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是人民解放軍的「戰神」,十大元帥又是如何評價他的?

2024-05-09歷史

「我老了,有粟裕!」

1927年5月,粟裕被黨組織安排到武漢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工作,這支部隊是葉挺領導的黨的武裝。

來到教導隊不久,葉挺便請來了周恩來到教導隊作報告。

對於這個報告,粟裕印象特別深,因為他感到周恩來的報告句句說到了自己的心坎裏,尤其是周恩來對同誌「一定要肩負起階級的重托」,「學會打仗,用革命的軍隊去戰勝反革命的軍隊,去奪取革命的勝利」的囑托,更是讓他牢牢地記住了一輩子。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公開背叛孫中山制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向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中共中央隨即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7月25日,教導隊沿南潯鐵路向南開進,於27日到達南昌。8月1日,正式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

南昌起義後,國民黨調集重兵,對起義部隊展開了瘋狂的進攻。8月3日,根據中央原定計劃,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準備經瑞金、尋鄔進入廣東,發展革命力量,尋機攻取廣州。

9月下旬,起義軍主力遭到敵軍截擊,粟裕所在的第二十五師在朱德的指揮下,向潮汕地區前進。經過慎重考慮,朱德決定脫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贛南地區轉移。

一路上,這支部隊多次遭到國民黨軍的重兵追擊,每天都有人逃跑、叛變,但粟裕依然堅定地跟著部隊前進。最終在1928年4月來到了井岡山,與毛澤東勝利會師。會師後,粟裕成了紅四軍二十八團的一名連長。

紅二十八團是一支由南昌起義余部改編而成的部隊,因此身為紅四軍軍長的朱德,大多數時間都是隨二十八團行動。

有一次,朱德帶著陳毅來到粟裕所在的連隊,和戰士們一起幫助當地的老鄉收割稻子。那天天氣十分炎熱,戰士們見朱德累得全身都濕透了,於是便要求朱德去休息一會。

面對戰士們的要求,朱德爽朗地笑了:「沒關系,革命就像接力跑,一棒一棒傳下去,我老了,有粟裕!」

朱德的這句話,讓性格內向的粟裕感到得有些突兀,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於是他便裝作沒聽見,繼續埋頭收割稻子。

陳毅是個愛開玩笑的人,見了粟裕的窘狀,有意想捉弄一下粟裕,於是悄悄地對粟裕說:「粟裕啊,你說朱軍長咋這麽器重你啊?」粟裕想了想,搖搖頭回答道:「那是軍長對我們連有感情,不是針對我個人的。」

粟裕的這個回答,既對也不對。朱德說的「革命要一棒一棒傳下去」固然是對全體二十八團指戰員的期望,但朱德從沒有掩飾過對粟裕的「偏愛」,更沒有降低對粟裕的要求。

一次戰鬥結束後,軍部在統計戰報時,不小心把粟裕的連隊和另一個連隊的番號弄錯了,導致打了勝仗的粟裕挨了批評。

後來真相大白之後,陳毅怕粟裕鬧情緒,準備去找粟裕談談,卻被朱德制止了。朱德告訴陳毅:「只有經得起委屈的人,才是真正的革命者。我相信粟裕是個經得起委屈的真正的革命者!」

1946年8月,粟裕在蘇中取得七戰七捷之後,朱德贊嘆說,「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真不愧是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楷模!」

1947年,粟裕在孟良崮殲滅了蔣介石的第一主力整編七十四師的訊息傳到延安後,朱德興奮地寫下了一首詩送給粟裕。詩中稱贊粟裕「國賊軍心驚落葉,雄師士氣勝秋風」,還說粟裕「勝算全操在掌中」。

1948年4月,粟裕來到延安,向黨中央朱陳述華東野戰軍主力暫不過江,留在江北打大殲滅戰的戰略構想。朱德對粟裕的膽識與勇氣極為欣賞,率先支持粟裕的建議,並表揚粟裕「特別能領會統帥部的戰略方針和戰略意圖,善於捕捉戰機。」

「粟裕有古名將風」

粟裕雖然是毛主席欣賞的愛將,但他也曾兩次直言毛澤東在解放戰爭中的指揮失誤。一次是在1946年解放戰爭期間,為擴大戰果,毛澤東要粟裕兵出淮南,將內線作戰改為外線出擊,把戰爭引向國統區。粟裕回電說建議還是先在內線打對我們都有利。

