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什麽是真正的陜西人?讓鬼子聞風喪膽,這才是那赳赳的老秦

2023-12-13歷史

帶我回家回收聽單喜威,大陸專王在西單,西韓承認王海鵬相信力才人英雄們擦亮三亮,三個人殺,末到日寇未入陜。自古勤兵耐苦戰,都說戰時專櫃釘,可抗戰中出兵比例居全國各省最高的陜西,卻在如今這個盛世被遺忘。

讓我們好好看看,究究老秦人是如何讓鬼子聞風喪膽的。

三秦大地一馬當先

民風彪悍的三秦大地自古就多英雄豪傑,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更是一馬當先。整個抗戰期間,總人口僅僅 937 萬的陜西,出兵卻達 115 萬之多,中兵比例更是驚人的 12%,相當於每 8 個陜西人中就有一位出陜抗日。

九一八事變後,完全控制了東北的日軍一路南下,到達長城的重要關隘喜峰口。1933 年 3 月 9 號傍晚,日軍趁勢搶占了關口。第二天早上,當中國軍隊 29 軍所屬 37 師趕到時,日軍的主力也到達了戰場。

於是,雙方圍繞著喜峰口外的幾個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由於敵我雙方裝備差距太大,連日的激戰, 29 軍傷亡很大。就在這時,這群來自陜西的大刀隊站了出來。

3 月 12 號夜裏,喜峰口皓月當空,連續取勝的日軍在皎潔的月光下射得震撼。突然,一對黑影闖了進來,他們一個個手拿著明晃晃的大刀,身手矯健。來的不是旁人,正是啾啾老秦的大刀隊。

他們迅速解決了日軍哨兵,就神不知鬼不覺地沖進了日軍營房,然後就開啟了砍扒切菜。日軍的營房瞬間變成了大型屠宰場,他們一個個堪比死神降臨,一手提大刀,一手提著裝鬼子狗頭的口袋。

過了一把癮之後,大刀隊就開始扔手榴彈。接著趁日軍混亂之際,在大刀劈殺。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稀裏糊塗的就做了刀架之鬼。

日軍其他部隊聽到爆炸聲,紛紛趕來增援。飛機大炮發揮不了作用的日軍,盡管士兵也都是接受過刺殺訓練,但在陜軍英勇的大刀隊面前,只有挨打的份,畢竟用刀咱們可是他們的祖宗。

之後,大刀隊更是在燒毀了日軍的輜重糧草,炸毀了腳後的火炮和裝甲車之後,全身而退,喜峰口戰鬥也大獲全勝。

侵占東北以後的日軍,囂張狂妄至極,夜裏都是脫衣而睡,警備松懈。這一戰之後,狗日子再也不敢這樣,有的甚至晚上都戴著鋼盔睡覺,就怕半夜被神不知鬼不覺地砍了頭。而陜軍大刀隊則是一戰成名,相看白日的血,紛紛,死劫從來起。

故勛著名作曲家馬新聽到捷報傳來,連夜創作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膾炙人口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也由此而來。

之後的日軍更是一聽到西北軍就頓感勃頸發涼。弟兄們,拼了,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幹一場。

西安事變改變歷史

1936 年,就在日寇的鐵蹄即將踏遍華夏大地的危急關頭,老蔣竟然不顧各方反對,仍然執迷不悟的要出兵剿共。

1936 年 12 月 12 號,就在老蔣自信滿滿地飛來西安要親自督戰的時候,就在各方都勸阻無效後,陜西蒲城的楊虎城將軍聯合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

當天,楊虎城通告全國,宣布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救國主張。

通電之後,在各方的斡旋和壓力之下,楊虎城張學良釋放了老蔣,促使蔣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的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蘇聯所期望的抗日統一戰線,而楊將軍卻因此被囚禁了 12 年。

最終在 1949 年 9 月 6 號,楊將軍和他的幼子幼女以及秘書宋琦雲夫婦和幼子全部被殘殺於重慶歌樂山半山坡上的艾公祠,終年 56 歲。

西北山高水又長,男兒豈能老?故鄉黃河後浪推前浪,跳上浪頭幹一場。這是楊將軍至死不渝的誌向,這也是937萬三秦子弟們的誌向。

七七事變:啾啾老秦,共赴國難

1937年七七事變中,就在所有地方軍隊全部撤離時,只有陜西人組成的西北軍頂了上去。盡管他們的後勤匱乏,武器落後,但他們那刻在骨子裏的堅毅,讓他們即使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也依然選擇抽出大刀,奮其血戰。

