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羽是否擔得起「武聖」稱號?是否追捧過高?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2024-03-03歷史

說起三國名人,劉備、孫權、曹操這些人被人提起的次數最多,因為他們善於權謀,在復雜的歷史局面中能積聚一方勢力,建立一方政權,實屬不易。

可要是說到「忠義」、對後世的影響力,那就不得不提到關羽。

幾千年來,關羽因為他的身前事跡,被民間逐漸神話,被尊稱為「武聖」,關羽之所以被尊稱為「武聖」是因為他武藝高強,為人忠心講義氣。

那麽關羽是否擔得起「武聖」這個稱號?人們所熟知的他的那些橋段,又是否都是真實存在呢?

虛假歷史: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每當看到都讓人覺得熱血沸騰。

這事描述的是董卓廢漢少帝劉辯而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把持朝政殘暴不仁。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十八路諸侯匯聚到一起,共同討伐董卓。

然而董卓帳下的武將華雄異常勇猛,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後,關羽主動請纓要求出戰,臨行前有人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關羽卻拒絕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關羽放話斬殺了華雄再來喝酒,果不其然,關羽出去一會兒工夫就將華雄斬殺,回來時酒還溫著。

因為這個典故,關羽的形象陡然拔高,讓人覺得這人異常勇猛,一出場內建BGM,是神人,可惜這個橋段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歷史上根本沒這個事。

再說「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關羽為了擺脫曹操去投奔劉備,連過曹操五個關卡,斬殺了曹操六員大將。由此展示關羽克服重重困難,對劉備忠心不二的形象,但事實上這個橋段也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歷史上也沒這個事。

這兩個橋段都是為了展示關羽武力值高超,故意這麽刻畫,故意這麽「拔高」他形象的,如果沒了這兩個橋段,關羽勇猛的形象也就沒那麽立體了。

真實歷史:掛印封金(有一半假)、斬顏良(真)誅文醜(假)、大意失荊州

其實要說起武力值,關羽雖沒【三國演義】中刻畫得那麽神,但是他作為武將真實的武力值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

關羽雖然沒有「溫酒斬華雄」,但是他確實斬殺了顏良。

當時他被曹操擒獲,後被派去對付袁紹的顏良,他遠遠看見顏良的帥旗車蓋,策馬上前就將顏良刺殺在萬軍之中,然後毫不拖泥帶水將顏良的首級斬下返回了。

這一頓操作下來,袁紹的將領們竟然沒有一個敢出陣阻擋的。

可見關羽確實有「以一敵百」的豪氣和魄力,非尋常的武將可比。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袁紹的兩員大將,顏良確實是關羽刺殺,而文醜卻不是,他是被曹操以輜重就道誘惑,死於亂軍之中。

關羽刺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曹操喜不自勝當即上報朝廷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想要留住關羽為自己所用,可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想著要去追隨劉備。

曹操賞賜給關羽厚重的財物,可是關羽知道劉備的下落後,馬上就寫下書信把曹操給他的錢物全部封好,去投奔劉備了。

所以「掛印封金」這個事有一半真一半假,真的是關羽確實把曹操給他的錢物全都封好留下了,而掛印這事卻不存在。另外,關羽對劉備確實忠心,但他追隨劉備而去的路上卻沒有「過五關斬六將」刻畫得那麽艱辛。

再說關羽的巔峰時期,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率軍在樊城打敗曹仁。

襄樊之戰爆發,一開始關羽占據優勢,曹操派於禁領兵救援,結果當時正值秋天,大雨滂沱導致水淹七軍,於禁的七軍被全部淹沒,於禁投降了關羽。

關羽又殺了魏將龐德,一時間關羽名聲大震,威震央原,曹操甚至因為這件事一度產生了要遷都的想法。

這時候是關羽的高光時刻,可關羽的高光時刻太短了,很快盛極而衰,沒多久就走下坡路,且一落千丈最後殞命。

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呂蒙成功渡江後,南郡守將傅士仁、糜芳先後投降,關羽攻打不下樊城,退路又被切斷,最後被擒獲。

關羽性格傲慢,是否擔得起「武聖」稱號?是否追捧過高?

值得一提的是,關羽之所以會大意失荊州,個人認為是他的性格使然。

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這件事,當時的南郡太守糜芳和劉備是親戚關系,駐守公安,他和將軍士仁一起負責給關羽供給糧草,可是關羽一向怨恨輕視他們,所以兩人不願意供應糧草。

這裏需要註意一下先後關系,是關羽先輕視他們倆,他們倆心有不甘,所以才趁關鍵時刻掉鏈子不願意供應糧草,之後關羽又放出狠話說回去就懲處他們!

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這句話的殺傷力太大了,本來雙方就有恩怨,關羽還故意施壓,這也就導致了後來兩人直接被誘降、叛變!

有人說叛變的人幹嘛要為他們開脫?

叛變確實該得到唾罵,但是個人覺得他們這是被逼叛變,要是關羽一開始對待兩人態度和善,兩人也就不會不盡全力供應糧草,關羽也就不會攻樊城久攻不下,更加不會導致最後荊州遺失。

一環扣一環,關羽失荊州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導致的。他性格太過傲慢自負,不把上層士大夫放在眼裏,除了對糜芳、士仁態度差,他對孫權的態度更是差到極點。

孫權之所以會派呂蒙偷襲荊州,是有原因的,他曾經派人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想要來個政治聯姻,如果說政治立場不同不願意結親,這可以理解,大可以大大方方地拒絕。可關羽他不僅拒絕結親,還辱罵來使。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孫權好歹也是一方政權的首領,而關羽再有能耐也只是一名大將而已,孫權放低身段來和關羽結親,關羽不領情也就罷了,反而出言侮辱。

由此可見他自視過高,且沒有大格局。

幾千年來,關羽被民間吹捧,認為他「忠勇」,認為他「武藝高強」,所以尊稱他為「武聖」,但仔細研究一下歷史,還是有些言過其實。

關羽的「忠勇」、「仁義」確實不容置疑,但是他身上存在的一些缺點也不容忽視,「自負」、「高傲」這些缺點和「聖人」的標準還是有些差距的。

以上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