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有陜西,為什麽沒有陜東?「陜」是什麽?

2024-03-04歷史

中國有34個省級區劃,其中以省命名的有23個,很多相鄰的省份從名字就能看得出它們在地理人文等方面有著很緊密的聯系。

比如廣東廣西,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基本都是有東就有西,有南就有北,而且東西南北的界限和含義都非常明確。

周召分陜

拿山東和山西來舉例,山東山西的山指的是太行山脈;然後湖南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但是大家發現沒有?為什麽陜西省卻沒有與之對應的「陜東省」呢?

按照省份命名的慣例,既然有陜西,就應該有陜東,這個「陜東」哪去了呢?「陜西」的「陜」具體又是指什麽呢?在說這些問題以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中國省份命名規則中的兩個小知識。

以「東南西北」方位命名的省份有兩種規律,一種是以「江河湖海山」這些地理事物作為省份名稱的第一個字,比如山東、河南、湖北、海南、江西,這些省份名稱的第一個字,都對應有具體的地理事物,只不過江西和海南也跟陜西一樣比較孤獨,它們沒有相對的江東省和海北省;

周召分陜

還有一種省份命名規律,是以非地理事物為省份名稱的第一個字,比如廣東廣西雲南還有陜西的第一個字都不是具體的地理事物,但是,「陜西」的「陜」,源自一個很著名的歷史典故,叫「周召分陜」。

大約在公元前1043年,西周開國國君周武王去世,因為他的兒子還很小,所以國家就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輔政,而當時正是西周建立之初,雖然地盤很大,但卻並不穩定,於是周公旦和召公奭商量:我們兩兄弟要分到不同的地方去坐鎮管理!

怎麽分呢?就以一個叫陜塬的小地方為界,約定好之後,兩兄弟就在陜塬立下一根石柱,以此為界各分東西,史書上記載:自陜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

周召分陜

也就是說,周公負責陜塬東邊新開發區域的治理,都城建在洛邑(也就是洛陽),召公留在鎬京(也就是西安),對原有的地盤實施鞏固,這就是「周召分陜」的典故,所以陜西的陜,指的就是陜塬,陜塬如今隸屬於河南省,位於三門峽市陜縣境內。

陜西的陜,源於西周時期周公和召公「周召分陜」的典故,兩人以陜塬為界東西而治,周公在陜東以洛陽為中心,召公在陜西以西安為中心,於是西周就形成了東西兩都共治的局面。

為什麽只有陜西而沒有陜東呢?其實,在「周召分陜」之初,「陜東」這個概念確實存在,當時,召公治理的關中平原就是陜西,周公治理的黃河中下遊地區就是陜東。

周召分陜

不過,這樣的東西之分只是一個粗略的劃分,並沒有對各自的範圍設定具體的界線,後來,隨著諸侯國的向外擴充套件,陜東的範圍也在不斷膨脹,因為黃河中下遊以平原為主,可以開拓的土地實在是太大了,整個華北平原都可以說是陜東地區。

到了公元770年以後,也就是春秋時期,這遍土地上分布了上百個諸侯國,各國之間的語言文化習俗都有很大差別,如此一來,陜東這個概念已經無法概括如此大的地理區域,各自為政的諸侯開始對自己割據的地區進行單獨命名,陜東這一概念也就逐漸被人遺忘。

周召分陜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陜西陜東更是歸於一統,劃東西而治的意義徹底喪失,陜西和陜東的概念至此也就消亡殆盡。

北宋時期,朝廷將全國分為15路,陜州以西叫陜西路,而陜州以東,因為範圍過於廣闊而無法設立陜東路,只能被細分為京東路和京西路等區劃,從此,就形成了有陜西而無陜東的格局,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