哪怕戰到最後一人,仍然高呼啾啾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這就是老秦人。

台兒莊戰役:生在陜西,死在山東

1937年台兒莊戰役爆發,為了阻擊日軍122師,在王明章的率領下,獨守藤縣,就是這3000人。

他們穿著草鞋,拿著低劣的武器,在日軍飛機、坦克、大炮的鋼鐵洪流中,硬是在藤縣阻擋日軍三天半,日軍急火猛攻,在城墻上炸開12米寬的口子攻入內城時,還是這3000人。

到最後,哪怕他們的子彈打光了,大刀卷刃了,就算剩一口氣,也要咬下敵人的一塊肉來。他們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們只在乎敵人能死多少。

但大家只記住了衛國捐軀的王明章市長,卻不知道在這3000人裏,有一半都是陜西的老秦人,還有馳騁城第31師,還有張寺中的59軍,還有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組成這些軍隊的大多數也是陜西人。

整個台兒莊戰役,陜西共出兵19個團,軍官及士兵更是30%都是陜西人。看看這張牌兒裝的照片,生在陜西,死在山東,這就是揪揪老秦人的風骨。

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抗日不流血,何必出潼關?

新河口之戰:中華的脊梁

什麽是中華的脊梁?世人皆知。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卻不知在陜西黃河邊的中條山上,有八百楞娃,寧死不降,勇跳黃河。

1938年3月,日軍逼近黃河風鈴渡企圖跨過黃河進攻陜西。就在日軍其中幾個師團數萬兵力在空軍炮兵的配合下,對中條山防地進行11次猖狂的進攻時,第4集團軍陜西西安孫衛如將軍率領3萬關中男兒出陜作戰。

為了阻擋日軍攻入潼關,在中條山與10萬日軍血戰兩年,大小戰役數百次,有時為一座山頭、一個村鎮反復爭奪,幾經一手。

哪怕日軍攻勢強大,人多勢眾,哪怕第四集團軍整營整連的傷亡,孫衛如將軍仍然率領著3萬老秦人在中條山靈活出擊,來回穿插,利用運動戰、突襲戰使日軍首尾不能相顧,無法整體推進。

但在黃河水長嘯,不求馬格諾線緩兵之計的六六戰役中,這個由1000多名16-17歲的娃娃組成的新兵團,他們入伍僅僅3個月,在這之前,他們大多都是關中的放牛娃,直到打今年15歲。

今年16歲了,這是你兒子叫馬勇,馬勇今年16歲。如今,這些還未成年的孩子,卻要在戰場上和身經百戰的鬼子們拼殺。是的,他們槍法生疏,他們行動松散,他們弱不驚風。

但在視死如歸的膽氣面前,這一切都不重要。他們用所有能想到的方式和鬼子戰鬥。子彈打光了,就用白刃斬,大刀卷刃了,就用石頭,甚至抱著鬼子一同跳進滾滾東去的黃河,同歸於盡。但他們畢竟還太年輕,一陣激戰後,這1000多名娃娃僅剩800人。

而彈盡糧絕的陜西楞娃,在敵人追兵面前,面對黃河的絕境時,誓死不做亡國奴。他們面向三秦大地,深深地叩頭之後,就毅然決然地跳入黃河之中,而這也只是三秦子弟抗日的一部份。

孫衛如將軍率領第四集團軍全體老秦人,在沒有支援、沒有軍需物資的極端情勢下,拼死力戰,以陣亡21000人的慘重代價,卻始終屹立在中條山上。

他們用血肉之軀保衛了關中故土,他們用赤膽忠心證明了中華不會亡,而日寇也始終沒能踏入陜西一步。

娘子關戰役:陜西人民的貢獻

1937年10月的娘子關戰役,趙壽山將軍率領第17師和教導團與日軍血戰9晝夜,重創日軍。

在新河口之戰,以177師的529旅正面防守14天,不管日軍發起多麽猛烈的進攻,依然堅守陣地,最終殲敵3000余人,3000多人的529旅也死傷2/3。

而陜西的貢獻不僅在戰鬥中,在糧食供應上,豐年才勉強自給自足的陜西,卻每年貢獻軍糧460萬擔,這都是三秦大地的百姓餓著肚子從自己的口糧中摳出來的救命糧。

陜西人民的英雄

陜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裏孕育著燦爛的周秦、漢唐,也孕育出鐵骨正氣的陜西人民。

老話說,關東出文人,關西出武人,一起看看誕生在三秦大地上的英雄。國軍中有中將關震林、杜聿明、張耀明、董輔、鄧玉峰、馬步芳、馬鴻逵、張靈甫等,在解放軍中更是有63名開國將軍來自陜西。

在這貧瘠的黃土高坡,在這蜂窩的關中平原,在這巍峨的秦嶺山脈,至今仍然可以聽到那跨越時空的怒吼。揪揪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這樣的陜西人,這樣的陜西軍,值得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