的最後一天,組織上在下達給這支警衛隊的命令中說道:「擦洗武器,補充彈藥,整理行裝,待命行動!」

那個時候,粟裕擔任的是這支警衛隊的班長,8月1日,粟裕和浩浩蕩蕩的起義軍部隊一起,參加了南昌起義。

幾天後,這支警衛隊跟著南昌起義軍部隊一起啟程南下,在行軍南下的過程中,這支警衛隊負責的是革命委員會和參謀團的警衛工作。同時,他們還負責押運我軍在南昌起義過程中,繳獲到的大批武器彈藥,頂著酷暑天氣行軍一個多月後,9月底,戰士們抵達了潮汕地區。

起義軍部隊在潮汕地區失敗後,戰士們開始撤離當地,朝著北邊轉移。面對起義軍的撤離,敵人當然不會什麽都不做,在我軍撤離的過程中,敵人要麽派遣部隊緊緊追著我們不放,要麽就命令部隊在我軍撤退的過程中實施攔截。總之,起義軍的撤退過程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後來,在福建省武平縣境內,起義軍和敵人進行過一次激烈的戰鬥。粟裕帶著警衛隊和敵人浴血奮戰的時候,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了粟裕的頭部,子彈當時從粟裕右耳上邊穿了過去,馬上,鮮血就像泉水一樣流出來,因為失血過多,粟裕很快就昏倒了。

此刻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想象身體被子彈打傷的感覺,更不用說像粟裕這樣的頭部中彈的情況了。大腦是整個身體的指揮部,一旦指揮部遭到攻擊,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再說,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幾個人是頭部中彈後還能撿回一條命的呢?

粟裕是非常幸運的,在武平縣境內的戰鬥中頭部中彈後,他最後不僅活了下來,因為這件事,他還受到了陳毅、朱德等同誌的專門表揚。

因為失血過多,粟裕當時倒在地上昏迷了好長一段時間,等他醒來的時候,那片山林裏已經看不到一個活人了,地上到處都是屍體,有敵人的,也有紅軍戰士的。

粟裕當時自言自語道:「也難怪同誌們都撤走了,敵人的子彈打到了我的耳朵上邊,先不說同誌們,就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我粟裕還能活下來啊!」

嚴重的傷勢讓粟裕特別虛弱,他使出渾身力氣,才勉強爬起來坐在地上,胳膊和額頭都特別燙,粟裕發現自己在發燒。

這樣的身體狀況,連站起身子都很難,還怎麽追得上大部隊呢?現在是撿回了一條命,急著去找大部隊,如果耽誤了治療,最終還是一死。那個時候,粟裕呆呆地坐在地上,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一兩個小時很快過去,粟裕想到了戰鬥中犧牲的戰友,想到了敵人殘忍殺害同誌們的行為,身為紅軍戰士,就應該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秒鐘,為革命事業流盡最後一滴血,戰士應該有鋼鐵般的意誌。

難道自己因為受了一點傷,然後就要逃跑,就要放棄祖國和人民了嗎?粟裕坐在地上,他態度堅決地喊道:「不,我不能逃跑,我粟裕不是這樣的人!」

做完了這些思想準備後,粟裕決定去尋找起義軍大部隊了,他當時想著,哪怕是死在路上,那也是值得的,至少自己是忠誠的,至少沒有放棄革命。

終於,粟裕咬著牙,他使出渾身力氣,頑強地爬起來,隨後,粟裕一直用堅定的信念支撐著自己,雖然走得非常慢,但他總算是開始尋找南昌起義軍的大部隊了。

憑借超越常人的毅力,粟裕最終趕上了隊伍。那個時候,警衛隊還活著的戰士已經沒幾個人了,大家也都以為粟裕已經犧牲。

等粟裕穿著被鮮血染紅的軍裝再次出現的時候,很多戰士流下了眼淚,什麽樣的人可以被叫做「鋼鐵戰士」,那一刻的粟裕,就是對這個詞語最好的詮釋。

在起義軍南下的過程中,我軍戰士們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酷暑季節的天氣非常炎熱,潮濕的氣候給戰士們的生活和作戰帶來了很多麻煩,再加上敵人的窮追不舍,大家的士氣非常低沈。

