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原本只是公孫瓚的手下!為何到了徐州後,卻被陶謙三讓徐州?

2024-07-25歷史

公元194年,隨著徐州牧陶謙病重,原本地位並不算高的劉備,忽然就成了徐州的風雲人物。

據史書記載,在陶謙病重之前,曾經和徐州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使徐州安定。」而在【三國演義】當中,陶謙去世之前,更是三次禮讓徐州,希望劉備能夠接替自己,在自己死後管理徐州。

當然,在正史上,肯定是沒有‘三讓徐州’這種事情。而且對於陶謙臨死之前,是否曾經希望劉備接班,這事史書上也存在很大的爭議。甚至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陶謙活著的時候,其實對劉備頗為忌憚,還生怕劉備搶了自己的地盤。

不過不管真相如何,總之在陶謙死後,劉備在糜竺等人的擁護下,確實是自領為徐州牧。從這時開始,劉備開始接管徐州,正式成為整個徐州的新主人。

這一年,劉備才剛剛34歲。

在東漢末年的這段歷史上,劉備接任徐州牧這件事,無疑是一個重要事件。在此之前,從歷史整體的角度來看,劉備其實並不算什麽大人物,根本沒有左右歷史走向的能力。但是在接管徐州之後,劉備卻開始逐漸走到了歷史舞台的中央,深刻參與接下來的歷史發展。

不過,對於劉備接管徐州這段歷史,後世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大家最大的疑惑就在於:接管徐州之前的劉備,只是公孫瓚手底下一個普通的將軍!為何在陶謙死後,以糜竺為首的徐州本土豪強,願意支持劉備做徐州州牧?

難道說,真的是像演義小說裏的說的那樣,大家是看準了劉備的仁厚?或者說,劉備靠著漢室宗親的名分,取得了徐州軍民的信服,所以大家才願意推舉他做徐州牧?

從公孫瓚手底下的一個普通將軍,到接管徐州的新任徐州牧……這期間,劉備到底都經歷了什麽呢?

對於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只看劉備的傳記,其實我們很難真正弄清楚。只有將同時代其他所有關聯人物的故事,全部連起來之後,我們或許才能看清其中的端倪。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從劉備在公孫瓚麾下的時候說起。

對於劉備早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劉備早年家裏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在族人的支持下,還是拜到了那位名將盧植的門下。就是在盧植門下求學期間,劉備結識了公孫瓚。

而接下來,從盧植門下畢業之後,劉備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在劉備二十多歲的時候,盡管劉備參與鎮壓了黃巾起義。後來又在冀州,參與平定了‘張純之叛’。

靠著這些戰功,劉備先後拿下了安喜縣尉、下密縣丞、高唐縣令等職位。但是因為劉備在上面沒人,加上他性格比較耿直,不肯趨炎附勢。每次做官都做不長,之後總會丟掉自己的官職。

就這樣,在過了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後,到了劉備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劉備忽然聽說,自己的老同學公孫瓚,當時在幽州那邊混的不錯。於是後來,劉備就去投奔了公孫瓚。

對於劉備投奔公孫瓚的詳細時間,史書上其實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時間點,應該就是在漢靈帝駕崩前後,誤差不會超過一年。

彼時的公孫瓚,靠著平定幽州的叛亂,已經成了幽州實力最強的將軍。當時公孫瓚正駐紮在今天的河北唐山一帶,直接統領了超過一萬的正規軍,步兵騎兵都有。不過在公孫瓚頭上,此時還壓著一位幽州牧劉虞。

之前公孫瓚能夠迅速崛起,除了靠自己的戰功之外,其實也是靠著抱了劉虞的大腿。正是在劉虞的支持下,公孫瓚後來才能迅速擴編軍隊,提升自己的實力。

不過,隨著公孫瓚逐漸壯大之後,他卻開始逐漸有了更大的野心。後來的公孫瓚,開始不甘心屈居於劉虞之下,總想著自己割據一方,成為一方霸主。而且為了養更多的軍隊,公孫瓚多次指使軍隊,襲擾當地的百姓。

反觀劉虞,他是一個典型的漢室忠臣。在擔任幽州牧之後,劉虞想的都是如何保境安民。對於公孫瓚襲擾百姓的這種行為,他自然是非常看不慣。於是到了漢靈帝駕崩之後這段時間,雙方的關系也就越來越差,逐漸開始分道揚鑣。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前來投奔了公孫瓚。

