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逃到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居然成了緬甸「土皇帝」,留下6萬後代

2023-12-29歷史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金三角地處泰國、緬甸、老撾的交界處,是東南亞最聲名狼藉的地方。

這裏不僅盛產毒品,而且還有各種犯罪勢力在猖獗,再加上地勢的因素,讓周邊很多國家對此無力管控。

1949年蔣介石兵敗大陸時,他的一支部隊經過雲南邊境逃往金三角地帶,後來還成為了當地的土皇帝。

當時,國共內戰進入到最後的時刻,我軍勢如破竹,打得蔣介石部隊無力抵抗,淮海戰役一過,我軍已經解放了中華大地上的很多省份。

蔣介石眼看大勢已去,但仍然有些不死心,他在去留之間徘徊。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蔣介石決定退居台灣,同時還命一些軍隊留在內陸,以土匪山賊進行潛伏,等待日後進行反攻。

當時他的一支殘余勢力鎮守雲南,然而眼看中國共產黨即將解放雲南,這支以團長李國輝為首的部隊只得撤出雲南,逃往金三角地區。

李國輝

這支部隊在到達金三角地區之後又有哪些故事?後來這支部隊又有怎樣的結局呢?

殘余蔣軍逃往金三角

1949年下半年,蔣介石聞聽國軍一步步敗退,他心中五味雜陳,面對著自己軍隊的潰敗,他無數次嘆息,感嘆自己時運不濟。

眼看我軍即將從他的手中解放全國,他只能作出逃亡台灣的決策。

他的軍隊當中,一部份人願意留在內地,為他日後「反攻大業」效犬馬之勞,這就是後來剿匪行動中,剿滅的那些「土匪勢力」,另一部份則願意跟隨他逃亡台灣。

正在蔣介石號令部隊盡數撤退的時候,雲南傳來了訊息,讓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是雲南的國軍將領盧漢棄暗投明,並且率領部隊攻打駐守在雲南的國軍。

盧漢

蔣介石氣的咬牙切齒,他下令在雲南的殘部要誓死抵抗。

當時,負責雲南方面的第八軍軍長李彌還來個臨陣脫逃,將殘隊滯留雲南,自己先逃亡台灣。蔣介石又命雲南的第八軍709團的團長李國輝繼續領兵抵抗。

於是李國輝只得帶領殘隊同盧漢軍隊展開殊死搏鬥,最後還是被盧漢軍隊打退。

李國輝只得帶著剩余的1500人逃走,一路向緬甸方向逃去。他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等到達之後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接到蔣介石號令之後,再進行反攻也不遲。

我軍到達雲南,與盧漢成功會師後,盧漢報告李國輝殘隊被他打退,正向緬甸方向逃竄。

於是我軍本來打算繼續追擊,但是上級一聲令下,讓軍隊不要繼續追了,這才放過了這支蔣軍殘隊!

這支隊伍為了怕我軍追上來,他們不得不一路逃竄到緬甸的北部。眼看已經過了國界線,李國輝覺得已經出國,我軍也不會追過來,索性就在當地駐紮下來。

第二天李國輝在行軍當中,遇到了蔣軍的另一支殘隊,由譚忠率領,兩人盡管第一次見面,但相同的遭遇使得他們彼此感同身受,之後兩人決定就此聯合在一起,共同在緬甸駐紮下來。

當時緬甸國內政局動蕩,社會很不穩定,兩人為了更好地保存自身實力,打算找一個人煙稀少的地區休養生息,在養足了精神好之後在嘗試和逃往台灣的蔣介石聯絡。

李譚部隊在緬甸自食其力

他們走著走著就來到緬甸的熱帶雨林處,這裏就是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地帶。盡管士兵們都是軍人出身,但是滇緬邊境的氣候和環境都讓他們吃不消。

