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毛主席派一人入朝,誌願軍防禦增強15倍,美軍吃了大苦頭

2024-04-23歷史

1951年,美國著名將領 麥克阿瑟 因為在北韓戰場上接連失敗,被美國高層光榮下課。接任他的李奇微較於麥克阿瑟更擅長使用謀略,成為北韓戰場上一個棘手的大麻煩。

戰場上的氛圍日益焦灼,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誌願軍戰士們流血犧牲。為了改變這種戰況,毛主席深思謀略之後,派遣了一位將士入朝,誌願軍這才從逆境中走出。

毛主席派了什麽人進入北韓戰場,李奇微和美軍又吃了什麽樣的苦頭呢?

李奇微上台之後戰場氛圍突變

1950年7月,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打響了。誌願軍們跨過鴨綠江,和聯合國軍展開了英勇作戰。

在彭德懷的帶領下,誌願軍接連打了三次大的勝仗,麥克阿瑟所帶領的聯合國軍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不得不從鴨綠江附近退回到三八線附近。

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覺得臉上無光,於是主張對中國東北進行打擊,甚至不排除動用核武器的可能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擔心這一舉動會促使蘇聯參戰,所以對此表示否定。

聯合國軍和誌願軍的第四次戰鬥打了個平手,杜魯門等美國高層認為麥克阿瑟能力不足,這時擔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的李奇微獲得了美國高層註意,在撤去麥克阿瑟的職位之後,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搖身一變,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李奇微和麥克阿瑟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他更善於 在前線指揮作戰 ,在擔任總司令期間,李奇微分析了誌願軍的優勢和劣勢,創造了著名的 「磁性戰術」 「空軍絞殺戰」

麥克阿瑟接連三次失敗已經極大地降低了美軍的士氣,當李奇微首次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身份登上北韓戰場的時候, 不少美國士兵都喪失了重新進攻的信心,不少士兵都希望早日離開北韓。

到達戰場之後,李奇微仔細研究了地形和誌願軍的打法。

他發現誌願軍擅長利用地形優勢,打得就是出其不意。李奇微根據這一特點,發明了「磁性戰術」。

李奇微集合了五個軍的陸軍部隊,以及大量的炮兵,坦克兵,航空兵,一共二十多萬的聯合國軍,從正面和東面向誌願軍發起進攻。

麥克阿瑟所領導的聯合國軍通常只靠公路前進,李奇微登場之後,和誌願軍一樣,開始註意沿途的山頭和制高點, 面對誌願軍的在敵後穿插,不斷擾亂敵軍的戰術,李奇微也一改往日冒進的做法,而是穩紮穩打,誌願軍前進,他就後退,等待天亮後再集合所有兵力,從地面以及空中對誌願軍進行炮火攻擊。

眾所周知,誌願軍缺少重型裝備和交通工具,所以外出作戰的時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為了等待補給,誌願軍一次戰鬥的持續時間常常只有一個星期左右,這就給了李奇微可乘之機,在摸透了誌願軍的作戰規律之後,李奇微依靠 戰術 以及 火力壓制 ,給誌願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前線戰況吃緊,李奇微又對誌願軍的後方補給發起猛烈攻擊。

建國初期,中國缺乏空中打擊能力,空中應戰能力也不高,李奇微根據這一情況,又發明了殘忍的 「空軍絞殺戰」 目的就是切斷誌願軍補給,消耗誌願軍的戰鬥能力

北韓戰場上的局勢被逆轉,猛烈的炮火攻擊給誌願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前線的戰況逐漸來到相持階段,為了抵抗聯合國軍的攻擊,誌願軍也想了很多辦法,因地制宜的「坑道戰」應運而生。

誌願軍在戰場上修築了一道道防禦工事,這些坑道既可以當作誌願軍的掩護,也可以給予誌願軍保護,這些坑道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效的抵擋了聯合國軍的攻擊,但是美軍為了盡快破開誌願軍的防禦,加大了火力攻擊,很快,誌願軍就難以招架了。