當時有些同誌認為不服從主席的命令不太好,粟裕卻對這些同誌們說,自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高級指揮員不僅要熟練戰役方面的指揮,還應研究戰略問題,而不只是照搬上級的命令,否則非打敗仗不可,最終粟裕說服了毛主席,結果在打出了七戰七捷的佳績。

粟裕另一次「抗命」,是在何時渡江的問題上,與毛主席的意見不太一致。1948年初,毛主席要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渡江南進,但粟裕經過反復思考,還是向中央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粟裕認為自己帶三個縱隊下江南,固然能夠調動部份敵人,減輕劉鄧在大別山的壓力。但蔣介石不是傻瓜,不會把主力調到江南去跟我們打遊擊,因此也不會減少多少劉鄧在大別山的壓力。

而自己的三個縱隊離開中原戰場,只能是讓劉鄧身上的壓力更大,因此主張不過長江。

經過粟裕的力爭,毛主席最終接受了粟裕的意見。主席還略帶玩笑地對粟裕說,既然你要留在中原,那我就把邱清泉、黃百韜這兩股敵人算在你粟裕的名下,你要是消滅不了他們,就找你算賬!粟裕也不含糊,當場立下了軍令狀。

立下軍令狀後,粟裕接連指揮了豫東戰役和濟南戰役,解放了整個山東。

然後他又指揮了淮海戰役,消滅了盤踞在中原的國民黨八十萬大軍。對於粟裕的這份「成績單」,劉伯承元帥曾評價說:「粟裕智深勇沈,百戰百勝,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有古名將風,是中國的戰略家。」

粟裕的這份「成績單」,也令毛主席有些意外。按照他的想法是想著林彪拿下整個東北後,再揮師入關消滅盤踞在中原的國民黨軍的,沒想到四野還沒有入關,粟裕和劉伯承已經把中原的國民黨軍消滅光了。

粟裕在戰場上的高光表現,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1961年在毛主席在接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曾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

「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在十大元帥中,粟裕和陳毅相識最高,共事的時間也最久,因此對於粟裕的軍事才華,陳毅了解得也最深入。

粟裕和陳毅都參加過南昌起義,之後又一起隨朱德上了井岡山,兩人很早就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調集大軍,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在此情況下,中央決定成立華東野戰軍。毛主席特意囑咐說:華東野戰軍司令、政委由陳毅一人兼,戰役指揮由粟裕負責。

華東野戰軍成立不久,便取得了宿北戰役的勝利,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69師。之後陳、粟二人又組織了魯南戰役和萊蕪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五萬六千余人,活捉了國民黨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李仙洲。

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再次集中兵力向山東解放區進攻。陳、粟又在孟良崮消滅了國民黨軍王牌——整編第七十四師,粉碎了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的進攻。

孟良崮戰役是粟裕的軍事傑作之一,王必成將軍曾回憶說:「這次戰役,從調動兵力創造戰機,到戰役實施的全過程,無一不是按照粟裕同誌提出來的方案進行的。」

華東野戰軍在陳毅和粟裕的領導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但粟裕總是謙遜地把功勞歸功於陳毅。而陳毅對粟裕的指揮能力也十分放心,總是將全部軍事指揮權毫無保留地交給粟裕。

有一次,粟裕命令華野的一個縱隊運動到某個位置,縱隊司令員不是特別理解,在電話裏和粟裕吵了起來。陳毅十分生氣,搶過電話批評這位縱隊司令員說:「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你不要講什麽價錢!」

對方聽到是陳毅的聲音,便不敢再爭辯了,馬上按照粟裕的命令執行,結果證明,粟裕的命令是正確的。

陳毅和粟裕共事期間,兩人很少發生矛盾,這是因為陳毅十分清楚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心甘情願地願意去做粟裕身邊的「綠葉」。

1947年8月,陳毅在給毛澤東的電報中高度評價了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我認為,中國共產黨20多年來創造的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邁進。」

在和陳毅共事期間,粟裕認也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一直把陳毅看成是他的上級。他曾說過,在陳毅領導下工作,他的心情是舒暢的。

