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開國上將力挺鄧公復出,鄧公卻將他調離北京:借你大名震懾敵人

2023-12-30歷史

前言

1977年5月,鄧公在葉劍英、陳雲等革命戰友的支持下,成功恢復了原來的黨政軍領導職務,再次出山主持大局。

一上任,鄧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當時最迫切需要解決和整頓的,就是混亂已久的軍事問題。

而軍事問題最要緊的,又是對各軍事部門,各大軍區的主管人員名單的敲定,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前面許多崗位都安排的很順利,但是,到了「福州軍區司令員」的時候,鄧公沈思良久,才終於自言自語道:「只能是他了!」然後轉身命秘書要了一個人的電話。

「成武啊,這次調你去福建,其實是要借用你的威名,創造北韓戰場月殲敵數最高的紀錄,可不只是口頭上說一說,美帝國主義聽了也得抖三抖哇!」

沒錯,鄧公最後選擇的福州軍區司令員,正是與楊得誌、楊勇並稱為「三楊」的楊成武上將。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福州軍區司令員」能被鄧公如此重視?楊成武又與其他人有什麽不一樣,為什麽這個位置非他莫屬?鄧公如此安排有什麽用意?

為什麽是福州軍區?

福州軍區司令員受到格外的重視,首先是因為,這個職位已經空缺一年多了,急需有人來補上,並且上一任司令也不是等閑之輩。

福州軍區前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皮定均,1929年,15歲的皮定均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教生涯。

抗日戰爭中,皮定均組建豫西抗日遊擊支隊,並親自擔任司令員,僅用數月就在豫西開啟了抗日新局面,之後又成功地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皮定均擔任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旅長,因為能征善戰,戰功卓著,這支部隊後來還被稱為「皮旅」,名震華夏。

1952年,皮定均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歷任福建軍區、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

在55年授勛的時候,皮定均在初評中,原定是授予少將軍銜,但是毛主席看到後,親自做出了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晉中」,這才成為了開國中將。

然而就是這麽一位將才,卻在1976年乘坐直升機視察演習的時候,不幸遇難殉職,享年62歲,也就是從這之後,福州軍區司令員就一直空缺著。

除了前任優秀,缺位已久,福州軍區司令還因為擔負的責任使命重大,而不得不讓鄧公謹慎點將。

福州軍區組建於1956年4月,是從原本的福建省軍區改編而來,因為直面台灣的地理位置,福州軍區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從蔣介石帶領國民黨反動派殘余撤退到台灣開始,福建地區就成為了國共兩黨對抗的前線,關於登陸作戰的各種計劃,也幾乎都是由福州軍區承擔。

所以,出於穩定台海局勢的需求,擔任這一戰區指揮官的必須要是一員猛將,皮定均如此,再前任的韓先楚也是如此。

為什麽是楊成武?

鄧公選擇楊成武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楊成武也確實非常適合擔任這個職位,原因有三點,首先是故土情深。

楊成武將軍本身就是福建人,1914年出生於福建長汀的一個窮苦家庭,因為受到親戚的資助,楊成武在村子裏還讀了幾年私塾,之後還考入了長汀省立第七中學。

1928年,14歲的楊成武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年便跟隨地方武裝參加了「閩西暴動」。

並在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931年,年僅17歲的楊成武,就已經當上了紅四軍的團政委。

之後楊成武就帶領隊伍參加了長征,隊伍到達延安時,還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完美取得了吳起鎮戰役的勝利。

1935年,在部隊整編後,楊成武被任命為紅一師政委,這年他才21歲,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做年少成名、少年英雄。

楊成武從故鄉的熱土走向革命,由他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既熟悉當地風土人情,又能夠更好地增強隊伍的凝聚力,盡快的從停滯狀態中恢復過來。

第二點,楊成武是我軍的老將、名將,不僅對打仗精通,而且對於軍事部門的工作也十分得心應手。

楊成武跟隨紅一師取得東征勝利後,就被抽調到紅軍大學學習,並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作為第一屆的學員,提前畢業,奔赴到了抗戰的前線。