對於劉備的到來,公孫瓚作為老同學老大哥,自然是高興的。但接下來,對於如何安置劉備,公孫瓚卻不太好安排了。

別看此時公孫瓚麾下人馬不少,但嚴格來說,他的手上其實並沒有人事權。真正決定給不給編制的人,其實還是那位幽州牧劉虞。

當然,如果只是一個普通士兵,或者下層軍官,公孫瓚還是能安排的。可是劉備大老遠來投奔他,他給劉備的位置,顯然不能太低。

於是後來,公孫瓚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讓劉備做了自己麾下的‘別部司馬’。

所謂的別部司馬,類比今天的話,有點類似於‘獨立團團長’。一個別部司馬,可以管轄自己麾下的軍隊。但是這支軍隊本身,往往並不在標準的戰鬥序列當中。

也就是說,公孫瓚當時明面上只有一萬多人。但是除了這一萬人之外,他招募了多少部曲、義從、別部……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正是靠著這個法子,後來公孫瓚逐漸繞過了劉虞的限制,再次擴編了自己的軍隊。不過,這個辦法也不是沒有弊端。所有的這些部曲、義從、別部,因為不在常規戰鬥序列當中,所以劉虞這個州牧,是不用管他們的軍餉和裝備的!

所以,劉備當時從公孫瓚這裏得到的,就只是一個別部司馬的官帽子。至於接下來怎麽招募士兵,怎麽擴編,怎麽搞軍餉……這些問題,基本上就得劉備自己來解決。

這個問題,當時幾乎快要壓垮了劉備。

要知道,劉備起家,完全是靠著自己,並沒有靠家族的力量。而他當初起兵的第一桶金,也是兩個商人張世平糊蘇雙提供的。而從起兵開始,此後的幾年裏,因為劉備他們一直屬於一支‘民團’性質的軍隊,東漢政府根本不管他們的軍餉。

所以在那幾年裏,劉備帶著這夥人,更像是一個僱用兵團體,誰出錢就幫誰打仗。而這種狀態,接下來也將一直持續到他入主徐州之前。

不過好在,就在劉備成為別部司馬的同時,一個突發事件,解決了他的問題。

公元191年年底,公孫瓚和袁紹開戰了。

這段歷史其實也比較復雜。大致就是公孫瓚崛起之後,急需擺脫劉虞的控制。但作為自己的老上司,劉虞在幽州聲望極高,公孫瓚又不能馬上和他翻臉。恰好在這個時候,冀州的袁紹,也想擺脫自己頂頭上司韓馥的管理,袁紹想要搶韓馥冀州牧的位置。

於是後來,袁紹就和公孫瓚,暗地裏達成了一些協定。按照約定,公孫瓚從幽州出兵,進軍冀州,用軍隊給韓馥施壓。如此一來,韓馥因為害怕公孫瓚,自然就只能讓位給袁紹。而公孫瓚這邊,也能趁機占領一塊冀州的地盤。

不過接下來,等到韓馥真的讓位之後,公孫瓚和袁紹之間,就開始起沖突了。畢竟,公孫瓚出兵,就是為了離開幽州搶地盤。而此時的袁紹,已經將冀州當成了自己的地盤。

於是再之後,雙方就開打了。

而雙方開打之後,因為袁紹和公孫瓚都比較能打,短時間內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就在這個時候,雙方幾乎同時將各自的目光,投向了旁邊的青州。

此時的青州,基本處於無主之地的狀態。之前青州出現了很多黃巾軍,但是之前的青州刺史,卻帶著全部精銳,前去參加關東聯軍,結果就被這些青州黃巾軍偷了家。而到了這個時間點,青州內部正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那些黃巾軍雖然占據了官府,但是卻根本不懂,如何經營地盤。

於是,此時的公孫瓚和袁紹,就同時派了自己的人,前去接管青州。顯然在這個時間點,誰能掌控青州,誰就能壯大自身實力,繼而戰勝對方。

當時袁紹這邊,派到的青州的是一個叫臧霸的人。而公孫瓚這邊,則是派了一個叫田楷的人。而這個田楷前往青州擔任刺史,身邊自然得帶一些軍隊。

於是就這樣,劉備接下來就被派到了田楷麾下,幫助田楷爭奪青州。

因為上頭有了明確的支持,所以攻略青州期間,劉備也就不用再為軍餉發愁。後勤補給的問題,全都可以找田楷這個刺史大人報銷了。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劉備一直在青州地區作戰。但對於劉備接下來一年的具體戰例,史書上卻只字未提,只是提到了劉備曾經被刺殺的一個小故事。據說當時劉備初到平原,當地有一個叫劉平的人不服劉備,所以就派人去刺殺劉備。結果刺客到了之後,反倒因為劉備的禮遇,放棄了刺殺。