訊息傳到後方的毛主席手上之後,毛主席很是揪心。我們常說「人民子弟兵」,對主席來說,任何一個誌願軍受到傷害,都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那麽應該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呢?萬分緊急中,毛主席想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工兵王的王耀南。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初,毛主席就曾經想過派遣王耀南前往北韓戰場,但是當時王耀南正在生病當中,所以未能前行。

如今北韓戰場上的戰況進入膠著狀態,每天都有誌願軍或死或傷,這時候毛主席再次想到了王耀南,王耀南臨危受命,果斷奔赴北韓戰場。

誰是王耀南?

對大部份人來說,王耀南這個名字都是陌生的,但是和王耀南有關的另兩個詞,大家一定有印象, 那就是地道戰和地雷戰

地道戰和地雷戰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給日本軍隊造成巨大的傷亡,靠著地雷戰和地道戰,王耀南一戰成名。在誌願軍遭到重創的時候,毛主席想到王耀南,也是極為正常的。

當王耀南拿到北韓戰場的地形圖之後,他發現這是一個大問題。

首先北韓的地形地勢和中國的地形地勢大不一樣, 中國常用地道戰的地區以平原為主,而北韓大部份地區都是山區 ,因此先前地道戰和地雷戰的經驗便不能套用。

其次,聯合國軍對誌願軍造成的極大傷亡往往是依靠猛烈的炮火,此外聯合國軍空中優勢明顯,最常使用的打法是 遠距離作戰 ,可想而知地雷戰的作用不會很大。

如果選擇使用地道戰,那麽問題又來了: 山區地質堅硬,如果純靠人力挖掘難度過大,相對應的挖地機器我們一時半會兒也造不出來,萬般無奈之下,我們決定先向蘇聯購買。

蘇聯是「殘疾的巨人」,重工業極其發達,而輕工業方面卻還是跛腳,於是我們順利用蔬菜換購了一百多台空氣壓縮機,就這樣,帶著辛苦購買的裝備,王耀南開始朝北韓戰場進發。

王耀南下令誌願軍們采取「先據點再坑道」的挖法, 先在確定好地方挖掘據點,最後用坑道風濕將據點連線起來 ,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節省時間。

傳統的據點立在地上,像一個活靶子。所以王耀南指揮支援誌願軍們挖出了隧道式據點,縮小了敵人的目標,在據點的坑道口配置了 迫擊炮,狙擊槍 等武器裝備, 加強了據點四周的火力。

為了有效應對聯合國軍的炮火,王耀南還下令要全體誌願軍做好防空,防炮,防火,以免被敵人抓住可乘之機,趁機攻進坑道當中。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僅僅誌願軍的一個聯隊,就緊急修建了300多米的坑道,100多座戰鬥哨口,挖掘了整整4000多米的戰壕。

誌願軍的苦沒有白費。1951年3月,英美聯軍聯合對我軍 216.8高地 發起攻擊。

英美聯軍武器精良,因為士氣大增,所以絲毫不把誌願軍放在眼裏。他們以為攻占216.8高地很容易,但是直到實操起來,英美聯軍才發現,他們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

216.8高地上的誌願軍們以及搶先修築好了防禦工事,透過地下式據點和隱蔽式坑道,誌願軍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擁有鋼筋鐵骨般的刺猬,整整一天的時間裏,誌願軍一共擊退了聯合國軍的21次猛烈攻擊,用傷亡二十多人的犧牲,換來了敵軍或死或傷700多人。

善於模仿的聯合國軍很快發現了坑道的妙處,於是也開始修築陣地的防禦工事。不過這一次他們顯然大錯特錯了,我們修築防禦工事,是為了一邊自保,一邊發起猛烈攻擊,而聯合國軍修築防禦工事,則完全是為了保命。

抱著 「保命」 的想法,聯合國軍在挖掘了坑道之後便用混凝土進行了簡單加工。

聯合國軍緊急修築防禦工事,沒有多余的兵力主動發起攻擊,誌願軍將計就計,趁機發起了轟炸,敵人反應不及,沒有修繕完成的防禦工事被炸毀,敵軍也被迫迎來了大量傷亡。

毛主席將王耀南派往北韓作戰,不僅增強了我軍的防禦力,還給敵人帶去了殘酷打擊,王耀南為什麽這麽厲害?

