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百年戰爭克雷西之役,英國為何能痛擊法國騎士,真靠長弓手發威嗎

2024-02-02歷史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自耕貓騎手

字數:6066,閱讀時間:約16分鐘

編者按:英法百年戰爭中,英格蘭人透過下馬騎士和長弓手以及火炮的配合,在克雷西擊敗了擁有絕對數量優勢的法國騎士大軍,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神話。然而,單次戰役的勝利並不能解釋為什麽從1345-1360年整個百年戰爭前期法軍的全面劣勢。英格蘭國王的財政收入每年只有15000~20000鎊的收入,這個數額只有法蘭西國王的三分之一還要低,而人口對比則更加懸殊,英格蘭僅憑500萬的人口就幾乎肢解了擁有超過1300萬人口的法蘭西王國。要探討這種整體戰上的勝負原因,更理性的選擇在全覽1346年的戰局後,同時從雙方的戰場部署和中世紀國家體制上著眼。

前哨:1345年英格蘭的加斯科涅攻勢

一般印象中,在百年戰爭初期法國立刻就遭受了慘重失敗。不過嚴格來說,在百年戰爭的最初期即1337-1345年間,英格蘭規模龐大的低地計劃是完全失敗的。愛德華三世在受挫後同樣遭受嚴重的財政問題,而之後在布列塔尼戰場雙方也未分勝負,選擇簽訂【馬來特魯瓦休戰協定】。

▲斯海爾德河谷戰役

但是愛德華三世在休戰期間迅速整頓財政。他選擇強行延遲債務償還,直接導致他最大的債權人,佛羅倫斯最大的兩家銀行巴爾迪和佩魯奇的破產。在操縱壟斷羊毛和谷物貿易的嘗試見效甚微後,愛德華轉而說服議會允許自己采取自由貿易政策並增加貿易關稅 。

數年的戰爭和有意的宣傳已經在英格蘭催生了極高的戰爭熱情,議會批準愛德華的一系列稅收提案,甚至連教士會議都決定在三年裏捐獻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於戰爭。

▲愛德華三世

在這樣的背景下,1345年愛德華任命堂親打比伯爵蘭開斯特的亨利率領一支數千人的遠征軍從加斯科涅重新對法國西南部發動攻勢。1345年8月,蘭開斯特的亨利在英格蘭的加斯科涅總部波爾多登陸。

亨利否定了本地將領制定的穩紮穩打的計劃,以優勢兵力穿過加龍河谷晝夜行軍直撲法軍主力所在的蒙屈克。法軍被突然到達的英軍嚇退,撤向貝爾熱拉克城,亨利則率部追擊,終於在貝爾熱拉克城下追上法軍。該城鎮以一座大橋和橋頭堡橫跨多爾多涅河兩岸,法軍瘋狂擁進橋頭堡試圖向位於北岸的城內逃跑。

英軍強行攻破橋頭堡沖上大橋,而火上澆油的是法軍糟糕的指揮協調讓戰場更加混亂,北岸城門中湧出的出擊部隊和向城門逃亡的撤退部隊對沖到了一起,在混亂中遭受了英軍的屠戮。亨利乘機攻入城中,攻占了這座咽喉重鎮。並旋即進軍圍攻另一重鎮貝裏格

▲貝爾熱拉克戰役

▲蘭開斯特的亨利

在得知貝爾熱拉克的慘敗後,法國王儲立刻派遣普瓦捷的路易率領一支人數優勢的新部隊前去解圍。普瓦捷的路易在十月份到達戰場,開始攻擊英軍的外圍工事歐貝羅什城堡。

蘭開斯特的亨利迅速做出反應,「 他率領麾下主力趁著夜色接近敵軍。法軍尚未進入戰鬥距離,就遭受了弓箭手導致的慘重傷亡。盡管法軍人數占優,一度似乎處於上風,正午之前他們卻開始放棄戰鬥,退了回去。法軍戰線崩潰時,城堡中的守軍出擊了。打比軍中的重裝騎兵再次上馬,兩股兵力一起追擊分頭逃散的法軍,令他們遭受了經常落在戰鬥中失敗一方頭上的可怕大屠殺。一場惡戰之後,普瓦捷的路易被俘,卻因傷勢過重而亡。

法軍在歐貝羅什戰役已經隱隱透露出其正面野戰作戰能力相對於英軍的劣勢,盡管人數占優並一度占據優勢,但是法軍一部最後卻在混戰中突然崩潰,並導致最終全軍遭受屠戮。

▲蘭開斯特的亨利的攻勢

登陸:1346年愛德華三世在法國北部的遠征

加斯科涅戰場的大勝給了愛德華三世取得勝利的自信。1346年2月初,愛德華三世召開禦前大會,商討即將到來的戰役。愛德華三世僅有的大陸盟友佛蘭德人和布列塔尼人的代表也參與了會議。愛德華強行透過了自己龐大的征稅計劃,同時開始大規模征集各種物資。