而除了這個小故事之外,其他和劉備有關的事跡,史書上就半點都沒寫了。

對此,後世很多史學家猜,極有可能是當時雙方的戰爭,對青州當地,造成了極大的損傷。這件事在史書上,可是有明確記載的。【後漢書】對此記載為糧食並盡,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無青草。

所以對於劉備來說,這兩年的戰鬥,一直被他當成一個人生汙點,後來一直不怎麽提。如此一來,連當事人都不願意多說,後來的史官自然也無從知曉了。

不過在這兩年當中,盡管戰事艱難,劉備卻還是靠著戰功,逐漸獲得了平原國相的官職。

大概也就是在劉備戰青州的這段時間裏,漢末的歷史主線劇情,開始不斷向前推進。關中那邊,董卓被呂布刺殺,然後李傕和郭汜又打進了長安。荊州那邊,劉表幹掉了孫堅,順利統一了大部份的荊州。

同時,還是在這一年,徐州州牧陶謙開始牽頭,推舉朱儁做太師,然後第二次組建聯軍,想要一口氣打進關中。但最後,終究是因為朱儁放棄,聯軍無疾而終。

而在黃河以北的華北地區,當時袁紹和公孫瓚兩大集團,則是鬥得不亦樂乎。

總之,在公元192年這一年,整個中原已經陷入了混戰。而和各地的梟雄相比,此時只是平原國相的劉備,還只是一個小人物。聽說過他名字的人,其實也寥寥無幾。

另外,這裏多說一句:正史上其實並沒有什麽‘三英戰呂布’。之前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公孫瓚只是做了一些策應工作。而當時劉備在公孫瓚麾下做事,應該也沒參戰。至少在正史上,我們並沒有找到劉備討伐董卓的記載。

所以此時的劉備,其實依然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而此時距離劉備接管徐州,只剩下不到兩年。但也就是在這兩年裏,劉備卻經歷了一場最不可思議的奇遇。

首先,就在劉備奉命駐守青州高唐縣一帶的時候,旁邊北海郡的北海國相孔融,忽然給他發來了一封求救信。

這個孔融,就是讓梨的那個孔融。

作為東漢末年的名士,孔融其實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的故事也比較多。但也正是因為他比較正直,之前他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得罪了董卓。好在那時候董卓剛剛入京,對於士族集團的支持還比較依賴,暫時也就沒殺孔融。

不過即便如此,當時董卓還是動用自己的權力,直接把孔融一腳提出了京城,外放到了青州的北海國,擔任國相。當時在青州一帶,黃巾軍勢力正是最為強大的時候。所以董卓的這個做法,其實就是想派孔融過來送死。

但沒想到的是,盡管孔融戰鬥力不太行,但是做人卻真的很不錯。到了北海國之後,盡管他多次被黃巾軍擊敗,但卻一直禮賢下士,尊敬當地的名士。這讓很多當地的士族,對他的刮目相看,也願意出錢出人支持他。

所以就這樣,作為一介書生的孔融,後來竟然還真的在北海國站住了腳!甚至於之前陶謙組建聯軍的時候,他還跟著摻和了一腳。

不過可惜的是,在這之後不久,孔融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當時青州黃巾軍的主帥管亥,很快盯上了孔融這個軟柿子。和袁紹、公孫瓚雙方相比,孔融明顯更容易欺負。所以後來,管亥就帶著麾下的起義軍,直接在今天的山東昌邑一帶,困住了孔融。

危急關頭,孔融就連忙派自己的下屬太史慈,突圍出去求救。

再之後,太史慈就找到了劉備這裏。

其實從孔融駐守的昌邑地區,到劉備駐守的高唐地區,中間還隔了五六百裏的距離。所以後世對此有兩個猜測。一種猜測是,劉備當時換防了,他和他的軍隊並不在高唐,而是在昌邑周圍,所以才迅速接到孔融的求救。

另一種猜測是,當時太史慈帶著求救信,跑了很多地方,但卻沒任何人願意出手增援。唯獨到了劉備這裏,劉備才點頭出兵。

反正不管真相如何,在收到孔融的求救信之後,劉備很快就派了三千精兵,前去增援孔融。而且在增援之前,劉備還說了一句特別有名的話。

‘北海相孔融竟然知道這世上有劉備?’

