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我死後中國會成為什麽樣子?鄧小平回答後,毛主席:英雄所見略同

2024-07-19歷史

1973年的一天,鄧小平恢復工作回到了北京,毛主席見狀便將鄧小平與當時的副主席王洪文叫到身邊,看著他們二人堅毅的模樣,毛主席不禁發問: 「我死後,中國會是什麽樣子?」

王洪文的回答中規中矩,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轉頭看向鄧小平,鄧小平思考片刻後給出了答案,毛主席見狀又追問道: 「那該如何解決?」

鄧小平沒有說話,只是交換了自己與毛主席的水杯,毛主席眼前一亮,點頭說道: 「英雄所見略同」。

那麽鄧小平是如何回答的?交換水杯又有何含義?

毛主席年事已高,對中國未來發展十分擔憂

毛主席青年就參加了革命活動,一生都在為促進中國的發展而努力,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但是,英雄總有老去的那一天, 曾經與毛主席一起參加革命的戰友,也已經老去。

1972年,陳毅元帥去世後,毛主席更是傷心地難以接受,親自前去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這也是毛主席最後一次參加追悼會。

追悼會過後,毛主席也開始意識到, 這些中國曾經的頂梁柱正在逐漸衰老,必須有新的接班人來接管中國的發展大業。

如此,中國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成長得越來越好,中國人民才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早在之前,隨著中國不斷發展,作為事無巨細的毛主席,他很早就發現了這些問題。

毛主席心中始終裝著國家與人民, 他不忍心在自己去世之後,讓中國陷入動亂的火海當中。

所以他開始暗中謀劃,試圖找到一位合適的接班人, 接受前輩的使命,扛起重擔,為中國未來的建設出一份力 ,很快,一位才能卓越的人便脫穎而出,這人正是鄧小平。

1973年8月,中國共產黨提前召開了第十次代表大會,處理了國家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正是在這次會議裏,鄧小平的命運得以改變。

他終於從江西回到了北京,從拖拉機廠回到了中南海,自此, 他將繼續負責黨政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鄧小平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下定決心努力工作,再加上鄧小平自身本來就是一個細致的人,

他很快就發現了國家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患,而這個隱患,正是毛主席已經發現了的。

部隊問題顯露

1971年,毛主席曾經親自前往,華中與華南的部隊進行視察,指導工作,正是在這次經歷中,毛主席發現了大問題。

毛主席在軍區調查時發現, 許多軍區的長官,已經在所管轄的軍區,工作了將近十年。

在這漫長的時間裏,長官對軍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長時間掌握軍隊的重要權利,這讓不少軍官的內心都開始膨脹起來。

有的人甚至在自己所負責的軍區,與自己的親信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就算中央在軍區內部排程工作,長官也會將自己的親信一並帶去, 軍官與下屬形成了繫結式的紐帶關系,會破壞軍區的秩序。

同時,地方軍區的這種行為, 也導致中央的各種精神,無法得到傳達與落實,中央與地方無法得到有力的配合。

地方軍區是維護中國安全的重要保障,他們守護著中國的土地,保衛著一方水土,是人民心中的盾牌與定心丸 ,如今這些最基礎的保護力量出現了隱患,毛主席心裏自然十分焦急。

毛主席明白,如果放任這種現象繼續惡化下去,那麽,以後的工作開展將越來越困難。

如果軍官長時間在一個地區工作, 工作方法便難以得到創新,軍隊的生機與活力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

長此以往,軍心勢必會渙散,軍隊戰鬥力也會隨之下降,這對中國軍事發展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解決軍隊的問題,毛主席認為,必須開展改革了, 要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要將隱患消除在搖籃裏。

可是,對整個國家的眾多軍區進行改革,又談何容易呢,如何才能做到, 既讓各個軍官還能繼續在軍隊事業上大顯身手,不傷害其自尊心與積極性, 同時又解決軍區的這些問題呢?

