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流亡越南的國民黨軍

2024-01-25歷史

從廣州坐上飛機,只需要三個小時便可以飛到位於泰國灣裏的富國島。

富國島是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島嶼,隸屬越南堅江省富國市,與柬埔寨隔海相望——柬埔寨方面也宣稱擁有該島主權。

這裏盛產珍珠和魚露,在五百多平方公裏的島上居住著約十萬人口。

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後,有三萬多國軍曾被法國人軟禁在富國島上,時間長達三年。

這支孤軍後來被台灣方面宣傳成「海上蘇武」。

富國島風光。富國島位於泰國灣內,島西側不遠處即為大批中國人淘金的柬埔寨施漢諾港。

渡江戰役後,國軍上百萬殘兵紛紛向東南沿海和邊境方向撤退。

當時桂系的地位在國府內部極為突出,白崇禧手握七個兵團五十萬大軍,幾乎是國軍最後的底牌。

1949年4月,桂系大檔頭李宗仁飛赴桂林,決心在大本營廣西自行重組政府,與蔣介石徹底決裂。

其實早在年初和談時,中國共產黨就曾向李宗仁投擲過「桂系反蔣」的方案,李一時猶豫沒有接受。

此番回廣西,李宗仁很可能是想重操舊案,以二檔頭白崇禧的五十萬大軍和西南幾省為籌碼,和中國共產黨談一個好價錢。

面對大哥準備與蔣介石決裂的架勢,白崇禧顯然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4月29日,白崇禧飛離武漢前往桂林準備與李宗仁見面,一方面想聽聽大哥的方案靠譜不靠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哥對反蔣一事慎重再慎重。

不過就當飛機臨近桂林時,天上突降暴雨,白崇禧只得改飛廣州。

當晚,蔣介石在在黃埔軍校舊址會晤白崇禧。

經過一番思想工作,蔣介石最終說服白崇禧與之合作,李白二人就此分道揚鑣。

我們很難想象要是那天桂林不下雨,讓李宗仁先見到白崇禧,歷史會是什麽結果。

此前幾十年裏,每逢桂系做重大決策李宗仁都能做白崇禧的主,白也極其信任大哥;然而就是這最後一次,功敗垂成。

李宗仁曾警告白崇禧(身著軍裝者)「桂系到台灣無用武之地」,但白仍執意赴台灣。1954年3月10日,蔣介石組織國民大會罷免時,白舉起雙手表示贊成

1949年底,四野大軍攻入廣西,負隅頑抗的白崇禧桂系軍大敗。

桂系殘兵一部份敗退走海路被運往海南島,另有一部退入越南境內。

1949年12月14日,四野大軍攻占鎮南關,解放廣西全境;至此,李宗仁白崇禧幾十年起家的部隊傷亡殆盡。

廣西戰役失敗後,白崇禧飛往海南島,留守的殘兵重新編成第一兵團,交由黃傑指揮。

時任東南軍政長官的陳誠密電指示黃傑:先入越南建立根據地,再圖反攻。

於是黃傑便命令部隊以「輕裝分散」的形式退入越南境內,以躲避解放軍的追擊。

越南當時屬於法國殖民地,我軍不願意直接攻入越南境內與法軍產生沖突,遂在邊境處停止追擊。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國軍高層陳誠、白崇禧等人之所以決策把殘兵退入越南境內,其實是有引誘解放軍入越的想法。

按照他們的思路,接下來國軍將與法軍聯合進攻胡誌明的地盤作為國家根據地,把中國內戰攪成「國際問題」。

要是能吸引美國介入,那就更好了。

所以解放軍並沒有入越清剿,而是把戰線由軍事層面轉移至外交層面。

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廣播,指責駐越法軍允許國軍部隊進入越南,並行表外交聲明施壓。

法屬殖民地時期的河內

法國人面對蜂擁而至的國軍敗兵感到非常棘手,讓國軍大搖大擺過境吧,一方面得罪新中國政府,另一方面顏面何存?

