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平型關大捷後,聶榮臻率孤軍苦幹,毛主席稱其為新的魯智深,為何

2024-08-09歷史

1937 年,紅軍變成八路軍之後,八路軍 115 師由師長林彪跟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在平型關獲得了八路軍成立後的首次戰役大勝。

不過在這次戰爭裏,林彪戴著繳獲的日軍帽子,被閻錫山防區的部隊同誌誤以為是日本鬼子,就直接開槍打他了。

林彪受傷以後,就被送去蘇聯醫治了,這時候戰局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日軍把太原占領了,為了防止 115 師被日軍隔開,八路軍總部臨時做出決定,讓 115 師的主力部隊轉移到呂梁山脈去。

不過晉察翼地區對於後續戰場極為重要,八路軍總部可不想舍棄。

於是,讓 115 師副師長聶榮臻帶著 3000 多士兵組成獨立團,繼續留在五台山,創立晉察翼根據地。

這支部隊留下來守衛,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支孤立無援的隊伍,能想到任務得多艱難。為啥組織把這個任務交給聶榮臻呢?晉察翼根據地又是咋建立起來的?

【留學生涯】

聶榮臻跟林彪搭班子共處了五年半,總有人講,聶元帥的光芒被林彪給遮住了,可實際上聶元帥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都不比林彪差。

他可不是那種傳統的武將,聶榮臻在文和武兩方面造詣都很高。八路軍總部把建立晉察翼根據地的任務交派給他時,就是因為看上了聶榮臻的政治能力。

聶榮臻是南方人,老家在如今重慶西南部的江津縣,那裏挨著長江,是長江上遊很重要的交通樞紐與物資集散地。

七歲時聶榮臻就被家裏送去私塾啟蒙,十一歲進了學堂念書,十九歲以出色的成績考進了縣裏的江津中學。從小接受良好知識教育的聶榮臻知識豐富,特別好學。

他讀赫胥黎的【天演論】,對社會道德和衡量標準發出質問;

讀達爾文所著的【進化論】來探究人類生物學;

透過閱讀進步雜誌【新青年】,明白了青年人的誌向,從一個好學的少年,轉變成了滿懷愛國之情的熱血青年。

聶榮臻上學的時候,加入了學校裏進步學生的組織,經常寫文章抒發自己憂心國家的情感,特別關心國家的事,他老是講,「咱們得把報效國家當作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去建立功業」。

五四運動那會,聶榮臻總算尋著了機會,親自投身到反抗的鬥爭裏頭,他跟江津的學生一塊兒在大街上示威遊行,結果被反動的軍警當局給抓進監獄了。

經歷了牢獄之災以後,聶榮臻為擺脫當下的困境,決定去法國留學,因為只有學到其他國家的先進思想和知識,年輕人才能夠達成「實業救國」的想法。

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聶榮臻可沒閑著,他不光努力學習,還特別積極地參與旅法學生運動,一直懷著救國的熱忱。

在法國的學習結束後,聶榮臻去到了比利時的沙洛瓦勞動大學,讀的是化學工程系。

同年,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被任命為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委員會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正式為中國革命事業努力拼搏。

1924 年,組織安排聶榮臻去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沒過多長時間,聶榮臻又轉到了蘇聯紅軍學校,在那裏學習軍事理論差不多一年。

1925 年,經過組織同意,他和同一批同學回到國內,開啟了自己的革命之路。

在國外留學長達五年,這讓聶榮臻的救國想法有了變化,他最初想著「實業救國」,後來變成了以天下事為己任的社會革命者。

回國以後,聶榮臻做了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和政治部秘書,重點給學生講社會發展史以及政治工作之類的,還直接主管了政治部的宣傳和組織方面的工作。

聶榮臻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擁護者,在黃埔軍校工作的時候,他的想法和行為跟蔣介石完全不一樣,在學校領導層裏,他是主張反對蔣介石的那一個。

反擊蔣介石的政治、軍事陰謀,結果被蔣介石給針對了。

【政治作為】

「中山艦」事件出現的時候,蔣介石連聶榮臻都給算計了,追究責任時,把聶榮臻的職務給罷免了,讓他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當特派員。

聶榮臻被調離黃埔軍校後,並沒有停止對軍校學生做政治工作,蔣介石那一派的思想會害了這些中國有誌向的青年,會讓他們走在錯誤的黨派、錯誤的救國之路上。

於是聶榮臻瞅準各種時機,不停給黃埔軍校的學生宣講中國共產黨的共產主義思想,並且在國民革命軍當中也做起了政治工作。

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和部署,把黨的方針、政策傳達給國民革命軍中的共產黨員。

北伐戰爭開啟以後,聶榮臻擔任軍委特派員以及中共湖南省委軍委書記,於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部參與負責給北伐軍派遣中共黨員的相關工作。

