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漢真正的雄主:一生雄才大略,晚年巫蠱之禍殺死親生兒子

2024-07-19歷史

戾太子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古人早婚早育,帝王更是如此。但不知何種原因,漢武帝耕耘不輟,卻直到二十九歲時,才由衛子夫生下第一個兒子劉據,所以,「老來得子」的漢武帝對劉據十分喜愛,劉據喜歡與怎樣的人來往,任用怎樣的幕僚,漢武帝都由著他。

劉據長大後,性格偏寬厚仁慈、溫和謹慎,對自己老爹連年發動征戰、窮兵黷武的做法不太贊同,屢次勸諫漢武帝停止征伐、與民休養生息、改善民生。

漢武帝因此認為劉據不夠精明強幹,不像自己。但即便如此,漢武帝仍然沒有廢除劉據太子之位的意思,他曾笑著對劉據說:「由我來擔當艱苦重任,而將安逸留給你,不也挺好嗎!」這話,極像明太祖朱元璋對兒子朱標所說的話。

漢武帝還曾對劉據的舅舅——大將軍衛青表態說:我朝有很多事都還處於草創階段,再加上周圍的外族對中國的侵擾不斷,朕如不變更制度,後代就將失去準則依據;如不出師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們受些勞苦。但倘若後代也像朕這樣去做,就等於重蹈了秦朝滅亡的覆轍。太子性格穩重好靜,肯定能安定天下,不會讓朕憂慮。要找一個能夠以文治國的君主,還能有誰比太子更強呢!

另外,漢武帝每次出外巡遊,經常將留下的事交付給太子劉據處理。如果有所裁決,待漢武帝回來後,太子只要將其中最重要的向漢武帝報告一下就行,漢武帝幾乎沒有不同意的,有時甚至連過問都不過問。

從以上情景來看,漢武帝對太子劉據還是不錯的。漢武帝與太子劉據的父子關系,最終之所以會演變成兵戎相見、相互殘殺,關鍵原因在於漢武帝受到了蘇文、常融、江充等奸臣、小人的挑撥離間。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太子劉據為人寬厚,所以經常會將一些已經由酷吏判決,但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從輕發落。如此一來,劉據雖然得了民心,卻也得罪了不少酷吏大臣。

而這些酷吏大臣又往往善於結黨、誣陷,所以待衛青去世後,那些臣子認為太子不再有靠山,便竟相陷害太子。

由於漢武帝忙於國事,所以平常很少與兒子們在一起,與皇後衛子夫也難得見面。一次,太子劉據進宮謁見皇後,很久才從宮中出來。黃門蘇文於是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調戲宮女。」另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有點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來後對漢武帝言道:「太子面帶喜色。」

像蘇文、常融這樣的挑撥離間,漢武帝剛開始時雖然也不信,還把常融處死了,但所謂三人成虎,挑撥離間的話多了,漢武帝的心理防線終究還是會有所動搖的。

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告以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從而引發了巫蠱案。此時漢武帝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經常懷疑身邊有人行巫蠱之術詛咒自己,於是便派他當時最信任的近臣江充、蘇文、韓說等徹查此案。

但令漢武帝始料未及的是,他所信任的江充竟然也會以權謀私,會因為與太子有仇隙而趁機誣陷、迫害太子。

太子劉據被迫無奈,采納老師石德的建議,派人逮捕了江充,並殺了韓說,但蘇文趁亂逃出長安,來到甘泉宮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起兵謀反。

直到此時,漢武帝仍然不太相信太子劉據會謀反,說:「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憤恨江充等人,所以才發生這樣的變故。」於是便派使臣前往長安召太子前來。

不料這使臣貪生怕死,連長安都沒進,更沒有向太子劉據轉達漢武帝的召命,就直接回去向漢武帝報告說:「太子已經造反,要殺我,我逃了回來。」

漢武帝這才信以為真,勃然大怒,命丞相劉屈牦調動軍隊攻打長安城,抓捕太子劉據。

太子劉據起兵反抗,兵敗後逃出長安城,躲到湖縣泉鳩裏的某戶人家家中。這戶人家家境貧寒,靠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太子因此過意不去。剛好,有一位太子以前相識的人很富有,也住在湖縣,太子便派人去叫他。結果訊息泄露,太子的行蹤隨之暴露。

當地官兵圍捕太子,太子自覺在劫難逃,便回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戾太子劉據的遭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秦朝的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性格寬厚仁慈,由於屢次勸諫秦始皇實施仁政、善待儒生而觸怒了秦始皇,不為秦始皇所喜,被貶去邊疆,成為大將蒙恬的監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駕崩,宦官趙高串通丞相李斯與皇子胡亥,隱瞞秦始皇駕崩訊息,並篡改遺詔,以秦始皇的口吻譴責公子扶蘇柔弱無能、不能治國安邦,令扶蘇自殺。

公子扶蘇收到「遺詔」,不辯真假,淚流滿面,立刻拔劍自殺,任由蒙恬怎麽勸都勸不住。

公子扶蘇與戾太子劉據原本都是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也都是寬厚仁慈的人。不同的是,面對陷害,公子扶蘇沒有任何反抗,而戾太子劉據則選擇了起兵抗爭。但最終他們卻又殊途同歸,結局一樣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