在和敵人展開戰鬥的時候,一旦起義軍取得勝利,戰士們的士氣還能稍微好一點,可是,如果我軍失敗的話,戰士們的情緒就非常低落,個別人甚至出現了厭戰的情緒。

總之,多種原因綜合起來,使得南下的這段時間裏,起義軍部隊中的減員非常嚴重。

在起義軍士氣低落的時候,粟裕不僅沒有脫離部隊,而是冒著生命危險趕上了大部隊,這件事讓朱德、陳毅等同誌都非常感動。大家一致覺得,粟裕的英雄事跡應該被所有人知道,起義軍的每一位戰士都應該向粟裕學習。

在接下來的行軍過程中,粟裕一直緊緊跟隨著起義軍,一直和朱德、陳毅站在一起。這一年的10月下旬,當初參加南昌起義時浩浩蕩蕩的起義軍隊伍,現在還留在部隊裏的,已經不到1000人。

為了提振大家的士氣,讓減員的情況不再繼續惡化下去,起義軍抵達天心圩(xū)的時候,在朱德的組織和發動下,起義軍部隊進行了一次思想整頓。

隨後,部隊抵達了大庾,在這裏,朱德和陳毅等人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整編,整編結束後,起義軍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7個步兵連,由朱德擔任團長,陳毅擔任團指導員,粟裕升了官,擔任5連的指導員。

1928年初,粟裕跟隨起義軍一起參加了湘南起義,隨後,他擔任了紅4軍28團3連連長。

接下來,當湘贛敵軍一次次對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瘋狂進攻的時候,粟裕帶領紅軍戰士和敵人展開激烈戰鬥,透過一次次血與火的鍛煉,粟裕進步得非常快,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長為了一名卓越的紅軍基層指揮員。

隨後,粟裕先後追隨著毛澤東、朱德等人,跟著紅四軍主力一起在贛南、閩西等地參加戰鬥,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粟裕身上卓越的組織能力和出色的指揮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開拓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0年前後,遵照黨組織的命令,粟裕正式擔任紅22軍65師師長,那個時候粟裕僅僅只有23歲,在這麽年輕的時候擔任這樣重要的職位,這在當時的革命隊伍中是非常少見的。由此,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黨組織對粟裕的信任和關愛。

身處中央蘇區的那段時間裏,粟裕一直積極參加反「圍剿」戰役,帶領紅軍戰士數次粉碎敵人的瘋狂進攻。

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役的時候,粟裕被敵人團團圍住,最終身受重傷,後來撿回了一條命,但是一只手臂殘疾了。

1935年2月前後,粟裕帶領著一支紅軍部隊啟程出發,最終成功開辟出了浙南遊擊根據地。正如粟裕本人所說的那樣,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進軍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這部英雄史裏記載了無數指戰員的戰鬥故事。後來回憶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歷史時,粟裕在文章中寫道:

「這些已經是歷史了,都是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們贊頌它也好,批評它也罷,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得從中吸取教訓。但無論如何,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那段鬥爭歷史,都是一部無產階級革命戰爭驚心動魄的英雄史!」

面對敵人的重重阻撓,這些紅軍指戰員們英勇無畏、頑強不屈地和敵人浴血奮戰,很多人都壯烈犧牲了,其中以方誌敏最為出名。這些人透過自己英勇悲壯的戰鬥事跡,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等到了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粟裕在指揮作戰方面已經非常成熟,他曾率領我軍的戰士們打過很多漂亮仗,後來,戰士們就給粟裕起了一個「常勝將軍」的外號。