1927 年,北伐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蔣介石搞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為了不讓國民黨破壞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革命活動,聶榮臻去了上海,幫著周恩來總理一塊兒重新整治工人糾察隊,把後續的事處理好。

同年,中共軍委書記聶榮臻接到組織的命令,去往九江,承擔那個地區的武裝起義任務,接著還參與組織了南昌起義。

由於政治工作做得特別出色,他被任命為起義軍第 11 軍的黨代表,與第 11 軍的軍長葉挺一道,南下投身革命鬥爭。

潮汕戰鬥失利後,因為要躲開國民黨的抓捕,聶榮臻坐船去了香港躲難。就在同一年的 12 月,聶榮臻又回到廣州,接著參與廣州起義的組織事宜。

1928 年,在廣州的起義接連遭遇挫折後,軍長葉挺決定率領剩余的革命力量撤離。

廣州起義失敗了,聶榮臻對這次起義做了分析總結,他覺得咱們黨革命同誌缺少軍事知識,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隨後他跟組織表示,黨員得進行軍事化訓練,共產黨得大力培養軍事人才,他能有這種從政治角度看待軍事的高見,是因為留學時對這兩方面都學習和接觸過。

1930 年 5 月的時候,聶榮臻到了上海,幹的是中央特科在上海的地下工作。

在上海,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主要幹的是了解當地的敵情,給組織傳送情報,搭救被困的同誌,還有拷問被抓的特務之類的事兒。

僅僅一年的工夫,聶榮臻便攢下了不少地下工作的經驗,他的性情和心思也變得越來越沈穩。

1931 年,聶榮臻不再從事地下工作,被調到中央軍委當參謀長,接著先後到香港、天津、上海等地投入鬥爭工作。

上海落入「白色恐怖」當中,中央特科的負責人顧順章叛變了,致使中國共產黨同誌損失慘重。曾經在中央特科與顧順章一起工作過的聶榮臻,馬上離開上海,趕赴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隨後,聶榮臻先是擔任了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 1 軍團政治委員的職務,還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在漳州戰役裏,聶榮臻超棒的指揮水平以及臨危不亂的沈著,獲得了毛主席的賞識。跟著毛主席鬧革命的時候,聶榮臻學習毛主席的革命戰略、思想之類的,讓自己的領導能力得以提升。

早期政治工作築牢的堅實根基,讓他後來能夠成功領導晉察翼根據地的建設。

【困難前景】

為啥晉察翼根據地的建成能成為聶榮臻元帥的一項大成就呢?

這是由於晉察翼根據地的建設是在沒有任何援助、孤立無依的狀況下實作的。

1937 年,日軍帶著 30 萬大軍分成三路,又一次展開大規模侵略,企圖迅速拿下中國。

駐守在山西的八路軍把三個師的兵力分散到了四個方向,對山西的日軍展開包圍攻擊。在這種情形下,日軍朝著山西娘子關猛烈進攻,太原也被日軍兇猛的攻擊給拿下了,國民黨跑了。

為了接著配合國民黨後續的打仗,咱們黨在山西五台山的主力軍 115 師展開了戰略性的轉移。

115 師副師長聶榮臻和 115 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領著一支小隊伍,離開主力,接著留在五台山打遊擊戰,同時負責咱們黨在晉察冀地區的根據地建設工作。

這裏面的難處簡直沒法想象,得用三千兵力去對付日本的大軍,與此同時,還得搞根據地建設。

要曉得,那時候太原都丟了,山西各地接連垮掉,政權部門不是投敵就是逃跑。

漢奸是背叛國家和民族的罪人,任何為漢奸言論進行傳播和宣揚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和不道德的。我們應當銘記歷史,堅定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榮譽。

這種蠱惑人心的話讓八路軍的群眾基礎被動搖了,沒了供給的來源,駐守在五台山的留守部隊逐漸遭遇物資匱乏的難題。

不光糧食和彈藥不夠,冬天來了,士兵們連能保暖的棉衣都沒穿上,腳上還是秋天的草鞋,手腳都長凍瘡了,拿槍的手凍得一個勁發抖。

要是沒有充足的醫療供給,後邊也沒有醫院做支持,一旦跟日軍打起來,受傷的士兵往往沒法及時得到救治,到了後來,連棉花繃帶都成了稀缺貨。

在醫療環境差,營養也跟不上的時候,傷兵們的恢復狀況很不好。

好在,日軍沒打算和聶榮臻他們在五台山展開拉鋸戰。

五台縣不是山西的交通關鍵地段,交通條件很差,日軍一直長時間侵略城市防線,他們自己也需要很多後方的補給。

而且那時候因為天氣的緣故,聶榮臻的部隊還沒著手進行晉察冀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日軍也就沒花太多時間去管聶榮臻這支部隊。

