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許世友難題,毛主席意見關鍵,王震:他很幸運

2024-02-06歷史

許世友難題,毛主席意見關鍵,王震:他很幸運

1985年新年剛過不久,已經患上肝癌晚期的許世友預感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於是命令人代為致信給中央,表達希望能夠實行土葬的願望。

許世友對於他要求土葬的原因陳述得十分清楚,他希望能夠「活著為國盡忠,死後為家盡孝」。這封信迅速送到了北京,經過中央和軍委的審閱,但由於當時中央正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火葬政策,並且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只有任弼時沒有經過火葬。

因此,一時之間沒有人能夠做出決定。對於這個要求,許世友在彌留之際仍在期待中央的答復,但直到10月22日他去世,也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最終,這份請求送到了鄧小平的辦公桌上。如何處理許世友的請求,這無疑成為了鄧小平面臨的一個難題。

許世友將軍魂歸故裏,生前盡忠職守,死後安葬。他出生於1905年的湖北麻城縣乘馬崗區,家庭貧困,父親為了讓他健康長大,四處求醫問藥。

然而,缺衣少食的生活讓許世友十分瘦弱,甚至二歲多還不會走路。父親無奈之下決定將他賣掉,母親不舍,追趕上去將他抱回。

這就是許世友的身世背景。

許母為了生存,帶著兒子四處乞討。然而厄運總是偏愛著苦命人,許父也一病不起,母親不得不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8歲的許世友決定前往少林寺出家學藝。他知道母親雖然理解他的決定,但在亂世之中,又能怎麽辦呢?

在少林寺的八年裏,他師從僧人林子金,日夜苦練武藝,不僅提升了身體素質,還學到了許多關於家國大義的知識。

許世友對母親的思念從未停止,16歲時,他聽說母親生病,便希望能趕回家照顧她。雖然師傅們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母親的病情也不重,但他無法控制對母親的思念。

他闖過少林寺的「木人陣」,還俗回家。臨別時,方丈送他銀元作為紀念。回家後,他發現母親已經康復,但他們已有8年未見,見面時禁不住淚水。

還俗後,他決定參軍保家衛國,但遭到母親的反對,她擔心亂世中當兵的危險。然而,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最終成為了一名高級將領。

與母親分別的日子,總是特別漫長。1932年,面對國民黨的圍剿,許世友不得不離開大別山,臨走之際許世友向母親跪別。

之後數年,雖能短暫相聚,但更多是離別。許世友調任濟南擔任司令,他終於能夠接母親同住一段,眼見分別數年的母親,他向母親下了跪。

然而母親卻習慣了鄉下的生活,還是回到了家鄉。1957年,許世友回到家鄉探親,眼見78歲高齡的母親背著柴火走來,他又一次不由自主的選擇了下跪。

在他的兄弟姐妹中,他是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大人物。在他為國奮鬥的幾十年裏,終究是忠於國家,卻少了對母親的孝道。

這忠孝自古便是兩難的選擇,但往往越是如此艱難的選擇,越能顯現出大人物的不同之處。許世友將軍便是如此。1959年,許母病逝,忙於軍務的他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這也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後來,他在母親墳前說:「娘,忠孝難全,你老人家健在時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後,一定來為你守墳。」

許世友堅定主張土葬,1956年,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表示支持火化並簽字。然而,許世友作為候補委員堅持要土葬,他表示土葬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對死後盡孝的需求。

盡管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要求,讓他等以後再說,但許世友對土葬的信念並未改變。在1979年,他還囑咐兒子為他置辦棺材,表達了他對土葬的深深執著。

1985年,許世友被查出肝癌晚期,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於是寫信要求土葬。然而,當這份請求到了鄧小平手中時,鄧小平也感到了為難。

「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誌簽發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認可。」

這樣的七個特殊,充分展現了鄧小平對許世友將軍的認可。11月9日,許世友將軍的遺體在他父母墳塋僅40米的地方安葬,最終實作了他死後盡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