毛主席年事已高,已經無力再細致地開展此類工作,此時的他,迫切希望找到一位可靠的幫手,進行軍區改革。

與毛主席的觀點不謀而合

1973年,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前,毛主席特意找來了鄧小平糊王洪文,開口就是: 「我死後,中國會是什麽樣子?」

聽到這個問題後,王洪文沒有猶豫的就說到: 「主席的革命路線將會永遠延續下去」, 這明顯不是主席想要的答案,於是主席看向了鄧小平。

鄧小平經過深思熟慮後回復道: 「我們可能會重蹈‘軍閥混戰,天下大亂’的覆轍。」

此時,毛主席已經明白,鄧小平也認識到了軍區所存在的問題,毛主席眼前一亮,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懂自己的人。

隨後,毛主席緊接著提問:「那你認為,出現了這種局面以後,該如何應對呢?」

鄧小平沒有急著回答毛主席的問題,而是看了一眼擺在面前的杯子,將自己與主席的杯子進行了對調交換,毛主席立刻明白了鄧小平的意思,開心的回復道: 「英雄所見略同啊!」

看到鄧小平與自己的觀點一致,毛主席認為,應該把「解決軍區問題」提上日程了,不久以後,他便召開了政治局會議。

自1973年的12月12日至22日,毛主席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這次會議上, 毛主席宣布,將任命鄧小平為軍委委員、政治局委員。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在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道: 「今天,在會議上,我想討論一個軍事問題,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對調。」

此訊息一出,全場嘩然,大家不知道主席為何突然宣布此事,對於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來說,這個舉措更是突然。

全國各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就意味著他們即將要離開,自己工作已久的環境,去到新的軍區工作,新的環境是否會適合他們工作呢?

在新軍區工作時,手下將領是否會配合,大家是否會尊重自己這個新來的司令員?這一切都是未知的,這些未知也成為了司令員心中的不安。

不過, 還沒等政治局委員發表自己的疑問,組織安排大家唱了【三項紀律八項註意】。

在座的各位都是理想信念堅定的共產黨人,大家也許會對毛主席的觀點,產生一時的抵觸心理。

但是在唱起這首黨性純潔的歌曲時,大家的心靈會得到又一次的凈化與洗滌,那些怨念與抱怨也會被隨之帶走。

在演唱完畢以後,大家不安躁動的心,都平靜了下來。這時,毛主席開始對自己的觀點進行進一步的闡述,有的人提問: 「為什麽不能小規模的對調,而要在全國大範圍的調動呢?」

毛主席表示:「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問題, 我已經想了很多年,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步調一致, 任何一個人步調不同,就會影響整體工作,這是不行的。

一個人在一個軍區待久了是萬萬不可的,也許待久了就油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司令員對調勢在必行。」

之後,又有人陸續對毛主席提問,雖然毛主席年事已高,但是他還是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地回答了每一個問題。

最後,毛主席將鄧小平請上了台,並且對大家宣布: 「關於司令員對調問題,我們還專門請了一位參謀長,不過,這位參謀長不是我一個人請來的,而是政治局請來的。」

毛主席所言切實,為了讓鄧小平順利開展司令員對調工作,早在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前,也就是1973年3月10日, 中共中央便做了【關於恢復鄧小平同誌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報告 ,證實中央對於鄧小平開展改革這一舉措的認可。

在毛主席的鼓勵之下,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 表達了自己對於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的初步構想。

雖然鄧小平的初步構想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但是他在準備實施計劃時,卻犯了難。

鄧小平剛剛恢復職位不久,有許多人對他的工作能力持懷疑態度,如今,他是一個剛剛復職的人,要去管理全國多個軍區司令員的對調工作,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毛主席很理解鄧小平的心中所想,對他說: 「不要怕,人在工作的時候本來就會犯錯誤的,如果不工作,那自然不會犯,可是,不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鄧小平知道, 毛主席這是在鼓勵自己,放心大膽地進行軍區改革 ,不要怕犯錯,只有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才能得真知。

大膽去做,好於紙上談兵,優於原地踏步,得到鼓勵的鄧小平準備放手一搏, 他下定決心,要將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做到最好。

與四十位戰友見面

各個軍區的司令員,大多都是曾經與毛主席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兄弟,要想讓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順利進行,首先要安撫各個軍區司令員以及政委的情緒。

12月18日,一封絕密的通知傳到了軍區負責人的手中,收到通知的各位,心中充滿了疑惑,因為這通知的最後一句話是「 請不要將會議下達,北京方面將派飛機接送。」

讀完通知內容以後,軍區負責人都明白,這是有大事要發生,隨後, 司令員們乘坐著北京派來的專機,向目的地北京進發。

不久,這些軍區負責人便到達了北京,毛主席熱情地招待了他們,並把各位負責人聚集在了一個屋子裏,一時間,軍區的司令員、政委以及政治局委員,齊聚一堂。

看著這些熟悉的面龐,毛主席不禁感慨萬千, 這些曾經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也已經老去了,革命生活的點點滴滴浮現在眼前。

毛主席與各位戰友寒暄了許久,大家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見過面了。

在會議上,毛主席對大家說: 「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我如今正是八十歲,是我把你們全都釣到中南海來了。」

