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中國共產黨早期隱蔽戰線鬥爭的傑出代表李克農將軍與世長辭,他的離世,讓許多昔日並肩戰鬥的老戰友黯然神傷。
在不舍難過的人群中,有一個人格外悲慟,那就是喬冠華。不僅是因為喬冠華與李克農在外交戰線上有共事之誼,也因為李克農逝世後,周總理跟他說了一件事。
李克農與喬冠華
李克農1926年就加入了黨的隊伍,抗戰時期,他在國民黨統戰區協助周恩來、葉劍英,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中國首任外交部長由周恩來總理兼任,同時,李克農也是中央情報部部長。
喬冠華比李克農小14歲,抗戰時期,年輕的喬冠華主要從事新聞工作,負責撰寫國際評論文章;解放戰爭時,喬冠華曾跟隨周恩來,參加中共代表團的工作。建國後,他新中國外交部成立大會就有喬冠華的身影,喬冠華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局長,同樣在中國外交戰線上奮鬥。
圖|喬冠華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韓戰爆發,黨中央、毛主席高瞻遠矚,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確決策,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經過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共同的連番作戰,不僅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也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迎來停戰談判的機會。
1951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召見李克農,他鄭重地告訴李克農:「我點了你的將,要你去坐鎮開城,外交部組成一個班子,喬冠華也去,軍隊也要有人參加。」
李克農當面毫不猶豫回答:「我馬上準備出發!」
喬冠華,是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代職業外交家,他不僅有著廣博的外交知識、還豐富的外交經驗,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
圖|李克農
李克農身體不好,但這一重任,唯他是毛主席心中最為合適的人選,出發之前,李克農也將自己的身體情況向中央如實報告,讓中央能夠有所準備。
出發北韓前,毛主席再次專門接見李克農、喬冠華,與他們長談,周總理同樣與二人長談許久,向他們交談工作,可見這一談判工作的重要性。離開前,周總理送給他們一句話:「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這是北宋大文豪蘇軾先生【文說】中的一句,意為:在該走的時候走,在不得不停的時候停。其中蘊含深意,也適用於戰場和人生,要學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這是周總理對二人的叮囑。
1951年7月上旬,李克農、喬冠華一行出發北韓,李克農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擔任李克農的主要顧問,參加北韓停戰談判。
到了北韓以後,李克農、喬冠華一行受到金日成的親切接見。經與北韓方面協商,中朝代表團的代表人選很快確定下來,李克農為中朝代表團的團長,喬冠華協助其工作,由於李克農的身份重要且特殊,大家都不提他的名字,都稱呼李克農為「隊長」,稱呼喬冠華為「指導員」。
中朝代表團對外公布的名單為北韓人民軍的南日、李相朝,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鄧華、解方、杜平、柴成文等人。
談判的會址在北韓開城市區西北約兩公裏的高麗裏廣文洞的來鳳莊,7月中朝代表團抵達開城,代表團分為三線,第一線為直接出面的談判代表,主要有南日、鄧華等人;第二線為中間站,主要有喬冠華、柴成文等人;第三線為後方指揮,李克農幕後坐鎮,並及時將談判情況向毛主席、彭德懷、金日成等領導人匯報。
圖|誌願軍談判代表團團長李克農 (坐者)與鄧華 (後排左一)、 解方 (後排右一)、 喬冠華在一起
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北韓停戰談判。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北韓停戰談判,中朝方的全盤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李克農主持,喬冠華協助。
談判開始前,李克農與喬冠華都秉持嚴謹態度,設想可能出現的局面,並準備好應對措施,代表團談判前開會,就談判的各種事宜做出具體部署。