其實很簡單。王耀南出生於「鞭炮世家」,所以王耀南從小就和炸藥打交道。王耀南不是熊孩子,父親做炸藥的時候,王耀南就在一旁學習如何制作炸藥。父親見王耀南對制作炸藥這一行很有興趣,於是便帶著兒子一起學習。

後來還帶著王耀南下過煤礦,主要做的是爆破工作。

王耀南很早就參與了革命工作,起初並不顯眼,後來因為有制作炸藥和爆破這方面的手藝,很快被朱德挖掘出來。

朱老總認為王耀南是個可造之才,王耀南就這樣,越來越受器重。紅軍長征期間,王耀南也憑借著自己的一身本領,在軍中大放光芒。

紅軍長征經過於都河,水流湍急,難以經過。但是於都河也沒有像樣的工具可以讓戰士們過河。於是王耀南帶領手下的將士們架起了一座浮橋,眾多將士這才得以過河。

強渡烏江的時候王耀南也有參與,當時敵人緊咬著部隊不放,隨時都有可能攻打上來。

王耀南知道這件事之後,帶著將士們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在烏江上架起了浮橋,天險烏江就這樣被攻克了。誰能說這不是奇跡呢?

難怪劉伯承元帥後來也對毛主席大肆誇獎王耀南, 「只要王耀南有煙抽,紅軍沒有過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紅軍沒有過不去的河」。

地道戰和地雷戰

長征結束之後,王耀南跟隨大部隊來到了延安,在這裏王耀南暫時安定了下來,也開始著手研究地雷。

地雷的威力巨大,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人,於是王耀南不斷改進地雷的樣式。

一般的地雷容易被敵人檢測到,後來王耀南改進了地雷,發明了化學雷,化學雷的出現有效防止了敵人的工兵探測。

後來王耀南根據戰場上的反饋,對地雷的引線加以改進,將地雷的「開關」和地雷分開放置,這樣極大地解決了地雷炸自己人的危險。

地雷的故事說完了,地道的故事也很值得一講。因為地雷對打擊日本軍隊十分管用,作為地雷的發明者,王耀南後來奉命帶著自己的成果前往老鄉家中宣傳,順便把使用地雷的技巧傳授給老鄉。

日本人騷擾老鄉是常事。每次日本人一找上門,老鄉就帶著王耀南等人躲進自家的地窖,等日本人離開,老鄉才帶著王耀南重新回到地面上。

王耀南從老鄉躲避日本人的習慣中獲得了地道的靈感。 他一方面告訴老鄉,可以把家家戶戶之間的地道挖通,這樣既方便了鄉親們逃跑,也方便分散敵人火力,有時候鄉親們在地道中也可以殺死一兩個敵人。

這些只能藏人的地下通道,後來變成了防水火,既能藏也能打的戰鬥性質地道,在戰場上給予了敵人痛擊。

1953年北韓停戰,後來人們才發現,整個三八線的山體幾乎被掏空了。大部份誌願軍都藏在山體之內,敵人打不著,只能恨得牙癢癢。而隱匿在山體之內的坑道,也被稱為 「打不垮,炸不爛的地下鋼鐵長城」

王耀南沒來之前,誌願軍每日軍陣傷亡平均有80個左右,王耀南來了之後,傷亡則一度降低到3人左右,王耀南前往北韓戰場之後,極大程度上的挽救了誌願軍的生命,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交戰時的狀況。

王耀南被稱為戰場上的王者,更是一位值得我們拍手稱贊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