1345年末至1346年初的冬季強制性征購軍需是英格蘭政府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此類舉動。透過成功的宣傳,愛德華在全英格蘭激發了強烈的戰爭狂熱,因此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本土強征資金物資,但並未遭到過於強烈的抵制。

按照原計劃,愛德華將在1346年6月啟程前往加斯科涅,然而在啟航前的最後一刻,他在法國叛國者阿爾古的若弗魯瓦的建議下改變了計劃,下令艦隊前往諾曼第。7月12日,愛德華幾乎未遭受任何抵抗就在北諾曼第的科唐坦半島登陸。這次所謂的遠征更像是一場超大的騎行抄掠,盡管一路攻城略地,但是英軍很難守住攻占的城鎮。

然而,由於軍隊征召和組織依賴臨時征召,從六月份就開始召開會議應對戰局變化的法國政府一直到八月份才匆忙組織起足夠反擊的軍隊。8月16日,已經行軍至巴黎近郊的愛德華三世見法軍已經集結了優勢兵力,立即摧毀橋梁北上行軍,試圖將法王腓力六世甩在身後。8月26日,精疲力竭的法軍終於在克雷西村追上了補給耗盡的英軍。

▲1346-1347愛德華三世的遠征

是日:克雷西會戰

從純軍事上看法軍的不應該在此時急於發動會戰,而事實上腓力六世也並非不知道這一點。他在此前低地的拉卡佩勒和圖爾奈兩度采取了避免主動進攻,而采取防守姿態壓迫愛德華的策略,結果都是愛德華被逼退。但是在腓力六世的立場上,克雷西戰役是他不得不主動進攻的政治仗。

此前的避戰策略已經讓腓力六世在好狠鬥勇的貴族中威望大跌,而這次遠征愛德華蹂躪了整個諾曼第並一度兵臨巴黎,如果法王仍然選擇避戰,他的威望勢必跌至谷底。而威望是法王維持統治的最重要的政治資產之一,一個威望清零的法王不僅無法控制政府,而且在各省征稅的能力也將大振幅降低。

▲腓力六世

「腓力六世避免會戰的策略無論在戰略上聽起來有多麽美妙,在政治上都成為嚴重的錯誤。避戰策略嚴重削弱了法蘭西國王的威望,而這種威望對於任何一位法蘭西國王而言無疑都是主要的政治資產,在不同的省份裏也是保持統一的一個因素。此外,法國人所遭受的嚴重損失也使得王室征稅的目標和行為看起來毫無用處,畢竟這樣的稅收似乎完全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行為。」 ——莊拿芬·山姆辛【百年戰爭】卷一

可以說,腓力六世在克雷西的魯莽決策很大程度上是受制於法國政治和稅收體制的局限性。

於是,1346年8月16日風雨如晦的傍晚五點,腓力六世在豎起了象征法蘭西王室軍事威望的聖德尼火焰戰旗。克雷西的決戰爆發了。

▲克雷西戰役

法軍從前向後分為三部份。國王將熱那亞弩手部署在第一隊,和弩手在一起的是波希米亞的約翰和他的兒子查理,以及包括他們的德意誌、捷克家臣在內的大約300名騎兵。位於第二隊的是法軍騎兵精銳,其中包括法國的許多大貴族。由暴躁沖動的王弟阿朗松伯爵統帥。第三隊由國王親自指揮,由余下的騎兵組成。

步兵可能自行列陣,部署在這三支主力部隊的兩翼。當天下午,援軍不斷抵達,法軍佇列越發膨脹。在場的部隊數量只能推測。根據可靠的同時代人估計,約有12000名重裝騎兵,另有6000名熱那亞人跟隨國王從巴黎北上。至於編年史作家稱為的「難以計數」的其他步兵,則大部份人落在後面,還在前來的路上。腓力六世麾下大概有20000~25000人。

愛德華的英軍則沿山坡排開,王儲威爾斯親王位於前方戰線,沃歷克伯爵、北安普敦伯爵等諸多貴族和他並肩而戰。英格蘭國王在後方指揮預備隊。占到軍隊大約一半數目的弓箭手部署在兩翼,位於主力戰線士兵前方,為了保護他們免遭敵方騎兵攻擊,弓箭手四周擺了一圈輜重車輛。