平型關戰役取得偉大勝利的其中,也有楊成武的一份功勞,當時他擔任第一一五師獨立團團長,帶領部隊極限穿插,繞到了敵人後方,好似神兵天降一般切斷了日軍的運輸線。

1939年11月,一個人的戰死讓日本朝野震動。在太行山黃土嶺一帶,楊成武利用地形,借著夜色誘敵深入,成功地將日軍第二混成旅團包圍在了一道山溝裏。

等到敵人發覺事情不對的時候,八路軍已經開始了對他們進行最後的打擊。

黃土嶺一戰,不僅殲滅日軍近千人,繳獲運送物資的騾馬車200多輛,火炮5門,還成功擊斃了被譽為「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這是抗日戰爭中我軍擊斃的最高級別將領。

抗日戰爭進行到後期,楊成武還率部參加了「五路合擊」、「百團大戰」等重要打擊日軍的軍事行動。因為能征善戰,毛主席還將楊成武稱為八路軍中的「趙子龍」。

解放戰爭中,楊成武更是戰無不勝,從清風店到張家口,共殲滅國民黨軍十萬余人,還俘虜將官13名。

在取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後,中央軍委還特地下發嘉獎令,朱老總評價這次戰鬥是「奪取大城市的創例」。

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被敲定為天津警備區司令,建國後又擔任京津衛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作為拱衛新中國首都的「帶刀侍衛」,可以感受到楊成武的才幹,以及中央領導對楊成武的絕對信任與支持。

沒多久,楊成武又和「三楊」中的另外兩位,共同參與到了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楊成武主要負責入朝初期的作戰任務。

二十兵團第67軍僅用三天就殲敵1.7萬人,嚴重打擊了美軍第七師,同時也創造了韓戰中月殲敵數量最多的紀錄。

回國後,楊虎城從1954到1958年,連續四年擔任國慶大閱兵的總指揮,是指揮次數最多的將領。

從1958年到1962年,楊成武又連續組織指揮了炮擊金門、西藏平叛、中印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戰鬥,可以說是大小戰鬥,沒有拉下一場。

這樣的猛將,如果還不用能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那恐怕也挑不出其他人了。

除了上述兩點原因外,還有最後一點:鄧公和楊成武曾經共同在總參工作,相互熟悉,鄧公也對楊成武十分信任。

鄧公的親密戰友

楊成武將軍曾經接替羅瑞卿,擔任了一段時間的代總參謀長,後來鄧公出任總參謀長後,楊成武就轉為了副總參謀長,輔助處理總參的日常事務,也成為了鄧公的得力幹將。

因為新中國空軍發展需要時間,蔣介石和美國派出的高空偵查,常常在我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就全身而退,楊成武就敏銳的意識到,電子和雷達的發展刻不容緩。

鄧公在拿到楊成武起草的報告後,也深感認同,同意馬上上報毛主席審閱,毛主席也對相關提議非常重視。

在楊成武的極力推動下,經中央軍委批準,電子雷達對抗學院正式成立,鄧公不止一次說:「有成武同誌在,總參的工作輕松不少哦。」

所以,在福州軍區司令員的人選上,鄧公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楊成武。

1977年12月,在接到鄧公的通知後,楊成武也趕忙前來報到,看著許久未見的老戰友,鄧公感慨的說:「好哇,還是一員虎將的樣子。」

「您又說笑,我今年都63了」,楊成武豪爽大笑著回應。

「才63喲,年輕著嘞,我今年都73了,還沒說老,你還能再為人民服務20年吶!」鄧公指著楊成武,頓了一會兒,又說:

「說回正事,現在國內經濟急需恢復,台海地區不能再有事情,老蔣沒了,小蔣的姿態還不明了,美國就不用說了,太平洋警察嘛。」

「你楊成武的名字,美國人見到了還是要掂量一下的,畢竟是曾經北韓戰場上第七師的噩夢啊。」

「還有就是建國後的大大小小戰鬥,你都參加過不少,對現代戰爭的認識,以及現在國際局勢的了解,都比較深入,這個位子非你莫屬了。」

楊成武聽後,欣然接受,並且起身站定敬了個軍禮:「保證完成任務!」

尾聲

楊成武將軍在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後,一部份也是由於國際局勢趨於平穩,台海沒有出現什麽大的沖突,甚至兩岸還開始有了緩和的態勢。

後來在回憶錄中,楊成武還曾風趣地說:「還好小蔣和美國對我‘寬容’,沒有搞亂子,讓我能夠有大把時間寫書。」

2004年2月14日,楊成武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楊成武將軍為推進人民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和總參謀部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楊成武還留下了如【憶長征】、【戰華北】、【新的使命】等多部回憶錄,為了解人民軍隊戰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參考。