1947年初,解放戰爭的主戰場轉移到了山東境內的解放區。國民黨反動派的和平攻勢最終破產,不久後,他們的軍事進攻又被我軍粉碎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民黨反動派當局被逼急了,為了打擊我軍,他們制定出一個新計劃。

按照這個計劃,國民黨反動派將30多萬兵力集結到了華東戰場上,敵人想讓我軍的華東野戰軍主力和他們在臨沂(yí)地區展開決戰,在那個時候,臨沂地區是我軍在山東的解放區首府。

為了實作這個陰謀,蔣介石把自己的參謀總長陳誠派到徐州,由他親自指揮這次決戰。陳誠所率兵力遠在我軍之上,因此他非常驕傲,甚至極其狂妄地說道:「就算我軍再弱,都是豆腐渣也沒有關系,照樣能夠撐死共軍!」

面對敵人陰謀,毛澤東在全面分析戰鬥局勢後,在電報中說道:「如果想要徹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在今後的這幾個月裏,我軍務必再殲滅蔣軍40到50個旅的兵力,這件事非常關鍵,如果完成了這個目標,未來的戰局就會對我軍非常有利!」

隨後,華東野戰軍接到了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命令,命令中寫道:「華東野戰軍應采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式,為了實作徹底粉碎蔣軍的目標,我軍務必連續打數個大規模的殲滅戰!」就這樣,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很快意識到,一場規模盛大的大戰即將到來。

國民黨反動派很快就把南北兩邊的部隊集結起來,組成了兩個突擊集團,敵人這是想要圍攻當時駐紮在臨沂地區的華東野戰軍主力。

識破國民黨反動派圍攻我軍的陰謀後,在那個時候的華東野戰軍中,陳毅、粟裕等人很快就商量出了對策,既然敵人想要粉碎我軍,那我軍就集結50個團的兵力主動出擊,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主動出擊的策略很快就制定出來了,這也是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等人的一致意見,沒有任何分歧,但是在具體的排兵布陣上,關於到底要怎麽打這個問題,大家的意見有了分歧。

最初的時候,華東野戰軍前委指出:「我軍應該集結起主要力量,首先攻打南邊的蔣軍突擊集團,同時,我們要吸引北邊的蔣軍突擊集團,讓他們一直行軍到臨沂城下,然後我軍兵分多路,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最終殲滅敵人!」

前委做完這樣的指示後,很快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就在大家商量著怎麽來執行這個計劃的時候,副司令員粟裕站出來了,接下來,他發表了自己的個人看法。

我們常說,作為一名出色的將領,其不僅要有沖鋒陷陣的勇氣,還需要有排兵布陣的智慧和計謀。按照這個標準來說,粟裕是非常合格的,無論外在的大環境如何變化,面對某個什麽事情或者什麽方案,無論支持它的人有多少,反對它的人有多少,這些都不會對粟裕造成影響。

粟裕永遠相信自己的判斷,當然了,他也有資格這樣做,從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蘇區反「圍剿」戰役,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一次次戰鬥打下來,粟裕早就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正是這些經驗,讓粟裕在指揮戰鬥的時候可以隨機應變,那些在別人看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粟裕透過巧妙的安排、布置,最後都可以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就在華東野戰軍前委的指示得到大家一致叫好的時候,粟裕說道:「前委的這個指示聽起來很好,但是如果實際去執行的話,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粟裕說完這句話後,包括陳毅、譚震林在內的很多同誌,都朝他看了過來。然後,粟裕繼續展開分析,他說道:

「目前,北邊的蔣軍突擊集團一直采取的是穩紮穩打、同進同退的打法,我軍很難實作對敵人的各個擊破,一旦這個突擊集團兵臨臨沂城下,這會對我軍非常不利!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我軍不僅達不到誘敵深入的目的,反而會被敵人包圍,到時候就真的引火燒身了!」

陳毅和譚震林的作戰經驗也非常豐富,當粟裕講完自己的想法後,二人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隨後,陳毅說道:「那按照粟副司令員的意思,我軍的這一仗應該怎麽打?別再藏著了,把你的計劃說出來!」粟裕說道:

「既然蔣介石那麽希望我軍和他的兩個突擊集團,在臨沂地區展開決戰,那我們就故意放棄臨沂,然後直接悄悄往北邊行軍,北邊的敵人數量相對較少,先殲滅北邊的蔣軍突擊集團,到時候,就算南邊的蔣軍突擊集團開過來,他們也只是白費力氣,這樣的話,我軍就算是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南北夾擊的陰謀了!」

陳毅說道:「粟裕同誌‘常勝將軍’的外號果然不白叫啊,這個計劃有意思,我聽聽同誌們的意見,誰有什麽想法什麽顧慮,全都放到桌面上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最終,粟裕的這個計劃成功取代了華東野戰軍前委的那個指示,得到了同誌們的一致支持,那個時候,有幾個性格活潑的老戰士甚至說道:「就聽粟副司令員的,聽常勝將軍的,他說怎麽打,我們就怎麽打!」這句話一出來,人群中響起了一片笑聲。

在粟裕這個計劃的基礎上,陳毅提出了「舍南取北」的作戰構想,後來,陳毅還專門拿著這個作戰構想請教過粟裕,經過二人的反復商量討論,關於行軍北上殲滅敵人的萊蕪戰役的作戰方案,終於制定出來了。

為了配合這個作戰方案的實施,我軍還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在陳毅和粟裕的組織和帶領下,為了迷惑敵人,我軍封鎖了北上作戰的訊息,部隊整天進行軍事訓練,故意放出隨時要出征南下的訊息。

另外,按照粟裕的計劃,我軍原本是主動撤出臨沂的,卻故意表現出狼狽不堪的樣子,讓敵人誤以為我軍的戰士們已經疲憊不堪,不願意再打仗了。

還有,我軍有時候故意擺出要出兵南下的架勢,有時候又突然改成要西征的模樣,總之,這些都是前期準備工作,都是為了迷惑敵人,讓國民黨反動派分不清真假。

果然,蔣介石和陳誠等人中計了,就在他們沈浸在自己想象出來的巨大勝利中的時候,我軍開始秘密地向北行軍。戰士們白天安營紮寨,一旦到了夜晚,就開始急行軍。當時和戰士們一起北上的,還有10多萬趕來支援前線的民工。

這一年的2月20日前後,在萊蕪一帶,華東野戰軍部隊最終實作了對蔣軍北邊突擊集團,即李仙洲集團的包圍,與此同時,由於蔣軍集結在北邊的兵力相對較少,我軍在人數上有絕對優勢。

幾天後的下午,5萬多名國民黨反動派,被我軍包圍在了一片袋形陣地裏邊,面對我軍周密的作戰計劃,愚蠢的敵人只能被動應戰,他們想進不能進,想退又退不了,最後,敵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被我軍逼得團團轉。

很快,時間來到了這一天的傍晚時分,那個時候,我軍已經將李仙洲集團的一大半都殲滅了。戰鬥的過程中,有一個敵人的軍長帶著5000多名戰士逃跑,就在這些敵人即將「獲勝」的時候,華東野戰軍的戰士們在關鍵時刻沖上去,最終殲滅了這5000多人。

在陳毅、粟裕等同誌的指揮和帶領下,萊蕪戰役很快就結束了,我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場戰鬥總共耗時不足三天,我軍以6000人的傷亡,成功殲滅敵人近6萬人,平均每一個解放軍戰士殲滅10個敵人,這樣以少勝多的傳奇戰役,足以載入史冊。

透過這場萊蕪戰役,華東野戰軍穩定住了山東解放區的局勢,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用南北兩個突擊集團展開包圍,殲滅我軍主力的陰謀。

此外,人民群眾再次記住了「常勝將軍」粟裕的名字,當初若是沒有粟裕站出來反對前委命令的話,這場幹脆利落的萊蕪戰役,或許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