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塵埃——坡仙人

2024-04-15歷史

原創風無影

觀潮是不是蘇軾最後一首詩?

可能不是,可能是題金山寺,不過這都不重要了。

面對蘇軾的離場,此刻的我想到了什麽?

想到為什麽一千年來,中外人都喜歡他?想到為何被評選為近一千年世界十大影響人物。

是什麽原因呢?

是詩詞的才華?

是命運的同情?

是離奇的經歷?

是生性的豁達?

是,亦不是。

才華很多人都有,詩寫的好的有李杜白居易。

詞有李清照,辛棄疾…

歷史上有才華的人物比比皆是,為何獨自鐘情於你?

可見才華並不能給生命加多少分。

那是什麽呢?是離奇的經歷嗎?蘇軾的經歷確實夠跌宕起伏的。

是什麽樣的結局,才配的上你這一路的顛沛流離,我常想起這句話,形容東坡的命運多舛,蘇軾答: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誰能想到,蘇大文豪待的最久的地方,竟然是黃州。

顛沛流離確實不為過,但比他顛沛的,歷史上也不少:

博望侯張騫,定遠侯班超

蘇子卿(武),李少卿(陵)

連大美女王昭君,蔡文姬,蕭皇後也都是顛沛流離。

古代幾千年,大部份時間都是戰亂,流離失所太多。所以,蘇軾的顛沛流離,也並不為奇。

說不奇,卻也令人唏噓不已。蘇軾在大學畢業後,接連遭遇喪母,喪父,喪妻。四十不惑剛過,遇到烏台詩案,經歷各種侮辱和性命要挾多次,差點成為太祖不殺士大夫的祖訓之唯一例外。

另外,蘇軾的一生,仿佛還和一個日期息息相關。

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湖州任上被禦史台的吏卒皇甫遵,逮捕入獄,自此開啟烏台詩案半年的人鬼審訊。

元豐七年(1084年),侍妾朝雲所生的遯兒,還不滿十個月,於七月二十八日一病殤於金陵舟次。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蘇軾去世。

我想,七月二十八這個日子,蘇軾是印在靈魂裏,抹不掉了。

又想起蘇大俠在二十六歲,首次出任鳳翔判官的路上,寫道: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一語成讖。

這不僅是才華的橫溢,也是自然的哀嘆,剛剛出道的蘇軾,就趕上了母喪。

母親程夫人,無疑是歷史上母親裏面最偉大的。

孟母三遷,範滂之母,都很偉大,但我覺得不及程夫人。

蘇軾後面寫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此語出於程夫人,一次後院挖得一甕,因程夫人不取非自有的財物,好奇的蘇軾也不敢動。

還有對生命的敬畏,蘇家的院子,總是有各種鳥駐窩很低,不懼怕人,因為程夫人禁止殺生。

出於對生命的敬畏,嗜吃如命的美食家蘇東坡,後來也過很多勸殺戒葷的詩詞。

還有蘇軾的執念。

比如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泄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是蘇軾在海南煎茶的場景,簡陋的茶具,取普通的水,泡的茶只能說一般般,但內心怡然自得。

以前的蘇軾可不是這樣的,用最好的茶,水,茶具,才能泡出最好喝的茶。

放下執念,或許就達觀了。

達觀,不是順境不喜,逆境不悲,而是無論順境逆境,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時候蘇軾確實「嘴欠」,往往容易得罪了一些小人甚至是個別朋友。尤其是五十多歲在京為官尤甚,演變成和二程的洛蜀黨爭,但也恰恰是他真性情的一面。

蘇軾是一個力求精神自由,富有性情的人,所以喜歡和朋友作毫無遮攔的諧謔,恣意說笑,但卻絕對容忍不了庸俗,特別厭憎虛偽的做作。他是一個求痛快的人,假使不能怒罵,他就用「嘲諷」來發泄這種情緒。充滿機智的嘲諷使旁人稱快,卻也使受者刻骨仇恨。然而,一千年來,同情他的多數人,從那些諷喻中,領略他的熱情,欣賞他的正直。

蘇軾又是個性格大分裂的人,我們那麽愛他,就是因為他的大分裂。他身上什麽都有,佛教的也有,儒家的也有,道家的也有;又是政治家,又是一個多情男子。不過你會發現這些在他身上並不矛盾,他可以變來變去:上朝時把王安石罵得狗血淋頭,下來之後就跟他下棋,還說王荊公的詩寫得多好多好。這當然是「分裂」的,可是這種「分裂」真可愛。這反映出他看到了人的多重性,也尊重人的多重性;他看到了生命的豐富,也就不去阻礙生命裏面任何特異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