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敗逃台灣,飛機超重扔下10塊石頭,如今卻成了鎮國之寶!

2023-12-30歷史

蔣介石在逃離大陸前往台灣時,由於飛機超重,被迫扔下10塊"石頭"。這些石頭如今卻成為台灣寶貴的文化遺產。

1949年12月深夜,蔣介石帶著兒子蔣經國還有幾位親信匆忙趕往機場,臨行前,他還囑咐手下帶上他那幾十箱貴重物品。

飛機即將起飛時,機長報告說,飛機上的貨物過重,如果強行起飛,可能會導致墜機。

無計可施之下,蔣介石痛下決心,將自己多年珍藏的十塊大石頭從飛機上扔了下去,因為它們太重了。

那麽令蔣介石心生愛憐的大石頭到底是什麽呢?它們現在又在何處呢?

這十塊大石頭被稱為陳倉石鼓,因其外形像鼓而得名,還被稱作獵碣、雍邑刻石,被譽為中國最古老的文物。

在唐代貞觀年間,一位放羊的老人在陜西鳳翔陳倉山的草叢中發現了這十塊石頭。

他用水清洗掉泥土,驚訝地發現石頭上刻有許多文字,迷信的老人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神靈。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懷著好奇心來瞻仰這些所謂的「神靈」。

一位學者經過觀察後認為,石鼓是東周時期秦國刻成的石碑,上面記錄著秦國國君打獵的場景。

這一發現引起了廣泛關註,尤其是有著熱愛古物的韓愈,對這些石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覺得石鼓上的文字古老而典雅,結構莊重,蘊含深遠的意義,於是他向朝廷上書,希望能將石鼓搬遷至京師國子監進行保護。然而,他的請求遭到了拒絕。直到鄭余慶擔任鳳翔尹時,才有人將石鼓搬至鳳翔府的孔廟中妥善保管。

當時杜甫、韓愈、韋應物等眾多偉大的詩人都紛紛寫詩作賦,歌頌石鼓的美妙之處。

在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中,石鼓流落到了民間。直到北宋時期,癡迷金石研究的司馬池成為鳳翔知府後,派人四處尋找石鼓,終於找回了其中的九個。而另一個則被人削去了上半部份,鑿成舂臼使用,直到二十多年後才被重新找回,十個石鼓整齊地擺放在鳳翔府門廡下。

宋徽宗登基後,他非常喜愛金石書畫,命令將石鼓運至東京汴梁的保和殿內,並用泥金填塗其文字,隨後將它們放在圍欄內保護起來。

1127年的靖康之變中,金人攻破汴京,洗劫了保和殿中的石鼓和其他金銀財寶,將它們運往北京。對於金人來說,石鼓只是一些巨大無價的石頭,他們將塗金剔除後就將石鼓扔掉了。

後來,南宋的王檝偶然看到了荒野中的石鼓,他是鳳翔虢縣人,對於石鼓的傳說有所耳聞,於是命人將其遷至孔廟中,並請專人看護。

就這樣,石鼓一直安然無恙地存放在北京,直到日本人入侵,這十個石鼓再次經歷了故宮國寶的顛沛流離,從南京到重慶,又從重慶返回南京。

後來蔣介石在解放戰爭中慘敗,匆忙逃往台灣,揭開了文中開頭的一幕,盡管石鼓得以保存,但蔣介石還是攜帶了大量的財富離開了大陸。

關於老蔣攜帶的財富,存在三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390萬盎司黃金,價值7000萬美元的銀幣和7000萬美元現金。而根據一盎司約等於28.35克的換算,老蔣帶走的黃金約有110.565噸。

第二種說法是277.5萬兩黃金,1520萬兩銀幣,1573萬元美元,以及大量外幣。按照當時的市價計算,這兩種說法合計大約在5億美元左右。

第三種說法是924200兩黃金,3000萬元銀幣,8000萬美元外幣。

盡管第三種說法與前兩種相差甚遠,但不論哪種說法屬實,都足以證明老蔣當年攜帶了一大筆資金。

更讓人憤怒的是,蔣介石不僅帶走了巨額財富,還分批運走了許多國寶級文物。

這些文物基本上分三批轉運至台灣。

第一批發生在1948年12月,蔣介石為自己預留一條後路,下令將772箱文物秘密運往台灣,裝載於國民黨海軍部的軍艦「中鼎」號上。

第二批在1949年1月6日,3502箱文物透過招商局的輪船「海滬」號運送離開。

第三批是1949年1月28日,國民黨海軍運輸艦"昆侖"號又搬運了1248箱文物。

不可不提的是,當時昆侖號正在執行任務,然而蔣介石仍下令將文物優先運輸,這足以顯示出蔣介石的貪婪。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蔣介石共搬運了23萬多件文物,這些都是南遷期間抗日戰爭時期的精品藏品,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翠玉白菜、東坡肉型石和毛公鼎等。

然而當時國民黨內部正處於混亂之中,這些文物並未得到妥善安置,這導致其中一部份文物損壞。

隨後蔣介石逃往台灣後又賣掉了其中一部份文物,還有一部份贈送給了美國,現在所剩皆由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被蔣介石丟下的陳倉石鼓如今存放在故宮博物院中,被譽為中國九大國之寶之一。

2017年,中央電視台策劃了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陳倉石鼓成為第一季節目中的中華古物,足以體現其在藝術上的重要地位。

陳倉石鼓上的文字如同一塊活化石,向我們展示了幾千年前的中國。

"汧沔鼓"繪制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飄動的楊柳、清澈透明的小河以及自由自在遊動的小魚,令人陶醉於自然風景之中。

"車工鼓"描繪了秦公等人騎馬打獵、追逐獵物的場景。

"田車鼓"描述了秦公登上原野進行狩獵的盛況。

"鑾車鼓"描述了眾人向秦公進獻獵物的熱鬧場景,充滿了喜慶和歡聚的氛圍。

"酃雨鼓"記錄了秦公渡過汧河時的景象,美麗的畫面宛若一幅動人的圖畫。

"作原鼓"描繪了秦公的隨從在山上修整原地的景象,展示出他們勤勞而細致的精神。

"吳人鼓"描述了虞人為秦公獻祭而忙碌的情景,展現了他們對秦公的尊敬和敬意。

"吾水鼓"描寫了秦國擁有的廣袤河山,展示出秦國富饒和美麗的自然風光。

"而師鼓"記錄了秦公所創作的誌願詩,表達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和追求。

"馬薦鼓"描述了打獵後滿載而歸的喜悅場面,顯示出獵人們的豪情和成功的成果。

以上文字呈現出一種正派、莊重而神聖的風格特點,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它們不僅以記載秦人日常生活場景為主,還反映了秦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陳倉石鼓作為國寶,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價值不可估量。

陳倉石鼓作為中華最早的文字的起源,是具有特殊歷史地位的藝術珍寶,它們所經歷的波折和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苦難密不可分。

還有那些流亡海外的文物,它們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們都希望它們早日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