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4年劉少奇建議軍隊改名「解放軍」偉人不準,事後才知其中高明

2024-07-25歷史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劉少奇提議我軍應改稱解放軍,這一提議得到多數支持。然而,朱老總和毛主席等黨中央領導卻持保留意見,毛主席直言:「時機尚未成熟。」

中央為何對此建議持否定態度?時機何時方為成熟?

【一、我軍稱謂的改變】

南昌起義前,我軍缺乏軍事武裝認識,共產黨軍隊尚未健全,故在與蔣軍交鋒中遭受重創。隨後,中國共產黨迅速行動,構築革命堡壘,將英勇隊伍正式命名為「工農革命軍」,展現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

南昌起義後,「八七會」嶄露鋒芒,首倡「武裝鬥爭贏政權」,為眾誌點燃明燈。多次工農起義翻湧,催生紅軍英姿。1930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傲然挺立,矗立於革命新紀元。

翌年,日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野心勃勃欲吞並華夏。在國民黨的重重阻礙下,無數愛國軍民挺身而出,成立了「東北抗日義勇軍」。同時,中國共產黨亦迅速行動,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共赴國難,誓死捍衛國家尊嚴。

當七七事變驟然燃起,日本囂言三月亡華,國難當頭,中國未來懸於一線。此時,聯合成為唯一出路。毛主席堅定指出:「聯合方能破敵,統一戰線方能逐退外侮。」

國共合作之際,蔣委員長積極倡議,我軍響應號召,取消紅軍番號,主力軍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並肩國民黨,隨時待命,勇往直前,捍衛家國。

隨後,中國共產黨組建「新四軍」,直面戰火,葉挺臨危受命,擔任軍長,項英亦為輔佐,自此,共產黨軍隊便以國民革命軍之名,英勇奮戰,砥礪前行。

國共合作數載,我軍日益壯大,老蔣心生嫉妒,再度掀起反共風波,試圖阻撓我軍壯大。雙方關系因此再度緊繃,形勢堪憂。

1944年,日軍在內外夾擊下岌岌可危,美軍在太平洋步步為營,蘇聯鐵騎馳騁東北,日軍敗局已定,投降近在眼前。此時,國共兩黨之爭,成為最為緊迫的議題。

我們是否應該與國民革命軍劃清界限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二、時機還未到】

延安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面對老蔣內戰之虞,軍委副主席劉少奇深思熟慮後建議:「鑒於當前形勢,為明確立場,建議將‘國民革命軍’更名為‘解放軍’,以與國民黨劃清界限,確保我軍未來之發展。」

他斷言日本已無力回天,現下核心任務是解放全中國,並警惕國民黨。十年內戰,我軍眾多將士犧牲於國軍之手,記憶猶新。如今外患漸消,蔣介石恐將矛頭對準中國共產黨,我們需嚴陣以待。

面對提議,毛主席不急於表態,沈穩地問:「我們是否需與國民黨聯手,共抗日寇?」眾人頷首,認同團結禦敵。但毛主席話鋒一轉:「皖南事變,你們還記得嗎?」眾人默然,那是心中永恒的傷痕,不容忘卻。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與皖南部隊逾九千勇士奉命北征。然而,僅兩日後,茂林之地驟起風雲,顧祝同率七師八萬余眾驟圍我軍,妄加罪名「偷襲國軍第40師」,我軍陷入重圍。

在七晝夜的鏖戰中,葉挺軍長與項英副軍長率領新四軍英勇奮戰,但終究兵力懸殊,物資耗盡。戰至終章,項英壯烈犧牲,葉挺亦被俘囚禁。我軍雖僅兩千勇士突圍,但代價沈重,損失慘重。

1月17日,蔣氏無端指責新四軍「變節」,撤銷其番號,揚言以軍法懲處葉挺。皖南事變不僅釀成悲劇,更成為中國共產黨警世之鐘。毛主席預見:「時機未到,預感至多一兩年。」

主席的意圖已昭然若揭,蔣介石當年對新四軍不軌,如今難保不會再生事端。我們主動提議分割,無疑會激化矛盾。鑒於國民黨在國內政治中的主導地位,倉促分割恐對中國共產黨不利。故須冷靜等待,機遇終將降臨。

中國共產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與國民黨進行積極鬥爭:1. 加強思想建設,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2. 推進組織建設,完善組織架構,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確保黨的決策能夠得到有效執行。3. 積極開展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和政策,增強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和支持度。透過以上措施的落實,中國共產黨可以與國民黨進行積極的鬥爭,並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為實作革命目標貢獻力量。同時,我們也要註意到,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根本目的都是為國家和人民謀福利,雙方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推進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鬥爭中,我們應該堅持團結、合作的原則,尋求雙方的共識和妥協,以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5年,日本戰敗之際,蔣公盛邀毛主席赴重慶共商國是。這場政治交鋒,毛主席以高瞻遠矚之姿,巧妙應對,未動一兵一卒,便以輿論之力,讓共產黨贏得先機,盡顯智慧與膽識。

老蔣因未獲中國共產黨罪證,暫簽「雙十協定」以示妥協。毛主席密切監視其動向。1946年,老蔣公然違約,發動內戰,然國內輿論已轉向,老蔣面臨社會與國際的嚴厲譴責。

1947年,內戰硝煙彌漫,我軍日漸壯大,逾四十萬眾。彭老總等將領倡議更名為「解放軍」,意在彰顯獨立。東北軍區羅榮恒亦表示,鑒於隸屬國民革命軍的身份引發士兵不滿,當機立斷,脫離舊制,自立門戶。

盡管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毛主席始終堅守冷靜審慎,絕不輕舉妄動。中國共產黨以堅定姿態,力求在1948年初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以穩妥策略,贏得這場歷史性的勝利,化解兩黨日益尖銳的矛盾。

遼沈戰役後,毛澤東斷言:「時機成熟,天下將定。」我軍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摒棄「國民革命軍」之名。多年的壓抑在此刻釋然,戰士們煥發出全新的活力,鬥誌昂揚。

解放軍的崛起,標誌著歷史的新篇章,亦是中國革命勝利的璀璨象征。他們肩負解放全國的重任,矢誌不渝,最終引領人民邁向輝煌勝利。

【結語】

在歷史的洪流中,解放軍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擺脫國民黨束縛的先鋒。正是毛主席的英明決策與堅定信念,引領我們準確把握時機,使解放軍踏上了輝煌征程,名揚四海。

戰士們士氣高昂,鬥誌煥發,為中國的嶄新篇章註入了堅定信念。此刻,華夏大地迎來了新的曙光,這份光明,如何能不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