「盡打些神仙仗」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開國將帥中,林彪和粟裕被公認為兩位軍事天才。兩人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同是生於1907年,身材都不是特別高大,性格都比較內斂,指揮作戰時都喜歡把自己關在屋裏盯著地圖謀劃等等。

兩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作戰風格。林彪喜歡謀定而後動,從不打無把握之戰;而粟裕素來以打惡仗、險仗著稱,往往能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取得勝利。

對於兩人不同的指揮風格,林彪認為自己長期以來都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所以打仗較為慎重,有了七成把握才打;而粟裕長期孤軍作戰,不冒險就無法生存,所以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盡打些神仙仗」。

和陳毅一樣,林彪也參加過南昌起義,與粟裕認識的時間也比較早。起義軍經大庾整編後,被改編為7個連,林彪當時的職務是連長,粟裕則是另一個連的連指導員。

在井岡山鬥爭期間,林彪和粟裕都顯示出了不凡的軍事才能。林彪晚年曾說過:「從南昌起義到上井岡山之前,就屬我們兩個人打的最好」。

由於種種原因,林彪的職位上升得很快,很快便成了紅軍的主要指揮員之一,將粟裕遠遠甩在了身後。

解放戰爭中,這兩位軍事天才都得到了中央的器重,分別領導一支野戰軍,在關內和關外與國民黨的數百萬大軍作戰,成為蔣介石最怕聽到的名字。

粟裕在蘇中七戰七捷之後,中央將戰報通報給各戰區,林彪對粟裕以三萬兵力,竟然敢於迎戰十二萬美械國軍,還能一口氣快刀切豆腐,取得七戰七捷的大勝的這個經典戰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讓劉亞樓收集蘇中戰役資料,供自己研究。

在把自己關在屋子裏研究了兩天後,林彪感慨地對劉亞樓說:「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

淮海戰役後期,粟裕又幹了一件讓林彪欽佩不已的大事——活捉了蔣介石的愛將杜聿明。在不久前的遼沈戰役中,林彪讓杜聿明帶著東北國軍殘部順利逃到了華北,因此挨了毛主席的批評。

所以林彪看到這次杜聿明又企圖在粟裕面前故技重演,但卻被粟裕圍成了甕中之鱉,杜聿明本人也被活捉之後,對粟裕的軍事才能又有了新的認識。他曾對劉亞樓說:「粟裕沒讓杜聿明跑掉,很值得我們研究、探討和借鑒。」

「戰功高而不自居,貢獻大而不自大」

十大元帥中,葉劍英元帥對粟裕也極為器重。雖然葉帥戰爭年代與粟裕的交道打得不多,但對粟裕在戰場上的功勞和戰績卻是一清二楚。

1953年,葉劍英從廣東調到北京工作,與粟裕做起了鄰居。作為軍中的晚輩,粟裕也在第一時間親自上門拜訪葉帥。

在兩人的這次會面中,葉劍英對粟裕說:「你到總參謀部工作最合適,是對總參謀部工作的加強,你是全黨、全軍、全國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戰將,你打了很多勝仗,對革命戰爭貢獻很大。你的軍事才華令大家欽佩。」

拜訪結束後,粟裕起身告辭。葉帥堅持要送送粟裕,粟裕謙遜地說:「我哪敢勞駕您送我啊?」

葉帥笑著說:「你是百戰名將,誰人不知華東粟裕?我送送你又何妨?」粟裕也笑了:「我是滄海一‘粟’,不足掛齒。」

粟裕走後,葉帥嘆道:「粟裕戰功高而不自居,貢獻大而不自大,不簡單吶!」

葉帥堅持以「粟總」稱呼粟裕,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葉帥認為粟裕的軍功以及在軍中的地位,與自己這位元帥相當。

十大元帥中,彭總、賀總、羅帥、聶帥、徐帥對粟裕的軍事才能也非常欣賞,也都給予了很高評價,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

毛主席對於粟裕也是極為器重。在韓戰爆發後,毛澤東甚至將粟裕列為率領誌願軍入朝作戰的第一人選,只不過因為粟裕當時身體不好,才沒有成行。

他的視力當時也有問題,吃飯時必須把飯菜擺在一條直線上才能看得見,嚴重到這種程度,因此毛澤東這才用彭老總替換了粟裕,率領誌願軍入朝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