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12月20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在洛陽召開。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裴李崗遺址現場發掘負責人李永強介紹,考古人員在裴李崗遺址出土了一件目前距今最早的小口尖底瓶,很有可能是裴李崗先民用來「制曲」的容器。
考古人員在西南部墓葬M48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裴李崗遺址位於新鄭市區西北約7.5公裏的新村鎮裴李崗村西側崗地上,雙洎河經遺址西側自北向南折流向東,在這裏形成河灣,遺址就在河灣中部的崗地之上,高出河床約30米。今年8月份,裴李崗遺址考古標本室在新鄭市新村鎮裴李崗村揭牌。
2023年批準裴李崗遺址發掘面積為500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503平方米。發掘區分別位於遺址東部生活區、西南部墓葬灰坑區、西部墓葬區及西部舊石器區。另對部份2022年探方進行了補充發掘。
李永強介紹,東部生活區以裴李崗地層為主,考古人員新發現了1座陶窯。陶窯上部為倒塌燒土堆積,下部為殘陶片堆積,底部為紅燒土面。專家認為,該窯為裴李崗遺址內略偏早的遺存。
同時,考古人員在南部墓葬區新發掘墓葬20座。部份墓葬有打破關系,隨葬遺物普遍不豐富。石質工具以鏟、鐮組合為主,未見石磨盤石磨棒,少量墓葬隨葬有礪石、石球、石籽等。其中在墓葬M48中發現小口尖底瓶,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該類器物。
該小口尖底瓶長約10厘米,十分小巧,比常見的仰韶文化時期小口尖底瓶小。李永強稱,目前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初步推測其距今約7700年,很有可能是裴李崗先民用來「制曲」的容器。「最早尖底瓶的發現,為裴李崗文化與仰韶文化源流關系提供了新的實物證據。」
在西部舊石器區,除了出土石英質、燧石質遺物外,還發現鴕鳥蛋殼串珠類裝飾品,以及少量赤鐵礦、動物碎骨渣、蚌殼等遺物。
專家表示,本次發掘發現裴李崗偏早階段的陶窯,為研究該時期制陶業提供了新的資料。墓葬區發現新的墓葬,對研究裴李崗人口規模、組成、社會組織、葬俗演變、分期等提供了新資料。舊石器晚期遺存的發現,對研究舊石器晚期社會面貌,舊新石器過渡,中原地區新石器化演變過程等重大課題提供了新資料。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