接下來的談判過程中,李克農和喬冠華都密切關註整個談判過程,一旦出現什麽狀況,負責聯絡的柴成文將軍都會及時向李克農、喬冠華匯報,聽從他們的指示。
漫長的談判過程中,李克農的身體情況不容樂觀,他的哮喘病時常發作,難受得他透不過氣來,他眼睛不好,很艱難才能看清東西,他有時候寫東西,顫抖的手抓不住筆,寫著寫著筆就滑落下來,他一邊領導談判工作,一邊與身體上的病痛做著鬥爭。
有一次正在開會,商議談判的內容,李克農突然倒下,昏迷了過去,嚇壞了在場的大家,好在經過眾人及時搶救,李克農才蘇醒過來。
他的身體情況不容忽視,1951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讓外交部副部長伍修權接替李克農,李克農回國休息和治療。
伍修權已經到了北韓,李克農卻堅持一點:「臨陣不換將。」楞是堅持了下來。
圖|李克農在北韓
李克農常常不在談判桌上,但每每談判中遇到問題,在幕後給出解決方案都是他,就連對方談判都不禁慨嘆,在中朝談判代表中,一定存在一位巨大的「隱形人物」,這個人物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是他們難以戰勝的對手。
不僅如此,李克農還常常面臨生命的威脅。
談判桌上唇槍舌戰,談判桌下,是炮火連天,就算在談判中立區也會出現炮擊事件。有一次,李克農乘坐的吉普車被美軍掃射的子彈打破輪胎,幸好司機及時反應,車子沒有翻了,否則李克農就有可能「命喪當場。」
後來他難得回國短暫休息時,還幽默地告訴家人:「差點就翹著辮子去見馬克思了。」
圖|李克農
在談判大廳的敞篷裏,總是端坐著一個戴著眼鏡、留著小胡須的、頗有將軍風範的中年男子,他坐在桌子前沈思,一支接著一支抽煙,從容不迫地作出一個又新一個新的指示。
從1951年到1953年7月,在經歷數千次會議後,戰爭雙方終於在北韓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而曠日持久的談判,經歷了兩年多,這兩年,對李克農而言艱難又漫長,他終於還是以高超的鬥爭藝術和鬥爭策略,一次次粉碎敵人的陰謀,最終取得了停戰的結果。
李克農、喬冠華、鄧華等人,無疑都是取得這樣結果的「大功臣」!
圖|彭德懷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李克農(右)
有一次中秋節,喬冠華興致大好,喝了不少酒,到最後已經喝得醉醺醺的,喬冠華的性子是三杯酒下肚,話就開始變多,口中念念叨叨的,總會說些什麽,熟悉的人早也習慣他的這個樣子。
這次喝醉了的喬冠華,摔了兩個就被,竟然當著周恩來總理的面,大聲說道:「在北韓,大大小小的事呢都是我跑 的 ,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在忙,老頭子只管坐鎮後方了。」他說的「老頭子」,就是指李克農。
不可否認,在談判中,喬冠華做了許多工作,面對緊急情況時,他也總能展現出卓越的應變才能。而相對比在北韓談判的過程中,李克農總是不出面的,所以喬冠華將自己心裏的不滿盡數說了出來。
可李克農、喬冠華,一個是「隊長」,一個是「指導員」,兩人在整個談判期間互相信賴、配合默契,他們的付出都不可被忽視。喬冠華這樣想不對,周總理為此事嚴厲批評喬冠華,直言他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要他向李克農賠禮道歉,並寫出深刻檢查。
翌日,喬冠華酒醒,想起自己前一天的行為,自慚形穢,他主動向李克農道歉,之後也得到了周總理的諒解。
喬冠華直爽,李克農大度,以後的時間裏,兩個人倒成了交情不錯的好友。
圖|喬冠華
李克農逝世
從北韓回國後的1955年,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李克農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在五十多位上將中,他是唯一一位沒有在戰場上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
但正如周總理跟姬鵬飛說過的:「外交同軍事一樣,不過是‘文打’而已。不要冒昧,不要輕敵,不要趾高氣揚,不要無紀律亂出事,否則要打敗仗的。」李克農的戰場,何以不是「血雨腥風」。
所以說,李克農是擔得起這樣的「將軍」之名的。
他有榮譽在身,但同時,也沒有逃過病痛的折磨,1957年,李克農因為不幸摔倒造成腦溢血,不得不住院治療,等病情平穩一些,李克農又接受黨組織的任命,投入到工作中。
遺憾的是,1962年,李克農還是不幸因病逝世。
圖|周總理夫婦看望李克農
李克農逝世後,周總理、劉少奇、陳雲、鄧小平等領導人紛紛來到醫院,向其遺體告別。喬冠華當然也為李克農的離世而傷心,尤其是在李克農逝世後,周總理告訴他,當年他醉酒胡言,李克農專門為他說情,請求不要處分喬冠華。
喬冠華直到多年後才知道,他傷心不已:「李克農對我這麽寬宏大量,我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