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為從四品又都是省府,江寧知府與蘇州知府哪一個含金量更高?

2024-01-27歷史

清代十八個省份中(不包括清末增設的新疆、台灣和東三省),若論GDP和綜合實力,江蘇將其他省份遠遠甩在身後,穩居大清第一省的寶座。

在行政和官員設定上,江蘇也與其他省不同,兩江總督坐鎮江寧,江蘇巡撫開衙蘇州,而且還分設江寧布政使司和江蘇布政使司分管一省之錢糧民政事務。故而江蘇省成了唯一一個有兩個省會的省份,即江寧府與蘇州府。

那麽同樣是省府,品級也都是從四品,江寧知府與蘇州知府到底哪一個含金量更高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難,只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比便可知曉。

一是政治地位

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是考量一個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從這個方面來看,江寧府顯然要優於蘇州府。

明初時江寧府(應天府)是天子腳下第一府,隸屬南直隸。順治二年清軍攻下應天後改名江寧府,並將南直隸更名為江南省。江寧作為六朝古都,其政治地位十分顯赫,向來被視為江南的門戶,只要打下江寧,整個江南也就基本淪陷了。

蘇州自古以來是富庶之地,但一直都不是江南的政治中心,這一點就和現在一樣,蘇州不管經濟有多發達,都不可能取代南京一樣。

第一個回合,江寧府勝出。

二是人口經濟

關於清代江蘇省各府的人口統計,禦史手裏沒有太準確的數碼,乾隆四十一年全國人口普查數碼顯示,江蘇省的人口總量為3243.6萬。其中江寧府394.1萬,蘇州府511.1萬。

不管什麽朝代,人口多寡決定著城市的基礎實力,蘇州比江寧人口多出近三分之一,帶來的經濟收益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乾隆二十九年戶部的統計數碼來看,江蘇省這一年貢獻的賦稅總額為9234141兩,差一點就跨過千萬大關,占了國庫收入的近四分之一,比排在最後的貴州省多出整整40倍。

按照大清的賦稅制度,各省府州縣都有額賦,據嘉慶朝【大清會典】之記載,江寧府為818588兩,蘇州府為2085155兩,兩者差距十分巨大,江寧府還不到蘇州府的一半。

江蘇的蘇州、松江二府賦稅從明代開始就一直是最高的,不僅僅是因為此二府經濟發達,主要還是朝廷征收的比例過高。按照【清史稿】的說法,蘇松二府比江南其他府要高出數三四倍,比偏遠省份則要高出一二十倍。

也就是說,按照同等的征收比例來看,蘇州府最多也就一百萬兩出頭,只能比江寧略高。但是由於征收的比例不一樣,從而導致了蘇州府比江寧府要多出至少兩倍以上。

第二個回合,蘇州府勝出。

三是文化教育

封建專制時代,讀書人是國家的根本,衡量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文化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加分項。

如果是政治地位、人口經濟還沒有拉開實質性差距的話,那麽就科舉功名來說,江寧府恐怕連給蘇州府提鞋的資格都沒有。諸位莫急,有數據為證。

有清一代蘇州府總共出了661個進士,江寧府出了244個。整個江蘇省,江寧府的進士數量排在倒數第三,只比淮安、徐州略多。

進士數量只是一方面,如果按照狀元來排的話,整個江蘇省共有49個狀元,其中蘇州府一家獨大占了25個,江寧府只有2個,其余的榜眼、探花數量,蘇州府也是遙遙領先。以此來看,蘇州府的教育水平糊生源質素,要甩江寧府好幾條街。

第三個回合,蘇州府勝出。

四是知府缺分

禦史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過同品同崗的官員,一定要看缺分。缺分即以「沖繁疲難」四字為標準,對應劃分出最要缺、要缺、中缺、簡缺。

江寧府和蘇州府都是省府,知府人選需皇帝欽定,也就是「請旨缺」。不過江寧知府屬於「沖繁難」三字請旨缺,蘇州府則屬於「沖繁疲難」請旨缺,多出了一個「疲」字。

按照吏部的說法, 地當孔道者為「沖」,政務繁紜者為「繁」,賦多逋欠者為「疲」,民刁俗悍,命盜案多者為「難」。

前面講了,蘇州府賦稅基數大、征收比例高,所以對於知府來說,最難的就是賦稅征收問題,也就是「賦多逋欠者」。不管能力多強、背景多深,要想做好蘇州知府絕非易事,大致十個裏面就有五六個會在任上落下虧空。

對於蘇州府的情況,朝廷和皇上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在官員配置上蘇州府要比江寧府更多。就以佐貳官來說,蘇州配備了三個同知,而江寧府只有兩個。

蘇州府的三個同知,有兩個負責錢糧事務,從中也可以看出朝廷對蘇州府的重視程度。要知道,很多省份的府最多就配一個同知或一個通判。

第四個回合,蘇州府勝出。

透過以上幾點的比較,不難發現蘇州知府三比一勝過江寧知府。不過客觀地說兩者的差距並不十分巨大,在仕途前程上也是半斤八兩,都是升任道員的第一梯隊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