正巧他們攜帶的糧食已經吃完了,李國輝放眼四周,並沒有發現有村寨,只能采取最原始的狩獵方式來勉強撐著。

這樣的情況過了兩個星期,李國輝和譚忠認為已經休養得差不多了,靠著攜帶的電台他們打算試一試與蔣介石聯絡。

經過幾次偵錯,他們終於與蔣介石方面取得了聯系。

然後在台灣的蔣介石稱自己剛到台灣,還沒有站穩腳跟,現在沒辦法派人過來接他們,但承諾會想辦法給他們送來五萬泰銖,讓他們先撐一段時間。

李國輝和譚忠剛開始還認為回到台灣有希望,然後一個星期過去了,蔣介石方面一直沒有回應他們,更沒有兌現五萬泰銖的事情。

心思縝密的李國輝想著,目前也無法回到國內,更沒有辦法去往台灣,不如在緬甸先紮根再說。

譚忠也覺得李國輝的想法有道理,作為一名軍人,軍人的天職就是保衛國家疆域不受到侵略者打擊,而眼下他們的那個「國家」早已滅亡,等於他們現在已經是流亡的散軍,不如就在緬甸發展,成為一股地方勢力。

於是在李國輝和譚忠的決策下,部隊決定正式留在緬甸,他倆經過一整晚的策劃。

第二天李國輝召集了所有部下,宣布了接下來的安排,軍隊中的士兵考慮李國輝能力卓越,且來緬甸時經歷的一些磨難,身為團長的李國輝一直領導有方,大夥都受益,全隊一致贊成。

就此,李國輝成為了這支隊伍的總指揮,而譚忠則作為副指揮,帶領一整支部隊開始在緬甸自力更生。

李國輝覺得作為部隊,應該有一個根據地,並且要不斷發展隊伍,不僅為了保全自己,同時也方便日後應對當地戰事,隊伍能夠及時上陣作戰。

於是他們很快找到了一處據點,並且就此建立了營地,開始向周圍招兵買馬,李譚軍隊的陣勢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前來圍觀,在李譚的鼓動下,一些緬甸原住民打算投靠他們。

畢竟過去,中國軍隊曾經幫助緬軍共同抗擊日本人,緬甸人對中國軍隊一向有好感。

隨著隊伍的壯大,也讓在緬甸原生的一些蔣軍殘兵們慕名來抱團取暖,甚至引來一些當地的華僑們,拿出自己的積蓄來資助李譚部隊。

李譚部隊一開始還靠周邊居民,華僑的資助來維持生計,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也覺得微博的經費無法支撐整個部隊發展繁衍下去。

李國輝和譚忠多次商量之後,決定調整一下軍隊,將其分為三個小分隊,使得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也能更好維系整個組織的運作。

在李國輝的劃分下,第一支小分隊負責家園的建設,日常工作就是在營地中幹各種和生計有關的事情;

第二支小分隊則負責維護營地的治安,日常工作就是在營地內外進行巡邏,保障大本營的安全;

第三支小分隊則全權負責和周邊進行合作,以保鏢的方式同當地商人進行合作,保障他們的交易順暢,與此同時,還能賺取到一定的費用,維系著整個軍隊的日常開銷。

就這樣,李譚部隊開始了自力更生的打拼,負責保鏢工作的小分隊也成為軍隊的經濟命脈,彼時緬甸當地已經有很多人做毒品生意,他們急需一支隊伍保障他們的安全,這讓李國輝對此不得不做出嚴格的規定。

李國輝下令軍隊中任何人不得沾染毒品,一經發現立刻就槍斃。

他們所做的只是保障一些毒品商隊能夠交易順利,很快李國輝的保鏢小分隊成為了金三角地區有名的「護毒組織」,憑借著保鏢工作,李國輝收取了高額的費用,使得軍隊的經濟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他們也很快融入了緬甸當地的習俗當中,而且還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很多緬甸老百姓看著這支軍隊自力更生,紛紛對他們表示支持,而且還願意與之結親。

得到了當地人民認可的李譚部隊開始混得風生水起。

李譚部隊引發了外界關註

這支蔣軍殘余勢力在緬甸不斷發展壯大,名聲越來越響亮,自然引起了緬甸當局的忌憚,他們非常害怕這是蔣介石的陰謀。

這支部隊和當地人打得火熱,是為了更進一步取得民心,日後則會更進一步,直接以武力取代緬甸當局成為新的領導者。

於是緬甸當局迅速集結了將近6000多人的軍隊,以討伐的名義剿滅這支滯留緬甸的蔣介石殘余勢力。

緬甸軍隊由於沒有經歷過長期的戰爭,盡管他們人數眾多,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比不上李譚部隊,畢竟這支部隊不僅在武器上非常精良,同時他們的作戰經驗豐富,更有先進作戰方式。