為了搞定吃穿住用行這些事兒,聶榮臻領著部隊去了五台山的寺廟。寺廟主持知道他要帶著部隊來借住,專門讓廟裏的僧人排好隊迎接,還吹笛敲簫打鼓奏樂。

在這遭到敵人重重包圍的處境中,聶榮臻等戰士們又鼓足了信心。士兵們的吃穿住行暫且有了著落,聶榮臻就開始琢磨起組織交給他建設根據地的任務了。

115 師大部隊走的時候,留給聶榮臻的那批人,先不算跟日軍打仗時的傷亡,最多也就 3000 人。

後來聶榮臻只用短短兩年時間,就讓部隊壯大起來,變成了 10 萬大軍,他究竟是咋做到的?

【晉察冀根據地的建立】

就靠 3000 人,想去和日軍打仗,純粹是癡人說夢。

不過要守住咱中華大地,把江西的控制權奪回來,就唯有一條路,把日軍趕走,所以這仗是躲不掉的。就沖著能跟日軍打仗這一點,聶榮臻就得為擴充兵員的事兒操心。

為了這個,他琢磨出兩個主意,一個是發動群眾搞武裝、去參軍。

在日軍的管制下,老百姓的日子很艱難,他們遭受了極度的壓制,心裏肯定想反抗,可漢奸那一套迷惑人的話,讓誰也不敢帶頭,領著大家去鬥爭。

只要八路軍多向群眾做宣傳,給這些沒武器的百姓搞些訓練,就能讓他們成為八路軍的一員,使軍隊更強大。

第二點,在晉察翼地區,有好多國民黨敗逃人員、舊政府官員、土匪或者群眾自己組織起來搞武裝抗日。對於這些人,聶榮臻打算「招安」,針對不同的抗日群體給出不一樣的招安政策,把他們歸入八路軍的隊伍。

這兩個辦法的施行使得五台山的八路軍規模很快就變大了。

2. 提升內部的生產能力。

最初那陣子物資和軍備的短缺,讓聶榮臻清楚地明白:

只有使勁提升八路軍自身的生產力,才不會在和大部隊分開、敵人控制住百姓的時候,變得沒人幫忙。

為解決武器短缺的問題,聶榮臻在部隊裏組建了遊擊分隊,采用「快準狠」的打法跟敵軍對抗,還親內建隊打遊擊,繳獲了日軍的輜重。

用這個法子,部隊弄來了一批有毛病的武器,修一修,能用於作戰了。另外,八路軍向民間募集,各家老百姓那剩下的破槍也是主要的槍械獲取途徑。

光有槍支可不行,晉察冀根據地慢慢成形之後,聶榮臻著手發展軍事工業,生產手榴彈、子彈、迫擊炮之類的東西,威力或許不太夠,不過對前線打仗的幫助那是相當大的。

越來越多的群眾投身到了五台山八路軍的行列裏,就為把衣食問題給解決嘍。

聶榮臻呼籲群眾大力開荒種地,還推行了減租減息的政策,發行邊區貨幣來阻止資源外流,很有效地處理了八路軍缺糧的狀況。

聶榮臻做了好幾年政治工作,他心裏很明白,群眾的文化水平對打抗戰有著不小的影響。

於是,聶榮臻在晉察冀根據地開辦了學校,不分年齡,誰都能去學習,搞起了文化建設,拉近了軍民之間的距離。

他那一系列的政策,不光給八路軍隊伍培育出了一批出色人才,還不知不覺贏得了百姓們的大力認可,使得八路軍隊伍不斷壯大,晉察翼根據地的建設也跟著得以鞏固。

中國老是打仗,可晉察冀根據地的發展一直沒停下。

到了 1939 年,晉察翼根據地已拓展到 72 個縣城,有著一千二百多萬人口。八路軍的主力部隊也從最開始的 3000 人發展成了 10 萬大軍,變成了全國的模範根據地。

【結語】

晉察冀根據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最先在日軍後方構建起來的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根據地的建成、穩固和發展,給中國的持久抗戰築起了堅固堡壘,也為後來的全國戰略反攻打造了前沿陣地。

毛主席曾經大力稱贊,「五台山這邊之前有魯智深,後來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全新的魯智深」,還呼籲各地的領導去學習聶榮臻搞根據地建設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