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江主席的兒子,如今73歲擔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2024-04-09歷史

「為人民服務」源於1944年9月8日毛澤東主席作的一次著名的演講。當時,在為戰士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主席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1944年10月毛澤東主席在接見新聞工作者時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此,「為人民服務」表述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945年4月在黨的七大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中,毛澤東主席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

江綿恒,是個寓意深長的名字:綿和恒久。 更是父母對於長子的深厚期望,寄托著他們希望孩子能夠 如綿 一般柔軟而不失堅韌,如恒星一般永恒閃爍。

從14歲那年起,江綿恒的人生就開啟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在文化革命的風暴中,他被迫離開了熟悉的校園,踏上了前往農村的道路,開始了知青生涯。那是一個艱難的開始,面對陌生和挑戰,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選擇了勇敢面對。在農村的歲月裏,他與其他知青一樣,日復一日地從事著體力勞動,肩上扛著沈重的面粉袋,汗水浸濕了衣衫。但這些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反而 磨煉 了他的意誌,使他學會了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理解了勞動的意義。

這段經歷,雖然充滿了挑戰,卻也為他後來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江綿恒終於迎來了轉機。1970年代初,隨著國家教育政策的變化,他有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他走進了上海復旦大學的大門,開啟了新的學習旅程。

在復旦的求學歲月裏,他以勤奮和執著著稱。1982年,他在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取得了碩士學位,並在隨後的歲月裏,投身於科學研究,致力於高溫超導材料和半導體物理的探索。1986年,他跨越大洋,前往美國深造,繼續在科技領域深耕細作。

1993年,攜帶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江綿恒返回祖國,投身於中科院上海冶金所,開展工作。在那裏,他不僅致力於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還積極參與研究所的組織和管理工作,為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身為上海聯合投資的法人代表,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類公司年報中,見證了這個時代中國科技和經濟的飛速發展。

時間來到了2003年,中國航天事業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在這一刻,江綿恒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的身份,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緊接著,他被任命為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負責指導和推動高科技研究所的發展,他帶領的團隊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為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的進步奉獻著力量。

盡管在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中,他未能成功入選,但這一經歷也是對他多年科研努力的肯定。2013年,他站在上海科技大學的講台上,為新一代的學子們送上寄語,鼓勵他們學習埃隆·馬斯克那樣的創新者,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他的道路雖然充滿了挑戰和轉折,但每一次選擇都體現了他對於未來的堅持和對知識的渴望。從一個被時代洪流沖刷的知青,到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學家,再到貢獻於國家航天事業的領導者,江綿恒的人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綿長而持久,不斷地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