正式交戰之後,沒多久緬軍就被打退。

緬甸當局者一看,這支部隊戰鬥力遠在緬軍之上,於是只能派人來講和,並且願意和李國輝簽署一系列契約,希望李國輝能夠後退到邊境上,這樣也不會給緬甸當局造成壓力。

同時緬甸當局還承諾會給李國輝一些補貼,供他們繁衍生計。

李國輝的目的只想帶著全軍士兵在緬甸生活下去,並沒有攻占緬甸的想法,於是他答應了緬方的要求。

之後緬方撤走了軍隊,但隨著一天又一天過去,緬甸當局看著李譚部隊在金三角地區混得如魚得水,認為他們肯定有其他目的,於是找各種理由向李國輝發電報,請求他們撤軍。

在台灣,逐漸站穩腳跟的蔣介石,得知李國輝在緬甸混得不錯,他非常高興。

但是蔣介石一直忘不了他的反撲夢想,於是下令李國輝率軍進行第一圈反攻。然後這支部隊打緬軍綽綽有余,但反攻我軍時,卻被我軍打得毫無還擊,只得撤回緬甸來。

緬方一看,這支部隊果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緬甸當局又不敢繼續派兵去討伐。

於是緬方只能多次督促蔣介石從緬甸撤走這支部隊,並且還告到聯合國去,鬧得美國人也知道了這件事情。

李譚部隊紮根金三角

在多方施壓下,蔣介石無奈,只能名義上下令召回這支部隊,然而蔣介石卻一直吩咐李國輝不要一次性撤完,要分批次。

當士兵們得知蔣介石要她們離開緬甸時,他們表示非常不願意,因為在金三角地區呆的時間長了,一開始他們不適應當地氣候和民俗,但現在適應了,而且還和當地人聯姻,很多人都不打算離開,想就此留在這裏。

蔣介石聽聞士兵們大多不想離開金三角,他很是憤怒,說緬甸又不是他們的家,為何不想離開。

同時也為了說服這支部隊還能為他辦事,他多次派遣自己的心腹大將柳元麟前去緬甸動員一眾將士們,然而很多士兵不為所動,這讓蔣介石非常頭疼,因為距離遠,他也管不到。

1960年,中緬正式建交,並且簽訂了一系列協定。

緬甸方面這下終於找到了理由,請求中國出面幫他們趕走這些賴著不走的蔣軍殘余部隊。

很快中國便派出軍隊趕赴緬甸,清剿這支部隊,這就是著名的「湄公河之春」行動。

我軍打得他們招架不住,一舉殲滅了他們絕大多數人,只有剩余幾百人還在茍延殘喘,頑強地抵抗。

蔣介石聞訊之後,也徹底死心,命令他們趕快從緬甸撤回台灣。活下來的士兵們對蔣介石失去了信任,他們更希望就此留在這裏,過普通人的生活,不想繼續給蔣介石賣命。

幾百名士兵們決定從此在金三角地區紮根,並且淡出了國家之間的紛爭。據後來的粗略估計,這支蔣軍殘余部隊在金三角地區,還繁衍了將近6萬人的子孫後代。

然後金三角地區落後的情況,使得他們的後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不僅當地教育落後,使得他們的子孫只能從事一些苦力活為生,甚至有些人還走上了販毒的道路,可謂命運悲慘。

結語

戰爭的形成原因是復雜的,而且一旦發生,個人的命運也無法被自身掌控,並且還會因此發生改變。

這支滯留緬甸的蔣軍殘隊的故事,使得我們可以看到李國輝忠誠可嘉的精神,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他們仍然選擇自力更生,繼而生存下來,但他的愚忠也使得自身無法從緬甸脫身,從此成為了流亡在外的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