在英軍前方,通往戰線的各條道路上已挖掘了大量較淺的陷阱。在英軍陣地後方,另一圈車輛圍住了馬匹。所有英格蘭重裝騎兵都下馬作戰。弓箭手位於英軍兩翼,愛德華在他們周圍布設了車輛,車輛以下則是一定數量的火炮。

處於法軍第一線的弩手們首先前進,一邊行進一邊射出弩矢。在英軍右翼,長弓手們齊射反擊。長弓手在意大利人中制造了屠殺,熱那亞人的弩矢在很短的距離內就落地了。大部份人的備用弩矢也未能運抵戰場。雨水滲入了他們的器械,導致弩弦松弛。取得優勢後英格蘭的火炮也開始轟擊熱那亞人的陣地,熱那亞人被迫向後撤退,而撤退繼而很快變為了向後的潰逃。

阿朗松伯爵見熱那亞人敗退,直接率領第二隊法軍向前沖鋒,他們撞倒逃跑的意大利人,用馬蹄踐踏他們,用劍砍殺他們。法軍騎士在潰兵和大雨中早已亂作一團,在一片混亂中自顧自沖向敵軍。長弓手在兩側向法軍防護較差的胯下戰馬射擊,受到攻擊的戰馬立刻陷入恐慌,或將主人甩下,或將其拖著逃離戰線。

當剩余的法軍終於殺到前線時,威爾斯親王身邊爆發了殘酷的戰鬥。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人身著制服或可辨識的裝束,主要的辨識方式是戰吼:「聖喬治!」那是英格蘭。「蒙茹瓦,聖但尼!」這是法蘭西。在此狀況下,毫無條理的混戰相當致命。

編年史作家傅華薩講述了可能是虛構的著名故事,一位騎士奉命從親王身邊的密集人群中殺出,請求集結在國王身邊的預備隊提供支援。然後,國王說道,我的兒子是否戰死或受傷,或者是否倒地?沒有,陛下,騎士說,但他很難與敵軍匹敵,因此需要您的幫助。哦,國王說,回到他身邊,回到派你過來的那些人身邊,告訴他們,只要我的兒子還活著,他們就不要因為出現什麽險況再派人到我這裏來,也告訴他們,得讓他在這一天吃點苦頭去建立功業;要是上帝樂意,我願他完成這一歷程,榮譽由此歸於他身邊的人們。

直到戰役的最終階段,愛德華三世終於投入了決定性的重裝騎兵預備隊,戰役最終演變為一場屠殺,在法軍撤退後,英格蘭人在堆積如山的屍體中清點出包括波西米亞國王在內的1542具騎士的實體,而戰死的普通步兵數量多到已經無法辨別。

戰後:1347年的加萊圍城戰和拉羅什代爾戰役

克雷西戰役暴露了法軍在戰術層面上的巨大問題:統帥很難掌控第一線魯莽的部隊;各部隊之間缺乏配合各自為戰;作為一個整體缺乏凝聚力。因此即便人數上占據絕對優勢,法軍在正面還是很難突破已經準備充分的英軍。這種戰術上的巨大劣勢將在之後無數次的大小戰役中被重演。而這巨大缺陷在克雷西戰役後英軍圍攻加萊時暴露無余。

克雷西戰役最大的戰略意義在於扭轉了雙方在財政上的處境。失敗令腓力六世重新組織軍隊變得困難,而勝利讓愛德華能夠說服議會透過進一步的征稅計劃。直到加萊即將淪陷,法王才在惡化的財政狀況下組織起一支足夠人數的軍隊姍姍來遲,並在觀察到英軍的工事和地形不適合發動會戰後不得不未戰先退。

在加萊圍城的同時,英格蘭在布列塔尼戰場中同樣取得大捷,英格蘭傭兵將領達格沃思以不足一千人的軍隊擊敗並俘虜了擁有數千軍隊的布盧瓦的查理,此人是法王支持的布列塔尼宣稱者,從此布列塔尼局勢也逐步被英格蘭主導。

勝負豈止在戰場:從中世紀國家體制分析雙方優劣

在上述的事件中能夠明顯感受到,不管是克雷西這樣的大型會戰,還是歐貝羅什和拉羅什代爾這樣的中小型戰役,法軍即便在局部硬碰硬的戰鬥中亦很難和英軍相匹敵。英國歷史學者山姆辛將此現象歸因於雙方征召組織上的不同:

法國政府征召部隊的方式導致法軍難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部隊編制。法國軍隊是為特定戰役存在的,士兵們只有在行軍途中才會接受訓練。士兵彼此之間並不認識,也不習慣一同戰鬥。可能是出於巧合而非精心設計,英格蘭盛行的契約隨扈體系已經解決了這個困難,但在法蘭西境內此時還沒有任何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 」——莊拿芬·山姆辛【百年戰爭】卷二

