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奉系軍閥第二代,除了張學良,還有兩位愛國者,他們是誰?

2024-07-25歷史

民國時期的奉系軍閥,是以張作霖為首領的一個重要地方武裝力量,與當時的直系軍閥,皖系軍閥並稱北洋三大地方軍閥集團。這三個軍閥集團的鼎盛時期,都曾掌控北洋政權。

但隨著各地軍閥之間的相互爭鬥,皖系軍閥第一個淡出歷史舞台,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先後進行了兩次大戰。第一次是張作霖敗了,但很快,他又重新崛起,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戰的勝利,入主北京,成為北洋政權的最後掌權人。

這樣一來,奉系軍閥也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地盤從東北三省擴充到江蘇,兵員數量大約30多萬,並且擁有自己的工兵廠,以及培養軍事幹部的講武堂,還是全國唯一一位擁有陸海空三軍的地方軍閥。

但讓人很遺憾的是,如此強悍的地方軍。在張作霖死後,奉系軍閥集團開始走下坡路。都知道,奉系軍閥的繼承者張學良,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選擇了東北易幟,奉系軍閥接受蔣介石的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侵占東北三省的戰爭。盡管當時,東北軍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人數,都是日軍的好幾倍,但作為東北軍的統帥張學良,最終選擇了不抵抗,一槍未放,帶領30萬東北軍撤出東北三省,史稱918事變。

作為奉系軍閥第二代領導人的張學良主動放棄東北確實不該,於公,他對不起東三省的百姓,於私,張學良對不起他的父親打下來的一片基業。可能少帥張學良,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發動西安事變,讓蔣介石調整國策,一致對外。

其實,奉系軍閥集團,除了張學良這位軍閥第二代外,還有張作相之子張廷樞。馮德麟之子馮庸。

張作相在奉系軍閥中擁有很高的地位,是張作霖最信任最得力的兄弟,人稱輔帥,而他的兒子張廷樞卻走上了一條,與他張學良完全不同的路。

在918事變爆發後,張廷樞反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率領部隊在錦州準備與日寇作戰,但遭到了張學良的阻止,一氣之下的張廷樞離開了東北軍,臨走時說:如果東北軍去打日本人,我第二天就來報到!在張廷樞影響下,還有4位元東北軍高級軍官,一並辭職。

離開東北軍的張廷樞在中國共產黨同誌的影響下,在抗戰時期,加入八路軍, 任職八路軍第一遊擊縱隊司令員,後在組織的安排下,張廷樞到延安學習,受到中國共產黨同誌的熱烈歡迎。

可惜天妒英才,在1940年,張廷樞肝病發作,遠赴香港治療,但治療的情況,一直不是很樂觀,後於1949年7月23日,張廷樞在北平去世,年僅45歲。

馮庸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愛國者。在父親馮德麟病逝後,他變賣所有家產,創辦馮庸大學,至此開始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

在918事變後,馮庸並沒有跟隨張學良一起撤退,而是留在了東北三省負責他的教育事業。可是,日本關東軍可不放過他,將他逮捕,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只要肯歸順大日本帝國,一切都好說。

在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馮庸誓死不屈。後來,還是在好友的幫助下,成功從日本人的手中逃脫。

重復自由的馮庸,回到北平組建義勇軍,抗擊入侵者,並帶領這些義勇軍參加了上海「一·二八」抗戰,還有後來的長城抗戰。

雖然,馮庸沒有像張廷樞那樣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後來的結局還是可以的,在解放戰爭結束後,馮庸攜眷去台灣,任職高雄要塞中將司令官。

1959年,58歲的馮庸退居二線。後於1981年,病故於台北,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