圍剿國軍吧,那可是三萬多正規軍啊,真打起來法國人也費勁。

既然「麻桿打狼兩頭怕」,那雙方就開始談判吧。

於是第一兵團司令黃傑派出自己的參謀長何竹本為代表,偕外事處長一起到峙馬屯,與法駐諒山邊防軍參謀長奧裏亞中校會晤。

雙方於1949年12月12日簽下【峙馬協定】,具體內容如下:

  1. 法國同意國軍假道越南海防轉運台灣;

  2. 國軍武器交法方封存,由政府交涉發還;

  3. 沿途警戒由法方派出,給養由法方補給;

  4. 12月13日開始行動,分五百人為一組,婦孺先行入境。

「協定」達成後,國軍開始向越南境內聚集,期間國軍與胡誌明的越共遊擊隊發生沖突,一路且戰且走。

12月24日,法軍看到蜂擁而至的軍隊和難民越來越多,且考慮到新中國政府的施壓,開始後悔放國軍入境。

為了防止生亂,法軍撕毀「協定」,想強行收繳國軍的武器。

雙方遂爆發沖突。

法軍方面毫不含糊,直接派飛機轟炸國軍,雙方激戰至1950年1月6日,國軍因彈盡糧絕被迫向法軍投降。

此後法軍以「保護」的名義把解除武裝的國軍拘禁在越南北方蒙陽與萊姆法郎兩處集中營裏。

1950年春,有了新中國支持的胡誌明越共在北方越戰越勇。

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勢,法國人開始考慮將北方集中營裏的三萬余名國軍南下遷移至富國島等地。

這場橫跨越南南北的大遷移直到1951年才徹底完成。

富國島上的沙灘

作為西方陣營的老大哥,美國曾出面和法國磋商這支被扣國軍的事宜,美方想把這三萬余人武裝起來,直接編入駐越法軍同北方的越共作戰。

不過法國方面倒是對美國的建議非常慎重,他們擔心這會給解放軍直接出兵越南以借口,遂拒絕了美方的提議,繼續將國軍軟禁在島上。

法國人把國軍趕到島上後便置之不理,連營房都沒有提供。

國軍只能自力更生,自己動手在島上蓋醫院、學校,修復機場等交通設施,處境甚是淒慘。

經過幾年的努力,國家在這個離故國千裏之外的小島上慢慢紮下來根,還發展起農漁產業。

為什麽蔣介石不急於把這支孤苦伶仃的部隊接回台灣呢?

原來在韓戰爆發後,老蔣極度興奮,一直做著「反攻」的春秋大夢。

在他的設想中,越南(黃傑)和緬甸(李彌)的這兩支孤軍將成為反攻大陸的「奇兵」。

直到1952年春,台灣方面才透過美國方面與法國交涉,提出撤回富國島部隊的請求。

待溝通完畢後,國民黨政府在島內各地興建了「克難住宅」,命名為「赴台新村」,後改名「富台新村」。

1953年5月,台灣方面派船赴富國島接回了這批流亡越南三年多的國軍,有部份國軍不願意離開,最終滯留在越南和柬埔寨成為僑民,實際抵達台灣的人數為30087人。

1959年,台軍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代表蔣介石向海軍陸戰隊頒發錦旗。台軍海軍陸戰隊的一部前身就是流亡越南的「富台部隊」。

國軍撤走後,富國島的營房被南越政府改造成「富國監獄」。

六七十年代越南戰爭期間,富國島是當時南越政府最大的集中營,巔峰期曾關押著四萬余人。

1975年5月1日,柬埔寨的一支分隊曾登陸占領富國島,但很快被越南奪回。

該事件導致了柬越兩國一系列的邊境沖突,被認為是1979年越柬戰爭的導火線。

越南革新開放後,富國島被開放為觀光景點,因景色秀麗和免簽政策吸引了不少遊客。

近年來,越南在學習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經驗後,還計劃把該島打造成越南的「自貿區」……

故事的最後來到台灣。

富國島的國軍赴台後,成為被重點宣傳的物件。

1955年11月,在高雄市第一大湖大貝湖(今稱「澄清湖」)內,台當局人工填出了一個一百平方米的小島。

這座小島被命名為「富國島」,以紀念這支在越南的孤軍。

小島與湖岸有橋連線,島上有紀念碑,島外側有涼亭建築,名曰「思源亭」。

「思源亭」這個名字或許是有意在提醒這些遷台的人——飲水思源,不忘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