上文中提到的英格蘭隨扈體系,是當時愛德華三世在英格蘭國內施行的征召組織制度,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將軍隊組織私有化,由國王和戰爭承包商簽訂代理人合約,再由代理人自行在地方上征召組織軍隊。以在拉羅什代爾戰役中俘虜布盧瓦的查理的著名代理人達格沃斯爵士的部曲為例:

達格沃思的軍隊規模一直都不大。他可以呼籲公國占領區內的布列塔尼領主與他們的佃戶及家臣出兵——有時數目相當可觀。但他的僱用軍隊核心則由300名重裝騎兵和200名弓箭手組成,是一支簽有長約的部隊;這是他組建的混合武裝團伙,一部份源自他在英格蘭的友人、親屬和家臣,一部份是赦免的罪犯和在大陸上,主要是從佛蘭德招募的僱用兵。

這種由地方豪強自行組織部曲的征召制度能夠提供更有凝聚力,訓練也更充分的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更為經濟的組織方式,能夠緩解國外的財政壓力:

自13世紀初起,法國軍隊和英格蘭軍隊一樣,不論是否源自征兵,都要支出軍餉。此外,兩支軍隊的軍餉水平大體類似,長期拖延發餉的情況也都很普遍。英法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英格蘭士兵能夠拿到更為慷慨的預支軍餉,且通常直接從雇用他們的人手中拿到金錢,他們的最終賬單由征募並率領主要隨從部隊的大貴族結清。這些大貴族之後要向財政部送出賬單,等待撥款。他們實際上為愛德華三世的軍隊提供了大量資金,讓國王能夠將沈重的開支分攤到多個年頭裏。他們之所以願意這麽做,是因為來自農業的稅入相當高,戰爭也有利可圖,還因為他們與國王關系密切,而支持國王的戰爭也是貴族身份的自然要求。

代價是這些部隊擁有極高的自主權,傭兵隊長在平時可自行出擊占領城堡據為己有。換句話說,在被集結於國王直接指揮下的情況之外時,國外和高級將領很難約束這些小股部隊,達格沃思自己就是斃於傭兵隊之間的傾軋。但是不管怎樣,在戰爭初期,英格蘭的隨扈征召制度確實為愛德華三世及其部將提供了更具戰鬥力的部隊。

▲英格蘭最傑出的僱用兵將領約翰·錢多斯

伴隨著征召組織和戰局頹勢一同惡化的,是法王的財政狀況。在中世紀後期,大部份法國人對征收戰爭稅的態度呈現出兩個特點:在除全面戰爭外的時間拒絕繳納戰爭補助金;傾向於質疑王室的征稅是否必要。

因此法王必須透過三級會議說服各等級同意征稅。這毫無疑問降低了國王為戰爭籌備資金的效率。正是這種財政體系上的低效,讓法王無法立刻對愛德華在法國北部的劫掠做出反應,而這種延誤造成的威望損失則必須以主動會戰的方式彌補。

除了征稅之外,法國王室要想在短時間內征集資金只能透過貨幣貶值操縱匯率來進行。而這將對王室信譽造成嚴重的損害,不僅令國王說服三級會議更加困難,更是引發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導致了亦納瓦拉的卡洛斯為首的反對派組建起來。

卡洛斯的反水讓法國不得不在諾曼第面臨新方向上的威脅,就這樣法國王室的財政陷入了惡性迴圈之中,愈發無力維持長期的大型戰役行動。軍餉的延誤讓本就處於劣勢的軍隊戰鬥力進一步被損傷。正如三級會議在1356年抱怨的那樣,這些軍人隨後就要與「漫長的延誤和……抱怨」陪伴多年。許多人沒拿到軍餉便已放棄服役,即便那些獲得軍餉的也不得不接受分期支付的貶值貨幣。

總結

透過上述事件和對英法中世紀國家體制的簡要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國在征召和財政上較為低效的國家機器是導致其在克雷西戰役乃至整個1360年前的戰爭前期全面敗退的主要原因,而戰場上的失敗又進一步加劇了法國國家機器的破壞,由此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而所有的矛盾在1356年讓二世被俘後陷入了總的爆發,之後破而後立的法國王室才重整力量,利用英格蘭在1364年後同樣陷入財政危機的機會發動了反攻。

參考資料:

【英】莊拿芬·山姆辛【百年戰爭】卷一、卷二

【英】李察·邦尼【歐洲財政國家的興起】

施誠【中世紀英國財政史研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自耕貓騎手,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份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