毛主席的此次舉動,成為了軍區改革工作順利進行的助推器,在12月22日,會議結束以後, 鄧小平便正式下發了【中央軍委關於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命令】 ,這也拉開了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的序幕。

中央軍委命令,司令員需要在十日內,完成中央的對調任務, 且對調過程中,所帶領的隨行人員最多不超過十人。

中央下達命令以後,地方的軍區司令員也積極配合,對調工作很快便完成了,鄧小平所下發的命令中是充滿智慧的, 他規定了對調時限,如此一來,可以促進對調工作高效率進行。

其次,鄧小平規定, 司令員的隨行人員不得超過十人, 這也解決了軍區司令員與親信交往過密,擾亂秩序的問題。

對調工作充滿溫情

雖然毛主席在宣布對調事宜時斬釘截鐵,鄧小平在執行對調工作時雷厲風行, 但是整個對調過程卻充滿了感動與溫情。

毛主席知道,這些軍區司令員大多都是將軍,在自己的軍區工作久了,受人尊重,過得快活, 如今到一個新的軍區去,很可能行事風格與新軍區不適合 ,也許手下的將領會為難司令員。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毛主席特意給各大軍區下達命令, 「調任要歡迎,不要冷清」。

有了毛主席的囑托,各大軍區都對新來的司令員表示熱烈歡迎,司令員們也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順利地開展工作。

除了毛主席的關懷之外, 鄧小平在安排對調工作時,也費了不少心思, 真切地考慮到每位司令員的具體情況。

福州軍區的韓先楚將軍靠近台灣地區, 為了避免蔣介石在台灣挑起事端,危害國家安全,韓先楚將軍付出了許多心血。

他每天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不敢有一點懈怠與放松,如此高強度與高壓力的工作, 也使韓先楚將軍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患上了許多疾病。

鄧小平體恤韓先楚將軍,特意安排他與蘭州軍區的皮定均將軍對調,蘭州的局勢相對穩定, 在那裏,韓先楚將軍可以安心地調養身體,恢復精力。

除此之外,鄧小平還安排了楊得誌將軍與曾思玉將軍進行對調, 這兩位將軍交情深厚,曾思玉將軍作為楊得誌將軍的得力部下, 十分了解自己之前老上司的秉性與管理習慣。

讓這兩位將軍對調,是再合適不過的事了,二人來到新的環境以後,都不會覺得別扭陌生,反而會有一種溫暖的熟悉感。

南京軍區的許世友將軍,自1955年至1973年,從未離開過南京軍區 ,一直在這裏工作。

他在軍區實行的各項制度效果良好, 其手下的部隊作風優良,紀律嚴明, 許世友將軍由此得到了部下的愛戴。

在南京軍區生活, 許世友將軍感覺到怡然自得,十分舒適, 所以他十分擔心,自己會不適應新的軍區生活。

考慮到許世友將軍的顧慮,鄧小平也為他安排了合適的對調物件。

丁盛將軍負責廣州軍區的工作, 他是一位雷厲風行,做事一絲不茍的大將軍 ,在這一點上,許世友將軍與丁盛將軍有著相同之處。

鄧小平安排這兩位將軍對調,他們的行事風格與軍事政策十分相似, 在對調來到對方的軍區以後,也不會產生過多的不適感。

除此之外,鄧小平還安排了沈陽軍區的陳錫聯將軍,與北京軍區的李德生將軍對調, 他們兩個人軍區相連,二人在許久之前便打過交道,成為了知心的好友。

如今,安排二人對調,不僅可以提高對調的效率, 而且也可以幫助二位將軍,很快地適應對調軍區的生活 在鄧小平的用心安排之下,八大軍區的對調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並且,八位將軍在對調之後,沒有產生任何怨言,每個人都以較快的速度融入了,新軍區的生活。

如果沒有毛主席與鄧小平的縝密規劃,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很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

總結

正是因為有了毛主席與鄧小平的用心準備, 中國軍區所存在的隱患問題,才能夠得以解決,中國未來的發展才能夠得到保障。

鄧小平之所以能在這次對調工作中表現優異,是因為他在之前的生活中積累了許多經驗。

鄧小平深入群眾,了解中國國情,對中國存在的各種問題有著深刻的把握, 正是因為有了之前的積累,鄧小平才能夠在處理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時得心應手。

我們作為中國人 ,擁有像毛主席與鄧小平這樣的先輩是多麽的幸運。

他們有著長遠的目標與卓越的才能,護佑著中國的安康,讓中國平穩地走在繁榮發展的道路上, 他們是中國人的驕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