顯然,當時在劉備眼裏,他也不認為自己是什麽有名的人物。

這一年,劉備已經33歲了。

但也就是在解救孔融的這一戰當中,因為救下了孔融,劉備和孔融就有了一些來往。而孔融這邊,之前和陶謙又有接觸,兩人曾經聯名推舉朱儁做太師。所以後來,陶謙也就知道了劉備的名字。

就這樣,轉過年到了公元194年,歷史上又發生了一個突發事件,再次改變了劉備的命運。

這一年,曹操他爹死了。

有關曹操他爹的死因,後世其實一直沒有明確答案。我們只知道,之前曹操起兵的時候,他爹帶著家眷,躲在了徐州的瑯琊郡避難。而等到曹操占領一塊地盤之後,他爹就帶著一家老小,過來投奔他。

結果在來的路上,曹操他爹忽然被人給殺了。

在這件事的背後,到底有沒有徐州牧陶謙的授意,亦或者只是一些流民作亂,後世已經沒法確定了。但顯然,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曹操肯定忍不了。

在曹操他爹被殺之前,曹操本來就已經殺入徐州,準備來搶陶謙的地盤。如今父親被殺,自然就讓曹操更有了殺入徐州的理由。所以很快,曹操就再次打了過來。

面對曹操的憤怒,陶謙自然是擋不住的,所以只能向旁邊的青州求救。而當時在青州這邊,一半由公孫瓚麾下的田楷說了算,另一半由袁紹陣營說了算。而當時的曹操,基本就屬於袁紹的小弟。

這樣一來,陶謙自然就只能向田楷求救。

而面對陶謙的求救,田楷也沒拒絕。顯然,這是一個將陶謙拉入己方陣營的好機會。如果陶謙帶著整個徐州,全部依附到公孫瓚的陣營,無疑會極大的改變戰局。

於是就這樣,田楷帶著劉備,開始前往徐州增援陶謙。

而對於劉備到達徐州之後的事情,接下來史書上的記載,則是有些撲朔迷離。

我們能夠確定的大歷史趨勢是:田楷和劉備增援徐州之後,很快就擊退了曹操。而且當時曹操後院起火,他的根據地兗州,被張邈和呂布聯手偷家了。如此一來,曹操自然也無法再繼續進攻,只能暫時撤回兗州。

就這樣,曹操被擊退了。

但有意思的是,曹操被擊退之後,作為援兵的劉備,卻並沒有就此退回青州。相反,接下來他直接留在了徐州!

對於劉備留在徐州的原因,後世其實有各種分析。大家普遍認為,劉備留下來的原因,大致有三個。一是因為當時田楷想讓他留下,田楷想要趁機插手徐州。二是陶謙想讓他留下,畢竟此時陶謙勢弱,只有留下劉備這種僱用兵,才能擋住曹操。

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更加隱晦。

後世很多人認為,此時的劉備,很可能已經對他的那個老同學公孫瓚,徹底失望了。

因為就在不久之前,公孫瓚當街殺了他的老上司劉虞。

劉備和劉虞,盡管血緣關系隔了老遠,兩人得追溯到當年漢武帝時代,才算是實在親戚。到了他們這一代,雙方其實早就沒啥關系了。估計劉虞在世的時候,可能都沒聽說過劉備。

但這並不妨礙劉虞的死,給劉備帶來巨大的沖擊。

說到底,劉備還是老劉家的人。公孫瓚就算和他是同學關系,他也不可能看著一個外人,來殺自己家人,搶自己家的基業。而且劉虞在幽州聲譽極好,不管怎麽看,公孫瓚都不應該殺他。

但對於劉備來說,公孫瓚之前又對他有恩。想要讓他因為這件事,直接和公孫瓚翻臉,似乎也不太現實。

所以最後,劉備只能選擇遠走他鄉,徹底脫離公孫瓚。

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劉備願意離開青州,轉投徐州的陶謙。

就這樣,劉備經過多年的輾轉之後,終於來到了徐州。而到了徐州之後,陶謙為了拉攏他,又給他增派了四千丹陽兵。同時劉備還自己收攏了數千災民,再加上他原本手裏的一些軍隊,劉備麾下的士兵數量,第一次超過萬人。

同時,陶謙還上表朝廷,讓劉備做了豫州刺史。不過這個頭銜,註定只是一個虛銜,畢竟此時豫州也不歸陶謙管。而且當時除了劉備之外,其他幾個大勢力,也都任命了各自的豫州刺史,大家都在爭奪豫州。

但即便如此,這頂很大的官帽子,還是讓劉備喜出望外。

畢竟,這標誌著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一躍成為一方大佬。此時的劉備,不但頭上官帽子很大,而且手底下還有了一萬多的軍隊。再加上背後有陶謙支持,劉備終於算是在徐州站住了腳,徹底翻了身。

而不久之後,隨著陶謙病重,曹操又在旁邊虎視眈眈。陶謙的兩個兒子,顯然無法支撐大局。

於是後來,徐州本土豪強,就聯名推舉劉備為徐州牧,由劉備來接管徐州。

這就是劉備入主徐州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